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外觀主義在公司對外擔保糾紛中的適用

      2023-06-07 11:15:58張嘉寧
      關鍵詞:商事決議公司法

      張嘉寧

      (寧波大學 法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自2005年的《公司法》實施以來,實務界與理論界關于第十六條的適用與性質產生了巨大爭議,至今仍未達成統(tǒng)一共識。作為現(xiàn)代市場信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司對外擔保對促進融資、保證債權具有重要意義,學界之爭議本屬正常,而司法判決之殊異不僅有礙于擔保秩序的形成,亦有礙于擔保增信功能的實現(xiàn)。有鑒于此,本文擬重構《公司法》第十六條及相關條文的闡釋路徑,以期為公司擔保糾紛建立明確的適用依據(jù),進而規(guī)范商事?lián)<m紛的裁判機制。

      一、公司對外擔保糾紛中的問題檢視

      《公司法》第十六條明文規(guī)定了公司擔保決議的程序性要求,卻并未明確違反該決議程序的法律后果,因此圍繞該法律漏洞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解讀與闡釋。概覽諸觀點,總體上爭議較為集中,本文試在此呈現(xiàn)理論與實務關于對外擔保條款的種種分歧與爭鳴。

      (一)《公司法》第十六條及相關條文的規(guī)范性質

      《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依據(jù)章程對擔保決議權限的分配,公司對外擔保必須經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由于第十六條缺乏對違反章程越權訂立的擔保合同效力及后果歸屬的明確規(guī)定,僅具備行為模式要件而無法律后果要件,有關公司越權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效力的司法觀點與學理觀點一時歧見迭出[1]。究其根本,各方對越權擔保合同效力的訴爭源頭在于對《公司法》第十六條性質的認知差異,通過比較分析各種學理觀點與裁判意見,大致將對第十六條的諸多闡釋歸納為兩種路徑:擔保合同的效力依據(jù);公司擔保決議機制。

      擔保合同的效力依據(jù)之解釋路徑通過引入《民法典》生效前的《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關于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和管理性強制規(guī)范的區(qū)分方法,來判定違反《公司法》第十六條訂立的擔保合同效力。此種解釋路徑的問題在于,效力性強制規(guī)范與管理性強制規(guī)范依據(jù)的法律文本——《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已經廢止。此外,強制規(guī)范的分類本身就存在邏輯謬論,規(guī)范性質應為判斷之后的結果而非判斷的依據(jù),由規(guī)范性質作為擔保合同的效力依據(jù)實際已陷于循環(huán)論證、由果導因的法律推理[2]。更為重要是,前者之解釋路徑難免有民法思維對商事糾紛裁決的過度侵溢之嫌。《公司法》作為管理法,其規(guī)范目的與主要功能指向的是公司自身內部事務的管理而非外部的交易行為,公司行為的外部性以合同法為主的交易法進行調整[3]114。由此可見,定位于《公司法》的對外擔保規(guī)則并非關于擔保合同效力的直接規(guī)范依據(jù),而是關于公司提供擔保的內部決議機制的規(guī)定。

      (二)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

      《公司法》第十六條表現(xiàn)為一種特殊經營行為的決策機制,實則為公司內部權限的約束機制[4],該條并不直接影響擔保合同的對外效力,基于《擔保制度司法解釋》之引致,違反對外擔保規(guī)則的擔保行為構成越權代理而具有溢出效用。

      根據(jù)越權代理的有關規(guī)定,合同的效力歸屬取決于相對人的善意與否,《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七條明文規(guī)定了越權擔保中相對人“善意”的界定標準,即“相對人有證據(jù)證明已對公司決議進行了合理審查”,但在司法實踐的具體應用中仍顯語焉不詳。其一,相對人是否需要對公司章程進行審查?《公司法》第十六條授權章程規(guī)定對外擔保的決議機關,若章定決議機關與實際決議機關不符,有違公司法關于對外擔保決議程序的規(guī)定。依據(jù)一般邏輯,相對人為確保做出決議的機關具備相應權限,必須先審查章程的有關規(guī)定,然而《擔保制度司法解釋》不知基于何種考慮,并未提及相對人關于公司章程的審查義務。其二,《公司法》第十六條關于對外擔保機制的規(guī)定是否構成善意相對人判斷標準的法源?“不知法律不免責”,法律的推定通知功能是否賦予相對人依照《公司法》第十六條的有關規(guī)定對公司章程及相應決議的審查義務?

      對外擔保規(guī)則作為公司內部決議機制的特別規(guī)定,并不當然構成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下文將以《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確立的善意判斷標準為基礎,以法律解釋的方法考察《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善意判斷標準之正當性與合理性,結合商事特別法的一般原理明確對外擔保糾紛中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

      二、外觀主義解釋路徑的理論證成

      越權擔保行為具有外部性,其外部效力涉及相對人的善意與惡意問題,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中缺少對越權擔保合同相對人審查義務及審查標準的明確規(guī)定,具體規(guī)范無法解決相關問題時,學術層面的研究應當轉向基本原則探索“善意相對人”的合理解釋路徑。

      (一)商事關系特別調整優(yōu)先原則

      我國仍屬于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民法典》與《公司法》是一般法與商事特別法的關系,《民法典》第十一條的文義確定了商事特別法優(yōu)先適用的原則。在商事糾紛缺乏規(guī)范時,應以類推適用的方法轉向《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乃至基本原則填補商事規(guī)范領域的法律漏洞[5]。然而引入民法一般規(guī)定乃至基本原則解釋商法規(guī)范首先應明確的是,是法律有意對該問題保持沉默抑或無意疏漏?對于前者應當視為商法無需作出特別規(guī)定,可徑行適用民法領域的一般規(guī)定;后者則構成商法漏洞,應當以商事習慣法或基本原則優(yōu)先予以補充[6]。根據(jù)前述原理,商事領域的規(guī)范漏洞宜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理解適用:首先,未作明確規(guī)定的商事規(guī)范若屬于“商事特別法應當作出規(guī)定而未作規(guī)定” 的情形,應當先引入商事習慣法或基本原則進行法律解釋;其次,未作明確規(guī)定的商事規(guī)范若屬于“商法無需作出特別規(guī)定”的情形,類推適用民法的最近似規(guī)定;再次,若無法確定可類推適用的民法具體規(guī)則,法律涵攝應轉向民法的原則性規(guī)定,如公序良俗原則與誠實守信原則進行法律漏洞補充。

      從《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文義解釋來看,雖然違反擔保決議程序的擔保合同效力需依照越權代理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但《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并未轉致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而是在本條中明文規(guī)定了“善意”之界定,這表明對外擔保中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由特別法作出規(guī)定,特別法未盡之意應當首先通過商事規(guī)范的基本原則加以解釋。

      (二)外觀主義著重于第三人信賴保護

      從《公司法》引入對外擔保的特別決議程序的立法背景來看,當時我國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公司的經營者隨意對外提供擔保,嚴重損害了公司的資產安全與中小股東的利益[7]。修訂草案意見是《公司法》引入擔保決議機制的立法理由分析的重要參考資料,2005年的《公司法》修訂草案在進行審議時,有委員提出“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可能為公司財產帶來較大風險,需要謹慎”[8],該說明無疑為第十六條的規(guī)范意義探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即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通過制定公司擔保的特別決議權限與決議程序,保護公司財產安全與股東利益,本質上是對公司內部利益主體的立法傾斜。

      對外擔保合同的外部效力面向的商事交易而非商事主體的內部組織架構,應當以交易安全與交易效率為調整的價值導向,也就是說善意相對人的判斷標準不應以交易相對人與股東的利益平衡為宗旨,而應當以第三人信賴利益的保護為重點。交易法與管理法應當各行其道,通過《公司法》第十六條對法定代表人的擔保權限加以限制以保護公司資金安全與中小股東利益,通過《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第七條保護善意相對人的信賴利益。

      由此可見,《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的立法意旨與外觀主義的思維模式具有實質的相似性,為了保證基于合理信賴而產生的期待利益能夠按照第三人的預期得以實現(xiàn),外觀事實在一定條件下不容反駁地被法律擬制為真實狀態(tài)。

      (三)外觀主義尋求外觀主體與交易相對人的利益平衡

      對外擔保不同于常規(guī)經營活動,具有其特殊性。營利是商事主體的內在規(guī)定性和與生俱來的特征,公司為他人或其他企業(yè)提供擔保,雖然無法直接獲取經濟利益,但這種社會資本的投資使得提供擔保的公司能通過關系網絡在融資困難時獲取其他企業(yè)的互惠性支持,公司提供對外擔保正是著眼于擔保背后承載的利益因素,在逐利性的驅使之下,公司董事、監(jiān)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就有可能違背忠實義務,越權以公司名義為他人或其他公司提供擔保。對外擔保是一種可能對公司資產帶來較大風險的經營活動,公司法需要限制公司的擔保行為,以遏制實踐中愈演愈烈的擔保亂象,進而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及公司資產安全。為了保障交易穩(wěn)定與交易安全,《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規(guī)定越權擔保行為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外部后果一般由公司概括承受,《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由此建立了公司內部行為與外部行為效力之間的關系。應該說,一方面公司有對外擔保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公司也不能隨意擔保損害公司與中小股東的利益。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面向對外擔保的模式調整,以及后續(xù)《九民紀要》與《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面向對外擔保的精細化規(guī)定,都致力于平衡公司內部主體之間與公司外部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

      外觀主義雖然以善意第三人的保護為最終目的價值,但外觀主義的思維方式是以外觀事實為邏輯起點向兩端延伸。一端考慮與外觀形成的相關主體是否有可歸責性,另一端是第三人,判斷其是否基于合理信賴而動[9]27。外觀主義試圖尋求交易相對人與外觀與因人的利益平衡,當真實法律關系當事人的利益與交易相對人的信賴利益進行沖突時,外觀主義原則抉擇的方法是進行利益權衡,并非是單方面地側重于信賴權利外觀的交易相對人。

      (四)外觀主義貫穿商法規(guī)范體系

      商事關系的營利性本質使得外觀主義成為商法中一條普遍性的原則,商事交易具有集團性、重復性等不同于民事交易的特點。為了追求交易的迅捷與信賴,商法的利益衡量強調對商人營利利益的保護,而營利利益的保護必須重視對市場交易的整體利益進行保護[10]。基于商事交易整體秩序的角度,商法創(chuàng)設各種方式降低相對人的注意義務,使得交易相對人可以信賴商事外觀而不必承擔過重的調查義務,從而促進交易的安全與迅速,這也正是外觀主義的表現(xiàn)。

      此外,由于商事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與流轉性,使得參與其中的利益主體更加復雜化,同一個商事活動中可能呈現(xiàn)出商事主體多元化的利益類型和訴求。商事主體的組織內部建構本身就具有立體性,商事主體又從事對外經營行為,因此商法往往牽涉內外交織又內外有別的利益關系衡量。商法為了妥善安排和解決商事主體內部的治理結構與外部的交易行為,往往需要通過更加多維性的利益衡量解決涵蓋內部與內部,內部與外部主體間的利益關系與沖突[11]。外觀主義原則的利益考量一端聯(lián)結外觀相關主體即商事主體的內部組織,另一端聯(lián)結交易相對人及商事交易關系,因此以外觀主義原則進行利益衡量在商法思維的適用中較為突出[12]。

      盡管我國既沒有商法典,也未制定商法通則,故并不存在對“外觀主義”一般條款的表述,但外觀主義原則已經在諸如商事登記、商事代理、商事代表以及票據(jù)的文義性和背書連續(xù)的證明力等規(guī)定中得到廣泛使用[13]。

      三、外觀主義一般原則的要件歸納

      商事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抽象性,必須對其類型化后才能適用,外觀主義原則與其他基本原則相比更為具體,具有完整的法律構成,通過外觀主義原則進行法律解釋的可操作較強。以蘊含外觀主義法理的主要制度為基礎,結合外觀主義的相關學理試歸納出外觀主義原則的邏輯結構與適用方法,以選取正確的思維方式進行法律漏洞的填補。

      外觀主義原則一般包括三個構成要件:第一,外觀存在要件,存在交易當事人據(jù)以產生合理信賴的外觀事實,這一外觀可被第三人依賴感覺器官感受和明確認知;第二,外觀的可歸責性要件;第三,第三人主觀要件,第三人不知外觀事實背離真實的法律狀態(tài),且對虛假外觀事實存在合理信賴[14]。

      商事外觀原則雖然在具體規(guī)則中的表現(xiàn)千差外別,就外觀事實而言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商事登記事項外觀,另一類是非商事登記外觀。外觀主義原則法理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外觀主義的構成要件之間具有內部的聯(lián)動關系:權利外觀基礎越強,外觀要件的歸責原則越為嚴格,相對人主觀要件反之越為寬松?;谑欠翊嬖诘怯浲庥^,對這兩種情形下外觀主義原則的具體適用做規(guī)范化的學理闡釋。

      (一)具備商事登記外觀的情形

      具備商事登記外觀的法律關系中,登記事項一旦登記是否真實由法律推定具有真實的效力,在證明存在登記外觀后,應當聚焦于交易相對人的主觀狀態(tài),判斷交易相對人的法律行為與登記外觀之間的因果關系,第三人的信賴利益是否合理。商事登記具有政府公信力作背書,權利外觀基礎較強,第三人的善意標準相對放寬,基于登記外觀而為法律行為的第三人一般推定為善意,除非真實權利人有證據(jù)表明第三人知情不同于登記外觀的真實狀態(tài)。

      外觀主義原則在具備商事登記外觀的情形中,不關注引發(fā)或制造登記外觀的“原因事實”,真實權利人有過錯地放任或有過錯地促成虛假登記外觀的產生,理應承擔權利外觀責任。然而在真實權利人不具有防范、控制登記錯誤時,即真實權利人與錯誤登記外觀的形成不具備任何過錯責任與風險責任時,真實權利人依然需要承擔外觀責任。此種情形之下,外觀信賴人與真實權利人都不存在過錯,外觀主義必須做出利益衡量的選擇,以商事交易的安全與效率為宗旨的外觀主義原則,無疑應當在這種情形下優(yōu)先保護外觀信賴人的利益。因此,具備登記外觀情形的歸責原則是純粹的權利外觀責任。

      (二)不具備商事登記外觀的情形

      不具備商事登記外觀的法律關系中,第三人賴以做出法律行為的無需登記的基礎事實為假象,司法裁判通過擬制技術將假想視為真實[9]31。法官適用外觀主義,無需判斷外觀事實的真實性,直接推定為真實的法律狀態(tài),從而以該外觀事實為原點,一面聚焦于第三人的主觀狀態(tài),一面著眼于外觀事實形成的可歸責性,最終確定是否應使這種虛假的外觀事實發(fā)生如同真實一樣的法律后果。

      由于不具有登記外觀,相對人的構成合理信賴的舉證責任較具有登記外觀的情形相對較高,相對人應當舉證知悉外觀事實但不知悉或不應當知悉真實法律狀況,并基于對該外觀事實的信賴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處分或者信賴投資,即相對人對自身為善意相對人負有基本的舉證責任。

      外觀主義的歸責原則主要有三種原則:第一,無過錯原則,即絕對的權利外觀責任;第二,過錯原則,真實權利人對外觀事實形成有過錯時才承擔該外觀事實導致的不利法律后果;第三,風險原則,對外觀主義法理而言,風險主義意味著導致外觀事實形成的本人,比起信賴外觀事實者,更容易控制虛假外觀產生的風險,故更適于承擔基于外觀事實產生的交易后果。

      筆者主張不具備商事登記外觀情形下應確立風險原則為外觀主義的歸責原則。首先,不具有商事登記的外觀基礎弱于具有商事登記的外觀基礎,在具有商事登記的情形下已經適用無過錯原則時,不具有登記外觀的情形應當排除最為嚴格的無過錯原則的適用。其次,商事法律關系領域中,一般采取嚴格責任,立法對商人注意義務的要求遠高于一般民事主體,因此采取風險主義原則的歸責原則更有助于商事交易的安全與便捷[15]。

      四、外觀主義在對外擔保規(guī)則中的漏洞補充

      外觀主義原則的法律漏洞補充是將商法價值納入法律規(guī)范層面進行考慮,在明確對外擔保這一不具有商事登記外觀情形的前提下,將外觀事實與法律規(guī)范賦予的可歸責法律后果、相對人的主觀標準相聯(lián)系,從而作出法律解釋,闡明規(guī)范的具體適用方法。

      (一)對外擔保規(guī)則中的外觀存在要件

      外觀主義的外觀存在要件以存在外觀事實作為適用外觀主義的前提,外觀事實具有兩個最為核心的特征:客觀性與虛假性。外觀事實的客觀性指的是一般人能夠依據(jù)其感官清晰感受并明確認知的事實。外觀事實的虛假性指的是外觀事實所反映的客觀事實與法律真實不相一致。在對外擔保規(guī)則中,外觀事實為無權代理人或無權代表人越權向其他企業(yè)投資或為他人提供擔保。越權對外擔保這一外觀事實的客觀性體現(xiàn)在無權代理人或無權代表人實施了提供擔保的行為,此可為相對人所感知。越權對外擔保的虛假性則體現(xiàn)在經營者向其他企業(yè)投資或者他人特供擔保,未經由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無法體現(xiàn)公司的擔保意志。其中,外觀事實與真實的法律狀態(tài)存在一種常態(tài)的聯(lián)系,在越權對外擔保中,向其他企業(yè)或他人提供擔保的一般是公司的經營者或控制者,如股東、董事或經理?;谶@樣的常態(tài)聯(lián)系,根據(jù)交易習慣和社會經驗來判斷,相對人有理由判斷股東、董事或經理向其提供擔保代表了公司的意志,由此對與法律事實不相一致的擔保外觀產生了信賴,為外觀主義的適用提供了事實基礎。

      (二)對外擔保規(guī)則中的外觀可歸責性要件

      現(xiàn)行立法已經明確了相對人對擔保決議的審查義務,仍存爭點的是相對人是否需要審查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由這一問題又進一步延伸出兩種更為復雜的情形:一為公司章程對擔保相關內容沒有規(guī)定,二為作出擔保決議的機關與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不一致。明確相對人的注意義務是否包括對公司章程的注意義務,實質上是在明確,是否根據(jù)審查公司章程這一事實來確定責任歸屬,由公司抑或相對人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公司或相對人承擔不利后果的基礎和理由何在,這本質上是可歸責性的問題。

      對外擔保的權利外觀并不具有登記外觀,在外觀的可歸責性要件中應以風險原則確認真實權利人的可歸責性。也就是說,債權人與公司間何者更能夠防范和控制越權擔保行為發(fā)生風險的,應當承擔權利外觀責任;反之,相對于另一方不具有防范、控制的一方,即對于控制風險支出成本較高的一方不承擔權利外觀責任。至此,問題轉化為,課以相對人章程審查義務,還是寄望與公司內部加強的管理監(jiān)督機制約束經營者,更有利于對外擔保亂象的遏制?章程對決議機關并非章程必要記載事項,亦無需向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如果規(guī)定第三人有查閱章程的義務,他必須在隱晦模糊、曲折彎繞的語言表達中仔細研究,進行資訊搜索,顯然,公司加強對董事以及高級管理者的監(jiān)督更容易防范風險,單數(shù)主體的公司相較于復數(shù)主體的不特定第三人控制風險的支付成本更小[16]。

      綜上所述,根據(jù)外觀主義的外觀可歸責性要件的基本原理,相對人與公司簽訂對外擔保合同,僅需要對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擔保決議進行審查,無需查閱公司章程,獲知公司對外提供擔保需要通過董事會還是股東(大)會決議。由此,很容易獲得解決當章程規(guī)定缺位時與章定擔保決議機關和實際作出決議機關不同時的解決方法,具體體現(xiàn)為:

      首先,當公司章程沒有對擔保問題作出規(guī)定時,相對人只要審查該擔保決議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作出,就應當被認為是善意相對人。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立法上承認了公司的擔保能力,解決了1993年《公司法》第六十條及第二百一十六條應立法技術粗糙所引發(fā)的對于公司擔保能力的爭議,現(xiàn)行規(guī)范對擔保決議機關以及程序的限制并非是對公司擔保能力的否定。包括公司在內的民事主體均有為他人債務設定擔保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公司章程沒有明確排除該權利的情況下,應當認為公司仍然享有這一概括性權利[17]?!豆痉ā返谑鶙l明確了公司從事對外擔保業(yè)務時的合法決策機構——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前述機構本身就是從事公司業(yè)務的意思機關或決議機關,該條的立法實際上排除了法定代表人個人形成公司對外擔保意思的可能。如果公司章程沒有明確公司擔保決議機關,無論是董事會還是股東(大)會作出該擔保決議都具有正當性,因為董事會與股東(大)會關于對外擔保的決議權限直接來源于公司法關于治理結構的安排。

      其次,決議機關與章定機關不一致時涵蓋兩種情形:其一,公司章程授權董事會行使擔保決議權,實際作出擔保決議的機關為股東大(會);其二,公司章程授權股東(大)會行使擔保決議權,實際作出擔保決議的機關為董事會。

      《公司法》第十六條將董事會與股東(大)會并列,兩者雖然在擔保問題上具有同等的決策權,但兩者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的地位并不相同。股東(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董事會是經營決策的常設機關,在公司權力架構中僅享有剩余權,董事會有權決議的事項,股東(大)會當然享有決議權。并且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相較于董事會更能代表公司的意志。因此若公司章程僅授權董事會作出擔保決議,股東(大)會亦有權作出對外擔保的決議,此時甚至不涉及對善意相對人的判斷問題,因為股東(大)會作出的對外擔保不構成越權擔保。

      然而在公司章程既沒有明確授權董事會的擔保決議權時,也沒有以沉默形式概括性授權董事會,應當認為公司并沒有授權董事會行使擔保權的意思表示,因此董事會不具有對外提供擔保的決策權。若董事會形成擔保決議則構成越權擔保,公司是否承擔越權擔保合同的擔保責任取決于相對人善意與否,前述已闡明對外擔保糾紛中的相對人的審查義務不包括對公司章程的審查,若公司無證據(jù)表明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董事會不具有擔保決策權,相對人只要盡到對董事會擔保決議的審查義務,就應當被認定其為善意相對人。

      (三)對外擔保規(guī)則中的第三人主觀要件

      外觀主義的思維模式在于通過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合理信賴維護交易安全,因此,在越權對外擔保的語境中,外觀主義的適用勢必要求相對人主觀上的善意不知情。相對人之善意即相對人對于外觀事實與真實法律狀態(tài)相背離的這一情況并不明知,也不因重大過失而不知。在具體的對外擔保糾紛中,相對人是否善意,一個主要的認定標準是相對人是否對擔保決議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

      《擔保規(guī)則司法解釋》將對債權人的審查義務要求由“形式審查”變更為了“合理審查”,文句表達之變化是否意味著債權人審查義務之演進?或施天濤認為, “合理審查義務”的法律表達對債權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式審查”的證明標準要低于“合理審查”,如僅審查決議為僅盡到形式審查義務,而若要達到合理審查的標準還需要審查章程[3]15。合理審查與形式審查的最大區(qū)分在于前者債權人的審查義務比后者多了一項章程內容,形式審查的界定并不以審查內容多寡為依據(jù),而以是否僅對材料的形式要件進行審查,不對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做審查。

      合理審查義務是區(qū)別于形式審查與實質審查的分類邏輯,合理審查本質上仍歸于形式審查的范疇?!昂侠怼敝缍ㄊ欠ü僮杂刹昧恐臻g,司法判斷涉及的事實并非上述一般的由法律規(guī)范賦予其意義的事實,而是具體的,在個案中的事實[18],一方面需要依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范及原則判定其是否有可歸責性,另一方面要從第三人的角度判定是否以外觀事實的信賴做出法律行為,第三人是否是受信賴利益保護的適格主體。這種判定雖有范式可循,但更多依據(jù)的是法官基于法律經驗的自由裁量,譬如在司法實踐中的善意考察可以著重考察債權人接受擔保是否支付相應對價,不妨借助美國經驗“直接益處”的標準,法律應當要求無需支付對價的接收方負擔更高的注意義務。

      結 語

      法律解釋以已經成為法律基礎的內在價值判斷為其依據(jù),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外觀主義原則適用于越權擔保行為的效力判斷與責任承擔,旨在平衡債權人與公司的利益沖突,維護擔保秩序的穩(wěn)定性。基于外觀主義法理,無論公司章程是否規(guī)定對外擔保的相關事項,抑或是章定擔保決議機關與實際決議機關不同,對外擔保法律關系中相對人只要對法定有權機關即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作出的擔保決議進行了形式審查,就應當認定其構成善意。此不獨為明晰法律關系,更重要的是以方法論的角度堅持商事理念、價值與原則在解決商事糾紛中的優(yōu)先適用。但是外觀主義原則的適用終究只是一種解決商事糾紛的思維方法,妥善解決商事糾紛除了需要正確運用商事思維,引入商法原則進行法律解釋,最為關鍵的還是盡快完善相關對外擔保的立法,進而最大程度為法官提供明確、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支持。

      猜你喜歡
      商事決議公司法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經驗啟示
      公民與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0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當代陜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1:59:40
      歡迎登錄中國商事仲裁網
      仲裁研究(2019年3期)2019-07-24 07:38:54
      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中的法律形成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46
      我省干部群眾堅決擁護全國兩會各項決議決定
      當代陜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48
      論國際民事訴訟中《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明示選擇適用
      公司的合同解釋與公司法的價值分析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與商事登記制度——登記的考察日本商事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22
      認繳制視野下的公司法人格否認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18
      商事信托的新發(fā)展與法律應對
      商事法論集(2015年1期)2015-06-27 01:17:12
      法库县| 贺兰县| 宣城市| 巍山| 永州市| 长阳| 岐山县| 康定县| 汝阳县| 呼和浩特市| 柘荣县| 郸城县| 灵丘县| 大英县| 蒙城县| 兰州市| 新干县| 和政县| 衡南县| 庆阳市| 上栗县| 湖口县| 济南市| 朝阳市| 靖江市| 崇阳县| 育儿| 武鸣县| 米泉市| 武宣县| 湖北省| 光山县| 逊克县| 临武县| 剑川县| 运城市| 行唐县| 万宁市| 施甸县| 长宁区|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