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閩
“南京路上好八連”,是在黨的親切關懷和精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英雄連隊,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忠實履行我黨我軍根本宗旨的先進典型。自1963年4月25日命名以來,不論形勢、任務、環(huán)境、人員如何變化,“好八連”始終堅持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祖國的堅定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弘揚光榮傳統(tǒng)、保持人民軍隊政治本色的一面光輝旗幟。
八連的前身是華東軍區(qū)特務團四大隊輜重連,1947年8月6日在山東省萊陽縣小園村組建后,參加了膠東保衛(wèi)戰(zhàn)和濰縣、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zhàn)役,指戰(zhàn)員們前仆后繼、英勇殺敵,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作出了貢獻。上海解放后,八連擔負中共中央華東局、上海市委、市人委和中央領導來滬警衛(wèi)任務,負責在南京路、外灘等地巡邏執(zhí)勤。
上海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既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歷史縮影;既被稱為帝國主義“冒險家的樂園”,又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統(tǒng)治人民的重要堡壘和被稱為“東方巴黎”的國際大都市。部隊進城后,面臨尖銳復雜的斗爭和嚴峻的考驗。
面對新的形勢環(huán)境和使命任務,在先后成立的淞滬警備司令部、上海警備區(qū)關心下,八連黨支部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弘揚我黨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1952年被評為“部隊鞏固優(yōu)勝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黨支部多次組織官兵觀看反映新四軍英勇戰(zhàn)斗的電影,學習革命前輩聽黨指揮、英勇善戰(zhàn)、艱苦奮斗、服務人民的精神。1962年,八連邀請了原新四軍第三師著名的“劉老莊連”指導員到連隊傳經(jīng)送寶,介紹“劉老莊連”官兵面對十余倍的強敵,臨危不懼、浴血戰(zhàn)斗、為國捐軀的壯烈史實,使官兵加深了對鐵軍精神的理解。1964年,連指導員王經(jīng)文出席了共青團全國第九次代表大會,巧遇了原新四軍沙家浜英雄部隊的老戰(zhàn)士、20軍青年處長閻成貴。會議期間,他向老前輩學習取經(jīng),了解了不少動人的故事?;貋砗?,他給連隊上政治課,講述了新四軍指戰(zhàn)員在蘆葦蕩中堅持抗日斗爭和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故事,使官兵深受教育。
八連黨支部以堅定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帶領部隊艱苦奮斗、拒腐防變,香風吹不倒、糖彈打不垮,身居鬧市一塵不染;而且,以我黨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良好形象影響和改造著社會,受到黨和人民的贊譽。八連靠“兩個務必”起家、當家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先進事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被譽為“霓虹燈下的哨兵”,聞名全軍全國。
“好八連”的宣傳,從1956年開始到1963年形成高潮。最早報道的是《 解放日報》 和《 人民前線》。1956年,《解放日報》刊登了部隊通訊員呂興臣為八連拍攝的照片和《 針線包》《 行軍鍋》《 一分錢》 等小故事。該報認為八連的先進事跡具有重要意義,決定以毛澤東“兩個務必”精神為主題,作為重大典型進行宣傳,得到了總編輯魏克明、副總編輯王維的支持。呂興臣寫了17000字的初稿,經(jīng)張錦堂、張默精心修改為6900字的長篇通訊 《南京路上好八連》。經(jīng)上海市委審查批準,1959年7月23日在該報頭版發(fā)表,配發(fā)社論 《人民解放軍的光榮,上海人民學習的榜樣》。1958年3月23日,《解放軍報》 發(fā)表了呂興臣的文章 《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八連養(yǎng)成節(jié)儉之風》,并配發(fā) 《南京路上好八連》 的評論文章。1963年3月20日,《解放軍報》 以四個整版全面報道了“好八連”的先進事跡,并發(fā)表社論《艱苦奮斗代代相傳》,全國各大報刊全文轉載。
1960年5月,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帶領機關干部路過上海時,警備區(qū)王必成司令員請大家吃便飯。席間,王必成對沈西蒙說:“你知道嗎?上海有個‘好八連,你是文化部長,寫了不少戲,也要為‘好八連寫個戲啊?!鄙蛭髅烧f:“司令員講了,我堅決執(zhí)行,但我要到八連去蹲一段時間?!钡诙?,王司令員親自陪他去八連,聽了情況介紹,參觀了連隊陳列室,沈西蒙很受感動。他與前線話劇團的漠雁和呂興臣一同在八連體驗生活,深入采訪,住了40多天。1961年9月16日,完成了話劇 《霓虹燈下的哨兵》 劇本初稿。經(jīng)反復修改排練,1963年1月14日正式公演。
演出后,因戲里有個戰(zhàn)士離隊出走的情節(jié)引起不同看法。1963年2月,周恩來總理到上海。南京軍區(qū)前線話劇團領導漠雁向總理秘書童小鵬匯報了情況,想請總理看戲??偫碚f:“戲已經(jīng)寫出來了,還是演一演、看一看嘛?!笨偫砘氐奖本诙炀妥屓舜螂娫拋?,以總政名義調演該劇。2月22、23日,在總政話劇團連演兩場,引起很大轟動。第二場演出時,周總理在總參謀長羅瑞卿、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以及藝術家田漢、周揚、曹禺等陪同下,一起觀看演出。結束后,召開現(xiàn)場座談會聽取意見,對該劇給予高度評價。周總理先后7次觀看了該劇,并提出要拍成電影,臺詞一句不變,演員一個不換。
1963年4月3日上午,總政治部召開黨委會,聽取八連前任和當任指導員劉仁福、王經(jīng)文匯報,并聽取了沈西蒙等創(chuàng)作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 的體會。總政蕭華副主任說:“ 《霓虹燈下的哨兵》 是一個反映現(xiàn)實題材的好劇本,八連14年如一日,艱苦作風代代相傳,是集體的雷鋒。”4日下午,解放軍總部機關舉行報告會,請劉仁福介紹八連政治思想工作經(jīng)驗,副總參謀長楊成武、李天佑和張愛萍等出席。隨后,總政青年部長辛國治帶工作組到八連調研指導,總結了八連的先進經(jīng)驗轉發(fā)全軍。
12日下午,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八連前任指導員劉仁福。一見面,總理與劉仁福親切握手,談話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周總理勉勵他說:“八連的工作做得很好,八連的宣傳對全國很有意義,希望八連的同志建設好連隊,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tǒng)?!闭勗捊Y束后,總理與劉仁福合了影。總理和鄧穎超大姐一起把劉仁福送出西花廳后,還興致勃勃地說:“再來一張吧?!敝芸偫?、鄧大姐、劉仁福等五人并排站在梅花樹下的方石板路上,劉仁福站在正中,大家微笑著留下一張珍貴的照片。
25日,國防部頒布命令,授予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這是“好八連”最輝煌的一年,也是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年。5月5日,南京軍區(qū)在上海隆重召開“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大會。國防部副部長、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宣讀了命令,將命名錦旗授給八連連長張繼寶、指導員王經(jīng)文??傉尾扛敝魅涡炝⑶宕碥娢?、總政講話,上海市領導和駐滬陸、海、空軍部隊代表作了講話,南京軍區(qū)政治委員杜平代表軍區(qū)黨委、首長向八連表示熱烈祝賀,《人民日報》《解放軍報》 等發(fā)表了社論。
7月1日,由上海市工、青、婦組織聯(lián)合舉辦的“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在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展出。羅瑞卿總參謀長,南京軍區(qū)許世友司令員、杜平政委和上海市領導等出席開幕式,第一批觀眾達數(shù)千人。
8月1日凌晨,毛主席揮墨寫下了著名的 《八連頌》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p>
毛主席一生寫了許多光輝詩篇,但給一個連隊寫一首長詩,是絕無僅有的。這首詩集中體現(xiàn)了詩歌的革命化、民族化和大眾化特色。全詩突出了“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這一主旨,用五個“好”概括“好八連”的精神;通過“全軍民,要自立”和八個“不怕”的多側面論述,最后歸結為“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全詩以贊頌“好八連”開篇,以號召軍民緊密團結收尾,感情激昂、氣勢宏偉、震古爍今、發(fā)人深省。這首詩是對“好八連”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贊譽,對學習“好八連”活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毛主席還先后接見了“好八連”連長張繼寶、第二任指導員王經(jīng)文、第三任指導員王傳友、第五任指導員邵金城、第六任指導員戴大喜和副指導員王家友等六位八連官兵代表。
1963年11月29日,毛主席在懷仁堂觀看了 《霓虹燈下的哨兵》。他全神貫注,十分入戲。在看到陳喜把粗布襪子扔掉時,毛主席在臺下用他那嘹亮的湖南腔大聲說了一句:“問題就出在這?!碑斂吹缴虾<聭?zhàn)士童阿男鬧情緒跑離連隊時,他焦急地自語道:“童阿男,你可不能跑?。∨芰艘稿e誤的。”當看到受到教育的童阿男又回到了連隊,主席高興地說:“這就對了!”演出結束后,毛主席與全體演職人員一一握手、合影留念,高興地說:“是個好戲、很動人、寫得好、演得也好,要多給些人看?!保〒?jù)悉,毛主席后半生只看過兩部話劇,一部是《雷鋒》,一部是該劇。)
60年來,有30多位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或接見八連代表、或親臨八連視察、或為八連題詞,十分關心八連成長進步。鄧小平兩次為“好八連”題詞,1963年6月6日的題詞是:“一貫保持光榮傳統(tǒng)的、保證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集體的標兵——南京路上好八連萬歲。”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稱一個連隊“萬歲”,是絕無僅有的。繼毛澤東、鄧小平之后,江澤民三次接見八連官兵、兩次題詞。胡錦濤六次接見八連官兵,為時任八連班長的公舉東簽字勉勵。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接見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基層官兵代表時,對八連指導員閻永祥說:“‘南京路上好八連可是我軍的一面旗幟?。 彼銊畲蠹乙霌P“好八連”精神,永葆人民軍隊本色。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與“好八連”有著密切的關系,始終把“好八連”作為學習榜樣和宣傳重點?!昂冒诉B”的一些領導骨干退休后參加了研究會的工作。如:1963年“好八連”命名時任指導員的王經(jīng)文為三師分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曾任“好八連”指導員的王振華為一師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副連長苗生元為一師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等,他們是新四軍研究會聯(lián)系“好八連”的橋梁和紐帶,多年來為宣傳“好八連”作了上百場報告,多次組織人員到“好八連”參觀學習,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益。研究會負責人多次赴“好八連”慰問,贈送錦旗、紅色書籍和書畫作品,還召開弘揚“好八連”精神研討會?!洞蠼媳薄?雜志經(jīng)常刊登文章,宣傳“好八連”先進事跡和革命精神。
“好八連”既是人民軍隊的先進典型,也是上海的先進典型。八連從1949年踏上南京路,就與上海人民結下了深厚感情,為保衛(wèi)和建設上海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在服務學習上海人民的過程中,吸取豐富政治營養(yǎng),不斷成長進步。無論時代怎樣發(fā)展變化,八連官兵始終把服務人民的“大旗”舉過頭頂,把奉獻社會的“火炬”傳向前方,“好八連”已成為大上海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上海市民捐款650多萬元,在南京路豎立了“好八連”群雕?!昂冒诉B”精神像一棵常青之樹,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高揚于共和國的大地上。
(編輯 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