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影響下,何叔衡走上馬克思主義信仰道路“毛潤之所謀,何胡子所趨;何胡子所斷,毛潤之所贊”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寧鄉(xiāng)人。毛澤東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學。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
毛澤東和何叔衡相隔17歲,但他們相知相交,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忘年密友到中共湖南黨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始終風雨同舟。1935年,何叔衡壯烈犧牲,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犧牲的。兩年后,毛澤東才得知他犧牲的消息,十分沉痛。
“叔翁辦事,可當大局”
1913年春,37歲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1914年2月,第四師范學校被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大年紀還來求學,何叔衡解釋道:“世居窮鄉(xiāng)僻壤,風氣不開,外事不知,耽誤了青春,舊學根底淺,新學才啟蒙,急盼求新學,為國為民出力?!碑敃r,毛澤東是湖南省立第四師范預科一班的學生。1914年7月,何叔衡畢業(yè)。毛澤東和何叔衡同校讀書的時間不長,但兩人在學校結識后,很快成為摯友。
何叔衡畢業(yè)后受聘于長沙楚怡學校,擔任主任教員,他和毛澤東在一次次活動中,走上了同一條革命道路。何叔衡為人熱忱、真摯,辦事認真、能吃苦,他在教書時與學生談話,常常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毛澤東稱贊他:“何胡子是一頭牛,是一堆感情?!焙问搴庖矚J佩毛澤東的聰明機智、見識超群。與何叔衡并列“寧鄉(xiāng)四髯”的謝覺哉回憶說:“在我還未認識毛澤東同志以前,叔衡告訴我,毛潤之是個怎么了不起的人物?!?/p>
新民學會成立時,何叔衡認為自己年紀大了,提出不入會。經毛澤東幾次勸說,他在1918年8月加入新民學會,并成為骨干會員之一。此時何叔衡已42歲,是年紀最大的會員。他熱心于會務工作。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為赴法勤工儉學之事在北京、上海等地奔波期間,何叔衡成為在長沙的會務和通訊聯絡的實際負責人。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毛澤東回到湖南組織青年學生聲援北京五四運動,何叔衡全力協(xié)助毛澤東,積極組織開展湖南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極強的辦事能力,這年學會改選時,何叔衡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長。
1919年冬,毛澤東發(fā)起組織驅除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何叔衡積極參與,在其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毛澤東十分贊賞,稱:“叔翁辦事,能當大局?!?/p>
“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之召”
1920年7月,毛澤東發(fā)起籌辦文化書社,以傳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何叔衡慷慨地拿出自己的積蓄支持,同時四處奔走,積極為書社籌集資金。在毛澤東的影響下,何叔衡開始走上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道路。
8月22日,毛澤東、何叔衡等發(fā)起組織湖南俄羅斯研究會,會議在長沙知事公署召開。會議指定毛澤東、何叔衡等為研究會的籌備委員。何叔衡利用一切社會關系,積極推動研究會的工作,介紹任弼時、蕭勁光等第一批留俄學員于9月赴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語。后來,又介紹了彭述之、劉少奇等人去該學社。
這年秋,何叔衡被任命為湖南通俗書報編輯所所長,特意邀請毛澤東參加第一次編輯會議。毛澤東提出的辦報的基本方針“通俗報是對一般群眾進行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須淺顯生動、短小精悍,尤其是要根據事實說話,不要專談空洞的大道理”,成為何叔衡主持通俗報期間的工作綱領。9月11日,《湖南通俗報》以嶄新的面目出版,何叔衡、毛澤東等人利用《湖南通俗報》公開合法的身份刊登宣傳民眾聯合、婦女解放、勞工神圣、文學革命、反對軍閥等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毛澤東還將報館作為基地,常約集新民學會會員在此開會談論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
何叔衡、毛澤東在報館的活動很快引起了國民政府的警惕,他們大罵:“政府自己辦的報紙,專門罵政府,真是豈有此理!”“何叔衡專聽毛澤東的主張,盡用些新民學會的人,這些人都是過激派。”1921年6月,何叔衡被趙恒惕政府免職。
1921年元旦,毛澤東、何叔衡等組織新民學會召開新年大會。三天的會議都由何叔衡主持,毛澤東報告開會的理由和經過后,何叔衡將要討論的各問題提出。經過新年大會,新民學會的宗旨轉向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何叔衡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6月底,毛澤東接到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的來信,要湖南推舉兩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共一大。
6月29日,毛澤東和何叔衡作為湖南共產主義組織的代表,離長沙赴上海。為了保密,他們行色匆匆,沒有告知他人。僅有的幾個知情人中有謝覺哉,他在日記中記載:“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為避免搜查所畫的五個圓圈,意為‘共產主義者)之召?!焙问搴馔招钪?,所以大家又稱他“何胡子”。這次為了隱秘,他特意把胡須剃了,頭戴遮陽帽,和毛澤東趁著暮色,登上了小火輪。
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的何叔衡繼續(xù)協(xié)助毛澤東開展各項工作。10月10日,毛澤東在長沙建立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任支部書記,何叔衡、易禮容等是成員,在他們的努力下,湖南黨組織迅速發(fā)展,謝覺哉、姜夢周等人由何叔衡介紹入黨,這時的何叔衡被稱為湖南建黨的“老母雞”。衡陽、岳州、常德等地都建立了黨的支部和小組,黨員人數也極大增加。1922年5月底,中共湘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何叔衡擔任組織委員。
在多年的學習生涯和革命活動中,毛澤東和何叔衡高度信任、感情親密,兩人間的深厚友誼當時在新民學會中眾所周知,大家說:“毛潤之所謀,何胡子所趨;何胡子所斷,毛潤之所贊?!泵珴蓶|對何叔衡的信任從1921年9月28日他給蕭子升的信中也可見一斑,他在信中談到為新民學會旅法會友陳贊周籌款治病問題時說,“此款在國內同人中似只能以你我和叔衡三人擔任為度”。
“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
1928年6月,何叔衡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早在湖南組織赴法勤工儉學時,何叔衡就有留學的想法,毛澤東勸他“不必留法,不如留俄”。何叔衡深以為然,放棄了留法的機會。后來湖南又組織留俄時,蔡和森為學會發(fā)展計,給毛澤東寫信說“叔衡似永不可離湘,去俄不如留湘之重要”。何叔衡又一次放棄了留俄的想法,而是組織其他青年赴俄國留學。直到這一次因為組織需要,何叔衡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離家路。在赴俄途中,他吟詩:“身上征衣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風雨登輪出國門?!?/p>
何叔衡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十分刻苦認真,當時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問題上存在著復雜激烈的斗爭,何叔衡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重大政治問題的判斷十分準確,而且行動果斷,同在莫斯科學習的徐特立、吳玉章、林伯渠等在政治上都是跟著何叔衡走。何叔衡常向他們表示自己對毛澤東的心悅誠服,稱“潤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潤之說我不能謀而能斷,這話是道著了”。
1930年7月,何叔衡從莫斯科回國,在上海擔任共產國際救濟總會和全國互濟會主要負責人。
1931年秋,他到達中央蘇區(qū)。此時,毛澤東任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主席,他對何叔衡的到來十分高興,力薦何叔衡擔任工農檢察部部長。何叔衡每天隨身帶著“三件寶”——布袋子、手電筒、記事簿,起早貪黑,走村串戶,親自調查核實蘇維埃機關、企業(yè)和合作社的工作作風和態(tài)度等情況。
1932年2月10日,毛澤東到中央工農檢察部檢查工作,表揚何叔衡等人的出色工作,并一再強調檢察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要下決心剎住蘇區(qū)內貪污浪費的歪風。
2月19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人民委員會第七次常務會議,決定組織臨時最高法庭,由何叔衡兼任臨時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身兼數職,檢察、民政、司法等工作都由他主持,任務繁重,但他嚴肅認真,不辭勞苦,不懼危險,堅決進行反腐肅貪。在他的帶領下蘇維埃政府成為“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
毛澤東、何叔衡當時是在一種極端嚴峻的環(huán)境中工作,從1931年11月的贛南會議開始,毛澤東在中央蘇區(qū)對紅軍的領導遭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擠。何叔衡也被作為“羅明路線”的代表遭到錯誤的批判,于1933年底被撤職,對此毛澤東感到十分無奈。紅軍長征時,何叔衡被留在了中央蘇區(qū)。
1935年1月,黨組織決定派人護送何叔衡、瞿秋白等人去上海工作,2月24日在途經福建上杭縣時,他們被敵軍包圍,何叔衡不幸壯烈犧牲,時年59歲。他實踐了生前所說“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直到1937年,黨中央才得到何叔衡犧牲的真實消息,在紀念黨成立十六周年大會上,毛澤東沉痛地宣布了這一消息,提議大會為他默哀,在場人士無不動容。
(責編/張超 責校/陳小婷 來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李麗著,團結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