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蓉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女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自傳,英文版本名稱是Educated,翻譯過來就是“教育”的意思。中文版名稱是作者自己擬定的。初讀書名以為是作者希望我們要追尋自由。品完之后,含義卻遠不止如此。鳥兒飛向的那片山川究竟是哪里?作者自己也有一番思考:也許是轉變,也許是蛻變,也許是虛偽,也許是背叛,但她稱之為“教育”。對比英文名稱,中文的翻譯之巧,隱喻之妙讓人回味無窮。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的一段極端艱難的求學之路,看完后會讓我們自省,思考教育的力量。
“我的童年,在父親的垃圾場做幫工,伴隨著我的只有起重機的轟鳴,整理不完的廢料。十七歲之前,我從未踏入過教室,從未接觸過教師、醫(yī)生、政府人員。因為父親對我說,教師傳授邪惡,醫(yī)生會圖財害命,政府機構是褻瀆上帝的人。印象里,我們一家一直在為迎接世界末日做屯糧的準備?!?/p>
這是塔拉糟糕前半生的獨白。難以想象這是發(fā)生在現代家庭里的故事。與社會脫節(jié),所有家族成員的思想被暴躁專制的父親所控制。他披著摩門教的忠誠和真理,骨子里卻是無盡的偏執(zhí)與畸形。她就是在這樣的暴力中無助地長大。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的女孩,卻從一堆廢墟中爬起來,成為了哈佛和劍橋高端學府的頂尖人才,成為了歷史學和哲學的博士。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她成就了自己,贏得了自我認知,擁有了人本質上最珍貴的特質——思想。追根溯源,刨根究底,這一切的轉變都因為一個詞語,那就是教育。
塔拉出生于美國愛達荷州的巴克峰山,和父母以及其余六個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她父親信仰摩門教,以“上帝的名義”解釋一切事情,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上帝主宰的。他還認為上學和就醫(yī)是政府的陰謀,并且堅信末日論,隨時隨地囤積物資。他讓孩子們從小在廢料場里幫忙,無需讀書,生病時也僅靠著孩子母親找尋草藥來治療。最重要的是,她父親要求所有家族成員都以此為信仰,不允許其他思想的產生。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荒唐”的信念開始在一些孩子心中動搖,哥哥泰勒通過自學離家上大學后,塔拉的內心也開始慢慢覺醒。她開始接觸一些非宗教、非草藥的書籍。歷經磨難終于收獲了第一個教育奇跡——楊百翰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塔拉的求學腳步是悄無聲息的,但卻有跡可循。哥哥泰勒是她精神上的引領。泰勒無法解釋自己決定自學、和父親決裂的信念從何而來?;蛟S是來自他腦海中的音樂,來自其他人聽不到的充滿希望的曲調,來自他書架上的三角學書籍和鉛筆碎屑,這樣的場景給了塔拉不一樣的感觸。自哥哥離家后,每天吃完晚飯,她都會關上房門,從床底拖出泰勒的舊音響。當唱詩班合唱音樂響起時,她會坐進哥哥的椅子里學習,就像之前看見哥哥所做的那樣。她首先讀了兩遍《摩門經》,看第二遍時放慢了速度,甚至就信仰和獻祭等教義寫了短文。并不是為了讓別人讀她的文章,她是為自己而寫的,就像哥哥只為自己而學習一樣?;厥淄拢髡甙l(fā)現這就是屬于她的自我教育,將產生重要影響的教育。她學著哥哥的樣子,在借來的書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細地研讀一條條摩門教教義。在學習期間掌握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能,就是對不懂的東西耐心細致地閱讀。因為缺乏基礎教育,書籍中各式各樣的詞匯和觀點沖擊著她以往的認知。于懵懂中,她邁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偷偷地自學。除了文科知識的學習,她還努力地去研究數理知識。在接觸數理的過程中,連續(xù)一個月,她利用碎片時間練習最基本的運算,如何做分數乘法,如何運用倒數,如何將小數加減乘除。她被勾股定理的通用性所吸引,原來現實世界是有原理可以定義的,事物竟然是可以被解釋、被預測的。而數理知識就是擁有著秩序和對稱的力量,我們所處的就是這樣一個規(guī)則而理性的世界。就這樣靠著一點點的積累,從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狀態(tài)到對知識世界孜孜不倦的渴求,憑借著堅忍不拔的毅力,17歲那年,塔拉被美國楊百翰大學錄取。教育改變了塔拉,甚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塔拉。
因為,教育給了她敢于追逐真理的意志。
17歲的她第一次進入到了一個場所——學校。但是對于此時的她來說,自己與周遭環(huán)境格格不入。之前在家庭影響下的畸形認知像一顆毒瘤一樣對她產生著無窮無盡的影響。17歲之前的她沒有自我,沒有思想,自從進入學校,她要擊破曾經,打碎過往來適應這個環(huán)境。
沒人知道塔拉經歷了怎樣的思想斗爭。她回憶著哥哥肖恩曾經對她的暴力,父親對她的專制,以及母親對于父親的無限順從。這一切痛苦的記憶像一只兇猛的巨獸,和“教育”二者相互沖撞,仿佛要把她撕裂一般。她忍受著和家庭決裂的痛苦,開始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她選擇了堅定教育的步伐。教育給予了塔拉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視角。她開始審視父親的精神疾病,哥哥肖恩對自己的暴力毆打,也反思自身的懦弱膽小。因為有了教育,她對周遭世間的一切人和物都有了科學的辯證觀點。
在我看來,教育給了她直面糟粕生活的勇氣。
無法選擇出生,無法選擇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追逐人生道路上的一縷光,坦然接受生活的灼傷。變化和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塔拉長期的反抗而最終形成的。同樣的信念,在“燃燈校長”張桂梅和她的孩子們身上也有所體現。她創(chuàng)立了華坪女中,19年間,使得千名貧困女生在張校長的托舉下圓夢大學。張校長,一個疾病纏身、誓死與病魔抗爭的斗士。為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四處奔走,受盡心酸,但所有的苦痛都轉化為她的動力,一個信念——讓每一位貧困的女孩子都能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張校長和她的孩子們追逐夢想的彼岸,飛往希望的山川?!艾F代愛因斯坦”霍金,大學期間確診了肌肉萎縮癥。醫(yī)生下發(fā)了最多活兩年的判決書。但他不信命運,殘疾的軀體沒有阻擋他對宇宙的思考,在輪椅上創(chuàng)立了著作《時間簡史》,對宇宙最前沿的知識進行了全面的闡述。用大腦描繪出宇宙藍圖,讓世人了解浩瀚的宇宙。殘缺的身體盡管只允許三根手指活動,但他依舊能用它們做出科學貢獻。他是我們人類的奇跡,是科學的奇跡。人生在世,磨難重重,只要有生活的韌勁,我相信,未來的路就會在你腳下。
是的,教育給了他們釜底抽薪、堅持到底的信念。
最后,借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里的一句話:“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什么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鄙钤谶^去,只會讓自己沉浸在無限的回憶與迷惘,我們要朝前看。我們的未來因為有了知識才變得無限光明。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是世界帶給我們的寶藏。只要不斷地挖掘,定會看到一抹又一抹的曙光。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高新區(qū)文正小學校)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