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
說起法國的歷史,沒有人不知道拿破侖。這個“小個子將軍”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堅強的意志品格以及對世界歷史的重大影響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大家都知道,導致拿破侖軍事失敗和政治命運終結的,是1815年“滑鐵盧之戰(zhàn)”。以至于滑鐵盧成為失敗的代名詞。但是,早在軍事上的滑鐵盧之前,拿破侖就遭遇了經濟上的滑鐵盧——對英“大陸封鎖令”的失敗。
盡管當時拿破侖親自帶頭使用法國貨、銷毀英國貨,但是大陸封鎖體系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在這件事上,拿破侖并沒有得到戰(zhàn)場上那樣一呼百應的支持。相反,就連他最親近的人都不支持他。
為什么拿破侖要頒布“大陸封鎖令”并如此堅決地帶頭抵制英國貨呢?
自從1799年11月拿破侖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zhí)政官以后,為了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并維持法國對歐洲大陸的控制,曾經先后五次率領法國軍隊與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組成的“反法同盟”進行戰(zhàn)爭。
雖然在前四次的戰(zhàn)爭中拿破侖都取得了勝利。但是,每次勝利不久,這幾個戰(zhàn)敗國都會再次組織起新的“反法同盟”。擁有卓越戰(zhàn)略眼光的拿破侖一眼便看出了,數(shù)次反法同盟的組織者并不是屢次派大軍與自己直接交戰(zhàn)的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而是在背后資助他們,還時不時地在關鍵時刻走到臺前來給法國致命一擊的英國人。
所以,拿破侖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從各個方面削弱英國的力量。在拿破侖看來,虛弱的英國陸軍在自己指揮的法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長期以來,英國人所倚仗的無非兩點:其一是海軍;其二是財富。為了破解英國的這兩大優(yōu)勢,長于軍事的拿破侖果斷從英國的海軍入手,企圖在消滅英國海軍之后直接攻擊英國本土。
然而,他的艦隊碰到了當時英國最偉大的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經過數(shù)次激烈的交鋒后,法國的海軍力量最終于1805年在特拉法爾加海角戰(zhàn)役中全軍覆沒。
海戰(zhàn)的失敗使拿破侖登陸英國本土的計劃完全流產。
海軍沒了,直接打肯定是打不著人家英國了。于是,拿破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從財富入手,想通過切斷英國的財源來打敗英國。因為拿破侖發(fā)現(xiàn),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其農業(yè)生產并不發(fā)達,他們當前所擁有的財富大多依靠發(fā)達的工業(yè)和繁榮的進出口貿易,而這兩者無一例外地都需要一個廣闊的海外市場。因此拿破侖認為,只要讓英國商品喪失市場,那么這個島國的財富也就自然而然地枯竭了。
在這種戰(zhàn)略思想的指導下,已經占領了大半個歐洲的拿破侖,采取了全面封鎖對英貿易的政策。拿破侖以為,通過這種辦法來切斷英國的經濟來源,也就從根本上瓦解了任何形式的反法同盟。除了遏制英國,拿破侖“封鎖大陸”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扶持法國制造業(yè)。為此,他強迫各國對法國實行關稅優(yōu)惠,企圖用“法國制造”代替“英國制造”,從而使法國加速完成從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
雖然從理論上來看,拿破侖的這一戰(zhàn)略思想確實是精妙絕倫、一箭雙雕,但是從其實際執(zhí)行的效果來看,不得不說這是拿破侖在經濟上犯下的重大錯誤,比他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犯的錯誤還要嚴重得多!
英國畢竟是當時唯一的工業(yè)化國家,作為世界工廠,它具備更強大產能,相對法國擁有生產力方面的優(yōu)勢。當時英國生產的商品幾乎遍布于各個領域,而當時法國的工業(yè)產品無論是在質量、價格還是供應量上都無法與英國的工業(yè)產品相匹敵。
貿易戰(zhàn)開始之時,英國確實感受到了些許壓力,工業(yè)產能出現(xiàn)下滑,國際貿易額下降20%左右。但是,英國并沒有被拖垮。雖然暫時養(yǎng)肥了一部分法國工業(yè),但法國產品在供應量和質量上都不足以取代英國產品,反倒是封鎖政策帶來的英國工業(yè)品供應短缺直接影響了法國自身經濟的發(fā)展。
同時,中立國和法國的一些“盟友”普遍不愿意服從大陸封鎖政策。丹麥、瑞典、俄國是因此政策受害十分嚴重的國家,對同英國開展貿易采取默許態(tài)度。
拿破侖堅定地實行對英貿易封鎖,那些被法國逼迫的國家,因為沒有了與英國的進出口貿易,國內的經濟開始大幅度下滑,失業(yè)率上升,民生凋敝。于是,受害比較嚴重的西班牙和俄國公然違抗封鎖政策,并拿起武器與法國對抗。1808年,在英國的支持下西班牙起兵與拿破侖作戰(zhàn)。這年秋天,西班牙人終于把法國軍隊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法俄之間則于1812年爆發(fā)了戰(zhàn)爭。
對于俄國的公然放棄封鎖禁令,心高氣傲的拿破侖大為光火,他認為俄國關鍵時候掉鏈子,大陸封鎖政策馬上就要成功了,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英國就會向法國妥協(xié)。于是在權衡之下,拿破侖決定發(fā)動對俄國的戰(zhàn)爭,迫使俄國重新加入大陸封鎖政策。但是令拿破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大陸封鎖六年后,法國已經無法生產出足夠數(shù)量的合格冬衣,結果,遠征軍在俄國的寒冬中瑟瑟發(fā)抖,最終被俄軍擊潰。這場遠征的慘敗,間接宣布了大陸封鎖政策的失敗,同時也是拿破侖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拿破侖本人也滑入了難以逆轉的失敗深淵。
(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