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賈平凹有一本小說——《古爐》,敘述了一個人,一個村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段不可回避的歷史。在書中,他極力讓古爐那個自古以來就燒陶瓷的村子有聲有色、有氣味、有溫度。事實上,這個村子就是陳爐古鎮(zhèn),這里的確是一個有聲有色、有氣味、有溫度的地方。
欲言陳爐古鎮(zhèn),須先說“耀州窯” 與“耀州瓷”。
耀州窯,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窯之一。耀州窯最初燒制地在黃堡。據(jù)黃堡鎮(zhèn)出土宋代元豐七年(1084年)的《德應侯碑記》中記載,晉代永和年間藝人柏林為人們傳授火窯甄陶之術(shù)。柏林被黃堡和陳爐后世的窯工供奉為“窯神”。黃堡鎮(zhèn)是耀州窯從創(chuàng)燒走向巔峰的重要基地,從創(chuàng)燒到宋代達到鼎盛時期,形成了“十里窯場”的宏大規(guī)模。隨著耀州窯的逐步發(fā)展,黃堡鎮(zhèn)燒制瓷器的原材料坩土資源逐步枯竭或難以開采,耀州窯的燒制中心逐步由黃堡鎮(zhèn)向坩土資源埋藏豐富的陳爐鎮(zhèn)遷移。
自唐代至今1300多年以來,在燒制耀州瓷的眾多的窯場中,陳爐古鎮(zhèn)是自宋元以后,唯一連續(xù)燒造從未間斷、活著的耀州窯場,是如今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耀州瓷,北方青瓷,以資質(zhì)細膩、色澤青潤、滴翠若玉、造型古樸著名于世。在其達到鼎盛時期的宋代,耀州瓷,屬北方青瓷系列,是一種創(chuàng)燒于唐代的北方青瓷品種,以質(zhì)地細膩,曾與汝窯、官窯、定窯、鈞窯、哥窯五大名窯齊名比肩,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因產(chǎn)地在陜西的耀州,故名耀州瓷。耀州瓷在宋代成為向朝廷進貢不可或缺的貢品。
在陜西,耀州瓷不僅是朝廷貢品,還是姑娘們的嫁妝。因為在這座陶瓷古鎮(zhèn)上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這里的居民家中如果有女兒要出嫁,家里要為她準備的嫁妝別的都可以省,成捆的陶瓷卻絕對不能少。因為當?shù)貛缀趺考叶荚谥拼?,姑娘出嫁帶的陶瓷也都是自家燒制的,這既代表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片愛心,也展示了各家手藝的方式。
現(xiàn)在一眼望去,約2.5平方公里的古鎮(zhèn)形似一口大盆,在其“盆沿、盆底、盆幫”布滿了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民居、陶墻、窯場。
走進古鎮(zhèn),也就來到了一個陶瓷世界:一眼望去目光所及都是“陶”,所到之處皆為“瓷”,山坳遍布古窯場。展現(xiàn)在游人眼前的是一道道“罐罐壘墻,瓷片鋪路”的獨特風景。再看兩邊墻壁上的瓷器在陽光下反射出古樸神秘的光澤,映襯著制瓷人家明亮的爐火,時光在這里仿佛放輕了腳步,讓人不由自主懷想古鎮(zhèn)過去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