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會上,靈前懸掛著他先行寫下的挽聯(lián)“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p>
張元濟(1867-1959),浙江海鹽人。清朝翰林,商務(wù)印書館創(chuàng)始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文史館館長、商務(wù)印書館董事長。
親身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那一夜,張元濟思緒萬千,不能入寐。舊中國的黑暗歷史在他的腦海中一頁頁翻過,他慶幸終于盼到了改天換地的這一天,披衣而起,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昨日會推元首,我公榮膺之選,為吾國得人慶也?!?/p>
見到毛澤東,才看到中國有了希望
1949年,張元濟應(yīng)邀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參與國家大政,與毛澤東等中共領(lǐng)導人多有交往,在協(xié)商建國的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據(jù)其孫張人鳳回憶:
1949年,上海全境解放。不數(shù)日,陳毅市長偕周而復(fù)來我家,拜訪祖父張元濟。他們雖是第一次晤面,卻作了毫無拘束的暢談。隨后,在那氣象一新的最初日子里,祖父一改幾十年不涉足政治的慣例,欣然參加多項政治活動和重要會議,為上海解放初期的穩(wěn)定秩序、恢復(fù)經(jīng)濟獻計獻策。
8月下旬,已在北平參加新政協(xié)籌備工作的陳叔通給祖父來信,透露了“內(nèi)部消息”:第一次全國政協(xié)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祖父將作為大會的特邀代表。
祖父這時心情有些矛盾:已屆82歲高齡,身體和生活能否適應(yīng)?更重要的是與他同時代的人物都已退出歷史舞臺,這時他將面對一個幾乎是全新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能不能適應(yīng),能不能發(fā)揮好與自己代表身份相稱的作用?8月底,周而復(fù)、梅達君持陳毅、潘漢年的信再次來訪,逐步消解了他的疑慮。大會籌備處同意由我的父親張樹年全程陪同,照料生活。
9月6日晚,張元濟在張樹年的陪伴下從上?;疖囌境塑嚤鄙希嘘P(guān)方面給張元濟送來作為補貼的零用錢,張元濟堅稱“不能領(lǐng)受”。一位代表勸他說這是“規(guī)定供給,不必過謙”。張元濟說:“我們父子二人來此,食宿已極受優(yōu)待,何敢再耗公款?”以后送來,“斷不能從命”。一個月后,張元濟又在日記中寫道:“招待處送零用費一萬六千元。于原單上注明‘不敢領(lǐng)受’。”
1949年9月8日,張元濟父子到達北平。19日毛澤東邀程潛等國民黨起義將領(lǐng)游覽天壇時,特地派陳毅請張元濟父子同往。毛澤東向大家介紹道:“我給諸位介紹兩位清朝的翰林:這位是張元濟先生,這位是陳叔通先生!”張元濟是光緒年間的進士,進過翰林院,后任刑部主事、總理衙門章京,參與了戊戌變法,且與康有為在同一天受到光緒皇帝的單獨召見。毛澤東打趣地說:“下邊,我們先請張元濟老先生給我們講一講,他是如何考翰林的、見過幾次慈禧太后、她擺不擺架子,好不好?”張元濟笑著說:“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清朝的翰林,大概等于現(xiàn)在的大學教授。你們想想看,一個普通的教授,怎能隨便見到不可一世的慈禧呢?”
毛澤東還借此機會向張元濟問起戊戌變法的歷史,問光緒皇帝召見他時的情景,又問他當時在京城為官的情況,官俸有多少。張元濟一一作答。毛澤東稱贊張元濟數(shù)十年主持商務(wù)印書館,所出的書有益于民眾。
后來,張元濟回憶會見毛澤東的情況時說:他見過光緒皇帝,光緒想把國家弄好,但是過于軟弱;他見過袁世凱,那只是一個奸雄;他也見過孫中山和蔣介石;到了今天,他見到了毛澤東,才看到中國有了希望。
開國大典那一夜,他思緒萬千,不能入寐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隆重開幕。82歲高齡的張元濟成為大會推舉的89名主席團成員之一。與會代表中,美洲華僑代表司徒美堂與張元濟為年長者。開幕那天,司徒美堂拄了拐杖,但謝絕工作人員攙扶,張元濟更是連拐杖都不用,一時傳為佳話。
討論大會宣言時,張元濟提出:在“解放全國領(lǐng)土”一句內(nèi)的“解放全國”后加逗點,加上“保全我國的”五字。代表許德珩發(fā)言表示不要改動,維持原稿。這時周恩來提議:在“鞏固國防”之下加“保全我們的領(lǐng)土”字句。毛澤東特地問張元濟是否同意,在他表示同意后,才寫入宣言。
9月30日,新政協(xié)會議閉幕大會上,張元濟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0月1日,張元濟參加了開國大典。是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晨微雨,午飯后漸晴霽。是日通知下午三時在天安門樓上行政府成立禮,升旗、閱兵、游行。余挈英兒(即張樹年)同往。拾級而上,見游行隊伍坐廣場,蜂屯蟻聚。屆時贊禮宣布開會,作樂鳴炮,宣讀公告。繼朱德閱兵,先步兵,后機關(guān)槍,次炮兵,次海軍,繼騎兵,繼坦克車而飛機則翱翔上空,寥寥無幾。行伍行畢,游行方始。余即率英兒下樓與胡子昂同車歸寓,時方六時。八時半即睡。聞外間游行歡呼聲至夜半方止。
親身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那一夜,張元濟思緒萬千,不能入寐。那一天,他看到了希望,他對新中國抱有無限的信心,披衣而起,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
昨日會推元首,我公榮膺之選,為吾國得人慶也。英倫三島昔以鴉片強迫售我。林文忠焚毀,乃愿輒于半途,釀成辛丑條約之慘。桎梏百千,貧弱日甚,后雖設(shè)禁,終多粉飾。我公發(fā)憤為雄,力圖自強,必能繼前賢,鏟此煙毒,一雪此奇恥。
病重后,他體力衰竭,勉強說出一句話:“毛主席好”
1949年,張元濟在京一個多月中,受到毛澤東兩次接見,一次是新政協(xié)會議召開前游覽天壇,另一次是在10月11日。張人鳳回憶道:
10月11日晚,毛澤東又邀祖父和周善培在中南海寓所晚飯,賓主暢談至10時45分方散。祖父提出,應(yīng)設(shè)法使下情可以上達,報紙宜酌登來稿,毛澤東以為“可專辟一欄,可先做一樣子”,這可能就是20世紀50年代各大報紙都辟有“人民來信”欄的由來。
對于經(jīng)濟建設(shè),祖父說由于連年戰(zhàn)爭,民窮財盡,建設(shè)不能不權(quán)衡緩急,最要緊的是交通,其次農(nóng)業(yè),再次工業(yè);而工業(yè)應(yīng)先輕工業(yè),后重工業(yè)。繼而周善培談起讀經(jīng)的問題,祖父堅持他從清末以來的一貫主張,即不能普遍推行,只可在大學“別立一科,聽人研究”。他對當時有人提出以拼音字母取代方塊漢字的主張大加反對,認為我國至今還能團結(jié)成一個大國,文字統(tǒng)一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祖父提到的話題,毛澤東都一一談了自己的看法。
1949年底,張元濟在工作時突患腦血栓,但他堅持看書讀報,關(guān)心國家大事。1950年至1951年,人民解放軍逐漸向西藏挺進,他兩次寫信給毛澤東,表達他心系祖國邊陲西藏并就西藏和平解放后發(fā)展文化教育問題,很具體地提出了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四項建議。1951年7月30日、9月5日,毛澤東分別回信給張元濟,信中稱:“尊恙有起色,甚以為慰”,“解放歌具見熱忱慷慨。建議各事都好,編藏文小冊子尤為急需,已告有關(guān)機構(gòu)加力辦理”。
1953年初,張元濟被任命為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同年,上海文史研究館成立,張元濟被任命為館長。此前,陳毅兩度到其病榻前轉(zhuǎn)達毛澤東的指示:“上海文史館首任館長非其莫屬?!?/p>
1957年以后,張元濟病情加重。1958年春,周恩來代表毛澤東探望他,這時張元濟體力已見衰竭,說話困難,但他能認出周恩來,勉強說了一句話:“毛主席好?!?959年8月14日,張元濟病逝,享年92歲。公祭會上,他的靈前懸掛著他先行寫下的挽聯(lián):“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
(責編/張超 責校/李希萌 來源/《1949:張元濟出席新政協(xié)會議》,張學繼/文,《人民政協(xié)報》2020年7月3日;《張元濟先生參加開國大典前后》,張人鳳/文,《文匯報》2009年10月1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