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卒中后抑郁的現代研究及針刺治療進展※

      2023-04-05 06:28:29王玉琳王宗興劉同巖孫維伯楊添淞
      河北中醫(yī) 2023年1期
      關鍵詞:頭針針刺有效率

      王玉琳 王宗興 劉同巖 趙 健 孫維伯 楊添淞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針灸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4.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針灸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后出現的一系列以情緒低沉、自責自罪、興趣消失等抑郁癥狀及相應軀體癥狀為特征的綜合征,是卒中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研究報告顯示,卒中后有超過30%的患者出現PSD,每年死亡人數增長率高達8.7%[1]。PSD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行為能力產生顯著影響,而且還會加重卒中后的認知功能障礙,推遲卒中后的痊愈進程,大大增加患者的致殘率、死亡率與復發(fā)率[2-3]。目前,西醫(yī)對于PSD的治療主要以口服抗抑郁藥為主,雖然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PSD癥狀,但多數藥物需要長期服用,且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導致患者難以堅持治療[4]。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針刺作為一種經濟、安全、有效的“綠色療法”,在治療PSD上已獲得了肯定療效,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和認可[5-6]?,F將PSD的現代病因病機研究及針刺治療進展綜述如下,以期為臨床和科研提供參考。

      1 現代醫(yī)學對PSD的研究

      1.1 發(fā)病原因 PSD最早由Kraepelin在1921年提出,認為其屬于卒中后精神障礙問題,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正式命名為PSD。PSD是卒中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有超過30%卒中患者可發(fā)生PSD,且PSD終生發(fā)病率基本相同。到目前為止,關于PSD發(fā)病原因眾說紛紜,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其主要與一般因素、病變位置、疾病相關因素、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1.1.1 一般因素 臨床研究中,影響PSD發(fā)病的一般因素主要涉及年齡、性別及人種。在性別方面,多項研究發(fā)現不同性別患者PSD的發(fā)病率不同,相較于男性,女性的患病率更高[7-9],這與李世明等[10]對中國PSD患病率的Meta分析結果高度一致,這一結果可能與女性激素水平及心理抗壓能力相關,也可能與男性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經濟壓力、家庭角色等有關。在年齡方面,國外Karaahmet OZ等[11]通過對93例卒中后患者研究發(fā)現,年輕人比老年人患PSD的風險更高。在人種方面,Dong L等[12]認為非西班牙裔白人患病率明顯低于墨西哥裔美國人。而FeiK等[13]回歸分析發(fā)現相比于其他種族,拉丁裔更容易誘發(fā)PSD。

      1.1.2 病變位置 PSD與卒中損傷位置的關系仍存有爭議,并沒有一致的結論,但多數學者認為病灶在大腦左半球與PSD的發(fā)生有直接或間接聯系[14-16],這可能主要與左半球為優(yōu)勢語言半球有關。但Wei N等[17]通過病灶部位關聯性研究的系統(tǒng)性評價認為,PSD與左側大腦病變無明顯聯系,而右半球病變與亞急性PS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Zhang T等[18]通過對比正常人、卒中患者和PSD患者發(fā)現,PSD患者的額葉、顳葉區(qū)的神經復雜性有明顯下降,這說明PSD的發(fā)生可能與額葉、顳葉有關。李雪斌等[19]通過對185例PSD患者研究發(fā)現,卒中病灶離額極越近,PSD癥狀越重,這也與Tang W K等[20]的研究結果高度一致。同時基底節(jié)與PSD的關系也不容忽視,Jiang X G等[21]通過對392名老年卒中患者研究發(fā)現,病灶在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發(fā)生PSD的可能性更大。Wu R H等[22]研究認為,在前額葉和基底神經節(jié)等區(qū)域的梗死,會導致該區(qū)域內所涉及的情緒相關神經遞質的關鍵回路和通路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導致抑郁障礙的發(fā)生??傊?,卒中位置與PSD發(fā)生的具體關聯尚未確定,未來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

      1.1.3 疾病相關因素 陳捷等[23]研究認為,冠心病、高血壓與PS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可能是PSD發(fā)生的高危因素。陳英等[24]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同樣發(fā)現,高血壓是導致PSD的相關獨立危險因素。這可能與高血壓和抑郁有共同起病因素或通路有關[25]。Altieri M等[26]等通過回顧分析發(fā)現,糖尿病是PSD致病因素之一,這與糖尿病患者血液高糖狀態(tài)下受損神經再生緩慢有關,與Hamed S A等[27]的研究觀點一致。楊國濤等[28]通過對比PSD患者與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發(fā)現,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顯高于PSD患者,并認為血尿酸與PSD發(fā)生密不可分。此外,林白浪等[29]研究顯示,既往是否曾患抑郁癥也是影響PSD發(fā)生的因素之一,復發(fā)卒中或多病灶比首次卒中或單一病灶PSD的發(fā)生率更高。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關基礎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而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是導致PSD產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應該引起關注和警惕。

      1.1.4 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PSD同抑郁癥一樣,與遺傳關系密切,相關基因變異、缺失或重復可導致相關基因表達產物的失效、含量異常,從而影響相關神經遞質機制、炎癥細胞因子機制等間接導致卒中后抑郁[30]。5-羥色胺(5-HT)分泌的相對或絕對不足是導致抑郁發(fā)生的重要原因,5-HT受體1A(HTR1A)是G蛋白耦聯受體,主要負責5-HT的神經調節(jié),其活化可降低影響區(qū)域中的5-HT水平,而其染色體基因中的rs6295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可影響HTR1A,調控其轉錄來調控5-HT1A受體的表達[31]。也有研究表明,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的增多和衰減與精神活動的興奮或抑郁有關,而BDNF基因Val66Met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可對BDNF的分泌產生影響,進而與抑郁癥的發(fā)生也有密切關系[32]。因此,遺傳基因與PSD發(fā)生息息相關,可以將基因檢查作為PSD預防檢查之一。

      1.1.5 社會心理因素 近年來,人們對PSD的社會學因素的關注逐漸增多,在學歷和收入方面,低收入家庭和低學歷家庭PSD發(fā)生率更高,這可能與低收入和低學歷患者社會關注度低更易產生恐懼感有關[33]。卒中患者在卒中后面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神經功能障礙和家庭社會負擔增大等諸多問題,可使患者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過度反應,這些壓力和反應改變了患者的認知觀念,而使其產生失望和悲觀的心理問題。余政等[34]研究發(fā)現,PSD的產生與患者消極對待生活、缺乏主觀上社會支持、性格內向所導致社會關注度低等密不可分,認為廣泛的人際交往和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大大降低PSD的發(fā)生。相關研究也發(fā)現,良好的卒中后家庭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PSD發(fā)生,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證明了社會支持是PSD保護因素[35-36]。

      1.2 發(fā)病機制 PSD的發(fā)病機制更為復雜,是多因素、多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尚未完全研究透徹,主要有社會心理應激機制和神經生物學機制兩種學說。社會心理應激機制認為患者卒中后社會地位、家庭環(huán)境、身體功能均發(fā)生巨大變化而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并且若在卒中后沒有得到及時心理疏導、家庭與社會關注,繼而可引發(fā)PSD,屬于外源性發(fā)病機制。而神經生物學機制則屬于內源性原發(fā)機制,其主要包括神經遞質失衡、神經內分泌障礙、炎癥因子、神經營養(yǎng)因子含量異常等,現主要對神經生物學機制進行論述。

      1.2.1 神經遞質機制 單胺類神經遞質功能紊亂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機制,主要包括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研究表明,5-HT和NE主要通過紋狀體-皮質環(huán)路由腦干向大腦皮質傳輸,而卒中后相關區(qū)域出血、缺氧或缺血均會導致神經通路損害,導致遞質神經元傳導或分泌異常,從而無法滿足情緒傳導的最低要求,導致抑郁癥狀[37]。而谷氨酸興奮性毒害是近年來才被逐漸認識的一種與PSD有關的病理機制,有研究發(fā)現血清中谷氨酸水平與PSD的嚴重程度成正比[38]。谷氨酸作為一種氨基酸神經遞質,其對神經的成長、修復和信息傳遞都有重要作用,卒中發(fā)生后引起相關神經元或膠質細胞死亡,離子通透性提高,外周離子濃度增高,神經元活化,可促使血清中的谷氨酸大量升高,無法及時利用,谷氨酸的異常大量堆積對機體產生毒性損害,導致抑郁發(fā)生[39]。

      1.2.2 神經內分泌機制 PSD的神經內分泌機制主要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HPT)軸兩部分組成。卒中后人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可激活HPA軸,而HPA軸與代謝系統(tǒng)緊密聯系,可以抑制糖皮質激素(GCs)釋放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其中ACTH還會進一步誘導GCs釋放,而GCs在機體代謝、情緒調控和免疫穩(wěn)定方面有重大作用[40]。過多的GCs對神經系統(tǒng)產生慢性損害,阻止受損神經元的再生[41],并且可以降低BDNF的表達,造成神經營養(yǎ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延緩海馬神經干細胞生長,致使海馬萎縮,抑郁癥狀出現[42]。HPA軸還可與炎癥細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參與抑郁行為的調節(jié)[43]。多項研究顯示,卒中后急性期HPT軸明顯的抑制[44],導致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升高,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狀腺素(TSH)水平下降,這樣可以減少腦細胞的代謝,加快腦損傷的修復,但又會降低其他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誘發(fā)抑郁癥的發(fā)生,可見卒中損傷越重,HPT軸抑制時間越久,發(fā)生PSD的概率就越大[45]。

      1.2.3 炎癥因子機制 目前對于PSD相關炎癥因子關注較多的是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IL-2、IL-6等。卒中后腦內急劇發(fā)生炎性反應,產生大量炎癥細胞因子,而這些細胞因子又可以刺激神經中樞系統(tǒng),從兩方面導致抑郁的發(fā)生。一方面炎癥因子激活上調了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的基因表達,促使IDO消耗色氨酸增多,5-HT合成減少,導致額葉皮質和基底節(jié)5-HT降低,從而促進了抑郁的發(fā)生,同時IDO的活化也會誘導前額皮質和海馬中BDNF的表達下調,進而產生相應的精神癥狀[46]。另一方面炎癥因子可以通過激活HPA軸,使其活化,促使腎上腺分泌皮質醇,并影響糖皮質激素介導的免疫調節(jié),導致抑郁的發(fā)生[47]。

      1.2.4 神經營養(yǎng)因子機制 BDNF是腦組織所必需的一種蛋白質分子,在基底節(jié)區(qū)、大腦皮質、海馬齒狀回等部位分布較為集中,其對神經元再生必不可缺。眾多研究結果發(fā)現,BDNF可以通過改變突觸的可塑性來促進損傷后神經元修復,避免神經元凋亡,尤其對海馬等組織有重要的保護和營養(yǎng)作用[48]。與5-HT導致PSD的機制大致相同,卒中后BDNF相關組織及通路被破壞,BDNF釋放量減少,導致海馬營養(yǎng)不足,突觸可塑性下降,最終導致抑郁[49]。

      1.2.5 其他機制 PSD與氧化應激和線粒體關系也很密切。氧化應激產生主要源于氧自由基和活性氧,活性氧和氧自由基氧化性極強,能夠對人體正常細胞膜表面脂質層產生破壞,延緩卒中后受損腦神經的恢復,卒中后炎性反應可生成大量活性氧,活性氧生成又可促進炎性反應的發(fā)生,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抑郁發(fā)生[50]。在正常生理條件下,有效的抗氧化系統(tǒng)離不開線粒體的作用,有研究發(fā)現線粒體可以降低氧化磷酸化的效率來控制活性氧的生成,并減少機體炎性反應的發(fā)生,也有學者認為線粒體是通過控制神經遞質傳遞所需的ATP來間接影響情緒,因此線粒體可能在抑郁癥的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51-52]。目前抑郁癥研究重點已從頭腦轉移到腸道,另有研究發(fā)現抑郁癥狀的發(fā)生可能與腸道微生物群有關,卒中后腸道微生物群改變導致炎癥的發(fā)生和免疫系統(tǒng)的改變,可間接導致神經疾病的發(fā)生,但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53],腸道菌群對PSD的影響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2 針刺治療PSD

      采用針刺治療PSD的研究報道較多,主要包括常規(guī)針刺、頭針、電針、眼針、撳針、耳針等。

      2.1 常規(guī)針刺 朱敬濱等[54]采用調神解郁針法聯合調神解郁方治療PSD 48例,并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48例對照觀察。調神解郁針法取穴百會、太陽、印堂、神庭、本神、內關、神門、太沖及風池,百會透刺太陽,印堂捏起皮膚向下平刺,神庭、本神向后平刺,內關、神門、太沖、風池直刺。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總有效率77.08%,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HAMD)、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PSQI)及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周智恩等[55]采用安神解郁湯聯合針刺百會穴治療PSD 140例,并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85例對照觀察。取穴百會,采用舒張進針法,以15~30°角快速針刺至帽狀腱膜下,用平補平瀉手法。結果:治療組抗抑郁療效總有效率92.14%,神經功能療效總有效率93.57%,對照組分別為80.00%、49.41%,治療組抗抑郁療效及神經功能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陳玲等[56]采用針藥并舉治療PSD 50例,并與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50例對照觀察。針刺取穴百會、水溝、后溪、神門、內關、三陰交、勞宮、合谷及太沖,得氣后,施平補平瀉手法。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對照組總有效率66%,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NIHSS評分及ADL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顏昌昌等[57]采用針灸聯合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治療PSD 50例,并與單純采用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治療50例對照觀察。針刺主穴取額中線、百會、四神聰,配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額中線從上至下平刺,百會向后平刺,四神聰向百會方向平刺,其余配穴直刺,施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0%,對照組總有效率76.0%,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NIHSS評分、巴氏指數(B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馬素蘭等[58]采用針刺配合口服逍遙丸治療PSD 50例,并與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50例對照觀察。針刺取穴百會、四神聰、內關、三陰交、合谷、太沖,均常規(guī)進行針刺,行平補平瀉手法。結果: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血清BDNF及神經生長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頭針 孫遠征等[59]采用于氏頭穴叢刺法治療PSD 30例,并與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30例對照觀察。針刺方法:神庭透囪會,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得氣后行提插捻轉3~5 min,200~300轉/min,留針6~9 h。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對照組總有效率76.7%,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MESSS)評分及B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楊沈秋等[60]采用頭針配合路優(yōu)泰治療PSD 20例,并分別與單純頭針治療20例、單純路優(yōu)泰治療20例對照觀察。頭針取額前區(qū)及額區(qū),并配合膻中、勞宮、大陵、安眠、太沖治療。結果:聯合組愈顯率85.0%,頭針組愈顯率60.0%,西藥組愈顯率60.0%,聯合組愈顯率優(yōu)于頭針組和西藥組(P<0.05),且聯合組治療后HAMD評分、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評分及B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頭針組和西藥組(P<0.05)。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yī)療理念的更新,不少研究者在傳統(tǒng)頭針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61]。張紹華等[62]采用互動式頭針治療PSD 200例,并與常規(guī)頭針治療200例對照觀察。頭針取穴頂中線、頂顳前斜線中2/5、頂顳前斜線下2/5、頂顳后斜線中2/5、頂顳后斜線下2/5,均取患側,針身與頭皮成15°左右夾角進針,然后快速連續(xù)行捻轉手法,捻針速度100次/min,每次2~3 min,留針期間同時進行認知訓練,主要包括反應行為訓練、空間操作能力訓練、平面識別能力訓練、圖形記憶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訓練、計算力訓練、眼動訓練、搜索能力訓練及注意力訓練。結果:治療組治療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MMSE評分、改良BI評分、HAMD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及PSQ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血清BDNF及NG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證明互動式頭針可以明顯解決腦卒中患者抑郁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較常規(guī)頭針治療有一定的優(yōu)勢。

      2.3 電針 趙娜等[63]采用解郁1號方聯合頭電針治療PSD 66例,并與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55例對照觀察。頭電針取穴神庭與印堂、腦戶與強間、懸顱與懸厘(患側)、頭臨泣與陽白(患側)、率谷與曲鬢(患側),得氣后連接電子針療儀,選擇連續(xù)波,強度以可忍受為度。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85%,對照組總有效率79.2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蒙哥馬利抑郁評定量表(MADRS)評分、中國卒中量表(CSS)評分及B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董建萍等[64]采用頭部電針透穴刺法治療PSD 50例,并分別與普通針刺治療50例、西醫(yī)治療50例對照觀察。頭部電針透穴刺法取神庭透印堂、腦戶透強間、懸顱透懸厘、頭臨泣透陽白、率谷透曲鬢,呈30°角斜刺進入頭皮下,以200轉/min捻轉1 min,然后連接電針治療儀,強度以患者忍受為宜,每次通電30 min,留針1 h。結果:電針透刺組總有效率86.0%,普通針刺組58.0%,西藥組64.0%,電針透刺組療效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及西藥組(P<0.05),且電針透刺組治療后HAMD評分、SDS評分及血漿5羥基吲哚乙酸(5-HIAA)改善均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及西藥組(P<0.05)。

      2.4 眼針 王小溪等[65]采用眼針聯合解郁丸治療PSD 30例,并與單純采用解郁丸治療30例對照觀察。眼針辨證取穴:肝氣郁結型取肝區(qū)、中焦區(qū),氣郁化火型取肝區(qū)、上焦區(qū)、下焦區(qū),痰氣郁結型取肝區(qū)、脾區(qū)、上焦區(qū),心神失養(yǎng)型取心區(qū)、脾區(qū)、中焦區(qū),心脾兩虛型取心區(qū)、脾區(qū)、膽區(qū),心腎陰虛型取心區(qū)、腎區(qū)、下焦區(qū),雙側對稱取穴,采用眶外平刺法,留針至肌肉層不行手法,每次留針15 min。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NIHSS評分、HAMD評分及SDS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5 撳針 黃彬[66]采用撳針聯合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PSD 53例,并與單純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53例對照觀察。撳針取穴百會、四神聰、神庭、內關、神門、三陰交,采用無菌撳針埋在相應穴位上并按壓粘貼牢固,每2~3 h按壓1次,每次5 min,隔日更換。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45%,對照組總有效率77.36%,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及BI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王永亮等[67]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撳針結合于氏叢刺治療PSD 29例,并分別與采用常規(guī)針刺治療28例、單純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PSD 29例對照觀察。撳針取穴心俞、肝俞、腎俞、太陽、印堂、神庭,將撳針貼于相應穴位并按揉,出現痛、脹、酸的針感為宜,每穴按揉1 min,每日按揉4~5次,每次間隔3 h,每日更換1次。結果:聯合組總有效率89.66%,常規(guī)針刺組總有效率78.57%,西醫(yī)對照組總有效率65.52%,聯合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及西醫(yī)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及MESS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針刺組及西醫(yī)對照組(P<0.05),血清5-H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

      2.6 耳針 劉銘等[68]采用耳針聯合逍遙散治療PSD 34例,并與采用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34例對照觀察。耳針取耳穴肝、脾、心,采用一次性滅菌清鈴撳針直刺入耳穴,壓緊粘牢,每日輕按3~5次,每穴每次按壓60 s,雙耳交替取穴,3日更換1次。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12%,對照組總有效率79.41%,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CSS評分及ADL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7 其他 吳加利等[69]采用“靳三針”調神針法治療PSD睡眠障礙60例,并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59例對照觀察。“靳三針”調神針法取四神針、定神針、智三針、手智針、足智針為主穴,配合四關、申脈和照海,所有穴位均緩慢捻轉進針,施針者全神貫注,“用意在針”“用意在神”,要求患者注意力也集中在進針部位上,增強針感,做到醫(yī)師和患者“兩神合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88.14%,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睡眠質量評分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小結與討論

      針刺療法作為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卒中及卒中后康復治療方面有著獨特療效,盡管針刺治療PSD的內在機制尚未完全知曉,但與單純使用西醫(yī)治療相比,針刺具有簡便、有效、低廉、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不僅能解決患者嚴重的抑郁情況,并且能夠增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加速患者受損神經恢復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盡管針刺治療PSD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臨床價值,但從目前臨床研究情況來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PSD診斷和療效評定缺少統(tǒng)一的量化標準,并未采用國內外最新評價標準;②試驗設計缺乏嚴格性,首先各研究中所選取樣本量較少,其次各臨床試驗并沒有完全尊從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其產生的研究結果很難有客觀確切的說服力;③目前針刺治療PSD的觀察時間主要為4 周到6個月,中、長期觀察標準缺失,沒有建立遠期隨訪制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該多展開多中心、大樣本,并統(tǒng)一以最新評價指標的研究,并按需延長觀察時間,逐步形成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方案,以期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另外,還要與現代醫(yī)學有關PSD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相結合,更進一步深入研究針刺治療PSD的作用機制。

      猜你喜歡
      頭針針刺有效率
      頭針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精神發(fā)育遲緩的臨床觀察
      探討頭針聯合體針對失眠患者的作用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很有效率
      政治備考:如何背書最有效率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頭針加舌針聯合推拿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痙攣型20例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方城县| 益阳市| 泗水县| 秭归县| 普宁市| 外汇| 高雄市| 花垣县| 香港 | 丽水市| 微博| 乳山市| 乌鲁木齐市| 田东县| 平顶山市| 循化| 乐业县| 东安县| 永仁县| 扎鲁特旗| 南通市| 黔东| 怀柔区| 锡林郭勒盟| 蕉岭县| 天等县| 封开县| 富顺县| 三穗县| 阳西县| 长岛县| 洪江市| 舒兰市| 广河县| 江门市| 宜丰县| 新闻| 亳州市| 安新县| 北流市|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