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煒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音樂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進行教育和學習時能夠直接感受到存在意義的學科。律動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為此,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舞蹈律動教學融入和滲透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以期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質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律動,有助于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特點。為此,本文對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討論。
一、音樂學科概述
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能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美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事物的熱愛。音樂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習科目之一,音樂教學對學生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技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往往會賦予一定的情感和內涵,使音樂具有感染力、藝術性,通過開設音樂課程,能夠使小學生在律動和音律中充分感受美、欣賞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音樂藝術的形式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感,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最終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奠定美育基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效率和質量,教師往往會采用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更加全情地投入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
二、律動教學的含義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接受能力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力。舞蹈律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樂感和藝術方面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律動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音樂學科的知識邏輯以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的一種運用學生肢體進行教學的方式。律動教學可以追溯到裴斯泰洛齊所提倡的自然教育,他主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心理,需要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恰當?shù)慕虒W方式和教學內容。律動教學能夠在尊重學生真實需求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極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音樂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也是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背景下,音樂教育已然成了學校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自然而動、不斷吸收新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教師將舞蹈律動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動力與源泉,只有學生在某些事情的參與上有更多的興趣,才能夠有更好的學習質量。將舞蹈律動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肢體等多方面的機能,使身體機能可以在音樂課堂上進行充分運用,最終刺激學生產出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將舞蹈律動融入音樂課堂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接觸的并不是無聊的符號,而是將符號賦予動態(tài)的意蘊,最終不斷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二)增強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等方面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中,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引導小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在音樂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往往受到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影響,作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上更多地融入舞蹈律動元素。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應用舞蹈律動的教學元素,可以增強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根據(jù)皮亞杰的人格認知發(fā)展理論可知,小學生階段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和較弱的邏輯思維。為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展開教學。舞蹈律動教學恰恰滿足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將舞蹈律動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領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能通過肢體動作來更好地獲得音樂體驗。例如,教師通過身體節(jié)拍器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節(jié)奏的含義。
(三)活化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階段,在學生的心靈中是一個生動活潑、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美好世界。因此,作為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對藝術課有著特殊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推進音樂改革,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在音樂課堂上采用舞蹈律動的教學方式。舞蹈律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為此,教師要通過舞蹈律動的方式來更好地釋放學生的天性、解放學生的思想。學生只有在音樂課堂上更好地釋放天性、活化思維,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其對音樂的興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往往在音樂課堂上比較好動,為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律動教學的方式,使學生能充分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從而不斷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最終增強學生的美育能力。
(四)愉悅身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改革也逐漸受到重視。舞蹈律動作為音樂課堂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提升學生藝術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音樂課堂上融入舞蹈律動,能夠愉悅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是每位教師和學生都憧憬的,在音樂課堂上融入舞蹈律動因素則可以更好地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tài)處于放松和愉悅的狀態(tài)中,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律動因素,可以營造溫馨、良好、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在此氛圍中進行舞蹈律動,能夠最大程度上愉悅身心、調節(jié)情緒。
四、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灌輸式”教育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音樂教育也在不斷改革。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展開教學活動,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音樂學科本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習質量,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律動的元素能夠將音樂自身的作用進行更好發(fā)揮。然而,在舞蹈律動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嚴重地影響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在推進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極大影響,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受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限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更愿意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表現(xiàn)為只是單純聆聽音樂,而忽視了學生多種感官作用的發(fā)揮。這種狀況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消磨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煩音樂學科的想法。
(二)“放縱式”教育模式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具有自身獨有的魅力。在小學階段中,學生能夠學習和掌握一首完整且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是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生音樂律動的訓練。音樂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具有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的學科,它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提升審美,還能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但是在推進小學音樂課堂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是采用放縱式的教育模式,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心情,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注重片刻的感受,未能對音樂知識擁有完整的認識和了解,教師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是極其不利的,教師只注重學生片刻的享受而忽視長遠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與我們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根本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教師理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關注學生學習感受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音樂知識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夠掌握足夠的音樂知識,不斷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樂之蹈之,興趣盎然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推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在小學階段,孩子們對新鮮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律動的因素,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為了更好地將舞蹈律動元素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舞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跟隨著音律擺動,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肢體等多感官進行巧妙結合,打破傳統(tǒng)單調的聽音樂和品音樂的乏味狀態(tài),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奧妙,使音樂教學能夠真正地營造出愉悅和輕松的意境,最終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趣,使學生在興趣中進行學習。
(二)聽之舞之,情感相融
在小學階段音樂學科是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學生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巧的重要學科。音樂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融入舞蹈律動的元素,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引導和情感激發(fā),使學生在充沛的情感中進行藝術體驗。將舞蹈律動融入音樂欣賞中,教師隨機播放音樂,學生跟隨著音樂律動進行身體的擺動,此時,無關肢體動作的靈活與否、動作的協(xié)調與否,只注重學生的情感是否是全情投入,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觸摸到藝術的真諦。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中,跟隨著音律進行擺動,能夠將無形的音樂幻化成有形的肢體動作,此時已經完全賦予了音樂靈魂,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靈魂進行結合,才能夠真正發(fā)揮出舞蹈律動融入音樂課堂的真正作用。
(三)想之創(chuàng)之,陶冶情操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正確全面認識。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律、節(jié)奏等基本概念,需要在課堂上融入舞蹈律動元素,使學生能夠處于放松狀態(tài)進行知識的學習。小學階段音樂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課堂,音樂教育也能夠為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律動元素,教師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音樂實踐,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教師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和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在舞蹈律動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并在舞蹈律動之后鼓勵和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和自我創(chuàng)作,音樂并不局限在感受階段,也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階段,為了更好地將舞蹈律動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和自我展示,以良好的狀態(tài)更好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舞蹈律動在課堂中的融入。
六、結語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小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的個體。音樂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逐漸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為了達到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運用有效手段來更好地為國家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舞蹈律動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要充分地運用自身的知識與專業(yè)能力,將舞蹈律動教學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以便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