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時間是人們認識世界、丈量生活的方式。每個階段過后,我們會站在某一標志點上回首來路,這便是懷舊。它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產生懷舊情緒是什么時候嗎?請以“那天,我第一次懷舊”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合理、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寫作指導
“那天”一定是成長中有所領悟的某天,有什么觸動了內心的琴弦,啟迪你對世界和生活產生了思考。你開始第一次認真回憶過去的點滴,也就是“懷舊”,從中追問生命的本質,探究生活的意義,以此指導現(xiàn)實的當下。題目強調了“那天”的情境,肯定了“第一次”的重要作用,隱藏著你需要真切地表達“懷舊”之后的體驗與感悟的寫作任務。
記敘時要注意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寫成流水賬。要在特定的場景中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凸顯真情,表現(xiàn)這個“舊”有“懷”的必要性,并且一定要抒寫“懷舊”的獨特感受。要寫出新意,就必須留心生活,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
致作者
根據(jù)《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絡的刊載權、出版權,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fā)行等權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lián)絡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lián)系。
本報編輯部
導寫及佳作展示
佳作展示
那天,我第一次懷舊
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 郭思彤
那天,整理舊書時,一張照片滑了出來。照片上的小孩與父親滿面笑容,猛然勾起了我對那段時光的回憶。
我和父親相處的回憶,大都定格在溫暖美好的春天。
父親的聲音我已經記不清了,只依稀記得他身形修長,嘴唇略厚,時常身著一件單衣。
父親有一雙大手。兒時的我十分喜歡到公園走石子路,父親便用他的大手牽著我,走了一路又一路。他的手臂很有力,每次都能輕易把我舉到引體向上的桿子上。我沒有父親那般強壯,也不似他一樣有毅力,過不了多久就會感到筋疲力盡、滿頭大汗,大聲呼救著,央求父親把我抱下來。這時候,父親總會故意拖延時間,蹲在地上頗有興致地看著我咬牙堅持,總在最后一瞬間,他才不慌不忙地抱我。
父親并不是一個慈父。童年時期被責罰的場景,如今還歷歷在目。當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屢次犯錯。怒不可遏的父親便會擼起袖子,隨手抓起一旁的衣架予以懲戒。比起身體上的疼痛,更多的是自尊心的受挫。隨后我不得不獨自待在黑暗的房間里反省自己,黑暗包裹了我的雙眼,也吞噬了不值錢的眼淚。我環(huán)抱雙膝,靠在門邊失聲痛哭,心中滿是對父親冷酷行為的埋怨。但那時的我卻完全沒有注意到,那些打在身上的板子根本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令我疼痛的是內心的不甘。
父母分開后,有我和父親之間回憶的東西所剩無幾,記得有一床小被子,被子上面的圖案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形象。每到半夜,我蓋著這床被子入睡,閉上眼睛,常能想起睡前父親給我講故事的情景,便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一年年過去,我和父親的聊天記錄中,也僅存有每年父親的一句生日祝福。不知何時,我已經習慣了回避與漠視,更無一點噓寒問暖的想法。破碎的鏡片將心靈扎得鮮血淋漓,猙獰的傷疤在我的心上蜿蜒盤旋,無數(shù)次愈合之后又裂開。
我沉默著,沒有流下淚水,那些日子給我?guī)淼臏厍槿缫还膳鳎时榱宋业娜怼?/p>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過去發(fā)生的一切看似虛幻,卻是那么真實。人們總說向前走,別陷在過去,而我自己卻承受著如今生活中種種痛苦而無法走出。既然如此,不妨回憶一下曾經,去找尋昔日純真美好的我們。
從前那些事,父親也許已經不記得了,但于我而言,卻是深藏心底的溫暖。
點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抡媲榱髀?,從一張照片回憶起與父親的時光。有溫暖,有沖突,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疼痛。時間帶給作者無盡的創(chuàng)傷,而作者卻默默懷想與父親的點點滴滴,咀嚼痛苦,珍藏生活中的溫暖,在傷痕中勇敢前行。
佳作展示
那天,我第一次懷舊
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 朱靖愷
窗外云掩冷星,月光慘白。
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以及學業(yè)成績的不理想,讓我和母親大吵一架?!斑@間破屋子只是一間關押我的牢籠,根本就不是什么家,那間遠在河東的老房子才是真正的家!”在情緒的驅動下,我終于還是說出了這句我一直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也不管它會不會傷了聽到這句話的人的心。
那間房子是母親單位的職工宿舍,承載著我的童年回憶,是我心中真正的家。那里,有著高大的白色書架,里面擺滿了我愛讀的課外書;那里,有米黃色的書桌,在太陽的照耀下散發(fā)著陽光的清香,書桌上擺著可愛的多肉植物和盛開的風信子;那里,學累了就可以躺在床上進入夢鄉(xiāng),或者望著那熟悉的飛機吊燈發(fā)呆。而在陪讀房里,我躺在床上,耳邊卻回響著爭吵之聲……我起身找到老房子的鑰匙,將那冰冷卻又異常溫暖的鑰匙握在手心,一種逃出陪讀房回到老房子的渴望充盈于心……我多想回到那真正的家?。雅f之思在腦海里愈加模糊,終于被疲倦拉入夢鄉(xiāng)……
再次醒來,已是翌日清晨。我起床上廁所,卻聽見廚房有聲音,走過去一看,母親忙碌的身影映入眼簾,灶臺前水汽蒸騰,襯得燈光更加蒼白,一些小水滴殘留在她的頭發(fā)上,不知是水汽、油煙還是汗水,她的額頭有濕潤的痕跡,蒸騰出的水汽掩蓋住了她臉上那些歲月的痕跡。
此情此景,似曾相識——在我們的老房子里,不知有多少個早晨是這樣的情景。早餐的香味充盈了全屋,而我們則笑著開始新的一天。而現(xiàn)在,那個每天早上辛辛苦苦、全心全意準備早餐的母親仍在,而兒子卻因為自己的壓力陰沉著臉,認為自己已離開了真正的家。難道變化的僅僅是家庭的住址?難道地點的遷移就會將家中的溫馨擊碎?我不禁陷入沉思。不知不覺間,一種家才有的溫暖,在這間小小的陪讀房里悄然升騰……
那天,我第一次懷舊,發(fā)現(xiàn)承載著親情的并非變動的住址,更非家庭成員變化的體格與容顏,而是血脈相連、血緣相通的心靈。正是這懷舊的發(fā)現(xiàn),讓我明白,親情所在即是真正的家,更讓我明白不必以懷舊打撈過去的溫馨,而要以懷舊之思,體會那時光長河中永恒的真情。
點評
文章曲折起伏。作者先是心情煩躁地在陪讀房與母親爭吵,回憶以前的“家”,固執(zhí)地想要擺脫當下較為壓抑的現(xiàn)狀,重回那間輕松舒適的老房子。兩種生活的對比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主題。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在翌日早晨發(fā)現(xiàn)了忙碌的母親,再次勾起了他的回憶。他才猛然意識到,住處雖然變了,但愛與關懷一直還在,自己前一晚的認識多么膚淺。這種雙重的懷舊帶給讀者一種豁然開朗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