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以來,“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我們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我們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全面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贏得廣泛國際贊譽”。為深入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使、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于洪君教授,請他詳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當前態(tài)勢與未來走向,揭示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元首外交的獨特作用和重大意義。
《領導文萃》: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入演進,人類社會進入變革與動蕩相互牽動、彼此疊加的歷史過渡期。我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積極推動共同發(fā)展,大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協調力、動員力顯著提升。請您談一談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元首外交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持續(xù)推進的新舉措、新特點和新成果。
于洪君:我們就從2023年春節(jié)后柬埔寨首相洪森、伊朗總統萊希訪華說起。這兩次重大外事活動不僅受到中柬、中伊雙方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一直高度重視并親自推動中柬、中伊關系全面發(fā)展。
今年是中柬建交65周年。洪森作為習主席春節(jié)后接待的首位外國領導人,備受矚目。洪森此次訪華,目的是要“共同開啟中柬命運共同體建設新時代”,“加深包括政治合作在內的各領域的合作”,而“優(yōu)先領域是促進經濟、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一系列新的合作文件,特別是發(fā)表了中柬兩國關于構建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意在構建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的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讓中柬“鐵桿”友誼這一兩國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代代相傳。雙方同意從政治、產能、農業(yè)、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領域入手,打造“鉆石六邊”合作架構;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開放的區(qū)域主義,深化中國東盟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加強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推動建設更為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深化海上合作,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柬方支持并參與中方提出的全球發(fā)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的原則和方式也進一步明確。
伊朗方面對萊??偨y此次訪華抱有極大期待。行前,萊希向哈梅內伊匯報了訪問計劃。同時,他在中國《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文章,盛贊兩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強調雙方在地區(qū)和國際事務中持有共同或相似立場,共同為實現真正的多邊主義、實現國際公平、建立公正的國際秩序而努力奮斗。習近平主席會見萊希時重申,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伊戰(zhàn)略互信不斷鞏固,務實合作穩(wěn)步推進,促進了共同利益,維護了國際公平正義,譜寫了兩國友誼新篇章。習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始終從戰(zhàn)略高度看待和發(fā)展中伊關系,無論國際和地區(qū)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毫不動搖發(fā)展同伊朗的友好合作,推動中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得到新發(fā)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發(fā)揮積極作用。萊希則表示,伊方致力于深化和提升伊中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決心堅定不移,希望同中方加強各層級交往,落實好伊中全面合作計劃,堅定支持并參與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同時堅定支持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采取的行動,愿同中方就國際和地區(qū)事務加強溝通,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場合保持良好合作,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領導文萃》: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后,元首外交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撒馬爾罕峰會,標志著新時代元首外交迎來了新的高潮。您怎樣評價習主席的此次中亞之行?
于洪君:哈薩克斯坦是中國在中亞地區(qū)的重要鄰國。2013年9月,習主席訪哈期間,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近10年來,中哈兩國已成功搭建涵蓋公路、鐵路、航空、油氣管道的全方位立體化聯通網絡,雙方合作共建的鋼管廠、風電廠、水電站等大項目相繼投產,將中哈兩國高標準、可持續(xù)、惠民生、雙受益的務實合作大格局推向新高。2022年是中哈兩國建交30周年。9月14日,繼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次訪哈后,習近平主席第四次訪哈。這是新冠疫情發(fā)生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國訪問,也是哈薩克斯坦在平息年初的大規(guī)模騷亂、政治體制面臨重大調整之際兩國元首的首次見面,各方關注度之高可想而知。兩國元首在關于中哈建交30周年的聯合聲明中宣布:中哈兩國愿為打造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目標和愿景而努力。兩國有關部門簽署的有關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水利、媒體合作等文件,則為兩國務實合作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習近平主席此次中亞之行,還訪問了上合組織峰會主辦國烏茲別克斯坦,與米爾濟約耶夫總統進行了內容廣泛并富有成果的會談。烏茲別克斯坦也是中國在中亞地區(qū)的重要鄰國,我曾經作為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在這個國家工作過5年多時間,深知兩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發(fā)展的歷史經緯及雙方共謀發(fā)展繁榮的內在動力。2022年烏茲別克斯坦以輪值主席國身份主辦上合組織峰會,無論是從鞏固中烏兩國關系的角度,還是從推進上合組織發(fā)展的角度,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峰會的同時訪烏,都是順理成章、勢在必行之舉。
習近平主席在與米爾濟約耶夫總統會談時重申,中國作為烏方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堅定支持烏方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支持烏方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努力,反對任何勢力干涉烏方內政。中方愿同烏方踐行中烏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全方位互利合作,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米爾濟約耶夫總統表示,烏方視習近平主席此訪為歷史性國事訪問,認為此訪恰逢兩國建交30周年和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10周年,必將為兩國關系發(fā)展注入新活力、開辟新篇章。烏方永遠是值得中方信任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烏方繼續(xù)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參與推進各方期待已久的中吉烏三國鐵路建設。
訪問期間,中烏兩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簽署中吉烏鐵路建設項目(吉境內段)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習主席此次訪烏的最重要成果。
《領導文萃》: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是習近平主席出席的第十次上合組織峰會。以往參會,習主席都要為該組織的團結協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主張,同時為該組織的未來發(fā)展做出前景可期的戰(zhàn)略擘畫。當前,上合組織發(fā)展勢頭愈加強勁,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成為其正式成員或觀察員,該組織面臨的新任務、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和需要應對的新挑戰(zhàn)自然也在增加。有鑒于此,習近平主席此次參會闡述了哪些重要思想和理念,提出了怎樣的建議和主張?
于洪君: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是新冠疫情發(fā)生后習近平主席第一次線下出席的大型國際多邊外交活動。參加此次峰會的除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8個成員國的領導人之外,還有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國這3個觀察員國領導人,以及作為主席國客人的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3國領導人參會。因此,撒馬爾罕峰會成為上合組織歷史上出席領導人最多的一次峰會。
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指出,應摒棄零和博弈和集團政治,堅持公平正義,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加強高層交往和戰(zhàn)略溝通,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支持彼此為維護安全和發(fā)展利益所做努力,共同反對以任何借口干涉別國內政,把本國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本組織發(fā)展擴員、發(fā)揮本組織積極影響,為維護亞歐大陸以及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注入正能量、創(chuàng)造新活力。
上合組織峰會通常以小范圍會談+大范圍會談兩種方式舉行。習主席在此次峰會的小范圍會談中,建議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一是堅持弘揚“上海精神”,鞏固團結合作;二是堅持戰(zhàn)略自主,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三是堅持普惠包容,推動發(fā)展合作;四是堅持推進擴員進程,完善組織機制建設。在大范圍會談中,習主席發(fā)表了題為《把握時代潮流 加強團結合作 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講話,提出了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深化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堅持多邊主義五點重要主張,受到與會各方的普遍歡迎。
針對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團結和分裂、合作和對抗兩大政策取向的博弈與較量日益突出這一嚴峻復雜形勢,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指出,應摒棄零和博弈和集團政治,堅持公平正義,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加強高層交往和戰(zhàn)略溝通,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支持彼此為維護安全和發(fā)展利益所做努力,共同反對以任何借口干涉別國內政,把本國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本組織發(fā)展擴員、發(fā)揮本組織積極影響,為維護亞歐大陸以及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注入正能量、創(chuàng)造新活力。由于中方大力支持積極穩(wěn)妥做好擴員工作,此次峰會簽署了關于伊朗加入上合組織義務的備忘錄,批準了沙特等三國為新的對話伙伴,啟動了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程序,吸收巴林等5國為對話伙伴國。
《領導文萃》: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習近平主席出訪東南亞,先是對印度尼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出席G20巴厘島峰會;隨后,又訪問泰國,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任外長王毅說,習主席此訪“既運籌多邊外交,又引領雙邊關系;既密切大國互動,又深化南南合作;既闡釋中國之治,又回答世界之問;既提出宏大倡議主張,又宣布務實行動舉措”。對此,您怎樣解讀?
于洪君:習近平主席2022年11月的東南亞之行是黨的二十大后的第一次重要出訪。在6天5夜的時間里,他出席了30多場活動,其中包括對印尼、泰國的國事訪問,出席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晤美國總統拜登等多國領導人等。有關習主席訪問印尼和泰國的具體情況及成果,媒體已經做了充分解讀。在這里,我主要談談習主席參加G20和APEC會議,以及中美元首會晤的有關情況。
G20和APEC是當今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兩個論壇,也是推動全球治理與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兩大平臺。前者誕生于20世紀末,參與方除美國等7個發(fā)達國家外,還有歐盟以及中國、俄羅斯、印度等12個新興經濟體,故稱20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等國際組織負責人或其代表,通常也要列席會議,與發(fā)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領導人共商世界經濟大事,共議全球治理難題。此次G20巴厘島峰會,以“共同復蘇、強勁復蘇”為主題,聚焦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世界經濟,再次彰顯了人類發(fā)展訴求的一致性、各國利益交織的緊密性、國際社會風雨同行共克時艱的緊迫性。
此次G20峰會和APEC會議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成果文件中。G20巴厘島宣言確認:全球大型經濟體的合作“對于全球經濟復蘇、應對全球挑戰(zhàn)以及為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和包容性增長奠定基礎是必要的”;G20將“共同承擔責任”,“采取切實、準確、迅速和必要的行動,利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應對共同挑戰(zhàn),包括通過國際宏觀政策合作和具體協作”,等等。我們注意到,G20峰會制定的G20務實合作項目清單,包括了習近平主席代表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和主張。中方對多邊主義的支持和對G20合作的貢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需要指出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此次APEC會議上發(fā)表的題為《團結合作勇擔責任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講話中闡述的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再創(chuàng)亞太合作新輝煌的具體建議,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這就是“四個亞太”目標,即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建設和平穩(wěn)定的亞太;堅持開放包容,建設共同富裕的亞太;堅持綠色低碳發(fā)展,建設清潔美麗的亞太;堅持命運與共,建設守望相助的亞太。這清晰地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fā)展中大國,作為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和引領者,作為現存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準則的維護者和捍衛(wèi)者,堅定支持并廣泛參與G20和APEC框架下的對話與合作,初心未改,并將繼續(xù)矢志前行。
《領導文萃》: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應該說不是習主席此次東南亞之行的重點,但卻格外引人注目。您認為中美兩國元首次會晤釋放了哪些信號?對中美關系的未來發(fā)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于洪君:中美兩國元首在巴厘島會晤,就事關中美關系以及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坦誠溝通,我認為非常富有建設性。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再次闡明了中國內外政策的公開性、未來走勢的透明性、戰(zhàn)略意圖的光明性和對美政策的確定性,主張從把握世界大勢的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摒棄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維,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并就此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是確保中美關系保持正確航向的三大原則;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這是防止兩國關系脫軌失控的三道底線;恪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是阻止中美關系持續(xù)惡化進而全面破裂的重要防護墻和安全網。習近平主席嚴正告誡美方,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中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會晤中,習近平主席還就民主與人權、制度與道路、中美經貿關系、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qū)沖突等問題闡明了中方的原則和立場。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中方希望中美關系回到健康發(fā)展的正常軌道;中方愿與美方合作解決兩國關系中的各種問題和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性挑戰(zhàn);中國的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不容損害,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絕不會妥協退讓。拜登總統在會晤中表示,一個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方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尋求把臺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fā)展,無意圍堵中國。雙方在會晤中商定,兩國相關部門要繼續(xù)接觸,以便落實元首會晤達成的各項成果。隨后,中美兩國防長舉行了會晤,兩國氣候談判代表重回談判桌,美國國務卿訪華一事也被提上日程。
可以說,中美元首外交是兩國關系的“指南針”和“定盤星”,對兩國關系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引領作用。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明確了一個方向,就是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確定了一個框架,就是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或戰(zhàn)略性框架;啟動了一個進程,就是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wěn)定中美關系。當然,我們也十分清楚,美國的內外政策復雜多變。拜登政府能否兌現承諾,中美關系能否保持緩和趨勢,還要冷靜觀察。對于美方可能繼續(xù)損害兩國關系、破壞元首會晤成果的各種圖謀,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和各種預案。
中美元首外交是兩國關系的“指南針”和“定盤星”,對兩國關系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引領作用。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明確了一個方向,就是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確定了一個框架,就是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或戰(zhàn)略性框架;啟動了一個進程,就是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wěn)定中美關系。
《領導文萃》:最近幾年,由于中美關系日益復雜和嚴峻,中國與歐盟的關系深受影響,西方某些政客和媒體大力炒作“中國孤立論”。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fā)后,這種論調更是甚囂塵上。對此您怎么看?
于洪君:這完全是西方反華勢力自欺欺人的“自嗨”行為。2022年中共二十大閉幕后,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坦桑尼亞總統哈桑、德國總理朔爾茨、老撾黨和國家領導人通倫、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等相繼訪華。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同來自亞非歐美的各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廣泛交流,深入對話,共商世界和平發(fā)展大計,共議人類社會共同問題,進一步強化了“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的國際共識,同時也使“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雙向互動日益加深。
與西方反華勢力散布的所謂“中國孤立論”完全相反,近年來,中國高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旗,堅持奉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政策,努力踐行“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為世界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全面發(fā)展、人類文明互學互鑒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伙伴越來越多。中華民族包容合作、中國共產黨開明開放的良好形象得到進一步彰顯。中國發(fā)展道路、建設成就與治理模式的示范效應,在周邊地區(qū)和整個世界持續(xù)增強。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時明確表示,美國對華“脫鉤”是錯誤的,西方不能因中國和平崛起而放棄對華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在G20峰會期間同習近平主席會談后表示,法方希望在貿易、經濟、航空和民用核能等領域深化與中方合作。英國首相蘇納克則表示,他準備放棄宣布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計劃。有英國媒體據此指出,“越來越孤立于世界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二十大前后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尤其是習近平主席的東南亞之行,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世界上的事情離不開中國,應對變亂交織的共同挑戰(zhàn)更離不開中國。
《領導文萃》:習主席結束東南亞之行后,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訪華。古巴領導人訪華對深化中古關系具有何種影響?兩國關系未來發(fā)展有什么新看點?
于洪君:中古兩國雖遠隔重洋,但雙方關系以相通相近的價值觀體系、社會制度和執(zhí)政理念為基礎,以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互利合作為紐帶,不斷鞏固和深化傳統友誼。迪亞斯-卡內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訪問中國。2013年6月,他以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身份訪華。2015年9月,他專程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2018年11月,卡內爾作為古巴國家元首首次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并且出席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中古領導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暫時中斷,但彼此間的電話溝通與函電交流十分頻繁,兩黨有關部門多次組織線上政策理論研討和治國理政經驗交流。
迪亞斯-卡內爾此次訪華,帶有加強戰(zhàn)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應對挑戰(zhàn)的突出特點。習近平主席與迪亞斯-卡內爾會談時,將中古關系界定為“社會主義國家團結合作、發(fā)展中國家真誠互助的典范”。他表示,“中方堅持中古長期友好的方針不會變,支持古巴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會變,同古方一道捍衛(wèi)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強權的意志不會變”,中古兩國應“堅定不移深化肝膽相照的友誼,堅定不移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堅定不移做改革發(fā)展的伙伴”。迪亞斯-卡內爾強調,發(fā)展對華關系是古巴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古方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堅定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全球發(fā)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愿在拉中論壇、“77國集團+中國”等地區(qū)和國際多邊機制中同中方加強協調配合,為推進拉中關系、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做出貢獻。
這次訪問對古巴的重要意義在于,雙方簽署12項協議和諒解備忘錄,以加強“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對此,迪亞斯-卡內爾指出,在古巴面臨債務違約的危機時刻,雙方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溝通,使得所有問題“迎刃而解”。雙方除簽署合作協議外,中國還承諾向古巴捐款1億美元,用于古巴民生事項。總之,此訪進一步增進了中古政治共識與互信,深化了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與交流。這種既符合歷史發(fā)展大勢和時代進步潮流,又符合雙方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開辟了社會主義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雙邊關系發(fā)展的新前景。
《領導文萃》:未來幾年直到21世紀中葉,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就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繼續(xù)向縱深方向發(fā)展,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诖?,如何評價2022年12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西亞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人類文明互學互鑒的辯證統一?
于洪君:2022年12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阿拉伯,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這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系中與時俱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互融互鑒提質升級的重要標志。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zhàn)略性與全局性,以及中阿深度交往與合作對地區(qū)事務和世界格局的特殊影響,得到進一步彰顯。阿聯酋《海灣新聞報》就此指出,國際形勢變化將“帶來一個新的多極世界”,習近平主席中東之行則是“這種轉變最強烈且最突出的表現”。
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交往與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萬隆會議和周恩來總理的西亞北非之訪。此后幾十年來,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支持阿拉伯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事業(yè),在阿拉伯世界贏得了良好聲譽。進入21世紀以來,中阿務實合作以中沙兩國石油貿易快速發(fā)展為標志,突飛猛進。2004年中阿合作論壇正式啟動,標志著中阿關系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wèi)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首訪沙特阿拉伯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四大行動計劃,即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wěn)定行動;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chuàng)新合作行動;促進中東工業(yè)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倡導文明交流互鑒,開展增進友好行動。中阿全面合作、共同發(fā)展、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得以確立,并受到全球矚目。目前,中國已與12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習近平主席此次訪沙,出席中國與沙特、中國與海合會、中國與阿盟三個峰會,在國際上產生很大影響。習主席在中阿峰會上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四大路徑,即“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共同利益”“聚焦經濟發(fā)展,促進合作共贏”“維護地區(qū)和平,實現共同安全”“加強文明交流,增進理解信任”,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三個峰會文件,即《首屆中阿峰會利雅得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國家全面合作規(guī)劃綱要》《深化面向和平與發(fā)展的中阿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文件》向全世界表明,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意愿、共同目標、共同行動。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全方位合作、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深層次互鑒,將為南南合作和新興經濟體合作提供新的范例和經驗。
習近平主席的西亞之行,使中國社會政治制度的包容性、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性得到了充分展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包括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成果,已經充分表明,無論未來國際風云如何變幻,無論中國式現代化取得多大成就,中國都將長期堅持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大國的歷史定位。正因為如此,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新性,將表現為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道路制度創(chuàng)新、治理方式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放性,將表現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全方位開放,既向發(fā)達國家開放,也向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開放;既向社會制度和治理模式相同相近的國家開放,也向道路選擇和價值觀體系不同的國家開放。作為負責任的發(fā)展中大國和強國,元首外交引領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為新形態(tài)的全球治理、新范式的文明互鑒、新格局下的和平發(fā)展,提供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