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子
“諸子”這個名目,源于西漢劉歆輯《七略》。劉氏把先秦至漢初各學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將各家著作輯為《諸子略》,又著錄“凡諸子百八十九家,4324篇”。后世據(jù)此概括各家著述為“諸子百家”,也稱先秦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為“諸子”。
四川話有“溫諸子”一詞?!皽刂T子”的本義,是說讀書人沒有把“諸子百家”的學說學懂弄通,不能熟練掌握運用,而需要時時溫習。
后來“溫諸子”一詞被泛用于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僅用指未能深入堂奧的讀書人,還對那些欲通未通的半吊子手藝人,亦以此稱之。故“溫諸子”通常是指那些學問淺薄、藝業(yè)不精、沒有才干、濫竽充數(shù)、不能融會貫通、缺乏應對能力的人。如教師不善教書,別人會說他是“溫諸子先生”;醫(yī)生不善治病,別人會說他是“溫諸子醫(yī)生”;木匠不善做木活,別人會叫他“溫諸子木匠”……總之,“溫諸子”是個貶稱,含有瞧不起的意思。
這個貶稱一般是不當面說出的,故多用于對人背后的評說。這評說又被簡化為一個字:“溫”。要是一個人手藝沒學好,大家就說他“手藝溫”;要是一個人什么都會一點卻又什么都做不好,大家就說他“門門懂,樣樣溫”。
不過,舊時讀書人少,由于老百姓普遍不識字,他們便將“溫諸子”穿鑿附會為得了瘟疫的小豬,即“瘟豬子”。那個被簡化的貶稱也成了“瘟”。
羅韻希、冷玉龍等編《成都話方言詞典》【瘟豬子】條:
①病豬:公告上規(guī)定,嚴禁賣瘟豬子肉。②蠢笨的人:只有瘟豬子下象棋,才是動不動就將對方一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頁)
遺憾的是該詞典沒有收錄“溫諸子”詞條,故使人無從知曉“瘟豬子”②是文盲聽音不辨字對“溫諸子”的訛誤,從而把“溫諸子”這個“所以然”給抹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