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災害性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及防災減災措施

      2023-06-07 16:03:14拉珍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農業(yè)生產對策

      摘要 西藏江孜縣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處于喜馬拉雅山東麓、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地區(qū)。江孜縣屬于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qū),干濕季分明,夏季雨水比較集中,溫暖濕潤,冬季比較干冷,日照資源充足,日溫差較大。近年來,西藏江孜縣降水明顯減少,極端天氣頻發(fā),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當地農業(yè)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诖?,主要分析了西藏江孜縣氣候及其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以農業(yè)防災減災為重點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防災減災措施。

      關鍵詞 西藏江孜縣;災害性天氣;農業(yè)生產;對策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2–0185-03

      西藏屬于自然災害高發(fā)區(qū)之一,常見的農業(yè)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和冰雹,對農業(yè)生產危害極大,往往造成大范圍、大幅度的歉收減產。作為影響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災害性天氣不僅會給人們生命財產產生損失和影響,還會對農業(yè)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1 西藏江孜縣氣候特點

      西藏江孜縣屬于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qū)。氣候總特點為:江孜縣干濕季分明,氣溫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溫暖濕潤,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日溫差大而年溫差小,無霜期短。年日照時數3 189.8 h,年無霜期110 d左右,年降水量291.1 mm。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風、霜、冰雹等[1]。

      2 災害性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農業(yè)生產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災害性天氣不僅在短期內對農業(yè)生產產生巨大的影響,惡劣的災難性天氣會給農業(yè)生產帶來長期傷害[2]。災害性天氣會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甚至會出現絕收的情況。災害性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暴雨、大風、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也包括夏季雷暴、大風等惡劣天氣會對農作物產生極其嚴重的影響。暴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其造成的洪水、泥石流等都會對農業(yè)生產造成很大的危害。暴雨天氣會使農作物受潮、腐爛,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和病蟲害滋生而造成損失[3]。雷雨天氣會影響人們生活,導致人們受到雷電侵擾而造成經濟損失,暴雨還會給人們造成極大危險甚至導致人員傷亡[4]。同時,雷雨天氣還會造成地表水分積聚過多或者是土壤含水量過大,引起地表滲透系數下降,從而引起作物枯死等問題。霜凍則會造成農作物凍害,導致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因水分供應不足造成發(fā)育不良而枯死。總的來說,災害性天氣有可能導致農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死亡,從而降低農作物的成活率,降低糧食產量。當大風發(fā)生后可能會產生自然災害,如造成農作物倒伏等。在這種災害性天氣的影響下,西藏農業(yè)生產的損失就會比較嚴重,因此要加強農業(yè)防災減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給農牧民帶來的經濟損失[5]。

      3 應對災害性天氣的防災減災措施

      首先,貫徹“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原則。執(zhí)行以防為主,抗、防、救相結合的綜合防災方針。農業(yè)生產必須充分考慮各種自然災害可能會產生的影響。例如,冰川融化、暴雨、大風、冰雹、雪災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導致農業(yè)生產中斷。其次,農業(yè)生產必須加強監(jiān)測和防治工作,以預防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病害對農民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6]。再次,要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對氣候災害較多和發(fā)生時間較長的地區(qū),做好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且時效性較強。最后,要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尤其是增強農民認識和防范意識。生產規(guī)模大、勞動力強、經濟實力強的地區(qū)要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充分發(fā)揮農業(yè)抗災減災作用,要采取相應措施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活動,例如建立農業(yè)保險制度,以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要做好災害發(fā)生后的管理,增強抵御災害的能力,加強農業(yè)技術人員對農作物防災減災知識的指導[7]。

      3.1 加強預警預報,減少農業(yè)災害

      影響

      氣象部門應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當災害性天氣發(fā)生時,要提前部署防范應對工作,跟蹤做好監(jiān)測預警預報,要加強值班值守工作,嚴格落實業(yè)務人員24小時值班和領導干部跟班制度,要加強隱患排查,杜絕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確保各項防范和處置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值班人員必須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按規(guī)定及時將災害性天氣預報信息傳遞給當地政府,將氣象信息按照及時、準確、規(guī)范、全面的原則,準確地傳遞給農民,嚴禁遲報、瞞報、漏報、謊報,最大限度地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8]。另外,氣象部門還應在自然災害發(fā)生后第一時間迅速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開展災情調查、統(tǒng)計、上報、救災工作,如對農作物進行科學的調查和研究工作等,全力做好災害救助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對各種災害性天氣進行分析、研判、總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江孜縣氣象局、政府應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災害性天氣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預警預報,例如在災害性天氣發(fā)生后要及時收集災害天氣的信息并對災害發(fā)生原因、災害發(fā)生時間等進行詳細分析,要及時檢查具體的災害預報并提出具體的措施等。通過深入研究農業(yè)災害性天氣,了解其規(guī)律后提出防御措施,以減少災害性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產生的影響。通過分析各種農業(yè)災害性天氣,為受災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另外,氣象部門要根據其發(fā)布的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信息發(fā)布農業(yè)災害性天氣預警等級,及時發(fā)布氣象預警信息確保受災百姓能夠及時收到預警信息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2 利用農技推廣體系,提高農業(yè)防災減災能力

      由于西藏江孜縣氣候條件惡劣,氣候條件對農業(yè)生產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農業(yè)發(fā)展中政府應重視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和發(fā)展,不斷增強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的推廣效果。首先,需要加強基層農業(yè)技術人員與當地農牧民直接溝通和交流工作,農業(yè)技術人員根據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區(qū)域特點,適時對農牧民進行相應指導。同時,也可以在農業(yè)專家的指導下對當地具體的農業(yè)災害進行具體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方案。其次,加強災害預防和處理措施的宣傳??梢酝ㄟ^廣播、電視等方式對災害的發(fā)生時間、地點、危害程度進行宣傳和預防工作。最后,加強農機維護工作和農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

      3.3 配置農業(yè)機械,提高抗災能力

      目前,大多數地區(qū)都在進行機械化的操作,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需要人工進行處理,但是如果人工進行清理的效果不好,就需要通過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清理。此外,還要及時對已受災害影響的農田進行修剪,以免造成更大損失。農民需要選擇合適的農機設備,幫助農牧民及時播種農作物,農業(yè)機械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農業(yè)生產的成本支出,并且可以大大提高農業(yè)生產力。

      3.4 做好農業(yè)基礎設施的維護

      農業(yè)基礎設施的維護不僅是保障農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與安全必須支出的一項成本,還是防災減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要根據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基礎設施的維護工作,有效促使農作物在災害發(fā)生后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條件。要做到科學合理設置并有效實施相應設施的維護工作,需要對農業(yè)基礎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在進行農業(yè)基礎設施維護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損壞設施。因為在暴雨來臨時可能會對農業(yè)基礎設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甚至產生重大災害事故,所以必須及時對農具、農業(yè)灌溉設施進行維修與保養(yǎng)。在災情發(fā)生后,要及時地對農業(yè)基礎設施進行維修與保養(yǎng),避免因自然災害發(fā)生而帶來嚴重損失。

      3.5 引導農民做好生產自救

      針對已受災的農民,各單位、各部門應及時組織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工作,盡快恢復家園,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要組織農民開展救災工作,盡快恢復和完善受災農牧業(yè)基礎設施。受災后,應積極組織人員,并投入車輛等搶險救災物資,組織人員為受災農牧民清理溝渠、疏通排水溝、清理大棚、加固棚架等,將損失降至最低。在救災期間,特別要注意防范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避免發(fā)生人員傷亡事故。

      3.6 加強農業(yè)技術指導和培訓

      根據災害等級和氣象預報,加強對受災地區(qū)的農業(yè)技術指導和培訓,并提供有效的服務。例如,針對西藏天氣變化規(guī)律和災害的不同特點,要及時向農戶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并通過現場指導、跟蹤服務、咨詢等方式切實提高農戶防災減災能力。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加強宣傳。針對山區(qū)農民技術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對當地農戶的技術培訓,將其納入當地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農業(yè)技術培訓計劃,以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梢圆捎枚ㄆ谥贫úl(fā)布針對性的專題氣象服務咨詢的方式引導農民進行災害性天氣農業(yè)生產防護措施指導,相關部門可以針對江牧地區(qū)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和災害性天氣的主要類型,設置節(jié)氣和氣象專題農事指導手冊,可以通過紙質印刷物、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向農民傳遞,提高農民對災害性天氣開展農業(yè)生產防護要點的認知。同時,還應加強與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的溝通、交流和協作。尤其是面對災害風險高和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地區(qū)要加大防災減災宣傳力度,努力增強廣大群眾對自然災害的危害的認識和防范意識,了解自然災害引起的受災情況、災情對生產和生活產生的不利影響、自然災害帶來的間接傷害,引導廣大群眾轉變觀念、積極參與抗災減災,以此減少災害損失。

      3.7 采取針對性的災害防御措施

      西藏農牧業(yè)多為高寒草原環(huán)境,農作物病蟲害種類多,發(fā)生頻率高,防治難度大。農業(yè)抗災減災是保障農牧民的身體健康、增加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須積極做好救災救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災后經濟恢復工作。為確保全區(qū)農牧業(yè)整體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自治區(qū)農牧廳組織農牧業(yè)部門、農牧區(qū)各級政府和企業(yè)積極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和災后恢復工作。另外,需要針對不同的災害性天氣制訂針對性的災害防御方案,如暴雨天氣造成的洪澇災害,需要氣象部門密切關注雨季的天氣變化,如雨情和水情,并及時采用高效的途徑進行預報預警,并為農戶提供有效的防災建議。針對冰雹或干旱等災害,相關部門應該實施人工防雹措施或是人工降雨措施,在預報天氣情況的同時,指導農戶調整作物種植品種,以減少不良天氣對作物收成的影響。另外,在經常性出現災害性天氣的區(qū)域可以由相關部門組織引導農民改良農業(yè)生產技術,如低溫冷害和凍害。首先,可以采用調整播期的方式,使農作物低溫敏感階段避開惡劣天氣。其次,可以加強田間管理,通過增肥、增加通風透光、以水增溫等方式進行抗低溫。在此基礎上,可以采用覆蓋地膜的方式進行抗低溫處理。最后,可以通過改善農田生態(tài)條件進行抗溫,需要在日消夜凍時適當澆灌凍水,用以維持地溫恒定。

      3.8 采取應急救助措施

      對于受災地區(qū)應該制定相應的應急救助政策,可以為受災地區(qū)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例如,可以利用國家救災資金,組織農民開展救災工作。政府應該組織救災資金對受災居民進行相應的慰問并發(fā)放物資。需要及時統(tǒng)計農牧民的受災情況后,上報給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處理。如果一些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qū)還不能及時開展受災人員救助工作,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另外,在受災后需要相關部門引導農民采取災后補救措施,如冰雹災害,可以根據受災的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補救,受災程度較低時,可以進行扶苗培土和中耕施肥的方式,幫助農田進行快速恢復。在受災程度較重時,可以補種生育期短的作物,以盡量減少經濟損失。

      3.9 政府提高保障能力

      在自然災害頻發(fā)的背景下,農業(yè)生產受到了很大沖擊。為了應對災情,各地政府、企業(yè)、行業(yè)協會、科研機構、農業(yè)專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政府應聯合氣象、農業(yè)、水利及民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建立聯合防災減災機制,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和合作,明確各部門在農業(yè)受災后的職責,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同時,各地政府不斷提高保障能力,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一方面,要積極完善政策環(huán)境促進當地自然災害的減少;另一方面,要積極調整生產結構并加快先進技術的開發(fā)、推廣與應用。積極構建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同時引導企業(yè)與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合作,并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農業(yè)生產方式單一、受災后農民損失大、抗風險能力差等因素嚴重阻礙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要充分應用現代科技和先進的農業(yè)科學技術加強農業(yè)生產管理、降低糧食損失等,這些措施都是當前解決農業(yè)災害問題的有效方法,有效地保護農民和農業(yè)生產企業(yè)的利益。

      在氣候自然災害防治工作中,西藏地區(qū)應注重提高抗災害能力,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的監(jiān)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系統(tǒng),加強西藏地區(qū)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預警工作,加強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發(fā)布。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自然地理條件,提高氣象災害預報能力,采取應對措施保障農作物生產。在開展農作物防災減災工作中,還應注重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氣候災害形勢分析的知識培訓與宣傳實踐。在進行災害性氣候形勢分析知識培訓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與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教學與實踐,不斷提升當地群眾預防氣象災害的綜合能力。對于氣候災害類型來說,主要分為風災、暴雨、旱災、霜凍等,要針對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氣候因子等氣候特征開展針對性研究。

      4 結束語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yè)天氣災害最頻繁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不僅會給人類帶來財產損失,還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或者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應該不斷探索新的防災措施,災害防御的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構建和完善災害性天氣的防御體系,提高災害性天氣的防御科技水平。減少災害性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重視并不斷完善防災措施。暴雨、低溫、霜凍、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逐漸增多,天氣災害頻發(fā),災害性天氣對引發(fā)的衍生、次生災害也逐漸增多,對農業(yè)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加強建立部門聯動機制,以多種形式對公眾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不斷增強公眾災害性天氣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同時,做好致災因子分析工作,全面客觀地認識氣象災害風險水平,增強對災害天氣風險預警的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防御,避免、減少災害性天氣產生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為地方政府和各部門有效開展災害天氣防治工作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顧軍明,努加,黃玖珺.新疆焉耆盆地春季災害性天氣特征及對農業(yè)生產影響[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2,12(6):59-61.

      [2] 李凝,王楚茜,趙軍,等.災害性天氣對阜新市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yè)工程,2021,11(7):52-56.

      [3] 孟忠,羅倩.焉耆盆地災害性天氣特征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 2020,14(12):144-145.

      [4] 劉鍇,李彩紅.災害性天氣對棉花的危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0,10(1):73-74.

      [5] 徐天彪,夏小軍,汪海燕.青海省主要災害性天氣對農牧業(yè)的危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9(13):174,178.

      [6] 蔡蕓瞳,蘇朝丞,戚超.烏魯木齊市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吉林農業(yè),2019(11):103.

      [7] 徐文迪,王寶山.農業(yè)氣象服務水平提升的策略和途徑[J].天津科技,2021,48 (12):64-65,68.

      [8] 高淑敏.天氣新聞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及影響[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1,11(10): 64-65.

      責任編輯:黃艷飛

      Influence of Disastrous Weather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easure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La Zhe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yantse County, Xigaze City, Xigaze, Xizang 857400)

      Abstract Gyantse County in Tibe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Qinghai Xizang Plateau, at the eastern foot of the Himalayas, an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Jiangzi County belongs to the plateau temperate semi-arid monsoon climate zone, with distinct dry and wet seasons, concentrated rainfall in summer, warm and wet, dry and cold in winter, abundant sunshine resources and large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recipitation in Gyangze County, Tibet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extreme weather had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natural disasters had seriously affected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using heavy loss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limate of Gyantse County in Tibet and its impact on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cuses on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propos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Gyantse County of Tibet; Disastrous wea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

      作者簡介 拉珍(1983—),女,西藏拉薩人,副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服務、農業(yè)氣象、災害性天氣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5

      猜你喜歡
      農業(yè)生產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wěn)定的認識和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走,找對策去!
      淺析信息化在農業(yè)管理中的作用
      新疆小麥滴灌技術的應用與存在問題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yè)農民農業(yè)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農業(yè)機械化應用現狀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分析
      吴忠市| 伊宁市| 志丹县| 库尔勒市| 阳山县| 衡山县| 临泉县| 禄丰县| 青海省| 佛山市| 海伦市| 土默特左旗| 防城港市| 阜南县| 闽侯县| 杂多县| 舞钢市| 大埔区| 临桂县| 双江| 南京市| 甘洛县| 长垣县| 温泉县| 兴业县| 克山县| 罗田县| 天台县| 中江县| 麦盖提县| 凭祥市| 南充市| 宁夏| 三原县| 永年县| 来宾市| 二手房| 凌海市| 乐清市| 金寨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