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童小古文
作者簡介:賴建平,浙江衢州名師,高級教師,著有《跟著名師學(xué)寫作》系列圖書。
【原文】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譯文】
田間小路上的花開了,(你)可以(邊賞花邊)慢慢回來了。
【朗讀】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解讀】
《緩緩歸》也叫《與夫人書》,作者錢镠,是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王。錢镠的夫人,每年寒食節(jié)都要回臨安娘家。那一年,錢镠在杭州,看見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想到已多日不見夫人,甚是思念,便提筆寫了一封信,只有九個字: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據(jù)史書記載,錢镠是個武夫,目不識書,這封信卻寫得情真意切,細膩入微。第一句“陌上花開”,提醒夫人不要辜負大好春光;第二句,明明想讓夫人快快回來,不要讓他等到花兒也謝了,卻偏偏寫成“可緩緩歸矣”。以慢寫快,委實高明!
【啟發(fā)】
我國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莫言,也曾經(jīng)用過這樣的技巧,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寫的:
從德國人的槍口里,飄出了十幾縷白色的硝煙,猶如十幾條小蛇,彎彎曲曲地上升,一邊上升一邊擴散,燃燒火藥的氣味撲進了余的鼻腔……余淚眼模糊地看到,那十幾顆通紅的彈丸,從德國士兵的槍口里鉆出來后,團團旋轉(zhuǎn)著往前飛行。
它們飛行得很慢很慢,好像猶豫不決,好像不忍心,好像無可奈何,好像要拐彎,好像要往天上飛,好像要往地下鉆,好像要停止不前,好像要故意地拖延時間,好像要等到戲臺上的人們躲藏好了之后,它們才疾速前躦,好像從德國士兵的槍口里拉出了看不見的線,在牽扯著它們。
(節(jié)選自莫言《檀香刑》)
莫言寫子彈飛出槍膛,射向人群,這么慢,這么多情,這么無奈。為什么?因為看到此情此景的錢縣令,是個好官,他不愿意鄉(xiāng)親們死于槍下,卻又無能為力,只能祈禱子彈盡量飛得慢一點兒。以慢寫快,把思維顛倒過來,是一種巧妙的構(gòu)思。
這種構(gòu)思方法,是可以模仿的。比如,有同學(xué)寫跑步速度快,是這樣寫的:
一百米,竟耗時十六秒,然緩緩得冠矣。
小朋友跑一百米,用了十六秒,速度已經(jīng)很快了,寫成“竟耗時十六秒”,后面還加上“緩緩”,仿佛真的很慢很慢;既然是“緩緩”,卻又奪得冠軍了。這,不就是變著法子說跑得快嗎?
再比如,有個同學(xué)寫西瓜的味道:
此瓜味寡,僅比白糖略甜也。
寡就是淡。明明寫瓜甜,偏偏寫它的味道淡,還嫌棄它僅僅比白糖甜那么一點點,這不是拐著彎子夸西瓜甜嗎?
【寫作小妙招兒】
以慢寫快,以淡寫甜,以苦寫樂……試著用顛倒的思維,寫一兩句話,或者一個小片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