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趙珅 李鵬 田苗 賀丹 姜虹
摘? 要:明確新基質與2種營養(yǎng)液組合的育秧效果,分析新基質與2種營養(yǎng)液對水稻出苗率、成秧率、秧苗形態(tài)以及秧苗素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兩種基質處理均提高了水稻出苗率、成秧率以及水稻的秧苗素質,該研究為推廣水稻基質育秧基質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水稻;育秧基質;秧苗素質
中圖分類號:S511.043?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3)01-0038-03
Effect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Substrate on Seedling Quality of Rrice
ZHAO Ting-ting , ZHAO Shen , LI Peng , TIAN Miao , HE Dan , JIANG Hong
(Institut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ciences,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new substrate and two nutrient solutions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seedling growth rate, seedling morphology and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seedling completion rate and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were improved by the two matrix treatments. The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rice matrix in seedling cultivation.
Key words: Rice; Seedling breeding matrix; Quality of seedling
黑龍江省是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第一大省,目前黑龍江水稻育苗主要以土壤基質為主,隨著水稻播種面積不斷的增加,在水稻生產過程中育苗土被大量消耗,浪費現象嚴重,可取土的農田越來越少,已經出現了取土難的問題,甚至是無土可取的局面[1,2]。為了實現水稻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基質育秧及營養(yǎng)液配施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以探求替代傳統(tǒng)土壤基質的水稻育苗方式,為推廣水稻基質育秧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墾粳5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選育,主莖12片葉,株高86 cm左右, 活動積溫2 450 ℃左右, 黑龍江墾區(qū)第二積溫帶主栽品種之一。育秧基質由黑龍江稻樂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基質育苗專用肥是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水稻中心研制;對照為常規(guī)土育苗。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共3個處理,分別為基質1(基質粉與營養(yǎng)液1)、基質2(基質板與營養(yǎng)液2)、以常規(guī)與育秧土作為對照,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為0.24 m2。4月8日 進行播種,播種量芽種130 g/盤。播種7天后,各基質處理澆3次營養(yǎng)液。三葉一心時考察秧苗素質,并進行人工插秧,插秧規(guī)格30 cm×12 cm,每個處理24 m2,3次重復,田間管理同當地常規(guī)生產。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秧苗播種后 15 d,進行水稻基質育秧出苗率和成秧率調查,各基質選擇3個秧盤,每個秧盤分別選 0.06 m2 進行調查,求平均數。當幼苗長到三葉一心時,從秧盤內選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樣200株,每100株考察20株的株高、葉齡、根長、根數,每5株用直尺測量莖基部得到莖基寬。并將植株分成地上部和根系兩部分,用清水洗干凈后,于105 ℃殺青30 min,然后保持80 ℃烘干至恒重后,稱干物重量。平均單株地上部干物重/平均株高即得到充實度[3]。
重高比=100株水稻秧苗全株干重/株高? ? ?壯苗指數=莖粗/株高×100 株秧苗全株干重
1.4? 數據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DPS7.0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對水稻秧苗出苗率與成秧率的影響
水稻播種15天后進行秧苗出苗率與成秧率調查。如表1所示,基質1和基質2在水稻出苗率上均高于對照,增幅分別為1.7%、4.1%?;|1和基質2在水稻成秧率上均高于對照,增幅分別為0.3%、0.7%。
2.2? 不同基質對水稻秧苗形態(tài)的影響
不同基質對水稻秧苗形態(tài)的影響如表2所示,基質1的葉齡高于基質2高于對照,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基質1與基質2株高無顯著差異,且均小于對照,差異顯著;基質1的根數和根長均小于對照,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基質2的根數和根長最大,其中根長較對照增加12.7%,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基質1與基質2的1葉長、2葉長均小于對照,其中基質2的2葉長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基質1與基質2在3葉長上均高于對照,與對照相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基質1與基質2在水稻莖基寬上與對照無差異。
2.3? 不同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對于水稻來說,百株干重、重高比和壯苗指數是秧苗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同時對水稻產量起著重要的作用[4]。不同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從圖1分析可知,基質1和基質2的百株干重略高于對照,較對照分別提高了1.9%、7.3%;基質1和基質2的重高比與對照差異不明顯;基質1和基質2的壯苗指數分別較對照增加了0.72%、10.4%。
3? 結論
“秧好一半稻”,培育高素質的秧苗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前提。本試驗采用新基質與2種營養(yǎng)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秧苗培養(yǎng),試驗結果表明,兩種基質處理均提高了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基質2在秧苗形態(tài)上表現較好,其中根長較對照增加12.7%,兩種基質處理的百株干重、壯苗指數分別較對照提高了1.9%、7.3% 和0.72%、10.4%。綜上所述,基質與營養(yǎng)液配施育秧對促進水稻種子出苗、成秧和提高秧苗素質都有較大作用,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楠,孫彬,于洪久,等.不同育秧基質對寒地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1):39-41.
[2] 汪向東,陳再高.不同育秧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8,24(1):98-100.
[3] 蕭長亮,趙澤松,王賀,等.育苗基質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J].北方水稻,2012,42(4):23-25.
[4] 周麗瑤,吳軍,龔克成,等.水稻機插及基質育秧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稻米,2018,24(1):20-23.
基金項目:寒地水稻輕簡化施肥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KJZX202204-10。北大荒黑土地保護性利用模式研究KJZX202203-03。
收稿日期:2021-12-27
作者簡介:趙婷婷(199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yè)微生物研究、水稻作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