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孔齊參墓志》與“克符”人名訂誤

      2023-03-30 09:49:46孔令通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墓志銘墓志洛陽

      孔令通

      (陜西學(xué)前師范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61)

      1 孔齊參及其子嗣

      《孔齊參墓志》(圖1)全稱《唐故河?xùn)|郡寶鼎縣令會稽孔府君墓志文并序》,拓片見載于《洛陽歷代出土墓志輯繩》①,志文收錄于《全唐文補遺》②。從郡望上來說,齊參屬于會稽孔氏。會稽孔氏的世系在唐林寶《元和姓纂》③和《周孔昌寓碑》④中記載甚詳。但《元和姓纂》所載會稽孔氏世系錯代和人名舛誤,岑仲勉先生在《元和姓纂四校記》中業(yè)已指出⑤,茲不贅述。先來看一下齊參及其子嗣情況。

      圖1 《孔齊參墓志》

      齊參曾祖德紹,祖昌寓,父祖舜,皆有官品。按墓志記載,齊參因舉孝廉而獲得了選官資格,后又通過吏部考試“解褐”授宋州參卿事,軼滿考判優(yōu)秀,升河南府陽翟縣尉,恩授蒲州臨濮縣令,終官河?xùn)|郡寶鼎令。天寶三載(744)三月五十二歲卒,后葬于“北邙舊塋”,子三全禎、述睿、克讓。結(jié)合志文“殲我宰邑”可知,墓志文應(yīng)是出自齊參同僚或?qū)俟僦帧?/p>

      除了《孔齊參墓志》之外,關(guān)于齊參子嗣人名及排行,最早見載于《舊唐書·孔述睿傳》:“述睿與兄克符、弟克讓,皆事親以孝聞。既孤,俱隱于嵩山?!雹奘鲱:蟊凰]舉出仕,在唐德宗時期,任皇太子侍讀,曾累表固辭,“依前乞還舊山”,這里的“舊山”當(dāng)指嵩山。后在貞元九年(793),“以太子賓客賜紫金魚袋致仕,放還鄉(xiāng)里”,“貞元十六年(800)九月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子敏行”。

      齊參子嗣中,只有述睿出仕。按《唐書》中述睿生卒年歲看,其父齊參五十二歲去世之時,述睿剛滿十四歲,尚未成年,說“既孤”是合適的。此時,克讓應(yīng)更小。那么,全禎作為齊參長子,必然要擔(dān)負(fù)和參與其父喪葬的全過程。齊參外兄工部尚書陸景融,《唐書》有傳⑦,此時兼任東都洛陽留守。工部也擔(dān)負(fù)著百官的喪葬墳塋碑碣等事務(wù),陸景融或許會在齊參喪葬事務(wù)上予以一定的照顧和幫助。我們根據(jù)《孔齊參墓志》,《唐書》述睿、敏行以及敏行第四子《孔望回墓志》⑧中的信息,列舉出他們的生卒年齡和子嗣情況(見表1)。

      表1 孔齊參、孔述睿、孔敏行、孔望回的生卒年齡和子嗣情況

      另外,宋趙明誠《金石錄》所載的元和十一年(816)《唐太子賓客孔述睿碑》⑨,按《唐書·孔敏行傳》⑩中的時間節(jié)點看,此碑當(dāng)是敏行進士及第后,在元和中期“丁母憂”時,為其去世十六年的亡父述睿追立。

      克讓,在洛陽龍門區(qū)孔寨《孔慶漢抄譜》中:“克讓,齊參長子也,與弟克符、述睿三人,因唐憲宗時東平兵亂,避居嵩山?!薄栋遵R寺鎮(zhèn)志》孔家寨條信息亦同[11]。按唐憲宗元和年間,李師道兵亂東平之時,述睿早已去世十多年,何來《孔慶漢抄譜》《洛陽支譜重修序文》所說“吾三十七代祖諱齊參,有子三焉,長克讓、次克符、三述睿,固皆生長闕里者也”的記載?稍微結(jié)合《孔齊參墓志》和《唐書》中的時間和人名信息,可知《孔慶漢抄譜》關(guān)于克讓三兄弟的時間、事件和排行,皆謬。而強調(diào)“皆生長闕里者也”,實則是在不了解克讓三兄弟祖上世系來歷的情況下,選擇“依附”曲阜之意。這也說明,《孔慶漢抄譜》已然不知會稽孔氏齊參及其子嗣的真實情況,所以才在家譜信息的收錄上出了問題??渍碛小肮饩w十年譜”接下博孔氏昌庶(子一莊),非會稽孔氏??讘c漢在《修譜始末記》中說民國孔寨族人赴曲阜續(xù)譜,欲接克符被拒的原因是“曲阜世系碑上,言克符無傳”。認(rèn)為“光緒十年譜”:“世系紊亂至極,吾承修斯譜,所不采取也”,并說“修譜無根據(jù),下手困難”。因此,《孔慶漢抄譜》的出現(xiàn),就是一本為了擺脫昌庶另接“克符”的偽譜。反過來說,如果從古至今,皆世居此地,譜系翔實,傳承有序,斷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dāng)然,若是按克讓、克符、述睿排行,此條信息的來源應(yīng)不會早于明天啟五年(1625)呂元善《圣門志》中的記載[12]。

      2 “克符”其人

      《孔齊參墓志》中提到的嗣子全禎、述睿、克讓,全禎為長子。但在后晉《舊唐書·孔述睿傳》中則變成了克符、述睿、克讓,克符為長子?;诖朔N情況,筆者初步收集了不同資料關(guān)于齊參子嗣的姓名和排行信息(見表2)。

      表2 不同資料關(guān)于齊參子嗣的姓名和排行信息

      通過表2,大致可以列出六組排行次序(《新唐書》中充符當(dāng)是克符之誤,故未羅列):

      全禎、述睿、克讓,僅見《孔齊參墓志》。

      克符、述睿、克讓,見后晉《舊唐書》。

      克符、克讓、述睿,見元《孔族譜系圖碑》。清“康熙譜”、清興化《孔氏家譜》因襲此例。

      克讓、克符、述睿,見明《圣門志》?!蛾I里廣志》因襲此例。

      克符、克讓、克睿,見清《瀏東灘頭孔氏房譜》。

      克讓、述睿、克符,見清光緒“孔廣化抄譜”?!犊讘c漢抄譜》因襲此例(慶漢在《修譜始末記》已注明)。

      《孔齊參墓志》中齊參長子“全禎”在《舊唐書》中變成了“克符”。從信息的準(zhǔn)確性上來說,墓志往往要比后世典籍家譜中人名收錄的可信度高。所以,克符替代全禎必定有誤。那么有無可能克符是全禎的訓(xùn)字,或者克符訓(xùn)字全禎?應(yīng)該說是不能的?!对托兆搿放c新舊《唐書》中,述睿、克讓皆為本名,都無訓(xùn)字?!犊R參墓志》中述睿、克讓亦是直接以名鐫石。那么作為家中長子的全禎,斷不會以字鐫石,否則便與志文格式不統(tǒng)一。

      在唐代墓志中,敘述墓主子孫人名的常見格式,主要有以下五種:人名,如唐《韋思謙墓志》“孤子承慶、嗣立、淑等”[13],《孔齊參墓志》亦同;官名+人名或人名+官名,如唐《孔玉墓志銘》“嗣子將仕郎君英”[14],大周《孔業(yè)墓志銘》“嫡孫元爽,大周邛州依政縣令、上柱國”[15];人名+訓(xùn)字,如唐《鄭憬墓志銘》“男鄭字員老名寶”[16];訓(xùn)字,如唐《鄭忠佐墓志銘》“公諱忠佐,字元老”[17],而在其父《鄭虔墓志》中則是“嗣子元老、野老、魏老”[18];小字(小名),如《唐故瑯琊顏夫人墓志銘》“夫人之出,見在者四男:小字曰劉五,曰阿重,曰玉環(huán),曰殊郎”[19]。結(jié)合以上幾種格式,要么人名統(tǒng)一,要么訓(xùn)字統(tǒng)一,要么小名統(tǒng)一。

      有無避諱的可能?陳垣《史諱舉例》中說避諱改前人名之例亦有三:一改其名,二稱其字,三去其名一字[20]。第一種,全禎是否改名為克符,尚無資料可證,暫不得而知;第二種,在目前的典籍中,亦未發(fā)現(xiàn)克符、述睿、克讓有訓(xùn)字的記載,亦無法確定;第三種,亦不是。如《唐書》中述睿名下就無訓(xùn)字,原因應(yīng)該有二:一是沒有訓(xùn)字,二是失載。在唐《何昌浩墓志銘》原石上,志主何昌浩的字下空兩格未書[21],說明撰文者要么不詳昌浩訓(xùn)字,空格以待其近親填書后再鐫石,要么就是昌浩本無訓(xùn)字?!犊R參墓志》中的“君諱齊參,字齊參”,應(yīng)該就是齊參本無訓(xùn)字,只不過是出于墓志文的格式的需要,撰文者或者齊參親屬才填書“字齊參”。按述睿未成年而喪父,沒有訓(xùn)字是可以理解的,如唐《孔長寧墓志銘》中,長寧名下就無訓(xùn)字[22]。如果是失載,這說明述睿兄弟的資料在后晉《舊唐書》收錄之時已不完整。而《元和姓纂》成書于元和七年(812),距述睿去世才過去十二年尚且都出現(xiàn)會稽孔氏世系錯代和人名不完整的情況,更何況之后的《舊唐書》了。其實,在唐代孔姓族人中,便有因父早逝未來得及訓(xùn)字的例子,如唐《孔纻墓志銘》載纻?cè)ナ罆r其子鐵婢才十歲,而撰文者鄭仁表與纻交好,并在志文中說道:“憶與公約,生子命名,必如兄弟。余之子曰后魯,他日鐵婢當(dāng)以還魯字之。”[23]

      孔齊參逝世于天寶三載(744)三月十一日,“其載四月廿八日權(quán)厝于北邙舊塋”,而志文、鐫石必完成于下葬之前。所以,志石所刻人名應(yīng)不會有誤。另外,《舊唐書》成書于后晉開運二年(945),距《孔齊參墓志》刊刻時間已相差近二百年。所以,從資料的可信度上來說,當(dāng)以《孔齊參墓志》中的子嗣人名為準(zhǔn)。因此,《唐書》記載述睿“其兄克符”恐已失實。是故,述睿其兄當(dāng)是“全禎”,而非克符。

      同時,由于志石長埋于洛陽邙山地下,當(dāng)《舊唐書》述睿兄由《孔齊參墓志》中的“全禎”變成“克符”后,后世如宋《冊府元龜》、元《孔族譜系圖碑》、明《萬姓統(tǒng)譜》繼而因襲。再說一下《舊唐書》與《新唐書》的區(qū)別:一是編纂的時代不同,前者完成于后晉開運二年(945),后者完成于北宋嘉祐五年(1060);二是就后世影響來說,《新唐書》在宋元明清占有正統(tǒng)地位。但就孔述睿信息來說,《舊唐書》和《新唐書》,對述睿其兄記載分別為“克符”“充符”。以舊書來說,新書中的充符,應(yīng)是舊書克符之訛,因為從古籍刊刻出來的克、充字形來看,確實非常近似。雖然官修史書有相當(dāng)?shù)囊?guī)范性,但誤載、衍字的情況在所難免。

      但“克符”一名,也直接影響到后來典籍和家譜對齊參子嗣信息收錄的準(zhǔn)確性。元天歷二年(1329)刻立于山東曲阜孔廟的《孔族譜系圖碑》,齊參子嗣排行為克符(非全禎)、克讓、述睿。對于這樣的排行,大致能追溯到南宋黃震《黃氏日抄》中的充符、克讓、述睿[24]。也可看出,雖然此碑知道《新唐書》和《黃氏日抄》中的充符應(yīng)為克符,但已不清楚齊參子嗣的實際排行情況。

      3 “克符”卒葬地、子嗣

      洛陽孔寨《孔慶漢抄譜》則是:三十八代“克符,齊參次子也,博通經(jīng)史,隨兄克讓避兵于嵩山,游學(xué)洛邑,見有至圣先祖西向問禮停車遺跡,因家焉。病故之后,葬于洛陽東十八里仁壽寨南里許,即今孔家寨”。洛寧嘉慶譜記克符:“卒葬于府治之東十八里?!?/p>

      卒葬地。唐代實行兩都制,西都長安,東都洛陽。按出土于偃師市的孔德紹妻《隋故王氏墓志銘》載,王氏“遺令不祔,遂殯于洛陽。孫祖舜懼塋兆孤隔,不敢不志,始于長安三年(703)二月遷神于偃師北原之塋,不忘本也”。[25]不祔,即不合祔;祖舜,齊參父;遷神,遷移靈柩。按《隋書·文學(xué)傳》載,德紹因竇建德敗被誅,時間應(yīng)在武德四年(621)左右。德紹子昌寓,按《孔昌寓墓志》記載,長安三年(703)二月,昌寓子祖舜把父昌寓、母蕭氏“遷神二京,合兆于偃師之北原”。由上可知,德紹去世在妻王氏之前,葬于偃師北原,而王氏遺令與德紹分葬,殯于洛陽,后才被孫祖舜遷柩于偃師。按時間算,此時祖舜子齊參已十二歲。亦知偃師北原為舊塋,洛陽則另有新塋。

      此外,唐人雖然對喪葬極為重視,但也有拒絕合葬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宗教信仰所致,二是出于對逝者的尊重[26]。德紹妻《隋故王氏墓志銘》中,說王氏“久乃離形去智,宴默清禪”,王氏“遺令不祔”,或是受佛教戒規(guī)的影響。

      《孔齊參墓志》出土于洛陽市[27],志文載“權(quán)厝于北邙舊塋之乾位,從先大夫之九原”。九原即九泉,而“舊塋”“先大夫”應(yīng)是指齊參父祖舜墓地。亦知祖舜、齊參并未隨德紹、昌寓葬在偃師。通過前文表1,《孔望回墓志》載望回二十一歲卒于長安“藍(lán)田故居”,后“歸窆于東都洛陽縣平陰鄉(xiāng),祔葬于先代之舊槚”?!跋却f槚”,當(dāng)是指其父敏行及祖墳所在地。望回去世之時,其父敏行已去世三年,如果不是祖墳,則不會用“舊槚”一詞。按《孔望回墓志》出土于今洛陽市洛龍區(qū)馬溝村[28],其父敏行的墳塋亦應(yīng)在此。敏行為述睿獨子,所以望回、敏行、述睿應(yīng)是與齊參、祖舜葬在一處。馬溝村,即《孔望回墓志》中“先代之舊槚”的所在地。

      如果全禎去世,想必也會和述睿一樣,葬于其父齊參塋旁。但《孔慶漢抄譜》則記述睿兄“克符”葬于洛陽城東十八里仁壽寨南里許,并未歸葬馬溝村祖塋。洛陽市洛龍區(qū)馬溝村與洛龍區(qū)仁壽寨(今孔寨)在唐代洛陽縣鄉(xiāng)里中,分屬于平陰鄉(xiāng)與北部鄉(xiāng)[29],目前的實地距離尚有四公里遠(yuǎn)。

      子嗣。歷代典籍以及元《孔族譜系圖碑》中克符名下皆無子嗣,“康熙譜”也記其無傳,“孔氏洛陽派支譜”亦同。清代以來的家譜對克符子嗣后代的記載和傳承也出入甚大(見表3)。

      表3 清代以來的家譜對克符子嗣后代的記載和傳承

      4 如何定義“克符”

      唐韓愈文《孔戣墓志銘》:“公之昆弟五人:載、戡、戢、戵。公于次為第二?!辈⒄f孔戣葬禮,是由其弟戢與戣子負(fù)責(zé)[30]。韓愈撰寫墓志銘文時,孔戣兄弟名字和排行應(yīng)不會有錯。歐陽修《集古錄》說鄭絪撰寫的《孔岑父碑》載岑父“有子五人:載、戣、戡、戢、戵。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戳之下又有威”“絪自言與孔氏有世舊,作碑文是戣等尚在”。[31]趙明誠《金石錄》認(rèn)為《孔岑父碑》中的信息與戣墓志信息“正合,然則安得復(fù)有威乎?而家譜乃其后裔追書,容有差錯,不足怪也?!盵32]孔戣葬于唐長慶四年(824)年八月,《新唐書》成書時間,距離韓愈撰文寫墓志銘時間已過去二百三十八年。元《孔族譜系圖碑》岑父名下亦有威。但由孔岑父、孔戣父子的碑志合證,皆無威名,可知《新唐書》和《孔族譜系圖碑》關(guān)于孔岑父子嗣信息失實?;诩易V與碑志不合的情況,可以說孔威是“依附”于孔岑父名下。而《唐書》中述睿兄“克符”,與《孔齊參墓志》“全禎”信息亦不合,當(dāng)屬此例。

      5 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以《孔齊參墓志》作為研究起點,梳理齊參子嗣的人名和排行等信息,并對后世家譜收錄的“克符”其人加以重點分析。根據(jù)墓志所載齊參長子為全禎而非“克符”,進而可對《唐書》和《孔族譜系圖碑》中的記載加以訂誤。加之目前尚無資料可證全禎訓(xùn)字克符或者克符訓(xùn)字全禎,所以,無法說明全禎與“克符”是否為同一人。因此,在不能確定后世家譜中“克符”就是齊參長子全禎的情況下,出于考證的嚴(yán)謹(jǐn)性,宜把“克符”歸為待考,以待將來。

      注釋

      ①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出土歷代墓志輯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1:528.

      ②吳鋼.全唐文補遺:第四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446.

      ③林寶.元和姓纂[M]//[佚名].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出版單位不詳],1792:3.

      ④⑨[32]趙明誠.金石錄[M]//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歷代碑志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⑤林寶.岑仲勉校記.元和姓纂四校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4:805-807.

      ⑥⑩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3489.

      ⑦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3362.

      ⑧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一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316.

      [11]白馬寺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白馬寺鎮(zhèn)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269.

      [12]呂元善.圣門志[M].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625:36.

      [13]呂卓民.長安韋杜家族[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279-281.

      [14]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三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360.

      [15]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五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206.

      [16]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一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274.

      [17]吳鋼.全唐文補遺:第八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03.

      [18]吳鋼.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49.

      [19]胡戟,榮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2:880-881.

      [20]陳垣.史諱舉例[M].北京:中華書局,2012:59.

      [21]周劍曙,趙振華,王竹林.偃師新出土唐代墓志跋五題[M]//洛陽歷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河洛文化論叢:第三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323.

      [22]吳鋼.全唐文補遺:第四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10.

      [23]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8543-8545.

      [24]黃震.黃氏日抄[M]//[佚名].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出版單位不詳],1792:19.

      [25]趙君平,趙文成.河洛墓刻拾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163-164.

      [26]孟國棟.石上人生:傳記文學(xué)視域下的唐代墓志銘研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105-106.

      [27]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洛陽出土墓志目錄[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1:301.

      [28]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洛陽出土墓志目錄[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1:369.

      [29]陳呈,馬強.唐代東都之洛陽縣鄉(xiāng)村里地名補考:以出土唐人墓志為主的考查[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1):121-133.

      [30]韓愈.韓昌黎集[M].明蔣之翹輯注刻本.1633(崇禎六年).

      [31]歐陽修.集古錄[M]//[佚名].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出版單位不詳],1792:15.

      猜你喜歡
      墓志銘墓志洛陽
      洛陽關(guān)(中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14
      洛陽正大劇院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墓志銘也可以很幽默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墓志銘漫話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54
      墓志銘
      詩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额济纳旗| 保康县| 垦利县| 嘉义县| 元谋县| 南昌市| 建昌县| 元氏县| 和田县| 宁明县| 华容县| 丹棱县| 张家港市| 澄城县| 南城县| 汾阳市| 富宁县| 七台河市| 防城港市| 墨竹工卡县| 广安市| 聂荣县| 昭通市| 昌平区| 绥德县| 磐安县| 阿坝| 谷城县| 蒲城县| 浦城县| 慈利县| 淄博市| 枝江市| 浦东新区| 基隆市| 白银市| 清徐县| 五常市| 平顶山市| 科尔|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