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張艷濤,中共廈門大學委員會黨校副校長,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理事。
公平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中國在由大國邁向強國的歷史進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最終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局面。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海若的《〈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共產主義社會分配理論及其當代啟示》一文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為切入點,揭示了分配在本質上由生產所決定的基本原理,馬克思通過對拉薩爾主義“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有力批駁了拉薩爾主義脫離生產的“公平分配”幻想,系統(tǒng)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分配的前提、對象、原則和實現形式。就實現形式而言: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以勞動為尺度”;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卞偉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唯物史觀的當代敘事》一文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為切入點,從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認知前提、價值意蘊、實踐旨歸三個層面進行闡述,對唯物史觀進行當代闡釋,對于明確唯物史觀的歷史性和科學性的價值具有重要啟示。
本期兩篇文章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緊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時代重大現實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研究當代問題,這種研究取向是值得倡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