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衛(wèi)·伊格曼
我8歲的時候,從房頂?shù)袅讼聛?,掉落的過程似乎花了很長時間。等我上了高中,學了物理,我算了算實際上掉落過程花了多長時間。原來只不過是0.8秒。這令我踏上了探索的征途:為什么它感覺起來是那么久?這說明我們對現(xiàn)實的感知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在高山上,專業(yè)翼裝飛行運動員杰布·科利斯經(jīng)歷了時間的失真。一切始于他和以往差不多的一跳。但那一天,他決定瞄準一個目標:用自己的身體連續(xù)撞破一組氣球。杰布回憶說:“氣球拴在花崗巖懸崖突出的外角,在我要去撞其中一個的時候,我的判斷出錯了?!彼烙嬜约阂悦啃r190公里的速度撞到了花崗巖上。
就是在這時候,杰布的時間感覺扭曲了。他這樣描述:“我的大腦分裂出了兩個獨立的思考過程。其中一個只有技術數(shù)據(jù)。另一個則是告訴我,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不拉傘繩,繼續(xù)往前飛,撞上去,直接撞死?;蛘?,你可以拉動傘繩,讓降落傘彈出來,接著在等待救援期間因失血過多而死?!?/p>
對杰布來說,這兩個思維過程花了好幾分鐘:“就像是你的頭腦運轉得快極了,其他的一切都慢了下來,都延長了。時間變慢,你產(chǎn)生了類似慢動作的感覺?!?/p>
他拉動了傘繩,猛沖落地,斷了一條腿、兩邊的腳踝、三根腳趾。從杰布撞到巖石上,到他拽動傘繩的瞬間,只隔了短短6秒鐘。但就像我從屋頂摔下來時一樣,在他看來,這6秒鐘延長了,仿佛用了更久。
在許多性命攸關的經(jīng)歷中,都有人報告說曾產(chǎn)生過時間變慢的主觀感受。所有這些報告中的主觀感受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報告者們都感覺事件的展開比正常情況更慢,并伴有豐富的細節(jié)。
我從屋頂?shù)?,或者杰布從懸崖上被彈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里發(fā)生了些什么呢?難道說,在可怕的情況下,時間真的會放慢?
為什么杰布和我都記得自己的事故就像是慢動作呢?答案似乎在于記憶的存儲方式。
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大腦里的一個名叫“杏仁核”的區(qū)域的運轉切換為高速擋,征調(diào)了大腦其余部位的資源,全部用于應對眼前的局面。杏仁核發(fā)揮作用時,保留下來的記憶遠比正常情況下更詳細豐富,它激活了一套次級記憶系統(tǒng)。畢竟,這就是記憶的目的:追蹤重要事件,如果再碰到類似情況,大腦會有更多信息用來求生。換句話說,如果事情可怕得威脅到了性命,那就該好好地做筆記。
由此導致一個有趣的副作用:大腦不習慣那種記憶密度,所以,當事件在記憶里回放時,得出的解釋是這件事肯定持續(xù)了更長的時間。換句話說,我們并不是真正以慢動作模式體驗到了可怕的事故,相反,這是讀取記憶時的一個把戲。當我們問自己:“剛才發(fā)生了什么?”記憶的細節(jié)告訴我們,肯定是進入了慢動作狀態(tài),哪怕并沒有。時間扭曲是回想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記錄現(xiàn)實的記憶所搞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