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
大事記是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普遍使用的一種公文,其以時為經(jīng),以事為緯,以簡文記大事,以實錄佐良史,有著存史資政的積極作用。擬寫大事記,需精準把握其屬性和特點,做足對癥的功夫。
按時間縱軸,串聯(lián)事項。大事記按時間先后記述,一般采用公元紀年,樁樁件件按照年、月、日順序依次記錄在案。正因如此,對于時間的精準把握就非常關鍵。要在考證上下功夫,對每一事項必須考證時間,而且要換算準確,保證時間先后順序與事項發(fā)展順序相一致。要在確準上下功夫,時間標示具體,盡量寫全年、月、日,必要時甚至應該寫出時、分、秒。標示時間不能使用那些籠統(tǒng)含混的時間概念,如近來、近日、月初、月底、上旬、中旬、下旬、不久以前等。要在概括上下功夫,某些大事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作為一個條目編寫,其時間可以概括書寫,也可以表明起止日期,如“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
依邏輯規(guī)范,編修條目。條目是大事記的核心部分,因時間跨度大、關聯(lián)范圍廣、涉及內(nèi)容多,必須按照嚴密的邏輯規(guī)范來編撰,達到綱振目舉、條清目晰的效果,以便索引和查閱。編排條目應結合系統(tǒng)大小、事項多少等實際,在時間縱標基礎上,堅持“一條一事”,厘清客觀史實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分板塊記述。比如可分列黨建工作、行政工作、群團工作,也可分列會議、活動、講話、人事,還可分列綜合大事、專題大事,記述內(nèi)容、年表內(nèi)容,等等。不論怎樣編排,各板塊應邊界清晰,避免交叉重疊。
站客觀立場,記述內(nèi)容。從一定意義上說,大事記是一部“簡史”,承擔著修史明志、知古鑒今的蘭臺職責。本著對事業(yè)負責、對單位負責、對個人負責的精神,大事記必須客觀記述事實,做到真實、可靠、準確,做到無疑無誤,不得隨意加進編者的主觀見解,更不準歪曲事實。作為記述者,首先要牢固樹立辯證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史觀,尊重事項的本來面目,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客觀面對進入記述范圍的事項,盡最大努力記述事項本原真貌。其次要講究記述的方法,堅持從頭捋,盡量參考借鑒相對權威的表述,逐事逐條逐項、逐篇逐段逐句推敲斟酌,并勘核時間遞進軌跡,考量事項邏輯關系。再次要堅持職業(yè)操守,對歷史事實的不同認識、不同立場或不同傾向,必須仔細推敲,不摻雜主觀偏見、感情好惡,以過硬的文字能力和職業(yè)精神記實明事。
執(zhí)簡要標準,錘煉文字。大事記不是寫小說,可以敷陳其事;也不是寫詩歌,可以馳騁想象。相反,必須緊緊圍繞大事記所要記述和反映的對象,勾勒全貌,突出重點,做到大事要事必載,小事瑣事不取。要善于做“加減法”,對于記述事項的要素做“加法”,時間、地點、人物、數(shù)據(jù)、發(fā)展過程、因果關系等均應交代清楚明確,哪個要素缺失就著力去挖掘補充;對表述事項內(nèi)容的文字要做減法,客觀事實的敘述,可以詳盡一些,也可以簡略一些,但無論內(nèi)容詳略,文字都應力求簡明,要有惜墨如金的勁頭。另外,對于那些持續(xù)時間較長的事項,應該根據(jù)其特點,采用分條記述的辦法,或按照紀事本末的體例,合并記述,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提綱挈領、文字簡明,切忌瑣碎冗長、糾纏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