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勇 喬志龍 趙雷
人物小傳
李東魁,遼寧阜新人,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11月退役,1987年1月至今擔任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先后被國家評為“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林業(yè)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被遼寧省評為“最美遼寧工人”“第七屆遼寧省道德模范”。2023年8月,他所在的治沙群體被授予“遼寧時代楷模”稱號。
天剛蒙蒙亮,背上一天的干糧,灌上一壺熱水,牽出陪伴自己10余年的老馬,踏入樟子松林……對于護林員李東魁來說,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林場,是他大半生拼搏的“戰(zhàn)場”。
1987年1月,李東魁從部隊退役后做了護林員,一個人、一匹馬、一把長鐮刀……這一守,就是36年。半生寂寥,青絲變白發(fā)。李東魁“堅決把林子看好”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
抉擇——
“如果沒有人看護,這片林子幾
個月就毀了”
“到處都是沙坨子地,種菜長不出幾棵苗來!”幾十年過去,李東魁回想他到章古臺林場報到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章古臺林場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地處科爾沁沙漠東南風口,一到春季黃沙肆虐。當地流傳一句順口溜兒:“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認爹和媽?!?0世紀50年代,這個曾經水草豐美、人丁興旺的關外城鎮(zhèn),被治沙專家斷言:不適宜人類居住,必須整體搬遷。
1987年1月,從部隊退役的李東魁,被分配到章古臺林場護林點,擔任護林員。那天特別冷,李東魁按林場通知要求去護林點報到。
李東魁在林子里走了很長時間,卻怎么也找不到護林點。最后,在老護林員帶領下,找到一處地窨子。這是他最初生活工作的地方。
當時,護林點算上李東魁一共4人。他們每2人一組,輪流巡山。“這里又潮濕又寒冷,還吃不飽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沒多久,那3人相繼離開,只剩下了他。
一天早上,李東魁背上背包,走出地窨子,踩著厚厚的沙粒,走向松林。陽光穿透云層,灑在一人高的松林上,一陣風過后,松濤陣陣??粗寥煌α⒌恼磷铀?,他想起他的部隊,想起他帶過的兵:“那些還未長大的樟子松,不正像我們需要呵護、精心培養(yǎng)的新兵嗎?!”
那一瞬間,李東魁突然想起自己的父親——章古臺林場的一名老職工。年復一年,父親同林場職工一起,在這片沙地上植樹,與風沙展開“陣地爭奪戰(zhàn)”。在李東魁的童年記憶里,父親每天很晚回家,經常一身沙土。
學校一放假,父親就帶他去植樹。他扶樹苗,父親培土,每次忙活到太陽落山,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如今,李東魁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那段日子,有人勸李東魁“要留下得慎重”。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沒人看護,這片林子可能幾個月就毀了。
最終,倔強的李東魁咬牙留了下來。
堅守——
“連馬都支持我,我還有什么理由退縮”
這里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最近的集市在5公里外;冬季大雪封路,幾個月都見不到人影……寂寞的工作環(huán)境,艱苦的生活條件,比想象的還難。
“既然留下來,那就扎下根!”就這樣,李東魁與馬為伴、以山為家,在山上蓋起茅屋、打下水井,猶如深扎沙地的樟子松,堅守在荒涼之地。
李東魁每天騎馬在林子里走一圈,至少也得10多個小時。累了,他就靠在樹下打個盹;餓了,掏出干糧,就著涼水吃幾口;悶了,站在沙坨子上喊幾聲,唱一唱軍歌……
一天剛入夜,窗外傳來凄厲的嚎叫聲。李東魁走出茅屋,只見黑暗中有點點綠光,讓人頭皮發(fā)麻。原來,來了狼群。他握緊手中的長把鐮刀,悄悄退回茅屋,用木頭、米袋頂上門。狼群嚎叫大半夜,直到黎明才散去。
狼群走了,李東魁總算能躺下睡個安穩(wěn)覺了。可剛進入夢鄉(xiāng)就突然感覺手邊冰涼,一摸是一條蛇,他頓時激起一身雞皮疙瘩。
更讓他揪心的,是人為因素。那些年,樟子松價格上漲,樟子松苗價格也水漲船高。有些人打起了林場的主意,伺機盜竊樹苗、偷伐成材的樹。更有甚者,圈地開荒種莊稼。
“不能這樣,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李東魁嚴肅地說。對于既成事實者,他抓住后就送派出所。“南北二堡子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何苦呢?得罪人不說,自己半點好處沒落下?!庇腥瞬焕斫?。但李東魁態(tài)度堅決,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一天,李東魁早上起來,發(fā)現馬被偷了。沒辦法,他只好借錢再買。7天后,馬又被偷了。無奈,李東魁只能靠一雙腳巡山。有時,他獨自坐在樟子松下難過地掉眼淚。
那時,李東魁月工資才300元,這匹馬花去了他半年工資。可幾天后,他驚喜地發(fā)現,之前丟的那匹馬出現在窗前,馬尾巴上還系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它不吃不喝,與其讓它餓死,不如還給你?!?/p>
老馬歸來,李東魁心生感慨:“連馬都支持我,我還有什么理由退縮!”
無悔——
“樹長起來咱給守住了,值”
一次遭遇沙塵暴,李東魁迷失在沙坨子里十幾個小時;一次大雪封路,他就著咸菜疙瘩啃凍饅頭堅持大半個月。
類似的事很多,可李東魁自己覺得“沒多大事兒”。這讓妻子王玉華擔驚受怕,于是發(fā)出“警告”:再這樣下去就離婚。
李東魁理解妻子的不容易。他知道,妻子嘴上說要離婚,只是疼愛他的另一種表達。
“嚇?!辈涣死顤|魁,善解人意的王玉華便把家里的房子賣了,把家安在護林點。李東魁外出巡山,她在家做家務。有時,他們還一起去巡山。
后來,在王玉華的建議下,他們拿出家里所有積蓄,蓋了3間平房,護林點更像一個家了。李東魁每次巡山回來,都能吃上熱乎飯菜。日復一日,樹越長越粗壯,林子越來越茂密。林中那些干涸多年的小泡子、小河溝,開始有了清水……
李東魁的事跡感染了無數人。彰武縣人武部每年都會組織民兵骨干來參觀見學,聽李東魁講護林故事。有人問:“你不想離開這里嗎?”李東魁憨笑著回答:“這林子總得有人看守吧!我是黨員也是退役老兵,樹長起來咱給守住了,值!”
放眼一望無際的樟子松,松濤翻滾,李東魁心潮起伏??粗豢每脴涿玳L成大樹,女兒李明明越來越理解寡言的父親。如今,李明明已是阿爾鄉(xiāng)村黨支部書記,她組建“青年護林突擊隊”,建設光伏發(fā)電站和養(yǎng)殖小區(qū),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扛起治沙用沙護林的重任。
這天一大早,李東魁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巡山。一匹馬,一個軍用水壺,兩三個饅頭,一把長把鐮刀?!凹一锸矁骸币蝗鐝那?,只是他上馬的動作不再那般矯健。
蒼翠山林里,再次留下這名退役老兵的身影。
(責任編輯:宋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