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欽 李博
黨的二十大代表、第77集團軍某旅高級工程師張紅興把責任看得比榮譽更重。他在20年軍旅生涯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詮釋了一名軍隊基層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張紅興30歲時被特招入伍。 從此他把研究提升部隊應對化學危機能力當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2010年的夏天,張紅興奉命前往高原銷毀一批待報廢的化學危險品。在高海拔地區(qū),這些危險品隨時會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重大傷亡。到了現(xiàn)場,張紅興顯得格外冷靜。他結合高原環(huán)境特點,積極與部隊技術骨干商量對策。深夜,張紅興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加班加點查資料、做方案。經(jīng)過幾天的摸索,他終于找到了一套全新的化學危險品安全銷毀的“破毒”方法。
還有一次,張紅興前往某地調研,途經(jīng)一個地處高原的國防工程施工現(xiàn)場,工事內氣味刺鼻,一張嘴就感覺喉嚨被堵住了,呼吸十分困難?!案咴瓏乐厝毖?,這樣的環(huán)境戰(zhàn)士們怎么受得了?”張紅興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戰(zhàn)友們改善工作環(huán)境。他想為官兵們研制一種集空氣凈化和增氧于一體的裝置,向上級申報立項后,張紅興開始了艱苦的科研攻關。對張紅興來說,空氣增氧是一個全新的課目,難度不小。為了戰(zhàn)友的生命健康,他不怕難啃的“硬骨頭”。經(jīng)過上百次的試驗,“國防工程空氣凈化裝置”成功問世,并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有人問:“老張,這么辛苦累得一身病,你圖個啥?”張紅興默默地把大家?guī)У綐s譽欄前,指著櫥窗里36封來自基層官兵的感謝信說:“我研究的每一個課題,都與官兵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p>
入伍以來,他先后主持完成10余項軍隊科研任務,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三等獎3項,由他牽頭研制的某新型化學傳感器報警系統(tǒng),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也牽引推動了軍隊防化裝備的技術革新。他被選入陸軍首批“科技英才”智庫,還被表彰為“陸軍優(yōu)秀科技人員標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宋元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