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龍
早春,《身邊的慈善》和讀者朋友見面了。
編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品嘗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慈善的落腳點是扶貧濟困,歸宿則是筑起道德的豐碑,激勵更多的人向上向善。
慈善文化進校園,從慈善的 “歸宿”出發(fā),用慈善文化的雨露滋潤正處在抽穗拔節(jié)期的青少年。鎮(zhèn)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2020年12月16日,以“兩辦”名義發(fā)文,提出了全市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要求。鎮(zhèn)江市教育局、鎮(zhèn)江市慈善總會勇立潮頭,立即啟動“三年行動計劃”,全市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步入快車道。
快車道上率先跑起來的是《慈善讀本》進課堂,全市初中七年級、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人手一本。此書由中華慈善總會編撰,書中,慈善故事古今中外,慈善理念寓教于樂。跟著“讀本”走,你就會明了:世界為什么需要慈善。
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們走進江蘇省鎮(zhèn)江中學附屬初中,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和同學們一起,聽老師講慈善“讀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老師打開了PPT:“弱小的東西需要保護,如果周圍比你弱的都消失了,你就成了一座‘孤島,最后沉沒的便是你?!鄙钊霚\出的演繹之后,老師說出了這一主旨。哪些弱者需要保護?怎樣去保護?這是本講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老師沒有機械地回答,分別用布帶蒙上兩個學生的眼睛,一個要走回自己的座位,一個要給自己倒杯水。作為家庭作業(yè),老師已提前布置給大家了,這兩位同學依然不能如愿。這一堂課,對同學們的觸動是可想而知的。
“伸出一雙手,獻出你的愛。”
走進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茅以升實驗學校的慈善畫廊,遠遠的就看見一個大紅的“善”,這一警句緊挨著紅紅的“善”,圖案耀眼,讓人溫暖。
在鎮(zhèn)江,用慈善畫廊宣傳慈善文化的學校遍布城鄉(xiāng)?!吧钪械纳圃蕉?,生活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蓖袪査固┑倪@句名言,我們是在丹陽市陵口中學的操場旁遇見的。這些警句,還有慈善故事、慈善好人,都做成了圖片,有的還輔以園林石、廣告畫、雕塑等,展示在畫廊里,與同學們朝夕相處。
2022年4月,市教育局、市慈善總會面向全市中小學開展了“向善向上·健康成長”青少年慈善征文大賽。大賽收到征文3089篇,經過評選,小學組、初中組分別評出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30篇、優(yōu)秀獎40篇。
透過一篇篇征文,我們看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力量。
“現在我還小,我可以學著追隨光,靠近光;等我長大了,我可以努力成為光,傳遞光?!边@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寫在征文里的愿景。她說的光就是“善”。
一次走親戚中,這位小學生發(fā)現姐姐有一枚“參加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月捐兒童項目”得到的“紀念戒指”,這枚戒指雖沒有媽媽的美麗,卻蘊藏著對姐姐善行的褒獎。她很羨慕,嚷著要月捐1000元。媽媽只答應她月捐50元,而且要從她的壓歲錢里扣。她嫌錢少,眼淚汪汪的。媽媽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捧著儲錢罐去參加慈善晚會。保安不屑地看著她:“你能有多少錢?”小女孩說:“我要把我存錢罐里所有的錢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慈善不是錢,是心,對嗎?”這時,巴菲特先生剛好路過,他深受感動,將小女孩領進了會場。最后,在那場慈善晚會上,主角不是捐了許多錢的巴菲特先生,而是捐出了自己僅有的30美元25美分的小女孩。她那句真誠的“慈善不是錢,是心”成為了整場晚會的主題標語。
故事打動了這位小學生,她愉快地捐出了50元錢。在等待戒指的日子里,她很興奮,因為她在爭取這枚戒指的過程中,懂得了“善”的真諦。她要讓慈善之光隨著這枚特殊的戒指永遠熠熠生輝。
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有這樣的心愿,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的。
有些事,注定要刻錄在人生的記憶里。
那個盲人老婆婆聽到聲音就興奮地說:“噢,是你!小姑娘,我記得你!”
這位初中七年級的“小姑娘”記住的卻是那個公交站臺。她在征文中寫道:
“好心人,10路公交來了,請叫我一聲?!鄙硢〉穆曇魝鱽恚珱]有回應,就像一顆小石子滾落山澗,本就細微的聲音更是被無盡的黑暗吞噬。
等待回應的就是這個盲人老婆婆。
公交車像流水一樣,一輛接著一輛,帶走站臺的乘客。10路來時,站臺只剩下她倆。此刻,那個被黑暗吞噬的聲音又一次在小姑娘耳邊回響,她忐忑地上前,怯怯地說道:“婆婆,10路來了。”
小姑娘意外的是,老婆婆竟和她同一個站下車。
后來的日子,小姑娘常常會在站臺遇見她,每次小姑娘都提醒她,扶她上車、下車……
小姑娘好久沒在那個站臺上車了,偶爾去,站臺也是空空的。有一天,小姑娘在另一站上了車,上車后,她就看見了老婆婆。車上的人越來越少,下一站就是她的站點了,小姑娘悄悄走過去,說:“婆婆,到站了?!崩掀牌畔仁且汇叮S后笑道:“噢,小姑娘,是你!我記得你,小姑娘?!?/p>
“我記得你,小姑娘?!币痪淦掌胀ㄍǖ脑挘幤鹆诵」媚镄闹械臐i漪,她好生歡喜,好生激動,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拿起筆,以這句話為題,提交了應征稿件。
這樣的故事,都是身邊的慈善,雖然平凡,卻讓人溫暖,更讓人看到未來和希望。我們將獲一二三等獎的征文匯編成書,作為編者,我們?yōu)檫@些身邊的慈善點贊!我們分明看到,“善”的種子已經在這些青少年的心田萌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