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關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早就論定——加大練習的頻數(shù),在量的積累上下功夫。因此,筆者一直把寫日記作為學生每天的固定練習,取名“堅持日記”。雖然部分學生把它當作一份作業(yè),但有些學生卻賦予了它更多的意義。
一天,班級爆發(fā)了一場日記“保衛(wèi)戰(zhàn)”。“老師,焦×收作業(yè)時看了魏×日記,正好看到寫她不好的話,就要動手撕掉。她們現(xiàn)在吵起來了!”在去教室的路上遇到一波一波的學生,都向我匯報了這件事。我到班級后,發(fā)現(xiàn)兩個女生眼睛通紅,才意識到學生觸及了一個敏感的東西——日記。
于是,我在班級召開了一場討論會,讓學生圍繞“日記是什么”進行小組討論,再集體交流。通過討論,我們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一是日記是對一天的回顧和反思,我們可以每日“三省吾身”。二是日記是微型作文,可以把當天課文中學到或者閱讀中學習的方法、詞句運用到其中。三是日記是我們的成長記錄,記錄下的喜怒哀樂是我們以后珍貴的回憶。四是日記是情緒調(diào)節(jié)器,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寫出來就舒服多了。五是日記可以鍛煉我們的毅力,讓我們成為自律的人。六是日記關于個人隱私,需要得到作者同意才允許查看。但“堅持日記”還需要監(jiān)督的力量和行文的指導,日記中的一些問題更需要得到幫助,所以允許老師看。關于學生在日記中反映的一些問題,老師需要和本人進行溝通。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學生對于日記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日記不僅僅是作業(yè),更是總結反思,且具有私密性。這樣,他們在心理上更愿意接受這種方式,而不是用敷衍的態(tài)度去對待。
日記是一種自由短小的寫作情態(tài)代稱,但不應該是“無綱無本無序”,完全盲目自由的狀態(tài)。量變到質(zhì)變,需要轉(zhuǎn)化,需要進行穩(wěn)步式、漸進式的序列化訓練?!皥猿秩沼洝钡哪康氖峭ㄟ^促進學生持之以恒的練筆,在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提高觀察自然、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的敏感力。
1.緊扣教材體系。“堅持日記”應以教材為指導,結合習作內(nèi)容、課后練習中的“小練筆”、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內(nèi)容和“標點符號、習作修改、語言積累”等方面的單項練習。教師結合課堂習作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梳理日記的訓練點。
2.將目標細致分解。習作教學的最佳態(tài)勢,就是用最簡便、最易操作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何捷老師的“百字作文”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不做篇章布局上的整體要求,不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每次訓練只針對一個細小的訓練點,例如:用好擬聲詞,寫好心里獨白,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等。
3.持續(xù)刻意訓練。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復地練習?!皥猿秩沼洝币詢芍馨才乓粋€小點的重復訓練,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效果反饋,進行調(diào)整。刻意訓練的內(nèi)容包括:同一主題寫不同內(nèi)容,幫助學生多方面發(fā)掘素材。例如,寫“母愛”,學生前面幾天寫出來的內(nèi)容都很俗套,沒有可寫的素材時,他們就開始尋找新的角度。再如,小技巧的刻意訓練:寫“說”不用“說”,寫“冷”不用“冷”,結局的大轉(zhuǎn)折等。又如,新文體的嘗試練習:隨感小詩、處方體、新聞稿、文言文等。這些訓練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寫作世界。
“堅持日記”貴在堅持,但堅持又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所以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催化劑。儀式感就是很強大的催化劑,它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生活的趣味,還能增加學生的心理能量,包括自信心、韌性等,從而改變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狀態(tài)。
1.數(shù)據(jù)累計,中斷歸零。每天的日記需要在開頭鄭重地寫上:×ד堅持日記”第×天。每日的記錄可以強化學生堅持下去的信心,增強成就感。一旦哪天沒有寫,前面數(shù)據(jù)全部清零,下次從頭開始計數(shù)。學生都驚呼這一規(guī)則太“殘忍”,但是“殘忍”的規(guī)則帶來的就是不輕言放棄。而且堅持的天數(shù)越長,他們越舍不得放棄。這就將外部的督促與內(nèi)在的逃避變?yōu)閷W生內(nèi)心的拉鋸戰(zhàn)。當然,考慮到一些例如學生生病這種特殊情況,我們也補充完善了打卡機制。學生每堅持30天可以獲得一張“補血卡”,有了“補血卡”就可以彌補一天的缺寫,保證數(shù)據(jù)不清零。
2.頒發(fā)堅持勛章。我們專門設計了勛章,如“堅持日記50天”“堅持日記100天”“堅持日記200天”……固定日期頒發(fā),并邀請寫日記堅持時間長、質(zhì)量高的學生的家長來頒發(fā)獎章,讓父母也分享這份喜悅,教師給每一個獲得勛章的學生拍特寫留念。如果遇上家長會、展示課等大型活動,就直接加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增加學生的榮譽感。
3.“成長記錄儀”新書發(fā)布會。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故事會漸漸被我們遺忘。因此,日記就成了我們的成長記錄儀。每個季度我們會遴選出一些精彩的日記或者是有獨特視角的,或者是描寫細膩的,或者是感情真摯的……對于學生的每一篇日記,老師或同學都會寫上點評,把它們編輯成電子冊“成長記錄儀”。舉行“成長記錄儀”新書發(fā)布會時,讓學生進行美文朗讀,教師彩打“成長記錄儀”作為禮物送給入選篇目最多的學生以及表現(xiàn)有進步的學生。
儀式感賦予了日記特殊的意義,使它變得既莊重,又讓人期待。儀式化,讓學生堅持的步伐走得樂意、堅定、擲地有聲。
1.發(fā)現(xiàn)日記背后的需要,撥動心理“情”弦。學生的日記大多有以下幾類,需要我們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反饋。
(1)花式炫耀“曬幸?!保簝和菀诐M足,開心時也總想找人分享。如果他愿意,可以將日記內(nèi)容讀給大家聽??粗蠹伊w慕的眼神,還有什么“炫耀”的方式比這更高調(diào)呢?
(2)孤立無援“求幫助”:當我們左右為難,孤立無援時,多么希望求助于他人。
(3)成長困惑“急疏通”: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困惑,如果沒有人能夠幫助其及時疏導,他們就容易陷在自己思維的死胡同里。
一次,小A在日記里寫道:“舞臺不屬于自己,就不要上去丟臉?!边@就是一個成長困惑。通過跟她聊天,我發(fā)現(xiàn)了她內(nèi)心的小糾結:想要競爭又怕丟臉,總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在一系列的分析后,我成功打開了她的心結。
(4)義憤難平“參一本”: 同學之間總有一些小摩擦,雖然事后都可以握手言和,但是事情發(fā)生時還是會義憤填膺,那就拿起筆寫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條分縷析地將“罪狀”寫得更有說服力,讓其將憤怒的情緒發(fā)泄出來,再幫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化解干戈“玉帛書”:與好友發(fā)生矛盾,想道歉又好面子。教師借助日記,了解學生的需求,扮演信使的角色,化解同學間的干戈。由此,學生的內(nèi)心會變得細膩,情感會變得豐盈。
2.尊重學生權力,營造安全地帶。日記中有“僅老師可見”“可公開”等字樣,這是我們受到微信朋友圈的啟發(fā)而設置的。這種做法,更多的是尊重學生,讓其能夠放心地傾吐心聲。學生如果不寫“可公開”,他的日記哪怕再堪稱范本,教師都不能拿出來展示。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地帶,學生才敢講掏心窩的話,才會體驗寫作的酣暢淋漓之感。
小A媽媽的“堅持日記我們也跟上”,是我們在“堅持日記”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對老師和家長提出的建議。作為教師,我會記錄課堂學生的一些狀況和自己的反思,有些“可分享”的,我也一樣讀給學生聽或者發(fā)到班級群里。對于家長,我會鼓勵他們記錄一些與孩子的相處時光,也會推薦一些教育讀物,鼓勵家長寫學習心得。老師和家長的參與,讓學生在心理上覺得日記不是給他們的作業(yè),而是我們共同成長的紐帶?!?/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