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為了一雙兒女成才,我加了20多個媽媽群、培優(yōu)群,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愛好,可孩子抵觸、丈夫譏諷,讓我內心滿是焦慮和委屈……”
“妻子的焦慮和突如其來的暴躁,不僅讓孩子害怕、無所適從,連我也時常莫名焦慮。多次溝通無果,我想離婚了,不想兩個孩子在這樣的高壓環(huán)境中成長……”
“讀了兩個碩士,拿著一份高壓之下的高薪,我的身心備受煎熬。偷偷裸辭,想讓身心好好調整一下,認真想想下一步該怎么走,卻不敢把真相告訴一心望女成鳳的媽媽……”
都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可當那雙手的主人滿懷焦慮和壓力,焦慮的媽媽和她身邊的人會出現怎樣的連鎖反應?拿什么來拯救那些在焦慮中難以自拔的媽媽們?
小如? 女? 41歲? 公司職員
剛結婚時,我和丈夫相約丁克,享受浪漫人生。31歲那年,我意外懷孕了,我和丈夫覺得是天意,也不忍心讓雙方父母失望,于是生下了兒子。在至親的寵愛下,孩子快樂成長,我也從哺育孩子的快樂中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兒子3歲那年,女兒出生了。
兒子上了幼兒園。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分數的地方就有排名,拼讀、英語口語、運動能力都有比對,那時我才驚覺自己草率了,原來養(yǎng)孩子最大的快樂是在進入群體比較前的吃飽喝足、不生病階段?!耙呀浬艘浑p兒女,就要對他們的成長和未來負責”,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奮不顧身地投入了虎媽行列。
求知欲旺盛、責任感滿滿的我,不知不覺加了20多個媽媽群和培優(yōu)群。結合自己和丈夫的人生教訓,我給一雙兒女設計了成長目標,排出了每月、每周、每天的學習娛樂計劃。我拿出強大的執(zhí)行力和意志力,每天堅持給兩個孩子打卡。
起初,父母和丈夫都嘲笑我,說我凡事3分鐘熱情,肯定堅持不了一個月。而我,憑著一顆慈母心,如今已經堅持了7年多。然而,我盡心盡力的結果卻是眾叛親離,兩個孩子經常躲著我,委屈地找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哭訴,且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在班里始終處于中上水平……長輩指責我,孩子躲著我,丈夫時而譏諷、時而痛斥我,可我堅信,只有我逼迫、管制他們做正確的事、走該走的路,將來他們才會少被生活毒打,才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上周四下午,兒子的數學老師給我打電話,說他上課哈欠連天,課堂提問時答非所問,明顯不在狀態(tài)。我呆住了,前一晚10點查完兒子的讀書筆記,是我給他關的燈,看著他上床睡覺的。拿出手機查看監(jiān)控,我發(fā)現兒子11點開燈起來看小說,一直看到次日凌晨3點才睡。早上出門前,女兒趁我忙著收拾餐桌,去食品柜抓了一些零食放進書包里,兒子還從女兒手上分了一些……
我當場崩潰。我這么費心費力教育兩個孩子,他們怎么會變成這樣?這些年,我都快把自己熬干了,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花在了培養(yǎng)孩子上。想當年,我也是個愛美、會享受的女人,經常去看話劇、會展、演唱會……兒子上幼兒園之后,我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愛好,可他們竟然這樣回報我……焦慮、激憤之下,我接到孩子就對他們一頓訓斥。晚上孩子睡著后,我委屈地給在外地出差的丈夫打電話哭訴,得到的卻是冷嘲熱諷——“早就跟你說了,把孩子逼得這么緊,孩子會反抗的……”
栗野? 男? 39歲? 企業(yè)經營者
三年校友、兩年戀愛,當年我和妻子婷婷也是因為愛情牽手的。那時,她的清純秀麗和靦腆害羞讓我心動不已;如今,因為她對成功的過度追逐和對兩個孩子的粗暴壓制,讓我不止一次產生過離婚的念頭。
婷婷是一所中學的教師,每天早出晚歸、任勞任怨,不但單位里的工作做得好,對兩個女兒也傾盡全力。女兒還沒上幼兒園,婷婷就很注重培養(yǎng)她們的興趣愛好和儀表儀態(tài),帶她們學鋼琴、繪畫、舞蹈。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青出于藍。當時我很感激婷婷,覺得她想得周到,選的都是適合孩子的課程,覺得她這樣優(yōu)秀的媽媽肯定能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女兒。
然而,就在一次接送中,我得知大女兒不喜歡學鋼琴,小女兒不想跳芭蕾舞,兩個孩子都想去市區(qū)某恒溫酒店的泳池游泳,想去近郊的景點露營、燒烤,因為要好的小伙伴都去過,她們一次都沒去過。我覺得孩子的要求不高,應該得到滿足。可孩子的興趣班是婷婷負責選擇的,所以我讓她們跟媽媽商量,各自停掉一個不喜歡的興趣班。
可我沒想到,兩個女兒哭著來跟我說,媽媽不同意她們停掉興趣班。后來,婷婷一臉憤怒地對我說,難怪女兒不想上興趣班,原來是我在背后教唆她們。婷婷說,鋼琴和舞蹈學得好可以考級、加分,游泳中考前一年突擊學一下就好了,沒必要花那么多時間。至于郊游,學校每年都組織春游、秋游,每周末花一天時間出游,太浪費時間。“女孩將來面臨的競爭壓力大,必須從小培養(yǎng)時間觀念和好習慣,讓她們在勤學苦練中磨煉意志和毅力?,F在誰家的孩子不聰明可愛?拼的就是意志、毅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婷婷振振有詞,列舉出一堆同事家孩子勤學苦練的故事,我只能甘拜下風。
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有偷懶、懈怠的時候,婷婷突如其來的暴怒讓孩子常常無所適從。好幾次,兩個女兒哭哭啼啼跟我說“媽媽太兇了”,焦慮的婷婷這樣的高壓管制,還有向我源源不斷輸出的焦慮,令我也莫名煩躁、焦慮。多次溝通無果后,我想離婚了。我只希望兩個女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在媽媽的高壓之下失去童年。
珈珈? 女? 27歲? 前外企員工
從小,我就是親友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yè)后出國讀了兩個碩士,回國后進入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用身體和青春去拼業(yè)績,拿著讓不少人羨慕的高薪。然而,由于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導致我嚴重耳鳴,視力急劇下降。去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建議我辭職休息,全面配合治療。
裸辭之后,公司給了我一筆補助,讓我好好養(yǎng)病。春節(jié)前我已經支付了半年房租,靠著手里的存款,可以撐一年,所以關于生病和裸辭的事我沒有告訴父母。我怕他們擔心,更怕他們失望,特別是媽媽,從小她對我特別嚴格,為了我操碎了心。我是媽媽的驕傲,也是她今生最成功的作品,所以再大的壓力我也得自己扛,不然我怕她會焦慮、抑郁。
這段日子,近乎失明的眼睛和陣陣耳鳴讓我身心備受煎熬,卻不敢把真相告訴望女成鳳的父母。我想好好調整一下身心,早日恢復健康,再去想下一步該怎么走……
點評:好心疼獨自對抗疾病的珈珈,她的講述讓我們看到,即使在“完美”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內心也會留有許多創(chuàng)傷。也心疼像小如、婷婷這樣自己焦慮還不讓孩子、家人緊張的媽媽們,她們傾心傾力地付出,卻常常得非所愿。拿什么來拯救焦慮的媽媽?唯有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不做100分媽媽,也別要求孩子做到100分。生命總是有笑也有淚,有成功也有挫敗,父母和孩子都不需要完美,做到60分即可,余下的40分去讓自己的人生真實、完整——讓那些失誤、挫敗和短暫的無力感,加入到你生命里,這才是最美好的遇見和成長。媽媽的認知決定了孩子人生的寬度和高度,焦慮的媽媽只有放下執(zhí)念,放過孩子,才能真正放過自己,才能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有機會去品嘗生命中的甜和親情的暖。作為丈夫,也應該多多疏導妻子、分擔妻子的壓力。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