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波
勞動教育是幼兒階段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堅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育中要求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這為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明確了方向,必須要結合幼兒家庭生活,將家長引入幼兒勞動教育中,起到合力作用,產生共育效果。
一、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勞動教育的價值
幼兒階段不僅是幼兒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幼兒骨骼、肌肉逐漸發(fā)育;也是幼兒各種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勞動教育還能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養(yǎng)成,促進肢體協調、肌肉的發(fā)展。所以,在幼兒階段開展勞動教育有著重要價值。
首先,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在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懂得尊重工作人員的勞動,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其他教育文件也強調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行為習慣。所以,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在勞動過程中幼兒的呼吸、肢體協調、肌肉控制等都會參與其中,調動全身肌肉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勞動任務。同時,通過勞動教育也有利于幼兒克服困難,培養(yǎng)其意志力、責任心,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養(yǎng)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情感。
其次,家園合作是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必要途徑。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即是家庭和學校,雖然在學校時間比較長,但在家庭里幼兒活動更自由。父母作為幼兒學習、勞動的精神支持者,其積極參與到勞動教育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園合作的目的即在于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觀念上形成一致性,促進幼兒勞動能力與情感的提升。
第三,勞動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但實際生活中幼兒勞動教育往往會被忽視,導致勞動光榮、熱愛勞動成為口號,沒有落到實處。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如果不能進行勞動教育,那么幼兒就會產生被溺愛的心理,甚至為長大后成為“啃老族”埋下隱患。所以幼兒階段的勞動教育必須要回歸家庭,家長積極與幼兒進行勞動互動,才能將勞動教育滲透至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促進幼兒勞動能力的提升。
二、幼兒勞動意識、品德與勞動習慣分析
在生活中開展的幼兒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困境,家長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的參與度不高,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嚴重缺失,這也是幼兒勞動教育中面臨的一個問題。例如家庭勞動教育中,家長經常會以孩子小、不懂事為借口,不讓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剝奪幼兒合適的勞動機會。
從幼兒勞動意識看,家長對勞動教育的意識直接影響幼兒對勞動的認知。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認知,幼兒勞動教育就不可能有效開展。在日常教育中發(fā)現很多幼兒需要多次提醒才會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家庭生活中則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認為“勞動”是一種懲罰。沒有良好的勞動意識,眼見幼兒園桌椅不整齊也不會主動整理;家庭生活中面對下班歸家、四處忙碌的家長,不會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家務,更不愿整理自己的房間、玩具。
從勞動品德角度看,部分幼兒在參與勞動或者接受勞動教育時帶有情緒,甚至帶有抵觸心理,也不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例如有些幼兒在接受勞動教育時對老師、家長依賴性較強,需要他人把大部分勞動做完,自己做一小部分就行。勞動情緒不高,即使有家長、老師的催促,也是慢悠悠地去做。還有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例如在打掃完教室衛(wèi)生、擺放好座椅后,教師叮囑幼兒注意保持衛(wèi)生,但許多幼兒依然我行我素,不懂珍惜勞動成果,對教師、保育員的勞動付出滿不在乎,更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品德。
從勞動習慣角度看,幼兒在參與勞動時不能認真完成,勞動過程中三心二意、隨心所欲。例如在幼兒園整理區(qū)域活動玩具時,大部分幼兒是直接將玩具、書本進行堆疊,既沒有分類,也沒有整理,依然是亂糟糟的。在家庭活動中則脫離了教師和幼兒園生活規(guī)章的約束,坐享家長的勞動成果,很少會主動幫助父母進行勞動,即使參與勞動,也是拖拖拉拉,半途而廢。
三、影響幼兒勞動教育質量的因素
從實際情況看,影響幼兒勞動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會受到幼兒園教育的影響。本節(jié)主要從“家園合作”角度對影響幼兒勞動教育質量的因素進行淺要分析。
1.家庭教育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于幼兒勞動品德、習慣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從目前情況看,家庭生活對幼兒勞動教育順利進行的影響更為深刻。
首先,我們發(fā)現大多數家長并不關注幼兒勞動,也不會主動要求幼兒參與一些勞動活動。例如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了解到幼兒的家庭生活主要圍繞游戲、吃飯、興趣班等進行,回到家除了陪幼兒玩,就是解決幼兒吃飯問題。親子之間幾乎沒有勞動互動,幼兒參與家庭勞動的機會更是沒有。過于關注幼兒智力發(fā)展,而忽略勞動技能培養(yǎng)。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無意識地剝奪了幼兒的勞動機會。例如在放學后,家長都會主動幫幼兒拿書包。殊不知自己背書包是幼兒的一個重要勞動機會,父母雖然在不自覺中幫助了幼兒,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幼兒的勞動意識,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父母應該做的。
第三,在家園共育中也存在部分家長不能夠主動配合的現象。家園共育的目標是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勞動教育中,大部分家長能夠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亦有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不高,例如在幼兒園開展的親子勞動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要求幼兒“自己洗手”“自己脫衣服”“自己疊被子”“自己擦桌子”,但是許多家長卻“主動”幫助幼兒完成,影響幼兒勞動能力的發(fā)展。
2.幼兒園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影響
幼兒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多是在幼兒園進行的。幼兒園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對政策文件的解讀以及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都會對幼兒勞動能力的發(fā)展產生影響。相對于家長,幼兒園開展的勞動教育更有效,卻也存在某些不足。集中體現在勞動教育中過于關注幼兒勞動技能的發(fā)展,而忽略幼兒勞動情感的培養(yǎng)。例如在專門設計的勞動活動中,教師雖然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在開展過程中卻很隨意。一是活動開展過程中沒有從幼兒生活實際與經驗出發(fā),導致勞動教育脫離了幼兒的生活日常,勞動教育效果不佳。二是勞動教育完成后只是簡單地評價幼兒勞動活動的完成情況,沒有關注勞動過程中幼兒的勞動態(tài)度,評價存在偏頗。
四、幼兒勞動教育中“家園共育”的具體路徑
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幼兒勞動教育的核心是“幼兒”,目標是養(yǎng)成良好勞動品德與習慣?;谶@一核心,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實施“家園共育”需要從幼兒心理、年齡特點以及生活經驗出發(fā),共同作用到幼兒勞動教育中,形成1+1大于2的育人效果。
1.更新家園共育勞動教育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園共育中必須更新家長的觀念,這是提升勞動教育中家園共育質量的關鍵。
首先勞動教育中家長必須適當放手,重視幼兒的自我勞動教育,不能剝奪幼兒勞動的權利。以放學背書包這一事為例,對于家長而言這是舉手之勞,對于幼兒則是一次重要的勞動機會,是幼兒自我服務的機會。此時,家長就需要放手讓幼兒主動完成該勞動內容,家長要避免包攬過度。家庭生活中的掃地、整理書籍衣服等日?;顒右彩侵匾獎趧咏逃Y源,放手讓幼兒去做,才能切實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其次要摒棄知識技能第一的想法。在勞動教育中家長、教師往往會過度關注幼兒能否完成、是否掌握勞動技能,忽略幼兒勞動情感的發(fā)展,這是不可取的。在家園共育中,作為家長要保證“五育”齊頭并進,改變以智育發(fā)展為導向,輕視甚至忽視勞動教育的不良心態(tài)。
2.家園共育中關注幼兒勞動情感的發(fā)展
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只有家長與幼兒園配合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成幼兒勞動教育目標。
首先,在幼兒勞動情感發(fā)展中家長應該作為主導者,將教師設計的勞動作業(yè)配合完成。例如幼兒園針對勞動教育目標設計好教育活動后,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監(jiān)督、輔助幼兒完成。同時將幼兒勞動完成情況反饋給教師。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培養(yǎng)幼兒勞動情感的方式方法傳授給家長,鼓勵家長給予幼兒物質獎勵、口頭表揚等,慢慢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其次,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是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重要美德之一。在該目標培養(yǎng)中要對幼兒進行嚴格要求,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例如在外出游玩時家長要親身示范,不亂丟垃圾;游戲結束后帶走產生的垃圾等。通過示范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讓幼兒模仿家長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最后,陳鶴琴老師曾指出,家長可以利用幼兒的游戲以及愛被夸獎的心理來鞏固和提升幼兒勞動教育效果,引導幼兒進行勞動,這有利于幼兒勞動美德與勞動意識的養(yǎng)成。例如在幼兒主動收拾書包、整理床鋪后,家長給予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勞動熱情。
3.結合幼兒特點選擇勞動教育內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低齡段幼兒與高齡段幼兒進行的勞動教育必然存在許多不同。原因即在于低齡段幼兒自主能力差,肌肉、骨骼發(fā)育不健全。針對該年齡段勞動教育重心應放在幼兒“自我服務”“自主能力”上,包括自己穿衣脫衣;獨立吃飯、如廁;獨立收拾玩具,能夠自己整理書本玩具等。而高齡段的幼兒勞動意識已經初步養(yǎng)成,勞動技能也獲得了發(fā)展。在進行勞動教育時,要有意滲透服務他人、珍惜勞動、熱愛勞動的內容。例如在幼兒園生活時幫助老師擺放碗筷、收拾餐具;課后主動擺正桌椅等。
家園共育選擇勞動教育內容時應關注幼兒的勞動興趣所在,家長尊重幼兒的勞動權利和主動勞動興趣。放手讓幼兒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或者額外的勞動活動,讓幼兒在勞動中有所收獲。慢慢地在勞動中樹立“我可以”“我能行”“自己做”的信心。例如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嘗試洗碗時,家長要給予鼓勵,并傳授洗碗技能與方法,從一開始單純的好奇,逐漸萌生出對勞動的熱愛。
4.多種活動配合增強幼兒實踐技能
勞動是一項實踐活動,家園共育中只有更多的實踐。而針對目前家園工作中勞動教育形式較少的問題,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區(qū)域游戲等方式讓幼兒進行實踐。
首先,家長與幼兒園共同組織勞動教育的主題活動。勞動主題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例如在《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設計中,主要是讓幼兒參與校園垃圾整理、班級衛(wèi)生收拾等。在家庭生活中則是幫助父母打掃衛(wèi)生、主動撿拾小區(qū)及其周邊的垃圾。在主題活動中家長亦能參與進來,逐步培養(yǎng)幼兒勞動實踐能力。又如在“我來幫幫你”“我?guī)蛬寢尨驋呃病钡戎黝}活動中,家長引導幼兒嘗試各項家庭勞動,形成服務他人的意識與責任感。主題活動設計中也可以結合節(jié)日進行,例如在植樹節(jié)時開展“我種小小樹”主題教育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植樹。學習、掌握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幼兒不僅收獲了勞動技能,而且通過主題活動的探索,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其次是在區(qū)域活動中,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進行勞動,掌握勞動技能。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例如在游戲時讓幼兒模仿家庭生活,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吃飯、給娃娃穿衣服,體驗家長的勞動,鍛煉幼兒動手能力。也可以扮演環(huán)衛(wèi)工人、農民等體會勞動者的辛苦,并樹立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情感。
無論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還是最新提倡的“五育”融合,幼兒勞動教育始終處于教育的重要位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勞動教育總能產生新的內容,賦予新的價值。尤其是幼兒階段,勞動教育已經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主要路徑,勞動能力和品德也成為未來人才的必備素養(yǎng)。在幼兒思想、習慣與能力的萌芽時期,做好勞動教育就必須“家園共育”,從幼兒身體、心理與認知特點出發(fā),將勞動教育貫穿幼兒生活之中,讓勞動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實際,切實促進幼兒勞動品德、勞動意識、勞動習慣的全面提升。
【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在家園共育中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的實踐研究》,編號:(TZGH/2021/139)階段性研究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