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義紅
說到“雙槍將”,人們自然會想到《水滸傳》中的人物董平。此人有著一身驚人的好武藝,善使兩條綠沉槍,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雙槍將”。
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中也出了一個“雙槍將”,他就是新四軍戰(zhàn)士朱秀清。朱秀清善使雙槍,槍法精良,幾乎是百發(fā)百中。他不僅白天能使雙槍,夜晩也能對雙槍拆裝運用自如,使敵人聞風喪膽。
1917 年,朱秀清出生在江蘇省江都縣花蕩鄉(xiāng)孫家莊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8歲那年,因遭受災荒,父親朱義明、母親陳氏帶著朱秀清和他的4個姐姐,一家7口遷居到新洲大乾豐(今屬揚州市廣陵區(qū)頭橋鎮(zhèn)迎新村)落戶,租種地主湯百萬的灘田。朱秀清是獨生子,為使兒子將來有出息,吃夠了沒文化苦的父親咬了咬牙,借債讓其到學堂去讀書識字,后因家貧實在交不起學費,朱秀清只得輟學務農。目睹地主惡霸橫行鄉(xiāng)里,特別是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國土,殘害鄉(xiāng)民,國恨家仇,激起了血氣方剛的朱秀清滿腔怒火,尋思著要上戰(zhàn)場殺敵。說來也巧,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二支隊奉命開進朱秀清的家鄉(xiāng)新洲,進行武裝斗爭,架設溝通長江南北抗日的“江中橋梁”。1942年2月,朱秀清毅然參加了新四軍。他深知,要當好一個合格的軍人,就要練好殺敵本領,熟練掌握和使用手中的武器。當戰(zhàn)士,他使的是步槍,勤學苦練,成了縱隊二支隊有名的阻擊手和刺殺能手。后來當了干部,有條件佩戴手槍,他便多要了一把,練成了左右開弓、百步穿楊的本領。參加戰(zhàn)斗,他雙槍齊發(fā),勇猛過人,久而久之,使附近據點的日偽軍也知其名。
新洲有個偽軍據點,住著20 多個偽軍,這幫家伙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惹得天怒人怨,上級給朱秀清布置任務,要他帶人端掉這個據點。一天晚上,朱秀清帶領幾位戰(zhàn)士,悄悄接近據點,刺死哨兵,沖進室內,大喝一聲:“我是朱秀清,繳槍不殺!”說完對空連放幾槍。偽軍聽說“雙槍將”來了,一個個嚇得渾身發(fā)抖,舉手投降。朱秀清大獲全勝,不僅俘虜了20多個偽軍,還繳獲了兩挺機槍和多支步槍。
還有一次,中共有兩名干部被捕,關在離新洲較遠的一個敵據點里,營救的任務,又落到朱秀清的頭上。朱秀清身藏雙槍,帶領幾名戰(zhàn)士,化裝潛入據點,亮出“雙槍將”身份,敵人當即傻眼,眼睜睜地看著朱秀清帶著兩名被捕干部揚長而去。
朱秀清的雙槍,聲名遠播,威震敵膽。他用雙槍,逮捕了反動鄉(xiāng)長劉公讓,干掉了特務馬志成,擊斃了惡棍“雪花膏”……
新老洲四面環(huán)江,敵人整天在江面巡邏,企圖阻礙新四軍過江活動。如何順利過江,聯(lián)通江南江北根據地,成了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朱秀清利用在當?shù)厝芜^職,人熟地熟的有利條件,積極發(fā)動沿江多個渡口的船民,秘密為新四軍傳遞情報、接送干部、轉運物資。在他的動員和帶領下,1942 年至1943 年間,1000 余條大小船只秘密運送了4000余名新四軍和抗大分校學員順利過江,此時的新老洲已然成為了聯(lián)系江南江北革命根據地的一塊“江心跳板”。
1946年,中共決定將丹北黨政軍及地方干部數(shù)千人,通過新老洲撤至江都地區(qū)。朱秀清又一次發(fā)動組織船工和漁民,調遣沿線漁船和渡船,完成了大部隊的轉移任務。之后,朱秀清接受組織安排,組建江鎮(zhèn)武工隊并擔任隊長,堅持地下武裝斗爭。
敵人視朱秀清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但在當?shù)厝罕姷难谧o下,他機智地避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敵人屢屢吃癟,怒氣難消,便抓走朱秀清的父親和妻子,對他們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企圖借此動搖朱秀清的革命意志,但他不為所動,對敵斗爭更加堅定。
1948 年9 月13 日,朱秀清組織人員到韓小圩取槍,路過九步橋,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敵人的伏擊,他奮力突圍,終因寡不敵眾,身中6彈,壯烈犧牲。
“荷花池中水悠悠,人民難忘雙槍手。新四軍走過千千萬,最熟悉的是朱秀清。”為紀念朱秀清烈士,今天的揚州市廣陵區(qū)李典鎮(zhèn)秀清村,以先烈英名而命名。為了讓烈士英魂得到安息,李典鎮(zhèn)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在李典村秀清組修建了朱秀清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