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倫理學視域下新疆民間故事的生態(tài)意蘊初探

      2023-05-30 20:48:34劉嘉雯
      百花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民間故事新疆

      劉嘉雯

      摘 要:本文運用生態(tài)倫理學批評方法分析新疆民間故事這一文本的生態(tài)觀,從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和遵守生態(tài)道德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挖掘出新疆民間故事蘊含的生態(tài)倫理觀,突出新疆民眾面對生態(tài)困境的智慧,這不僅對建構(gòu)人類精神有很大的價值與意義,也可為當代生態(tài)治理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生態(tài)倫理學;民間故事;新疆

      生態(tài)倫理是“一種能夠恰如其分地尊重和處理地球上所有物種和生命的新的倫理”[1]。而民間故事與人類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能真實地反映和代表當?shù)孛癖姷奈镔|(zhì)生活和特有的精神文化,寄托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新疆民間故事這一文本進行仔細閱讀和系統(tǒng)整合,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了許多生態(tài)意識,尤其是生態(tài)倫理意識,無不彰顯著新疆人民群眾的生態(tài)觀。本文將以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遵守生態(tài)道德三個生態(tài)倫理原則為主體,一一印證新疆民間故事這一文本中的生態(tài)倫理精神及其對建構(gòu)人類精神的價值與意義,也擬為當代生態(tài)治理提供借鑒。

      一、敬畏生命——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思想

      敬畏生命是生態(tài)倫理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德國學者阿爾貝特·施韋澤在1915年提出了“敬畏生命”的概念,把倫理學的研究范圍由人類擴展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由此人們才逐漸意識到其他生命與人類生命有同等的重要性,倫理學也走向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在新疆民間故事文本中,出現(xiàn)了具有動物形象、植物形象等鮮活生命的事物。通過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非人類生命體(如動物、植物等)在故事中通常充當附屬品(工具)、故事敘事的支點以及審美主體三種角色存在。非人類生命體在不同故事中充當角色,可以看出非人類生命體逐漸受到重視,由工具、線索到被當作一個真正的倫理主體看待,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也體現(xiàn)新疆人民不斷進步的生態(tài)思想。

      (一)作為附屬品的存在:征服世界的工具

      在《征服世界的毛驢》這一則故事中,人類精心飼養(yǎng)毛驢,讓它住環(huán)境最好的馬廄,喝清涼甘甜的泉水,給它吃加有甜葡萄干的草料。這一切看似是善待動物的美好景象,實則卻是因為故事中的國王及當?shù)厝藦奈匆娺^毛驢,把它當成可以征服世界的“怪獸”,后來毛驢誤打誤撞嚇退敵人更是證明了他們的想法,于是毛驢受到更好的照料,被喂養(yǎng)“更多的精料和大量的葡萄干”,人類以自認為最好的待遇“厚待”毛驢,最終毛驢因為貪吃貪喝“壽終正寢”[2]。同樣是驢,在《牧羊孤兒斗汗王》[3]故事中的毛驢們則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一群聽得懂人話的毛驢被汗王威脅,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欺騙善良的牧人們,淪為汗王的幫兇。兩則故事的共同點都是驢成了人類滿足私欲的工具,失去了自由。這也是人類對非人類生命體這一行為較清晰的審視,暴露了人類自私貪婪的本質(zhì),隨意奴役生命,隨意驅(qū)使非人類生命體。對人類而言,毛驢們只是家畜,隨時都可以被宰殺,是失去生命自主權(quán)弱勢的一方。由此可見,非人類生命體充當人類世界中的附屬品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

      (二)作為敘事的支點:故事發(fā)展的線索

      在《愚蠢的汗王 聰明的王后》[4]這個生活歸屬類的故事里,小馬駒的歸屬問題是汗王和王后矛盾的導火索,只出現(xiàn)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只寫汗王和王后的對話,從而在二者對比之下體現(xiàn)王后的聰明。故事中的小馬駒類似于一件事物,由兩個車夫爭論小馬駒屬于誰的,發(fā)展到車夫不服王后的裁斷找來汗王,隨后汗王與王后賭氣,故意推翻王后的論斷,其中的小馬駒只是單純地作為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的形象,作為敘事演變的一個支點,在結(jié)構(gòu)上“燃燒”了自己便無影無蹤。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利用自己擁有的壓倒性的書寫權(quán)力,隨心所欲地書寫主觀認識之下的其他生命體,而這種對話語權(quán)力的任意濫用,通常導致故事中的非人類生命體因為受到人類話語的禁錮,于無形之中被人類剝奪表達權(quán)。

      與自然界中的非人類相比,人類擁有相對強大的力量,而這一特權(quán)正說明人類肩負著一個神圣的責任,即認真扮演好“生態(tài)管理者”“生態(tài)維護者”的角色。但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初心逐漸被貪婪、妒忌、欲望所玷污,早已忘卻對其他物種的尊重,忘卻對生命本身的愛護與敬畏。這時,非人類生命體一般處于一種“失聲”狀態(tài),在文本中作為弱者,作為一個與人類生命不平等的存在,體現(xiàn)出在人類中心主義下非人類生命體受利用、被剝奪或無視其主體性的常態(tài)。

      (三)作為審美主體:建立倫理主體的開端

      在寓言故事《玫瑰花與蝴蝶》中,當蝴蝶問玫瑰花喜歡它還是喜歡蜜蜂時,玫瑰花回答蜜蜂,給出的理由是蜜蜂“通過辛勤的勞動把釀出的蜜汁貢獻給人類而感到高興”。[5]這里的動物植物都只是人類的化身,并且在人類話語權(quán)下把自己的價值定義為為人類做出了有貢獻的事,并不足以成為一個審美主體。而在故事《四個伙伴》[6]里,黃羊、烏鴉、老鼠和青蛙成了有智慧、學會互相幫助、具有個體審美情感的生命體,不再是作為附屬品或者敘事的支點了。在故事中,黃羊被捕獵夾鉗住了腿,烏鴉、老鼠和青蛙不顧危險前去搭救好朋友,這是珍惜友誼的表現(xiàn)。最后,在三個小伙伴的齊心協(xié)力下黃羊逃了出來,但不幸的是,青蛙被獵人用袋子逮住,而青蛙擔心獵人把小伙伴們一網(wǎng)打盡,在落難時還勸說朋友們趕快逃命,不要為了救自己而失去所有伙伴的生命。這是脫離動物性的升華,不再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為他物著想。這些多種多樣的情感不僅出現(xiàn)在最高級的哺乳動物——人類身上,也出現(xiàn)在黃羊、烏鴉、老鼠和青蛙這些被我們認為“低等”的動物的身上。

      萬物有靈,生命至上。人類應該認識到其他生命也有自己獨有的生存智慧,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有的理解和感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四個伙伴》這則故事采錄于1987年,可以看出在30多年之前,新疆民間就出現(xiàn)了生態(tài)倫理意識的萌芽。這也是新疆民間故事中非人類生命體——主要指動物成為倫理主體的典型表現(xiàn)。

      二、尊重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準則

      人類與非人類生命體共同生活在“自然”這個遼闊龐大的空間里,人與自然如何相處則是亙古不變的議題。在中國古典文化之中,就有提到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如中國哲學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指達到人與自然相融的精神境界;再如《道德經(jīng)》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把整個宇宙由小到大分為人、地、天、道四部分,說明人地天道都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順應天地自然、日月四時。同時中國古代也出現(xiàn)崇尚自然的觀念,《莊子·知北游》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8],說明莊子以自然為美,認為自然的美是無法言說的。再到21世紀,習近平總書記在2005年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強調(diào)對環(huán)境的保護,強調(diào)人類只有依靠環(huán)境,依靠大自然,才能發(fā)展經(jīng)濟。這里所探討的自然主要指日月、星辰、山川、水火等大自然環(huán)境或現(xiàn)象,下文將從對自然之美的認可、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分析新疆民眾對自然的尊重之心。

      (一)對自然之美的認可

      在故事《財主和他的三個女婿》中,為了突出三小姐的外貌,文本是這樣描寫的:“這里的人都為三小姐的美貌感到吃驚,說她的皮膚就像天上的晚霞一樣光亮,她的眼睛就像彎彎的月牙兒一樣皎潔,她的身姿就像春風里的細柳一樣柔韌?!盵9]彩霞、月亮和柳樹是大自然中常見的景象與植物,用其比喻堪稱“仙女”的三小姐的外貌特征,說明人類對大自然美好的景象與事物是持一種正向、欣賞態(tài)度的。人類對自然之美的認可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是人類關(guān)注自然、感知自然的結(jié)果,是人類對自然審美觀照的肯定。

      (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新疆民眾尊重自然的第二個體現(xiàn)就是他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與敬畏往往是因為對自然界認知不足,從而給大自然蒙上神秘的面紗?!缎疫\之光》講的是人們對星光的崇拜。人們認為啟明星帶來的光是幸運之光,“所到之處將會應有盡有,幸福吉祥”。為了留住幸運之光,“人們紛紛將家中的餐布舉起,準備宰殺牲畜,舉行吐列儀式”[10]。吐列儀式是祈雨和祈求平安的儀式,是人們尊重和敬畏自然力量的最好證明。故事里幸運之光降臨在原本一無所有的黑山上,從此,黑山變了樣,長滿樹木,鳥兒也來歌唱,小麥也在此生長,棉花和水果應有盡有。于是,生活在其他兩座山里的村民趕過來,用自己的牛羊、駿馬交換黑山的白面、衣服和地毯,三座山的人們來往得更加密切了。幸運之光為人們帶來了財富,也帶去了團結(jié)。自然可以養(yǎng)育人民,饋贈辛勤勞作的人民,也可以毀滅,卷起風沙,帶走陸地上的一切,讓人民一無所有,付出慘痛代價。面對大自然無法預測的力量,人類對自然保持謙卑態(tài)度,無意中保護了自然,維護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三)與自然和諧相處

      尊重自然的第三個體現(xiàn)就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時,人類應該與自然融為一體,尋找與其和諧相處的途徑。在故事《神奇的花園》中,當智慧的老人問四個弟子如何分配在地里挖到的一鍋金子時,四徒弟的回答得到了老人的贊賞,“我就用這些金子,在戈壁上建造一個花繁樹茂、瓜果飄香的公園,讓勞碌奔波、窮困饑渴的人們在公園里休息解渴,以果充饑”[11]。戈壁,一個幾乎被沙礫、石子覆蓋的荒漠地帶,人們希望“這里的鮮花永不衰敗,這里的草地永不枯黃”。面對渺無人跡的荒原,故事的字里行間無不表現(xiàn)著當?shù)孛癖妼G色和生命的向往。建造花園是對人類生態(tài)責任的呼喚,對回歸自然的呼喚。所以,不僅要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生態(tài)角度思考問題,還要構(gòu)建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依附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對破壞大自然的行為進行反思,與自然和諧共處。

      如果說人類以前是因為神秘而敬畏自然,那么現(xiàn)在就處于“叛逆期”。進入工業(yè)社會,科學技術(shù)消解了大自然的神秘,導致人類的敬畏逐漸淡化,轉(zhuǎn)向為征服大自然。湖水被圍成田,草場被圍成放牧場,人類伐林燃草為了耕地。種種行為無不在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與穩(wěn)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激自然是人類生態(tài)觀進化的體現(xiàn)、人類對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有更進一步認識的體現(xiàn)。

      三、遵守生態(tài)道德——構(gòu)建完善的生態(tài)倫理體系

      “從性質(zhì)上看,生態(tài)危機就是一種價值危機。對于這種價值危機,只有從價值層面尋求解決的辦法,才能藥到病除?!盵12]而生態(tài)道德恰恰是生態(tài)倫理的價值層面,與生態(tài)倫理密不可分。先有道德信念的建立,人類才能認識到自身對所有生命肩負著同等的道德責任和倫理使命,從而達到生態(tài)自覺,才有后續(xù)人類生態(tài)保護行動的倡導與實施。下文將從勇于擔責、勸人行善、果敢大度三個價值方面分析新疆民間故事文本中蘊含的生態(tài)道德倫理思想,以此倡導構(gòu)建完善的生態(tài)倫理體系。

      (一)因果報應:勇于擔責

      面對生態(tài)問題,人類的態(tài)度頗為重要,勇于指出并承認問題的存在及人類的過失,是解決問題的良好開端。通常來說,在英雄崇拜、力量崇拜的觀念下,獵人更容易成為一個村莊、一個部落的英雄,而對非人類生命體來說,獵人則扮演著一個破壞者的角色。在《獵人和狼》中,因為獵人頻繁、無節(jié)制地抓捕野生動物,所以“不到兩年的時間山里的野獸幾乎都沒有了”。[13]故事直接揭露了人類的不良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直面人類因為過度開發(fā)造成山里沒有野獸這一嚴峻的生態(tài)危機。

      在故事《捕魚鳥》[14]中,捕魚鳥每天都會給捕魚人帶來一條大魚,讓他得以溫飽,捕魚人本來應該感激捕魚鳥,可是當巴音員外放出消息,說需要捕魚鳥的心和膽救女兒的命時,捕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帶頭抓捕魚鳥,最后捕魚鳥掙脫逃了出來,而捕魚人仍不死心,上前緊緊抓住鳥的腳,最后自食惡果,從高空摔落而死。這是典型的“因果報應”故事模式,通常由人類先做出違背生態(tài)規(guī)則的行為,繼而得到來自自然界的報復,讓人類自食其果,從而警醒后世重視自身生態(tài)責任,勇于擔當,履行對自然、非人類生命體的保護義務。

      (二)動物報恩:勸人行善

      在故事《孤兒和狐貍》中,狐貍為報答孤兒的不殺之恩,利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孤兒成家立業(yè),變成富翁。因為不讓狐貍睡在氈房,狐貍獨自離去。最后,“孤兒在一座山頂上見到了那只狐貍的尸體。他把尸體帶回家,按照習慣進行埋葬。他為狐貍的死悲痛,他感謝狐貍對他的幫助。從此他關(guān)心周圍的人們,幫助他們,大家共同富裕起來,過著幸福的日子”[15]。這則故事可歸為“動物報恩”類別,通常是因為人類幫助或救助非人類生命體,從而獲得信任、感激以及給予的物質(zhì)或情感回饋。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孤兒埋葬狐貍尸體的行為,雖然只用短短一句話概括,但是可以看到孤兒是真正把狐貍當成自己的朋友,不是讓狐貍暴尸荒野,而是把狐貍當成倫理關(guān)懷對象,像對待人類的尸體一樣,按照當?shù)氐牧晳T埋葬狐貍。不僅如此,這則故事更是引導人類向善,說明“善”這個良好的道德品德會引起更多的“善”,從而肯定行善的價值,達到“勸人行善”的倫理預期。

      (三)價值引導:果敢大度

      故事《鷹與孔雀》[16]中,孔雀譏笑鷹外貌丑陋,可在狼準備吃掉孔雀時,鷹拋去了對孔雀的怨恨,出手援救?!坝^賞者們眼見了這場面,都贊頌勇敢無畏的鷹。”短短的一則小故事最后總結(jié)為一句諺語:“孔雀再美麗,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惫适伦屖廊丝吹搅塌椀膱砸?、果敢與大度,肯定雄鷹在關(guān)乎生命這個大問題上能拋開對孔雀的成見,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地與狼搏斗。同時也借此故事的流傳和影響,希望在復雜的人性當中植入鷹的勇敢與大度,去對抗人性自私、貪婪等惡的一面,從這方面來看,這則故事不失為一個正確、正向的有效價值引導,由此建立和豐富人類內(nèi)心的生態(tài)道德精神,擴大生態(tài)倫理空間。由動物之間的相互對待延展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再延展到人對非人類生命體的自覺納入。這里的價值引導與建立,不僅推己及人也推己及“物”,對生態(tài)倫理道德體系的建設(shè)有重大意義。

      四、結(jié) 語

      人類之所以區(qū)別于非人類生命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擁有關(guān)注超出人類種群界限的博大胸懷。現(xiàn)階段,人類應該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由利己主義者發(fā)展到利他主義者,真正達到人類內(nèi)心的豐富與遼闊,真正地從審美層面感知自然,更好地構(gòu)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xiàn)與生態(tài)融為一體。基于此,人類更要遵守并貫徹三條行為準則,即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遵守生態(tài)道德,這也是新疆民間故事中蘊含的生態(tài)倫理。

      (喀什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玫.新時代文學中的生態(tài)倫理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49.

      [2]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新疆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8:1890.

      [3] 同[2]:1506.

      [4] 同[2]:1513.

      [5] 同[2]:2059.

      [6] 同[2]:2089.

      [7] 王弼,樓宇烈.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6:64.

      [8] 安繼民,高秀昌.莊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01.

      [9] 同[2]:1719.

      [10] 同[2]:2084.

      [11] 同[2]:1816.

      [12] 楊通進.環(huán)境倫理:全球話語 中國視野[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1.

      [13] 同[2]:2083.

      [14] 同[2]:2091.

      [15] 同[2]:1407.

      [16] 同[2]:2095.

      猜你喜歡
      民間故事新疆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9期)2019-09-10 07:55:30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3期)2019-03-15 08:00:48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万荣县| 宣城市| 额敏县| 图木舒克市| 启东市| 漯河市| 泗水县| 南召县| 宝鸡市| 辉县市| 庆阳市| 翁源县| 宜君县| 汝城县| 高台县| 乌拉特中旗| 喀喇| 宜章县| 诸城市| 农安县| 蓝田县| 溆浦县| 池州市| 南郑县| 教育| 孝感市| 瑞金市| 杨浦区| 盖州市| 禄劝| 黄龙县| 和顺县| 广饶县| 潞城市| 叶城县| 武胜县| 蒙城县| 平塘县| 卢龙县| 巴塘县|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