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qū)沫河口中心小學六(2)班 孫大勝
莫愁小記者孫大勝
徐家花屋,位于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zhèn)徐家嘴村。1928 年至1932 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動領導下,瑪瑙河流域成立了游擊武裝,建立紅色蘇區(qū),書寫了革命者血與火的奮斗足跡。去年暑假,我跟隨父母來到徐家花屋,瞻仰革命烈士,尋訪那段珍貴的紅色記憶。
經過濃濃硝煙的熏烤,徐家花屋只剩下一堵殘垣斷壁,透露出歲月的滄桑。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我了解到,1928 年,在周逸群等人的組織下,安福寺等多地居民開展反饑餓斗爭,開放地主家的糧倉,為饑民提供食物。這是共產黨人發(fā)起的一項特殊的農民運動,指揮中心就在徐家花屋。1932 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對徐家花屋的革命力量進行了血腥鎮(zhèn)壓,數百名共產黨人和農民運動骨干慘遭殺害,徐家花屋也被付之一炬……
與徐家花屋毗鄰的“徐家花屋革命遺址紀念碑”,屹立在天地之間,如一桿長槍般直指天空。碑體總高8.7 米,蘊含黨的“八七會議”開展武裝斗爭之意,碑體基座上印刻著朱紅色革命者名單。看著這一串串名字,革命歲月中人們高呼的激昂口號,在我的耳畔回響。
此刻,我站在紀念碑下,一股胸懷家國的擔當精神在心中燃燒。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弘揚優(yōu)秀精神,懷一顆愛國之心,賡續(xù)先烈血脈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