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逢年過節(jié),碰到婚禮祝壽,遇到公司開張,總要放點爆竹的,古詩有“爆竹一聲舊歲除”的說法。好日子來了,高升至少放它二三十個,小鞭炮沒有一千響,五百響無論如何是要點響的;富裕人家還要放十個八個小型煙花,鍋子大小的一板要幾百塊錢……不過,嘭嘭嘭地放到天空去,五彩繽紛,確實是好看,叫人煩惱頓除。
后來,據(jù)說煙花爆竹容易造成火災,禁令很快下達:上海外環(huán)線以內(nèi)不準燃放煙花爆竹——這是很掃興的,也是很無奈的,喜慶的日子缺了氣氛。但是焰火制造商覺得還是有機遇,千方百計動腦筋,終于制造出了一種冷煙花,美麗的火焰噴發(fā)后溫度迅速降低,距離噴射口20 厘米處的溫度降至80 攝氏度,距離噴射口50 厘米處溫度降至40 攝氏度,“冷美人”“仙女棒”也。冷煙花可以在室外放,宴會廳內(nèi)也可以燃,歡樂的氣氛總算保住了,這叫熱問題冷處理。
后來,有關部門又說了:冷煙花難道不是煙花?還是煙花!我們測過溫度了,噴射口的溫度高達700 到800 攝氏度,仍然會引燃易燃物,仍然可能灼傷人體。消防部門一家一家跑婚慶場所,苦口婆心講利弊,千方百計要和經(jīng)理簽承諾書,讓他承諾不使用相關物品。
一個經(jīng)理拿起筆直搖頭:真的放一點點冷煙花都不行嗎?冷的呀。有的客戶向我們店提出,不讓放冷煙花,就不到你的酒店來舉辦婚禮,取消訂單,這是大生意呀,能不能照顧一下?消防干部很幽默:可以把婚禮辦到外環(huán)線以外,楓涇、江橋、新場那里有很多高級酒店。
后來,有個酒店經(jīng)理想出一個辦法,在宴會廳的地上放滿了彩色的氣球,當新郎新娘緩緩步入大廳,動員來客都來踩氣球,頓時噼噼啪啪,四處響起的聲音很像放鞭炮。
熱焰火不準放,冷煙花也不準放,人們對腳踩氣球其實不感興趣,總覺得有一種戲謔的成分。往上放的是高升,往下踩的是落地,人家結(jié)婚你跺腳!如何是好?如何能延續(xù)我們的風俗?如何能營造出歡樂的氣氛?我把希望寄托在焰火制造商:你們能生產(chǎn)熱焰火,能制造冷煙花,也一定能研制出無煙無火的干煙花、凍焰火……拜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