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紅梅
杭州有兩款茶,一款廣為人知,一款鮮為人知,廣為人知的是西湖龍井,鮮為人知的是九曲紅梅。九曲紅梅有風(fēng)雅氣,有民國味,讓人心生歡喜,念起這四個字,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陸游的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似有梅香縈繞鼻端,一縷又一縷,像鄧麗君的歌聲,甜美而不見嫵媚。
九曲紅梅因色紅香清如梅而得名,上好的干茶,色若烏金,細(xì)若發(fā)絲,彎若銀鉤,沖泡后,湯色鮮亮,葉底嬌顏成花,如水中之紅梅。相傳,此茶源于武夷山九曲溪的峰巖幽谷中。山民為躲避戰(zhàn)亂,攜茶樹一路向北遷徙,后落戶于浙西山里,在此開荒、種糧、栽茶,并以祖?zhèn)鞯氖炙嚦粗屏艘豢罴t茶以謀生計,且漸有名聲,得以與祁門紅茶、正山小種齊名。
茶與酒均為暖身之物,不過茶的力道來得緩,不像烈酒,三兩杯下肚,已逼出了一身輕汗。九曲紅梅宜于寒天啜飲,尤宜于三九天、落雪天,與三五知己圍爐夜話;若是無人可交流,可一人獨(dú)飲,與天地對話,與光陰對話;或臨帖觀畫,可臨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可觀范寬的《雪景寒林圖》,讓人心緒如古,雖是處于年終歲暮的邊上,卻似站在了人生的邊上。
西湖四時風(fēng)景各異,春日可煎谷雨茶,夏日可觀紅荷,秋日可聞桂香,冬天里則是一湖寒雪了。那一湖寒雪令人心馳神往、魂牽夢繞,前人對此頗為推崇,以為晴天的湖不如雨天的湖,雨天的湖不如月下的湖,月下的湖不如落雪的湖,張岱、郁達(dá)夫等人更是不吝溢美之詞。可是真正識得其中之絕妙滋味者,塵世間又有幾人,或者說能真正領(lǐng)略到任一光景下的西湖,也殊為不易。
一年冬,我去杭州,偶遇了落雪的西湖,客居杭州的傾城兄遂相約去西湖觀雪。起初,雪如初春的楊花柳絮,爾后,竟變成漫空飛降的鵝毛大雪。不久,天地就潔白澄澈、銀裝素裹了。遠(yuǎn)處的山,跌宕的丘壑,失韻的殘荷,枯死的蒿草,都被它無聲無息地掩蓋、包容。對西湖來說,落雪極為難得。它在雪花的覆蓋下,靜靜地冬眠,沒有喧囂,沒有塵埃,沒有紛爭,沒有嘈雜,讓人感受到一種神光的洗禮、浸泡。
雪遮覆了所有的景物,天地純?nèi)灰簧挥辛攘葞兹?,異常之空寂,好像只有自己的影子在?dú)對一湖寒雪??粗矍暗暮?,我想起了用一生之精力為西湖留影的張岱,想起了他的《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張岱不愧為小品文的高手,寥寥數(shù)筆即繪出了一個孤僻脫俗、別有懷抱的高士形象,也保存了一個未經(jīng)污染的清涼世界,那是他心中永存的境界,也是后人無限神往的境界。此時,雖無小舟,亦無爐火,面對一湖寒雪,可來一碗茶。我覺得來一碗茶比來一碗酒更讓人心有所念、心有所動,如同雨天讀書撫琴,會給心靈帶來陽光。
傾城兄尋了一處湖邊上的茶館,歇腳,喝茶,茶自然是九曲紅梅。臨窗而坐,雪似乎要飛窗入懷,在干茶置入玻璃蓋碗之際,一股清幽的梅香撲鼻而來。沸水澆打在干茶上,水一下子就紅了起來。在漫天飛雪的天氣里,那一杯茶更見紅艷。我捧起茶盞,細(xì)啜一口,不忙著咽下,讓紅濃醇厚的茶湯在唇齒間停留片刻,再入喉,入肺腑,一股幽香、沁甜在舌尖蕩漾開來,那是可留存于時光中的至味。
在真山真水面前,時間仿佛停住了腳步,四周一片寂靜,我和傾城兄相對無語,只有啜茶的聲音,似乎能聽到窗外雪落的聲音,恍惚得不似真實(shí)。雖是三九寒天,心頭卻有說不出的溫暖、熨貼。吃完茶,我們又去了湖堤上,深一腳淺一腳,淺一腳深一腳,跌跌撞撞。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走到了哪兒,只是機(jī)械般地邁動腳步、轉(zhuǎn)動眼珠,似乎在走向一個未知的神秘所在。
在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雪中,我和傾城兄來到了許仙和白娘子相會的斷橋。斷橋因落雪而得名。冬天下過雪后,橋中間的雪化開了,橋兩端還積著皚皚的白雪,從遠(yuǎn)處看,橋像是斷了,故稱之為斷橋。我看到的雖不是殘雪,卻也別有韻味。站于橋上,我感念起那段人妖相戀的傳奇故事。千年的遇見,千年的相思,千年的等待,不知牽動了多少人的心,亦有穿越歷史、穿越時光之滄桑感,讓人不可自拔。
九曲紅梅是盞中之物,亦是吉祥之物。當(dāng)?shù)貎号榧蓿镁徘t梅茶壓箱底、鋪床底,寓意婚后的生活紅紅火火,和和美美。此婚俗讓我想起江南名為女兒紅的花雕酒,它們都是屬于江南的溫婉。在世世相傳的民俗中,誰家生了女兒,要將幾壇黃酒封藏于墻壁內(nèi)或地窖里,待女兒出嫁時掘出,作為陪嫁之禮或招待賓客之用,故得名女兒紅。
女兒紅酒同九曲紅梅茶一樣,積淀了太多親情、太多相思、太多淚水,使得它馥郁、濃釅,也使得它更易讓人陶醉、沉迷。我不善飲酒,然當(dāng)我得知有這樣一種酒后,像遇到九曲紅梅茶那般,一下子便喜歡上了,或者說成了念念不忘的心頭好。酒為琥珀色,透明澄澈,純凈可人,飲用起來,醇厚甘鮮,有甜味,有酸味,有苦味,有鮮味,像江南水鄉(xiāng)的絲綢,溫香纏綿。
離別杭州之際,傾城兄送了一罐九曲紅梅及一壇女兒紅,并囑我茶隨時可以喝,酒要等到女兒出嫁時方可飲用。我莞爾一笑,這是何等的情誼啊!此情誼對我來說濃烈而綿長,濃烈如酒,綿長如茶。
大紅袍
大紅袍為巖茶中的名品,其名,有喜氣,有森然氣,亦能增豪氣,像金戈鐵馬的紅袍大將軍。上佳者,有巖骨花香,從輕浮到深沉,從干癟到豐盈,從緊縮到從容,全都浸于一盞茶里,甚是迷人。
武夷山有九十九座名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最有名者為九龍窠的大紅袍。相傳一位秀才赴京趕考,途經(jīng)武夷山時病倒了,喝了崖壁上的茶葉后,很快痊愈,得以赴京考試,金榜題名。新科狀元紅袍著身后,專程到九龍窠祭拜。他見爆竹屑飛濺,怕傷了茶樹,遂脫下狀元袍,蓋于茶樹之上。突然,霞光閃現(xiàn),茶樹紫紅發(fā)亮,因此得名大紅袍。
中國民間的故事大抵都是如此,勸人向美而生,勸人向善而活。幼時,祖母講過一則米油的故事。從前,有一不孝的媳婦,不想孝敬婆婆,平日里減衣縮食,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后來,得遇一名游方的算命先生,忍不住向他詢問,有什么辦法能讓老人早點(diǎn)過世。算命先生告訴她,長期熬米油喝即可。媳婦信以為真,沒成想,婆婆越喝越精神,最后媳婦幡然悔悟。
來到武夷山,我慕名前往天心巖九龍窠。窠下有茶館,坐于其中,邊喝香茶,邊聽故事,茶葉穿越了千山萬水,沾著晨露,染著晨曦,披著天上的星光,帶著大地的呼喚,在盞中舒展,亦把天地萬物的光風(fēng)霽月,收于眼前一杯茶水中,實(shí)為難得。茶館主人煮茶之余,煮了一鍋羊肉,肉切成大塊,加泉水沒過,加花椒、茴香除腥膻,慢火燉,直至肉糜爛,湯奶白。我嘗了一塊,齒頰生津。
大紅袍又名晚甘侯,語出《荈茗錄》,“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xiāng),月澗云龕之品,慎勿賤用之?!贝笠鉃椋褪鍓K茶餅,用來伺奉先生。茶餅產(chǎn)自建陽丹山碧水之鄉(xiāng),這里終年澗水長流,白云出沒。每當(dāng)春雷滾滾、春雨潤如酥之時,采摘制作。茶餅蘊(yùn)含了天地之間的靈氣,尊貴如王侯,回甘強(qiáng)烈,千萬不要隨便對待它們。
晚甘侯之解釋,與王羲之的《奉橘帖》有異曲同工之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惫湃怂投Y都是這般別有意味,都是如此般風(fēng)雅。平日里,我也時常送朋友茶餅、水果,卻寫不出如此簡潔的句子。后來,又看了王獻(xiàn)之的雜帖,與其父如出一轍,如《薄冷帖》《鴨頭丸帖》《送梨帖》《鏡湖帖》,看了亦讓人心生歡喜。
《荈茗錄》為宋代茶人陶谷所著,全書約千字,共十八條:龍坡山子茶、圣陽花、湯社、縷金耐重兒、乳妖、清人樹、玉蟬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雞蘇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盞、茶百戲、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師。一條一個茶名,一個茶名一則故事,十八個名字,十八則故事,名字如環(huán)佩叮當(dāng)作響,故事如茶湯韻味綿長。讀起來,如飲春醪,欲罷不能。
吃飽喝足了,去觀山覽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乘竹筏沿九曲溪迤邐而行,滿眼皆是綠,溪水是綠的,兩岸是綠的,重重疊疊的遠(yuǎn)山是綠的。人隨曲流而轉(zhuǎn)折,顧盼轉(zhuǎn)首間,言談笑語間,即可覽盡兩岸之山光水色。頭頂是暖暖的陽光,腳下是脈脈的流水,四周是旖旎的山色,竹筏從容地行進(jìn)著,在淙淙的水聲中,聽艄公說古,看溪流潛行,觀山影水痕,當(dāng)真是極致的享受。
棄筏登岸,行走于山道中,無任何之目的,亦不擔(dān)心迷路,只管跟著一棵樹走,跟著一朵花走,跟著一只飛鳥走,跟著山的氣息走,清新,幽靜,迷人。山間多懸崖峭壁,古樹參天,有遮天蔽日之感,有泉水從石罅間流出,沿山石崖壁滲流而下。時不時地遇到一方碑刻,有的文字老舊如昨日黃花,有的已漫滅不清,卻有歷史之舊味,能傳達(dá)出一方水土的精氣神,實(shí)在是奇妙。
我喜歡在山中,晨也好,昏也罷,春日爛漫也好,濃蔭匝地也好,哪怕到秋冬,霜染叢林,鴉棲枯樹,亦都好,其實(shí)萬物各有來處,亦各有歸處。走著走著,竟走到了群山懷抱中的柳永紀(jì)念館,實(shí)為意外之喜。
紀(jì)念館極靜、極幽、極有靈性,既有沉郁蒼茫之氣息,亦有清逸瀟灑之氣息,像柳絮、像游絲,在花樹亭臺間飄動、彌漫、回蕩。一樓一亭,一磚一瓦,一榱一桷,一木一葉,一器一物,均讓人心動。館內(nèi),游人亦極少,寂靜、安謐、肅穆,宜于孤身探幽,宜于獨(dú)享靜寂,有石川琢木之況味,“天地之間,只有我的悲意和月光,還有籠罩一切的秋夜?!?/p>
知曉柳永時,我尚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郎,極好奇他的傳奇人生。他先以極大的熱情追求功名,兩次科考落榜后,他填了一首詞發(fā)牢騷,不想傳到宮里,被宋仁宗記在了心里。下次考試時,柳永有幸過了,臨到皇帝圈點(diǎn)放榜時,仁宗說:“且去淺酌低唱,何要浮名?!边@下,柳永徹底失去了追求功名的信念,他自嘲一笑,一個轉(zhuǎn)身,走向了瓦肆勾欄,扎到了市民堆里,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弊x到此處時,心有戚戚然。
煮酒可以論英雄,煮大紅袍亦可。大紅袍之名之湯色,讓人想起英雄美人,我想起的英雄美人是霸王和虞姬。我見過一幅虞姬揮劍自刎的畫像,畫像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桔紅色和渦輪線,來表現(xiàn)虞姬的剛烈。畫中的霸王為京劇臉譜,為突出虞姬的形象,霸王隱于虞姬舞動的袍子中,霸王細(xì)密的胡須直線為靜,虞姬身上的渦輪曲線為動,靜與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亦襯托出虞姬舞劍時旋轉(zhuǎn)的動感,讓人陡生感慨。
一杯茶在手,為幸事矣!比起一杯茶在手,更幸福的是擁有一片茶林、一座茶山,比這更幸福的是擁有的茶山有上了年頭的古茶樹和傳奇過往。光陰幽靜,日子綿長,有一杯大紅袍即足矣,哪怕心情晦暗,一杯入喉,心情亦會明亮如初。朝昏晨暮,夏熱冬寒,催得時光一年年老去,唯有巖中的茶香如故。
漳平水仙
與茶的緣分,大抵是君子之交,來去無意,清淡如水,遇見漳平水仙尤是如此。漳平水仙屬烏龍茶,也是此茶中唯一的方塊緊壓茶,豆腐塊大小,外包棉紙,棉紙上鈐印一枚紅章,有喜氣,有暖意,讓我想起幼時的點(diǎn)心,饞眼又饞嘴。
茶餅一經(jīng)沸水沖泡,開始膨脹、復(fù)蘇,或者說從睡夢中醒來,茶盞里是一派草木生香的光景。漸漸地,茶香與茶湯融為一體,茶湯呈金黃色,入口有蘭桂之香,其香是柔的,其水是滑的,入喉后,迂回婉轉(zhuǎn),感覺極妙,像林芝的春天,冰消雪融,順山而下匯于溪流,蘊(yùn)藏著整個冬季的襲人花香,甜潤又舒爽。一泡又一泡,七八泡后,依然有余香, 依然甘活,依然清甜。
福建人對茶是真的喜歡,植茶、制茶、吃茶以外,還為之寫書立傳,讓我們可以看到那么多有趣的名字,僅以烏龍茶而言,即有南北之分,且都是名品。閩南烏龍除漳平水仙外,有鐵觀音、色種、永春佛手、閩南水仙、白芽奇蘭等。閩北則有大紅袍、白雞冠、水金龜、鐵羅漢、半天腰、建甌水仙、金柳條等,每一個名字,或者說每一款茶都引人去探究,可謂是風(fēng)情萬種。
喝漳平水仙茶,好念起漳州水仙花。漳州的水仙清遠(yuǎn)可人,且有高貴神異的氣質(zhì),像極了莊子眼中的女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其葉扁平,似玉帶,鮮翠欲滴?;▋号帕谐蓚銧睿拾咨?,清香襲人?;ǚ謨煞N,一為單瓣,花瓣有一圈黃色的杯狀突起物,雅稱金盞銀臺;一為復(fù)瓣,又稱千葉,其瓣重疊卷皺,下輕黃,上淡白,如荷花般豐滿,俗稱玉玲瓏。
水仙花因水而生,因水而葳蕤,因水而綻香。數(shù)九寒天,萬物凋零,群芳消歇,唯有水仙可為宅室增色添香。面對一缽翠綠、搖曳、飄香的水仙,當(dāng)是怎樣的雅致?幼時,每年歲末,家中有數(shù)缽水仙,它們在陽光里嬌羞著花盞,滿宅生香。問祖父,從哪兒來的水仙,祖父說是閩南的姑婆寄來的。后來才知曉,那些花兒都是祖父自己買來的,此說法無非是一種念想。
春節(jié)將至,窗外冰雪封凍,案幾上是一缽沉香裊裊的水仙以及一瓶鐵干虬枝的臘梅花。祖父在院子里植了好幾株梅樹,樹粗壯,花開時繁艷、熱烈,像貧窮歲月出現(xiàn)的黃金,照亮了周遭。祖父對梅花很是珍愛,平時誰都不能折,只在春節(jié)前夕,才剪上幾枝,插于瓶中,放在案頭清供,嘴里念叨著:“農(nóng)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節(jié)。”陽光從虛掩著的門斜射進(jìn)來,祖父在陽光下打著盹,祖母在一旁絮絮叨叨,此為我記憶中凝固了的臘月景象。
姑婆是祖父最小的妹妹,后來遠(yuǎn)嫁閩南。祖父兜里有一張姑婆年輕時的照片,她笑顏如花,眼睛皎潔、黑亮,隱含著幾分英氣。姑婆和祖父長得極像,連脾氣都如出一轍,剛烈、耿直,年輕時,村里有個外姓的武把子都怕她三分。若不然,她也不會一個人背井離鄉(xiāng),遠(yuǎn)嫁閩南。祖母常說,也不知道你姑婆哪來的膽子。祖父接過來說,她從小就這樣,性子像個男孩子。然后,是一聲長嘆。
那一年,姑婆帶著小表叔回鄉(xiāng),亦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可是卻絲毫的不陌生,可能是祖父經(jīng)常提及,或者說家中哪里都有她的影子。雖然上了年紀(jì),姑婆的眼里依然有神,深如幽潭,似乎能直抵人的內(nèi)心。其實(shí),姑婆的脾氣從來沒有改變,哪怕到了耄耋之年,依然剛烈、耿直,真是應(yīng)了那句俗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那幾天,祖父時時刻刻都在笑。臨行前,祖父找出了閑置已久的搟面杖,讓祖母給姑婆搟面條。搟面杖直且長,比我胳膊還粗。面條是豆面雜糧面條,大白菜炸湯,磕上荷包蛋。面端上來,姑婆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啪啪”地打在了桌子上。祖父說:“吃吧,以后我去看你,我不能去,就讓孩子們?nèi)??!焙髞恚闷拍闷鹂曜泳屯炖锇抢?,連吃了兩大碗。其實(shí),他們都知道,這一次離別就是死別,不過誰都沒有說出來。
時光老去,水仙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后來,祖父也沒能去看姑婆。再后來,姑婆、祖父、祖母都不在了。每年,遠(yuǎn)在閩南的小表叔都要寄些水仙花和烏龍茶等,讓每年都有水仙盈目,都有茶香入喉。哪怕花謝了,葉依然蔥蘢,似乎根本不知那即將到來的枯萎。我將那幾缽謝了花的水仙擺在案桌上,不求花顏,只貪戀那一抹翠色。伏案之余,瞅上幾眼,眼珠溫潤,疲勞頓消。
有一年,我出差閩南。小表叔得知后,陪我走了許多地方,亦喝到了那些先前見于紙上的茶,如白芽奇蘭、水金龜、詔安八仙茶等,頗有些樂不思蜀。在土樓,喝了擂茶,茶里除了茶葉,尚有米、黃豆、鹽等,令人稱奇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饗料”,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葷亦可素。喝茶、聊天,前塵舊事都被打撈了上來,墻上的掛鐘“叮當(dāng)”作響,月光從天窗流瀉進(jìn)來,清澈明亮。
有段時間,我喜歡上了黃庭堅,閑讀之后,發(fā)現(xiàn)他一生癡愛水仙,可謂是水仙的鐵桿粉絲。他五十六歲時,病魘纏身,唯有水仙相伴左右,他將當(dāng)時之情景記于《與李端叔帖》中,“數(shù)日來,驟暖,瑞香,水仙、紅梅皆開。明窗凈室花氣撩人,似少年都下夢也,但多病之余,懶作詩爾?!?懶作詩爾,為詩人自謙之語,那段時間,他寫了數(shù)首水仙的詩,可謂是水仙的故交知己,與它們一起悲歡。
水仙水仙,其仙在水!水仙茶是如此,水仙花亦是如此。在時光的云水深處,總有這樣的一缽花兒,居于水中,藉水成活,根莖圓潤,葉片如薤,含羞美人般裙裾飛揚(yáng),嬌顏欲滴地翩翩起舞。在時光的云水深處,亦有這樣一盞茶,悄然吐香,像在舌尖上攬得一林的春意,實(shí)在是快哉!
壽 眉
壽眉二字敦厚、樸拙,其味醇和、飽滿,讓人歡喜得緊。白泥小爐烹煮老壽眉,大有人間灑然之意。喝完,體貼舒坦,像一雙輕柔的手,推拿著身體的不平處,讓身心都感到溫暖。壽眉,說不清是我尋到了它,還是它尋到了我,只知道那份妥貼恰到好處,它亦在心底落地生根。
老樹壽眉,枝橫葉闊,采摘下來后,在陽光和風(fēng)里脫掉水分,自然萎凋成一枚干葉,似一彎粗眉,雖有些狂放不羈,卻保留了茶葉最本真的風(fēng)味。在歲月的歷練中,它轉(zhuǎn)變著一波又一波的驚喜,且年份愈久,其滋味和香氣愈加豐富,有荷葉香,有粽葉香,有熟果香,有蜜棗香,有陳香,有藥香,一枚小小的茶餅,竟有百千滋味,且時時在轉(zhuǎn)化,實(shí)在是奇妙。然細(xì)品,總有新的味道在舌尖滋生,勾人魂魄。
壽眉之茶氣連綿,旖旎入心??吹剿页O肫鹋碜?。相傳,他活了八百八十歲。彭祖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生際遇,是借一碗雉雞羹救了堯帝之性命,得以封邑于大彭氏國。一個人,一碗湯,一個王國,絕對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語?!渡裣蓚鳌氛f他,“少好恬靜,不恤世務(wù),不營名譽(yù),不飾車服,惟從養(yǎng)生沾身為事”??梢韵胂竽欠N情形,他終日漫步于山林曠野,采曠野之精粹,汲天地之靈氣,養(yǎng)生命之綿延。
我的出生地即彭祖之封地,他的氣息亦無處不在,走著走著,即遇到了其遺蹤,如彭祖園、彭祖祠、彭祖樓、彭祖廟、彭祖井、不老湖等。為此,我對他是熟悉的,是前塵故舊,亦是祖宗先人。彭祖園里的雕像,似仙似人,壽眉濃密修長,雙目若有所思,凜然有道風(fēng)仙骨。園子里有古井,為紀(jì)念它而鑿,由不規(guī)則的石塊砌成,石上青苔斑斑,井臺無欄,近前俯看,泉清水旺。
中國人對壽命的說法極為智慧,有而立、不惑、花甲、耳順、古稀、朝杖、耄耋、期頤之年等,長壽老人亦有特殊稱謂,有喜壽、米壽、白壽、茶壽之說。七十七為喜壽,因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八十八為米壽,因米字看似八十八;九十九為白壽,因百字少一橫即為白字;一百零八為茶壽,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即一百零八。如果用一種茶來代表茶壽,壽眉是當(dāng)仁不讓的了。
在福鼎等地,壽眉被稱作粗茶婆,也是茶農(nóng)的口糧茶,其名雖有些簡陋,然更貼近生活,體現(xiàn)的是真正的對生活的熱愛,是尋常百姓居家過日子的悉心料理。此茶沖泡簡單,對人、對水、對器、對火,無任何講究,抓一把茶葉,往茶罐里或茶壺里一扔,注入沸水即可,上山歸來,下田歸來,探親歸來,訪友歸來,猛喝一氣,我覺得這般喝茶才得茶之真味。
“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贝藶閰遣T所言。其實(shí)不然,山里人家最懂得節(jié)氣,最懂得順時而活,什么季節(jié)該做什么,什么季節(jié)該種什么,什么季節(jié)該吃什么,什么季節(jié)該喝什么,都是有講究的,甚至早在千年、百年之前,前人即有了明確的安排,且約定俗成傳了下來??吹缴嚼锶思业纳睿矣X得他們是真正的隱士,借山而居,枕水而眠,耕作,喝茶,種花,過活。
“喝一杯壽眉吧,在將黑未黑之時,品一盞老茶吧,在人老未老之時。”此為雪小禪之語,我十分喜歡,亦時常煮起老壽眉,寒風(fēng)冷徹時煮,秋風(fēng)漸起時煮,春風(fēng)蕩漾時煮,雪落無聲時煮。老壽眉的香很豐富,有花香,有蜜棗香,有粽子香,有焦糖香,有梅子香。煮三五分鐘,茶湯漸由淺黃色,轉(zhuǎn)為赤金色,到橙黃色,再到橙紅色,最后成了紅艷艷的茶湯,讓人看著即覺得溫暖、醇厚。
閑時讀書,讀到一句詩,“風(fēng)推萬松吼,茶烹千古雪”,如天雷轟頂,一時間,書也讀不下去了,只冥想那是何等場面的景觀,大雪飄飄,風(fēng)動萬松,燃壺煮茶,香氣四溢,動靜有致,何等快意。此時煮茶,老壽眉最為貼切,有歲月之滋味,有光陰之況味。如今,萬松之境不好遇,對雪煮茶卻不難,一個茶甌,一本舊書,一架古琴,即可成為周全生息之長物,靜美而生至味。
冬天宜曬太陽,也宜在陽光下喝一壺陳年壽眉。晚年的祖父,沉默寡言,除了和兒孫們親近外,陽光,陽光下的躺椅,躺椅前的茶壺,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喝茶之余,祖父喜歡發(fā)呆,有時昂首望天,望著天上的流云清風(fēng),也望著來來往往的鳥兒,有時低垂著被幾十年歲月壓彎了的頭,什么也不說,似乎是太累了,似乎是對日子無話可說,仿佛是歲月鑄成的雕像。
在陽光下,祖父放松了全身的筋絡(luò),拋開了所有的思緒,滿意地瞇起眼睛,安詳?shù)卮蚱痦??;ò椎念^發(fā),花白的胡子,在風(fēng)中舞動,如神話故事里的姜子牙。有時,祖父的老兄弟們來找他聊天,聊天的內(nèi)容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甚至各說各的,談夠了,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向家走去。有時,我不禁想,祖父在陽光下瞇縫著眼睛打盹時,是否會憶起他的少年或青年時代,以及發(fā)生的種種過往,很是好奇。
祖父陽光下的樣子,讓我想起負(fù)暄一詞,語出《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fù)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xiàn)吾君,將有重賞。’”讀來,頗有意思。今人張中行著有《負(fù)暄瑣話》《負(fù)暄續(xù)話》《負(fù)暄三話》三冊,用意是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如章太炎的博學(xué)、熊十力的倔強(qiáng)、劉半農(nóng)的超脫、劉叔雅的無畏、朱自清的縝密等,那些民國間的人與事仿佛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眼前。一時間,洛陽紙貴,一書難覓。
被時光浸潤,被歲月滋養(yǎng),年年不同味,杯杯不同香,此為壽眉之魅力。其實(shí),茶如其名,壽眉,像溫和而寬厚之長者,總是笑瞇瞇地看著你,讓你以閑適之心看四季流轉(zhuǎn),與萬物相生。
太平猴魁
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其實(shí),哪怕山中無老虎,猴子也難以稱霸王。不過,太平猴魁是當(dāng)之無愧或者說是當(dāng)仁不讓的茶中霸王,其葉扁平修長,似一桿長刀杵在那里,讓人恨不得立刻嘗其滋味。
猴魁之由來頗有些意思,因茶生于懸崖之縫間,無路可循,無藤可攀,山民遂訓(xùn)練猴子去采摘,人們嘗后,覺得此茶可為茶之魁首,遂取名猴魁。泡猴魁需用高玻璃杯,細(xì)腰最好,可充分展示其風(fēng)姿,否則,像大漢被囚于籠中,難以展開手腳。茶葉泡開后,兩葉抱一芽,似玉蘭花開,從魁梧粗壯的漢子一躍成了嬌滴滴的美人兒,卻無絲毫之違和感,亦好像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啜飲猴魁是從賢仲兄的茶葉店開始的,店開于古城徐州的戶部山下。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戶部山即屬于此類山,說是山,然高不足百米,說是土丘也不為過,卻聲名赫赫。戶部山最早為楚霸王項(xiàng)羽秋風(fēng)戲馬之地,后因黃河水經(jīng)常泛濫,人們遂依山而居,山上山下漸成了富人聚居之地。時至今日,山上山下,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建筑群,有狀元府、崔燾翰林府、鄭家大院、翟家大院等,與山巔的戲馬臺一起飽覽了歷史之風(fēng)云變幻。
賢仲兄的小店即開于此,可謂是占據(jù)了地利之便,經(jīng)常是高朋滿座,舊友新知在此喝茶、聊天,說到興致處,會心一笑。店里的氛圍讓我想起民國時期的沙龍,熱鬧非凡,且常有驚人之語,彼此,不問出身,不問來處,大家因一盞茶而相遇,或者說相遇在一盞茶中。因喜店中之氛圍,遂成了常客。若是賢仲兄遇事外出,便讓我?guī)椭湛吹?,那份信任讓你說不出個不字。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人們素以成敗論英雄,獨(dú)獨(dú)對項(xiàng)羽例外,其生,當(dāng)作人杰,死后,亦為鬼雄。想當(dāng)年,楚霸王長纓在手、秋風(fēng)越馬,何等的壯懷激烈,然造化弄人,一番驚天偉業(yè)后,則是一場悲情舊夢。為此,朋友來此,都要去戲馬臺走上一遭。亭有錦衣亭,樓有風(fēng)云閣,殿有雄風(fēng)殿,石有鬼雄石,當(dāng)然青銅大鼎和項(xiàng)羽雕像亦是不可少的。山色無邊,伴著一批又一批的人來人往,見證了其千年的滄桑,也在迎來送往中閱盡世態(tài)炎涼。
山腳有跳蚤市場,攤子一個挨著一個,根雕、玉石、舊書、鼻煙壺、葫蘆、拓片、古瓷等,雖有些斑駁,或者說舊日的浮華早已褪去了顏色,卻不屈不撓地訴說著日漸模糊的光陰。每次去,都不會空手而歸,有時是一件根雕,有時是一幅漢畫拓片,有時是幾株蘭草,最多的是書,書柜里的《蔡元培全集》《三松堂全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皆淘于此。渴了,累了,乏了,就去賢仲兄那里討茶喝,茶之品類隨意,遇什么茶喝什么茶。
我喜歡冬天去戶部山尋梅,山上有梅,山下亦有梅,山下的梅在狀元府。狀元府因李蟠而得名,其是徐州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郎,被譽(yù)為“天朝第一人物”。后遭人陷害,被革職流放。再后來,冤情得以昭雪,然清白已受污,李蟠因此看透了官場上的傾軋與爾虞我詐,遂選擇了回鄉(xiāng),歸隱于戶部山,寫詩著文,悠游余生,直至終老。千百年來,戲馬臺的樹綠了枯,枯了又綠;狀元府的梅花開了謝,謝了又開,那些故事依舊彌新如昨。
暮春一至,賢仲兄會相邀去喝猴魁。茶葉懸于明澈嫩綠的茶湯中,似刀槍云集,真是一個鮮爽了得。茶湯為青綠色,香氣有蘭花香,神奇迷離,似黃山無盡的云霧。一口喝下,如春日之香水,香而不艷,雅而不俗,不清淡,不濃烈,一切都是剛剛好。有時人多,有時人少,人多有人多之樂,人少有人少之趣,有時就我和他對飲,或翻翻書,或喝喝茶,無須交流,好像言語都在茶里了。有時有茶友彈琴,彈完《梅花三弄》,彈《陽關(guān)三疊》,再彈《酒狂》,一時間,俱沉浸在茶香與琴聲里。
賢仲兄為溫州人,那年初冬,他趁返鄉(xiāng)省親之際,邀我去雁蕩山里小住。雁蕩山之山名本身即充滿了詩意,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jié)草為蕩,秋雁宿之”,故名雁蕩。白日里,看山,看云,看樹,看瀑布,看流泉,看閑草。山峰有百余座,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立,如劍之出鞘,如帆之遠(yuǎn)揚(yáng),如旗之乍展,如玉女之晨妝,如老嫗之提攜,如牛之望月,如龜之蟄伏,如鶴之展翅。山風(fēng)徐徐吹拂,鳥鳴山澗,空谷寂人。兩個人卻有了相同的喜悅,像盛滿了漿汁的酒杯,可一飲而下。
走在山林道上,夜色如墨般涌來,白天里形態(tài)萬千的山巒和奇峰怪石在夜色的映襯下,如山水畫,黑白相間,疏密有致,散發(fā)出神秘的幽光。突然,有簫聲從遠(yuǎn)處襲來,如一束清澈的月光,自天外而來,曲調(diào)委婉纏綿,再加上空山幽谷的寧靜,悠遠(yuǎn)、遼闊、空靈、蒼涼,讓人心生故園之思,思親人、思故人。賢仲兄吹起了攜于身邊的竹簫,一時間竟讓人有些恍惚。回到房間里,怎么都難以入睡,愁情、鄉(xiāng)思以及人生之悲感,都一串一串地從根兒勾引起來,如春潮般在心頭翻來覆去,一顆心也有了濕意。
天平猴魁之寓意極好,有盛世之安寧祥和,可作為書畫留白處的閑章,若蓋于猴畫上就更妙了。鄉(xiāng)賢徐培晨擅畫各種各樣的猴子,在山石上,在林泉旁,在松樹巔,在紅日下,在月光里,它們或嬉戲,或摘桃,或追逐,或眺望,或靜坐,觀之,心神愉悅。有一次,機(jī)緣巧合之下,得了一幅先生的猴子畫作,尺幅不大,僅畫了兩只猴子,大雪蓋地,兩只猴子棲于松樹上眺望。賢仲兄遂泡起了天平猴魁,一伙人,喝茶,論畫,覺得哪一刻都沒有此刻般歲月靜好,人壽年豐。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有一壺茶陪伴即足矣,所有的悲,所有的喜,所有的苦,所有的樂,全都融于一盞茶湯之中。
【作者簡介】 呂峰,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作品見于《延河》《青春》《雪蓮》《當(dāng)代人》《散文百家》《延安文學(xué)》《山東文學(xué)》《中國鐵路文藝》等刊,著有《一器一物》《屋頭青瓦是誰家》《夢里天堂:一城一景一味》《二十四食事》等,曾獲孫犁散文獎、吳伯蕭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