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海拉爾之夜
伊敏河的流水吞噬了所有的黑暗,隱約的談話、笑聲、喜悅,曾經(jīng)的足跡以及秋風(fēng)的低吟,漸次明亮。
季節(jié)的秋相逢著生命的秋。曾經(jīng)有過仗劍走天涯的夢想,有過愛上這片土地的執(zhí)著,如今,只剩下流云一樣隨意的存在。
穿梭在海拉爾的街頭巷尾,趕著一段又一段的路程。
一場暴雨將我還原成奔跑的樣子,如激流中的石頭歷經(jīng)歲月的洗滌,一遍遍地濕透。
一種清純,一種簡單與原始,悄然輸入生命的鍵盤。
熱尼亞面包坊的蒙古族老板娘
我們的面容一下子就撞臉了,還有熟悉的《敬酒歌》。
在遙遠(yuǎn)的科爾沁義無反顧地和這個只見了三次面、有著俄羅斯面容的男子訂了終身,自然而然便在婆婆百年后接管了面包坊。
她沒有高鼻梁、深邃的眼睛,卻有著草原嘹亮的歌聲與好客的品質(zhì)。一家人在這里,沉浸在手風(fēng)琴的旋律中。家庭聚會的氛圍,瞬間打破了面包坊商業(yè)的味道。我們更像是鄰家的女主人,與主人跳起了俄羅斯的舞蹈。
她與娘家人說著蒙古語,與客人說著漢語,與姑姐們說著俄語。婆婆烤列巴,她做奶酪。像恩和的草木與花朵,靜止成美好。
馴鹿生活的地方
一場死亡是另一場生命的開始。
干枯的落葉松懸掛著不肯離去的未長成的松塔,如花蕊般吸引著天空的目光。不曾想,卻開始了苔草的生命之緣。
一朵一朵,在光的視線中,吸引著一個有著巨大身形的動物——馴鹿。馴鹿一生都在追逐著它。甚而頭頂長出的角,都是苔草的樣子。
苔草盡量站在馴鹿可視的目光里,期待馴鹿食用,鄂溫克人采集。聚集一起的苔蘚,在火中散發(fā)陣陣濃煙,是天然的驅(qū)蚊劑。
有馴鹿的地方就有鄂溫克人,有鄂溫克人的地方就有馴鹿。他們一起生活在大興安嶺落葉松的林地里,世世代代一直延續(xù)著一種神秘的默契。如今,撮羅子的主人全部搬走了。
在敖魯古雅,我穿上了鄂溫克服裝,來到馴鹿身旁,卻不敢觸碰它的角和身體。一個表面的存在,馴鹿早已洞穿了所有謊言。
烏蘭山的風(fēng)
我走了很遠(yuǎn),似乎又沒有走多遠(yuǎn)。從一片草原來到另一片草原,又來到這一片草原。它們有著不同的名字,卻長著相似的面容。
這里的風(fēng),是雄勁的,可以打開毛發(fā)里的記憶。遼闊與無限遠(yuǎn),疊成奔跑的姿態(tài),如天上的流云,舒展成額爾古納河的微笑。彎彎曲曲,誕生一個草原又一個草原,即使草長成了一棵棵樹,密密實實,再不愿分開,裝扮成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樹……額爾古納河如母親般,在風(fēng)中傳遞著來自烏蘭山的愛。
登高再登高,躺下來,緊貼著草的身軀。我們放棄喧嘩。
在一粒塵埃里,沿著敖包指引的方向,成為一個聆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