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茵菲
摘 要:本試驗以高品質番茄種子創(chuàng)新為目標,以篩選繁育高品質鮮食番茄品種為主線,計劃逐年廣泛引進優(yōu)良種質資源,進行品種對比種植試驗,通過品種間物候期測定、糖度測定、果實縱橫經(jīng)對比及果實單果重比較等各種指標測定和品質比較,最終確定成熟期短、采收期長、糖度高的鮮食番茄種質。通過番茄品種比較試驗,對各品種之間品質、產(chǎn)量、適應性、抗病性的監(jiān)測與比較,選育出產(chǎn)量高、品質好(果面光滑、色澤鮮艷、口感酸甜)、成熟期早、適應性強(耐旱、耐低溫)以及抗病蟲害的優(yōu)良品種。
關鍵詞:鮮食;番茄;品種;篩選
遼陽市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2°35'~123°40';北緯40°42'~41°36',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500~700毫米,年均氣溫6~8℃,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均正積溫3100~3400℃。遼陽市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具備鮮食番茄種植和推廣要求。
近幾年,消費者對鮮食番茄要求越來越高,糖度高、品質佳、耐儲性優(yōu)良的成熟型品種成主流。采用番茄栽培新技術,搞好排開播種、均衡生產(chǎn),更是今后發(fā)展方向之一。品質優(yōu)良、口感好、抗病、耐儲存、規(guī)?;N植,更是番茄生產(chǎn)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為了篩選出適合遼陽地區(qū)種植的鮮食性水果番茄品種,并進一步優(yōu)化番茄種植技術,實現(xiàn)本地區(qū)番茄標準化栽培,本試驗對12個鮮食番茄品種進行品種篩選試驗。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的供試材料選擇引進的12個鮮食番茄優(yōu)良品種,品種及編號見表1。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3m2,雙行定植,行長3米,每小區(qū)定植14株,株行距30cm×50cm。
1.3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21年4月2日在遼陽市銘威種子種苗有限公司進行播種育苗,于2021年5月6日在遼陽市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冷棚內(nèi)進行第一次定植,2021年5月下旬進行第二次定植。
栽培模式采用種植袋無土栽培滴灌模式,全程實現(xiàn)機械水肥一體化管理,滴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施肥時間,節(jié)省了施肥勞力和施肥用量,減少病害傳播。
1.4 調(diào)查方法
從各小區(qū)隨機選取有代表性且成熟的5個番茄品種植株,植株生長期間對12個番茄品種進行物候期和植株學性狀的觀測記載。在果實成熟后,每個品種隨機選取10個番茄果實測定果實的縱徑、橫徑、形狀和單果重。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番茄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每組數(shù)據(jù)3次重復。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的物候期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在12個參試品種中,從播種期到始花期,5號品種時間最長,為71天,1號品種、8號品種和11號品種時間最短,為57天;從播種期到成熟期,4號品種和5號品種時間最長,為104天,其次是6號品種和7號品種,為103天,1號品種和8號品種時間最短,為94天;采收期時間最長的是1號品種,為59天,其次是8號品種和9號品種,51天,時間最短的是2號品種,僅為41天;其余品種物候期數(shù)據(jù)見表2。根據(jù)以上12個品種的物候期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可以得出結論,1號品種和8號品種的成熟期最短,但1號品種的采收期最長,其次是8號品種,說明1號品種和8號品種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2.2 糖度比較
由表3可見,在6月29日的測定中,以1號品種的糖度最高,其次是10號品種和2號品種,12號品種的糖度最低。在7月5日的測定中,以2號品種糖度最高,其次是3號品種和8號品種,12號品種的糖度最低。7月12日的測定中,以1號品種的糖度最高,其次是2號號品種,12號品種的糖度最低。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1號品種的糖度最高,口感最好,其次是2號品種和8號品種,糖度最低的是12號品種。
2.3 果實橫縱徑比較
由圖1可見,在6月29日的測定中,以7號品種的橫徑最高,為10.1cm;其次是11號品種和12號品種,分別為8.2cm、7.1cm;1號品種、2號品種、3號品種的橫徑最小,均為5.2cm。在7月5日的測定中,以7號品種橫徑最高,其次是11號品種和4號品種,8號品種的橫徑最小,為4.2cm。
由圖2可見,在6月29日的測定中,以7號品種的縱徑最高,為7.1cm;其次是11號品種和12號品種,分別為5.9cm、5.41cm;3號品種的縱徑最小,為4.3cm。在7月5日的測定中,以9號品種、4號品種縱徑最高,均為5.5cm;其次是11號品種和7號品種,8號品種的橫徑最小,為3.5cm。
綜合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7號品種品種果實最大,呈長橢圓形,8號品種的果實最小,呈蘋果型。
2.4 果實單果重比較
由表4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6月29日的測定中,以7號品種的單果重最大,其次是11號品種和12號品種,3號品種的單果重最小。在7月5日的測定中,以7號品種單果重最大,其次是4號品種和11號品種,8號品種的單果重最小。在7月12號的測定中,11號品種的單果重最大,其次是7號品種,5號品種的單果重最小。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7號品種單果重最大,平均單果重207.5克,屬于大果型,其次是11號品種,單果重為166.7克,8號品種單果重最小,為97.1克,屬于小果型。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1號品種的成熟期最短,為94天,采收期最長,為59天,果實縱橫經(jīng)相差不大,呈蘋果型,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且1號品種的糖度最高,為6.9,酸甜可口,口感最好,具有不錯的經(jīng)濟價值。其次是8號品種,此品種成熟期短,采收期僅次于1號品種,為91天,糖度僅次于1號品種,為6.8,果實橫徑大于縱徑,呈長橢圓形,也具有不錯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其余品種中,2號品種、3號品種和10號品種的物候期和糖度表現(xiàn)也不錯,可以作為鮮食番茄的候選品種。因為7號品種單果重最大,糖度不高,可以作為量產(chǎn)型蔬菜,適當大力推廣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