文_陶瑋
黨的二十大作出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笆奈濉币?guī)劃綱要多處重要內容涉及文化建設和旅游發(fā)展,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
當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成為全國上下共同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成為各級新聞媒體開展主題報道的一大中心內容。
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通過主題策劃,最大程度宣傳好文旅深度融合發(fā)展成果?如何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最大限度發(fā)揮新媒體的傳播效應?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海鹽融媒合作中心高站位謀劃,創(chuàng)新推出了《跟著余華游海鹽》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整組報道緊扣主題,在內容和形式上巧用心思、肯下功夫,疊加名人的影響力,成為海鹽融媒合作中心的標志性爆款作品和品牌作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旅融合發(fā)展中,名人效應是一大助力,主要是指借助當地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向旅游者宣傳旅游景點并吸引旅游者到當地游覽而產生的影響。
紹興魯迅故居的三味書屋,若無文豪魯迅先生,或許就不為人知,還有茅盾故居、屈原故里等,由此可見,名人的效應有多大。
千年古縣海鹽,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名人輩出。
資料顯示,余華在海鹽生活了30 年,足跡遍布海鹽的街巷角落。他在自傳性散文《最初的歲月》中寫道:“如今雖然我人離開了海鹽,但我的寫作不會離開那里。”他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边@個家就是嘉興,就是海鹽。
去年4 月,海鹽聘請余華擔任海鹽縣文化大使。因此,發(fā)揮余華的名人效應,對海鹽的文旅深度融合工作進行宣傳,十分貼切。
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要求,海鹽融媒合作中心從余華的作品和余華的返鄉(xiāng)足跡中,梳理出56 個景點,在一一實地走訪后,綜合多種方案,反復推敲篩選,最終選取了10多個最具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景點作為報道對象,包括賁湖老街、沈蕩釀造、錢氏宗祠、日出觀景臺、綺園景區(qū)、金星村、南北湖、朱家門等,涉及沈蕩、武原、澉浦3個鎮(zhèn)(街道)。
這些景點不僅體現了海鹽文旅深度融合發(fā)展的突出成就,還體現了海鹽實施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提升城市品質、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中心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如沈蕩鎮(zhèn)對賁湖老街進行修繕改造提升,使“勝利飯店”等余華文學元素實景化落地,吸引大批特色餐飲和文化企業(yè)入駐,成功打造商貿綜合體;武原街道因地制宜、深挖特色,精心打造長三角最美日出觀賞地、綺園景區(qū)、金星景區(qū)等景點;澉浦鎮(zhèn)對位于景區(qū)村莊六里村的朱家門古村落進行微改造、精提升,高質量打造朱家門文化聚落,吸引國內知名藝術家、文化學者入駐。
在此基礎上,海鹽融媒合作中心圍繞主題,以余華的所寫、所言、所行為主線,對選取的景點進行提煉,策劃了《跟著余華游海鹽》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
除了名人效應,海鹽融媒合作中心有機調度采編力量、精準抓取一線素材、多個維度創(chuàng)新表達的集約化生產方式亦是《跟著余華游海鹽》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出圈”的重要原因。
海鹽融媒合作中心組織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有機融合,負責策劃、采寫、拍攝、制作該系列報道。兩位記者以嚴謹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查閱了余華所有作品,又在網上找了公開刊發(fā)的余華返鄉(xiāng)的相關報道,囊括了幾乎所有余華和海鹽的視頻、音頻、文字等素材,不斷地“做加法”,然后,深入一線進行采訪、拍攝,為獲得最佳效果,往往一個景點就要往返十多次,再將所有素材按照涉及景點進行整理,篩選合適的內容并按照邏輯和語境進行串聯,結合主題進行取舍,精益求精“做減法”,從最全面、最完整的素材中凝練出最核心的內容,加上“運動+航拍”鏡頭,以文、圖、視頻等全媒體手段,展現讀者平時所不能見之景象,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習慣。
從2023 年2 月18 日至4 月23 日,每周日早上7時,海鹽融媒合作中心都準時在“讀嘉”推出1篇《跟著余華游海鹽》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整組報道共10篇,包括《在沈蕩,遇見余華筆下的勝利飯店》《從一杯黃酒開始,品味“醉美水鄉(xiāng)老鎮(zhèn)”》《錢氏宗祠:千古家風清風世守》《到魚鱗石塘,看長三角最美日出》《步行400米,從余華童年舊居到綺園景區(qū)》《到古城看橋,跨越千年時光》《金星村,一個來過就讓人“路轉粉”的美麗鄉(xiāng)村》《一步一詩南北湖》《古鎮(zhèn)澉浦,說走就走的“詩與遠方”》9篇報道,以及1個相關新媒體作品。
每篇報道均在“讀嘉”首屏或首頁重要位置轉載?!皩W習強國”“航拍海鹽”等平臺接力推送?!都闻d日報》在融媒專欄陸續(xù)推出同題報道。另外,“錢江晚報”官方微博第一時間轉發(fā)了《到魚鱗石塘,看長三角最美日出》的報道,同時發(fā)起“跟著作家余華游千年古縣海鹽”的話題,創(chuàng)建“旅游你會早起看日出嘛”的投票互動。潮新聞客戶端和“錢江晚報悠游天下”“周柚旅行”“杭州吃貨”“錢江晚報地產”等大批官方微博也紛紛轉發(fā),在持續(xù)的點贊、評論、分享中,帶來了更廣泛的傳播,彰顯該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的魅力與品位。
這組報道通過余華在家鄉(xiāng)的珍貴影像,加上千年古縣的優(yōu)美風景畫面、游客的切身感受,全景呈現了一個精彩紛呈、奮進向上的海鹽,全面呈現了海鹽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和建設成果,描繪出共同富裕的嶄新畫卷,更深刻展示了海鹽在提高縣域經濟實力上當好示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當好示范、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上當好示范的鮮活實踐。
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相關統(tǒng)計顯示,截至4 月底,該系列短視頻專題報道在“讀嘉”的閱讀量達20萬+,眾多讀者留言表達觀后感,引起熱烈反響。“五一”假期,報道所涉及景點中,海鹽南北湖風景區(qū)接待游客6.46 萬人次,同比增長470%;綺園景區(qū)接待游客9 萬人次,同比增長650%;6 個景區(qū)村莊接待游客突破13萬人次,同比增長50%以上。
通過本文分析可見,海鹽融媒合作中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密切關注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以融媒體的方式,多角度、多形態(tài)地做好宣傳,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媒體融合發(fā)展的一個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