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事學院剛剛創(chuàng)建時,經中央軍委批準,吸納了600多名原國民黨軍隊中起義、投誠、被俘的高級軍官和高級專業(yè)技術人員作為教學的主要力量。這部分教員曾被稱作“舊軍官”,后來,為了回避其歷史出身,又改稱為“非黨教員”。
在廖漢生擔任軍事學院院長時,“非黨教員”還剩下200余人仍然做教學工作,另有57人長年住在學院招待所里等待分配。他們原有的舊軍銜從上將、中將、少將到校級不等。
1955年9月27日起,解放軍第一次評授軍銜時,軍委決定“原為國民黨軍隊校級以上的解放和留用軍官,現在各教學機關及學校中工作者原則上不評銜”。1956年5月,經過反復權衡并考慮黨外民主人士意見,國防部又發(fā)出指示:“解放戰(zhàn)爭以來參加我軍工作的原國民黨軍隊校以上軍官,經審查歷史上無嚴重問題,目前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年齡在評銜后不超過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適合長期留隊工作的,可評定授予其軍銜。”
1957年上半年,南京軍事學院給在職的“非黨教員”初步評定了擬授軍銜。4月,彭德懷率工作組來學院檢查工作期間,專門召開了“非黨教員”座談會,在全院干部大會上提出:不應叫原國民黨軍官為“舊軍官”;這些人有戰(zhàn)斗經驗,不管他們的經驗是什么戰(zhàn)爭性質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寶貴的,應當尊重他們的經驗;他們也是祖國的一筆寶貴財富。
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廖漢生反復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深入了解情況。還和副院長張震一起專程來到劉伯承家里,征求他的意見。劉伯承向他倆提出:一是要對“非黨教員”的歷史情況和現實表現心中有數;二是要貫徹黨的政策和策略。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學院黨委正式決定立即給“非黨教員”全部授予軍銜,并上報軍委批準。
1958年2月8日,南京軍事學院等學校聯合舉行授銜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廖漢生中將,軍事學院政委鐘期光上將代表國防部部長彭德懷授予159人解放軍軍官軍銜。在這批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有在南京解放前夕率部起義的原國民黨首都警備師少將師長王晏清、原國民黨第35軍中將軍長朱大純和原國民黨第68軍中將副軍長王志遠等人。
典禮上,廖漢生代表國防部宣讀了彭德懷的授銜命令,分別向這些同志授予了從上尉到大校的軍銜。其中,朱大純被授予大校軍銜,蔣鐵雄被授予中校軍銜。這些“非黨教員”身著新軍裝,佩戴上盼望已久的人民解放軍軍銜,喜悅、自豪、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許多人忍不住熱淚盈眶。鐘期光向全體被授予軍銜的軍官祝賀,并勉勵他們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將自己改造成為一個又紅又專的革命軍官。最后,朱大純代表全體軍官致辭,表示要繼續(xù)追求政治進步,更好地工作,來報答人民給予的榮譽。
當天晚上,學院舉行了慶祝宴會和文娛晚會,持續(xù)一整天的授銜活動始終洋溢著熱烈的氣氛。
通過授銜,南京軍事學院“非黨教員”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的政策的溫暖,大大激發(fā)起繼續(xù)追求政治進步和獻身軍事教育事業(yè)的積極性。
(責編/張超 責校/陳小婷 來源/《南京軍事學院給“非黨教員”評授軍銜揭秘》,蘇振蘭/文,《黨史縱覽》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