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永
昔長樂鄭西諦先生撰《劫中得書記》,所記為倭寇兵劫中所得善本之記錄。庚子春,疫情大作,倉猝困居島隅,不意一避近三載,不復(fù)曩時從容訪書之樂。幸有網(wǎng)絡(luò)可通消息,乃能擇購一二舊本,以遣客懷,壬寅寒露夜,西風(fēng)撼欞,秉筆記其可觀者以當《秋聲》之賦云耳。
明 萬歷 汪天倪《尺一卮言》
此書未見公私收藏著錄,為書友居然兄所轉(zhuǎn)讓。居然兄謂:“著者汪天倪查無此人,明清《徽州府志》《修寧縣志》沒有記錄,《安徽文獻書錄》未著錄,晚近數(shù)十年出版的古籍提要,館藏書目查不到,《全國古籍普查平臺》也沒有其書其人記錄?!?/p>
事實上此書并非未見著錄,作者亦非“查無此人”。明人吳時行《兩洲集》:“汪無心始業(yè)儒,既而連不得志于有司,因棄去帖括,盡發(fā)古人書流覽咀玩。潛心撰述,焦神敝思者幾三十年,生平所著有《尺一卮言》《吹劍集》《吹萬集》諸書?!?/p>
吳時行所記之汪無心,即此書之作者汪天倪,其生平唯一記載見于上述所引,可知乃一應(yīng)考不得志的落第文人?!俺咭弧奔闯郀┑膭e稱,古代寫書信在尺一寸之木板以送遞,故作為信札的雅稱?!柏囱浴奔捶独?,全書為明代教文士寫信用范本。
書經(jīng)重修已無扉頁,卷首為《尺一卮言弁首》,即序言,作者略謂應(yīng)酬是少不免之事,必須有尺牘為之牽線,故而尺牘之雅馴對于文士而言非常重要,“言也無文,言何以傳”,故此不揣淺陋,寫此小書。序言后之年款為萬歷二十三年(1595),應(yīng)為此書之刊刻大致年代。
明代人重視信札,類似這種小書今日有不少存世,例如王世貞《尺牘清裁》,王惇《字字珠》等。此書的特色則在于按照用途分類,每種均列邀請和酬答。
如上卷目錄有:元日 人日 元宵 春社 花朝 上巳 清明賞牡丹 端陽 避暑 賞蓮
下卷目錄有:
委托類:買琴 買書 買筆 買紙 帶信
邀約類:撫琴 圍棋 射箭 看戲 游山
從目錄可知,書中諸事幾乎涵蓋了文人一年中所有年節(jié)以及各種風(fēng)雅事之邀約及應(yīng)答。較有趣味者,如“賀生子”有四種寫法,分別賀生長子、二子、三子、四子,詞語有所不同。而賀正妻生子與賀妾生子也有別。書中文辭非常簡潔,與存世明代信札崇尚短小的情況相符,短者一信僅得二十余字,如“長至請”:書云節(jié)至,添線日長,政一陽來復(fù)之候也,敬潔一觥,與足下賀至。
答函:陽德方亨,春回寒谷,適辱綺招,愿共足下飲至德,履亨衢也。
比起王世貞等人所編之信札,此書較為短小雅潔,又書前注明,凡請有往有不往(即不答允),書中僅以答允為示范。書凡兩卷,惜所得僅為上卷,下卷已失去,未能一觀明人借琴還琴之雅意。
清 康熙 《榮縣志》
榮縣在今四川境,其方志據(jù)《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僅著錄乾隆、嘉慶、道光三種,據(jù)存世之《乾隆榮縣志》,可知此前尚有明代萬歷年間,清代康熙年間兩次修志,萬歷《榮縣志》今已無存,康熙年間重修之《榮縣志》則天壤之間,僅見此本??虝r間為康熙二十五年(1686),半頁九行十九字,四周雙邊,高26 厘米、寬18 厘米,由當時知縣韓藎光主持,主撰者為榮縣舉人劉世璋,他在《序言》中提到,他收藏有一部明代《縣志》抄本,是明末兵亂后唯一存世本,康熙二十四年,清代局勢已經(jīng)穩(wěn)定,于是知縣韓君準備重修志,劉根據(jù)自己僅存明代方志抄本作為依據(jù),于是有了這部《康熙志》。
是書存四卷,首卷缺七頁,又缺《風(fēng)俗》一章?,F(xiàn)存目錄為:
卷一 封域 疆理 山川 古跡 地利 物產(chǎn) 賦役
卷二 建置 城池 縣治 學(xué)校 文廟 祀祠 公署 宮室 坊市 集場 橋梁 寺觀
卷三 士宦 官師 選舉 人物
卷四 藝文 制誥 古碑記 古詩行
從內(nèi)容看,現(xiàn)存部分已幾乎為完璧,所用紙為淡黃麻紙,寫刻字體,筆畫硬峭,具有典型晚明清初西南地區(qū)刻書特征。榮縣雖非文化厚重之地,亦養(yǎng)育不少人才,其中較有名為宋代大畫家勾龍爽。書中又有數(shù)處以墨筆補錄,如《選舉》一章,在最后之“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舉人之后,以墨筆補錄楊州英(康熙二十九年戊午科)等六人,最后之科名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可知補鈔時間約為該年前后。吾國素重視志乘,此縣志中之滄海遺珠,殊足珍視。
清 康熙 蔡受 謄鈔本《鷗跡集》
蔡受(約1670年前后在世)字白采,江西寧都人。邑廩生,詩文俱清麗,圖篆字畫無師授,筆墨所至神通其妙??滴跷煳纾?678)應(yīng)親王安藩大將軍聘至長沙幕中,敬禮有加。
蔡受為江西明末清初詩人兼書畫家,其最為人所熟知者,為與八大山人之交往。存世之八大山人《個山小像》中,有其題詩一則,此畫現(xiàn)存青云譜,為重要史跡,蔡受目前存世詩文集僅存《鷗跡集》一種,此集有刻本,其中收錄有關(guān)八大詩詞兩首?!耳t跡集》原書刊刻時間據(jù)今人考證為康熙初刻本,二十一卷四冊,藏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
此為《鷗跡集》之謄鈔本,清初開化紙本,一冊,不分卷,收錄論、說、跋、志、銘五種文體,楷書具有清初方而寬之特色。署款“寧都蔡受白采甫著”,以書法對勘《個山小像》之題字,出自同一手筆,尤其是“而”“圜”“法”等字,用筆習(xí)慣一致,可能為刻書前之謄清本,書中又出現(xiàn)多處涂改,則為作者改正。全書不分卷,以文體分段,對照現(xiàn)存《鷗跡集》可知后來刻書時按文體分卷,另全書不收詩作,只收文章,今《鷗跡集》中詩作占大部分,故此可認為是蔡氏原意文章與詩詞分開刊刻,此冊則為文章部分之原貌。又蔡氏在親王府中任幕客,故所用鈔書紙為上等開化紙,亦為一有趣佐證也。
(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