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州市博物館藏故事鏡選介

      2023-05-30 10:48:04劉桂華
      收藏家 2023年2期
      關鍵詞:銅鏡

      劉桂華

      關鍵詞:故事鏡 青州市博物館 銅鏡

      銅鏡,是我國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其正面光可鑒人,背面鑄有紋飾、圖案和銘文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彰顯著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銅鏡雖小,但包羅社會萬象,尤其故事鏡,更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時代縮影。所謂故事鏡,是指背面裝飾紋樣為特定的場景或情節(jié)的銅鏡,以人物故事為主題。透過一面面故事鏡,我們宛如穿越千年,在歷史中發(fā)現(xiàn)許多鮮活動人的傳奇故事。這些銅鏡背后的故事,折射出人們的精神追求以及文化思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民俗風尚等諸多問題,所以備受收藏家和學者的關注與推崇。青州市博物館收藏的銅鏡品類豐富、形制多樣,本文精選其中8面典型的故事鏡介紹給讀者。

      一、唐雙鵲月宮盤龍鏡

      唐雙鵲月宮盤龍鏡(圖1),直徑15.1厘米,重640.5克,1981年青州東壩西建德村出土。八出葵花形,圓鈕。鈕左右兩側各飾一只鵲鳥,雙鵲相對,展翅飛翔,口銜綬帶,欲向鈕上方的月宮飛去。圓形的月宮中,有一株葉片碩大的桂樹,其兩旁分別為正在搗藥的玉兔和正欲跳躍的蟾蜍,形態(tài)逼真。鈕下方為躍出海面的盤龍。龍曲頸盤身,前肢伸張,后肢騰空。盤龍兩側各飾祥云紋。此鏡圖案紋飾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將月宮、鵲鳥、盤龍圖案融為一體,構圖別致新穎,生動美妙,和諧自然。

      有意思的是這種銅鏡雖形制與紋飾相似,但在定名上各地卻多有不同。如:孔祥星定名為“雙鵲月宮盤龍鏡”,1西安博物院稱其“雙鸞銜綬葵花鏡”,2衢州市博物館稱之為“雙雀銜綬云龍鏡”。3四川博物院張孜江以館藏漢唐銅鏡為例,提出此銅鏡上鳥紋尾翅直短,頂部不飾鳳冠,不像尾翅長且卷曲飄逸的鸞鳥,故認為稱雙鵲鏡較為符合。4本文綜合各家之言,將此鏡稱為“雙鵲月宮盤龍鏡”。

      故事鏡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唐代故事鏡的題材廣泛,既有神話傳說,又有歷史故事,常見飛仙鏡、月宮鏡、真子飛霜鏡、三樂鏡等。青州出土的這件銅鏡屬于月宮故事鏡,在當時較為流行。時人張匯在《千秋鏡賦》中有“鵲飛如向月,龍盤以映池”的描述,此景恰好與雙鵲月宮盤龍鏡背的紋飾相符。雙鵲、月宮、盤龍,引出令人遐想的月宮故事。紋飾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嫦娥這一人物,但在鈕上方的圓形月宮里,生動地展現(xiàn)出玉兔、蟾蜍、桂樹等神話元素,反映了嫦娥奔月的主題故事。唐代月宮鏡的流行,真實反映了當時道家所提倡的煉丹服藥和升仙思想。月宮鏡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是古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二、宋許由巢父鏡

      宋許由巢父鏡(圖2),高20厘米,寬18厘米,重669克,1957年收購于山東省供銷合作社批發(fā)站。桃形,飾龜形鈕,造型別致。鏡背上部峰巒疊嶂,樹木叢生,祥云環(huán)繞。下部山前一河,河上一橋。橋左側為許由,左手托右衣袖,右手抬至耳邊;橋右側為巢父,左手牽牛作疾走狀,右手向后伸出。上部右側還有銘文“天丕昌皇”,寓意吉祥祝福。鏡背紋飾雖復雜,但層次分明,小橋、流水和人物,和諧地構成一幅古代山水人物畫。

      背部紋飾圖案表現(xiàn)的是許由和巢父的故事,出自西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篇。堯帝到了晚年時,想把天下禪讓給有賢德的人,找到隱居在箕山里的許由,許由不接受。堯又想召他為九州長,許由不愿聽到,所以跑到潁水旁洗耳朵。巢父牽牛欲飲水,見許由洗耳,問其緣故后,覺得他不到深山隱居而到處游蕩,還是沽名釣譽之人,便牽牛到上游飲水,不愿弄臟牛口。

      許由、巢父的故事,是宋金銅鏡的常用題材。這反映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折射出世人“尚賢”“尊賢”的思想,體現(xiàn)了許由高蹈輕譽的名士風范。雖然這類銅鏡的形制、紋飾略有差別,但都似一幅山水畫,構圖完整,細致動人。此類銅鏡在山東省內(nèi)濟寧市博物館也有收藏。青州市博物館藏的這件集特殊形制、鏡鈕、鏡銘于一體,在同類題材銅鏡中更顯珍貴。

      三、宋王質(zhì)觀弈鏡

      宋王質(zhì)觀弈鏡(圖3),直徑10.5厘米,重188.5克,20世紀60年代李徵山捐贈。八出菱花形,圓鈕。鈕左上部山坡上有三人,其中二人正在席地對弈,二人中間有一人專心致志地觀棋,此人即為“爛柯人”王質(zhì)。鈕右側鑄刻一株參天大樹,枝繁葉茂。在鈕的下方河岸上,大樹的左右兩側各有身著短褐的兩人,他們姿態(tài)相同,雙手彎曲上舉,似乎邊走邊聊天。

      背部紋飾圖案表現(xiàn)的是王質(zhì)觀弈的故事,取材于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西晉時,浙江地區(qū)有個叫王質(zhì)的青年。一次,他到石室山上去砍柴,看見兩個童子正在下棋,于是,他把斧頭放到一邊,觀看他們下棋。王質(zhì)被兩位童子精湛的棋藝迷住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問王質(zhì):“為何還沒走?”王質(zhì)這才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斧頭柄已經(jīng)腐爛,只剩下斧刃了。等他回到村里,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已經(jīng)過去了上百年,同時代的人都已經(jīng)去世。原來王質(zhì)上山打柴,偶遇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后人把“爛柯”作為圍棋的別名,寓意時光飛逝,世事變遷。王質(zhì)觀弈的故事體現(xiàn)了宋人的“升仙”思想,表達了世人追求成仙長生的愿望。

      陜西省扶風縣博物館藏及吉林省榆樹封堆金代遺址出土5的王質(zhì)觀弈鏡,與此鏡紋飾相同,人物形象刻畫都簡單粗糙。“是橋非橋、是岸非岸”的紋飾圖案,是宋鏡中的一個重要特點。6宋代故事鏡形制多樣、內(nèi)容豐富,除了許由巢父鏡和王質(zhì)觀弈鏡之外,還有各種仙人鏡、達摩渡海鏡、樓閣人物鏡、蹴鞠紋鏡等。

      四、金八童騎馬鏡

      金八童騎馬鏡(圖4),直徑13.8厘米,重271.5克,1977年青州陰陽界出土。圓形,圓鈕。鈕座飾蓮瓣和一周連珠紋組成的蓮花紋。紋飾圖案以一周連珠紋分為內(nèi)外兩個區(qū)。內(nèi)區(qū)為環(huán)繞鏡鈕的八個童子,作騎馬狀。八童子頭梳雙髻,面部豐滿,姿態(tài)相同。外區(qū)飾折枝花卉,繞于鏡緣一周。鏡背左側有長方形凸起邊框,內(nèi)有陽文兩豎行:“山東東路鑄鏡所(押)”。

      金代實行嚴格的“銅禁”政策,各手工業(yè)作坊須經(jīng)官府專門的部門批準簽押后方可使用銅。銅鏡均由官府鑄造,并在其鏡背刻上鑄造地點以及衙署名稱。即便是原有的民間銅鏡,也必須經(jīng)過官府檢驗刻字才能使用。7山東東路為金代所設的省級行政區(qū)劃,治所在益都府,即今山東青州市。山東東路鑄鏡所即為省級鑄鏡或管理銅鏡業(yè)的機構,此鏡當為該鑄鏡所監(jiān)造。

      在紋飾方面,金代銅鏡也表現(xiàn)出女真人的審美和思想,其中人物故事鏡極具代表性。人物故事鏡分為童子鏡、民間故事鏡、仙佛鏡等三類,其中童子鏡為金代原創(chuàng),當時非常流行。從公開發(fā)表的資料中可以看出,此類銅鏡的常見紋飾有雙童采蓮、三童戲花、四童攀枝、五童舉花錢等,其融合傳統(tǒng)思想、社會習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飽含著世人趨吉求福、祈求多子多孫的愿望。

      青州出土的這件八童騎馬鏡屬于童子鏡,描繪了童子騎馬玩耍的場景,配以蓮花、連珠以及折枝花卉紋等,情景交融,生動有趣,儼然一幅金代民間風俗畫。騎馬游戲的歷史悠久,自古普遍流行的是騎竹馬,東漢興起,唐代盛行。李白在《長干行》中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白居易也有“笑看兒童騎竹馬,醉攜賓客上仙舟”的詩句。此鏡紋飾風格獨特,比較罕見,同時還帶有金代鑄刻銘文,為了解童子鏡的流行時代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實物資料。

      五、金柳毅傳書鏡

      金柳毅傳書鏡(圖5),直徑15.3厘米,重339克,1982年青州東高公社劉店村北出土。圓形,圓鈕。以鈕為界限,圖案被分為上、下兩部分。鈕以上為陸地,鈕下面為河水。鈕的左上方沿邊緣伸出一株大樹,其枝葉延伸到右上方。樹下一男一女,男子面向衣帶飄拂的女子,身子微向前傾,雙手拱起,二人作交談狀。身旁有幾只姿態(tài)各異的小羊。鈕右側一人依馬而立,馬頭向鈕。下部波濤翻滾的河水中,有兩條魚兒在嬉戲。

      銅鏡反映的是柳毅傳書的愛情傳說故事。該故事來源于唐代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柳毅,唐朝人,在儀鳳年間趕考未中,回家路過涇河,遇見牧羊道旁的洞庭龍女。龍女向柳毅訴說在涇河夫家備受虐待的不幸,請求解救,柳毅應允為她傳遞書信。后來,龍女得救后思慕柳毅,最終歷盡曲折,二人結為美滿夫妻。柳毅傳書故事充滿浪漫色彩,風格清新俊逸,富有戲劇性,情節(jié)曲折離奇,自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甚廣,到了元代被尚仲賢編成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

      從全國各地收藏的柳毅傳書鏡看,這類故事鏡在宋金時期盛行,背部紋飾大多以涇水托書、洞庭傳書和湖濱惜別為題材。青州出土的這件與湖南省出土的青銅柳毅傳書故事鏡8的紋飾基本相同,內(nèi)容反映的都是“涇水托書”的情景,只是其鈕上方方框中的銘文漫漶。

      六、金仙人龜鶴齊壽鏡

      金仙人龜鶴齊壽鏡(圖6),直徑9.4厘米,柄長8.4厘米,重233.5克,1978年吳繼捐贈。鏡為圓形,帶柄。外區(qū)裝飾一周纏枝花紋,內(nèi)區(qū)紋飾圖案為仙人龜鶴齊壽故事。樹下一人端坐,束發(fā),著寬袖長袍,雙手平抬至膝上,狀如仙人。仙人右側一人侍立,雙手持幡。樹梢一輪紅日,云上一只仙鶴展翅飛翔,地下伸頸昂首的神龜爬行。柄上有蓮花葉圖案。

      鏡背紋飾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疏朗有致,人物、動物刻畫細致。畫面中仙人為一老人形象,神態(tài)怡然,端坐石上,仿佛在接受祝福。仙鶴和神龜,自古就是壽的象征。東晉醫(yī)藥學家葛洪的《抱樸子內(nèi)篇·論仙》記載:“謂生必死,而龜鶴長存焉?!彼未膶W家晏殊在他的詞作《長生樂》中寫道:“洞府星辰龜鶴,來添福壽。”宋金故事類銅鏡中常見仙人、仙鶴、神龜?shù)仍?,體現(xiàn)世人祈求長生不老、升天圓滿的美好愿望,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俗心理。裝飾紋樣風格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9此類銅鏡亦是金代的流行鏡種,青州的這件銅鏡與吉林集安出土神人龜鶴齊壽鏡10的形制、紋飾相同,大小也差不多。

      金代的人物故事鏡內(nèi)容十分豐富,題材廣泛,構圖復雜,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除了前文介紹的故事之外,還有吳牛喘月、牛郎織女、八仙過海等等,這些在中原地區(qū)廣泛流傳的故事被用于金代銅鏡上,正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

      七、元鹿鶴同春鏡

      元鹿鶴同春鏡(圖7),直徑20.2厘米,重400克,20世紀70年代廢品站揀選。圓形,圓鈕,寬素凸緣。鈕的右側飾繁茂蒼松,松下一仙人,為老者形象,須髯飄灑,著寬袍大袖,雙手扶膝端坐,足踏祥云。他的左邊站一侍者,雙手托盤。鈕的下方是小橋流水,一馱物的長角鹿自小橋奔向仙人。鹿的左邊一人手持瓶,瓶口的煙霧裊裊上升。鈕的左側山石中山門半開,一仙鶴自門后探出頭來,作窺視狀。

      元代的銅鏡紋飾圖案,擺脫了之前神秘化或圖案化的風格,在題材內(nèi)容、形制或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了明顯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人物故事鏡可見一斑。這類銅鏡的內(nèi)容豐富,除了反映政治、經(jīng)濟和宗教外,還涉及民俗、繪畫、建筑、服飾等領域。當我們看到一枚枚銅鏡,恍若穿越到元代,在歷史長河中與古人對話。

      青州市博物館藏的這件與浙江省博物館藏一面鹿鶴同春鏡的形制和紋飾相同,前者的直徑較后者大2.4厘米。其紋飾復雜多樣,包含仙人、鹿、仙鶴以及青松等元素,反映的是神仙人物故事。“鹿鶴同春”是古代的寓意圖案,又名“六合同春”,寓意萬象更新、百花齊放、春滿人間。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以及東、南、西、北四方。古人習慣用諧音代替手法,以諧音字“鹿”代替“陸”,諧音字“鶴”代替“合”?!按骸钡暮x用花卉、松樹、椿樹等體現(xiàn)。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六合同春”的吉祥紋樣,寓意天下太平、世代相傳,祈盼子孫后代都過上美好生活。

      八、元洛神紋鏡

      元洛神紋鏡(圖8),直徑13.3厘米,柄長9.8厘米,重687.5克,1977年劉成云捐贈。菱花形,有柄。鏡背畫面中,洛神足踏祥云,踏浪出行,仙氣飄飄,美麗動人。身后兩侍從跟隨,其中一侍從持華蓋。上面是明月高懸,祥云繚繞;下面是滔滔洛水,碧波粼粼。紋飾線條流暢,制作精良,是典型的元代作品,并不多見。1972年北京西絳胡同11、1981年吉林九臺八家子12都出土過這類銅鏡。青州市博物館藏的這件與二者的形制、紋飾均相同,只是直徑略大0.7~0.8厘米。

      洛神紋鏡的紋飾題材取自三國時期魏國曹植的著名作品《洛神賦》。曹植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了自己與美麗的洛神之間的真摯愛情,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但因“人神殊道”而不能結合,最終惆悵分離,表達了作者的無限悲傷之情。到了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用丹青再現(xiàn)了《洛神賦》。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從三國至東晉,再到元代,跨越千年,歷久彌新。曹植與洛神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隨著綿延的洛河流向遠方。我們在鑒賞這面洛神紋鏡時,猶如跨越時空沉浸山水之間,感受古人的悲歡離合……

      元代故事鏡的主題紋飾包括各種神仙故事和人物故事,除了鹿鶴同春和洛神紋,常見的還有八仙祝壽、觀音、仙山宴樂、對弈、戶外講學等紋飾。

      猜你喜歡
      銅鏡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銅鏡
      北票市博物館藏遼金時期銅鏡簡述
      建平博物館藏金代銅鏡
      青州市博物館藏宋金銅鏡鑒賞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玩轉古銅鏡收藏
      益壽寶典(2018年4期)2018-08-18 02:19:32
      本溪博物館藏金代銅鏡再認識
      葫蘆島市博物館館藏金代銅鏡簡介
      銅鏡
      絲綢之路(2017年8期)2017-05-26 18:55:01
      沙河市| 黄山市| 西林县| 吉隆县| 正定县| 长汀县| 巴里| 濮阳县| 舒兰市| 黔江区| 东乡族自治县| 巨野县| 泰和县| 敦煌市| 淮安市| 灵石县| 阳原县| 武城县| 青田县| 广宗县| 霍林郭勒市| 灵川县| 察隅县| 武山县| 应用必备| 南宫市| 五大连池市| 新和县| 洪洞县| 张家界市| 军事| 晋江市| 吉水县| 宝应县| 通辽市| 东城区| 锡林郭勒盟| 滨海县| 金坛市| 肃南|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