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從1977年任中組部部長到1978年調(diào)中央工作,整整一年時間。這一年,是中組部翻天覆地、改頭換面、工作突飛猛進的一年。從此以后,胡耀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漸漸高大起來。
我是1940年在延安王家坪認(rèn)識胡耀邦的。那時,他擔(dān)任總政組織部部長,住在一棟平房里,與同期調(diào)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的陶鑄住的窯洞相隔不足30米。胡耀邦和陶鑄很談得來,是好朋友,每周六都與幾個關(guān)系好的同志到胡耀邦家或我們家聚會,一起聊到深夜。不過我與胡耀邦很少交談,與李昭反而接觸更多一點。
1973年我調(diào)回中組部供職,只是禮節(jié)性地去胡耀邦家里看望過一次。當(dāng)時陶鑄還沒有平反,我怕會給人家惹麻煩,所以我估計胡耀邦對我并沒有什么了解,甚至對我的工作歷史也是不大了解的。
胡耀邦任中組部部長,我第一次在他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下工作,與他的接觸、聯(lián)系密切了。他也常找我談心、談話。有一次,他告訴我,他聽到老同志說,曾志這個人很厲害,在大會上居然敢公開點名批評調(diào)查部久拖不安排一批同志的工作。我問他,那些人是不是對我意見很大?胡耀邦笑吟吟地說道:“不要緊,只要做得對,就不怕有意見!”
他對我是既鞭策又鼓勵,坦誠地對我說:“做工作要多交朋友、多交心,中青年朋友都要交,不要只交幾個朋友,要廣交朋友。交朋友要知心、交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他還掏心似的對我說:“我有很多朋友,甚至還有小學(xué)生,八九歲的朋友,同他們交朋友也有好處。做工作、了解情況要注重聽取正反兩方面的意見,要從全面去了解,不要聽一面之詞。有時候,反面意見或少數(shù)人意見很有價值,要重視反面意見,有時反面意見也會出真知,多討論討論反面的意見有好處。對不同意見和反對過自己意見的人,不要抱成見,還應(yīng)該主動和這些同志多接觸,多接觸可以多了解不同意見。在誠意的下面,也可以請持反面意見的同志考慮自己的意見,對持反面意見的同志不要動不動抱成見,甚至有個別同志想報復(fù)。這種思想不可能實現(xiàn)團結(jié),尤其是做領(lǐng)導(dǎo)工作的同志更應(yīng)該注意這一點!”
有時胡耀邦也跟我商談工作上的問題,征求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講他自己的意見,一點也不拿架子。在他面前,我沒有一種上下級的特別感覺,他總是能給人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耳聞目睹,觀其行察其言,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他給我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我從中也大受裨益,我的認(rèn)識和水平等因此有很大提高。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認(rèn)識不僅沒有淡化,而是越來越明朗化了。
胡耀邦做工作注重走群眾路線,為他的正確決策提供了難得的一手材料。胡耀邦初到中組部時,部里有關(guān)機構(gòu)沒有正式成立,處于非常時期,工作千頭萬緒。可是他不事事包辦,總是首先找有關(guān)同志商談某個事情、某個問題,然后交代任務(wù),放手信任地讓這個同志去完成。他還經(jīng)常到我們各個辦公室去找同志們座談,鼓勵大家放手工作,并教以工作方法。
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胡耀邦說,他喜歡在會前與到會的同志交談、磋商,聽取大家意見,對不同的認(rèn)識作些解釋,力求意見一致,在會上就盡量少發(fā)言。我認(rèn)為這也是胡耀邦的工作藝術(shù),也就是他經(jīng)常所講的“對人對事就是要實事求是做好群眾工作”的觀點的具體運用。在關(guān)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和福建務(wù)虛會議上,耀邦采取這種方法推動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
在那樣的年代,在大的原則問題上,胡耀邦總是勇敢地站起來。當(dāng)然,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有時甚至是要付出代價的,唯其如此才顯得可貴。
如,胡耀邦在中央信訪會議上理直氣壯地講:“不管是哪個領(lǐng)導(dǎo)批了、圈了,不管是已經(jīng)決定了的,不管是歷史上的問題或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問題,都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去弄清事實,搞清真相?!?/p>
高效率,快節(jié)奏。胡耀邦工作效率之高,也是驚人的,他一天至少工作12小時,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他早上8點鐘左右來部里,中午只在辦公室長沙發(fā)上休息一會兒,下班后也要8點左右才回家,回家后不是看人民來信,就是看報紙。據(jù)說那時人民來信每天1000多件,信訪處看頭遍,把約兩三百件比較重要的來信交胡耀邦秘書閱讀,然后提送耀邦批閱。據(jù)說他每天要批閱200多封人民來信。耀邦做工作總是先著手弄清情況,一旦情況明了,馬上決定,決定了的就馬上干,有下文、有結(jié)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行事風(fēng)格很是果斷。
胡耀邦這種扎實、果敢、高效的工作作風(fēng)深深地感染了中組部的干部,那時差不多每個干部甚至連傳達室、食堂的干部職工,人人都主動工作、高效工作。像干部部門的同志,差不多每天加班到深夜2點左右,第二天又照常上班,沒有加班費,也沒有什么夜餐供應(yīng)。
胡耀邦艱苦樸素、熱情待人的工作作風(fēng)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耀邦這點在中組部是有口皆碑的。剛來組織部,他與大家一樣在大食堂排隊買飯。有一天中午,他牙痛,飯菜咬不動,可仍然忍痛在食堂吃飯。只見他用手托著下巴,很痛苦地慢慢嚼著。
粉碎“四人幫”后的最初幾年,胡耀邦家門庭若市,老、中、青都去他家,來打聽消息的、了解情況的、交流意見的、看望的都有。胡耀邦來者不拒,一律熱情接待,若剛好碰上吃飯就一起吃。那時,國家經(jīng)濟還很困難,油、鹽、柴、米都憑票供應(yīng),招待客人吃飯,完全是靠自己全家節(jié)省下來的,他寧愿自己少吃點,總是樂呵呵地讓大家吃安心飯。很多同志都在他家吃過飯。這種沒有什么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風(fēng),給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胡耀邦雖然已去世多年,我永遠懷念他。
(摘自《一個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