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松
沂河拐了個彎
源出沂源田莊水庫
抵燕尾港入黃海的沂河
流經臨沂蘭陵處拐了個彎
宛如一條輕盈的藍絲帶
環(huán)繞走過
在陽光親吻下
閃著嬌羞的光澤
微風再輕輕一助攻
那誘人的胴體
更是婀娜多姿
浪花一朵追著一朵跑
像和諧的音符在歡快舞動
要是有雨絲飄下來
還會在翡翠般的錦上
織出絢爛的雨花
這便是“錦上添花”
另一場風
五月的沂河拐彎處
滿眼都是沉甸甸的美感
一粒種子無怨無悔地
生長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結下一顆顆飽滿的果實
長成無邊無際的金黃色麥海
這應是對自然的崇敬
對勞作者的贊美
然而擅長集體行竊的風似鐮
想輕輕一揮手臂不勞而獲
在被劃破胸膛的麥田前
倒下的是野蠻的彎刀
站著的是抱樸守拙的智慧
風襲來時麥穗
便將沉甸的桂冠深深埋下
風過后再高昂挺起來
最后顆粒無收的風急眼了
雖沒有冬日的青面獠牙
卻有著夏日火暴的脾性
還在揮拳舞爪地蓄勢偷襲
風潮退去
我心中刮起了另一場風
登山有感于“理”
——寫給我的孩子
北緯34.51°東經116.48°
沂河拐彎處的黃山,不黃
蒼松疊翠,鳥鳴茂盛
沂河拐彎處的黃山,不高
沒有危峰聳立
山石卻依“理”而生
棱角突兀,猙獰可畏
這是我們父子上山的最大的危險
生怕它用它的“理”給我們上一課
驚喜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你
憑著功到自然成的信念登了上去
“功到自然成”你說,“只要能
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我驚訝你何時從何處學來的“道理”
我喜歡你那股不服輸?shù)捻g勁
但是孩子,我想說
它們之間不存在
“只要就”的充分條件
就連世間也少有如此的邏輯關系
我還想說
我也有過春天
有過年少奔跑的時光
有過豪情萬丈
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生活,沒有讓我因知道而改變
卻讓我因體驗而蜷縮
理,本義為將山上挖來的璞石
加工成美玉有“紋理”形款
善良的人們卻總將其引申為“道理”
但是他們匍匐朝圣的“道理”
一次又一次
讓他們體驗什么是“道理”
不信,你看
那株昂首怪石之上的松柏氣勢非凡
樹冠又何嘗不是迫于風的壓力
彎向另一側
還要活成迎風招展的旗形
而風又何嘗不是
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
和摩擦力共同影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