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達娃央宗和她的親人們(報告文學)

      2023-06-15 10:49:45汪璐
      西藏文學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達娃尼瑪羅布

      汪璐,70后。西藏作協(xié)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參加過山東青年作家班、魯迅文學院西南班、魯迅文學院第24屆高研班等的培訓學習。曾任《西藏青年報》記者部主任、《西藏青年》雜志執(zhí)行主編。在《青海湖》《延河》《山花》《西藏文學》《旅游天地》《中國報告文學》《山東文學》《中國西藏》等期刊上發(fā)表過作品。

      夏季,是西藏最溫潤的季節(jié)。裹挾著拉薩清晨的味道,我們出發(fā)了。

      我的目的地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它熟悉是因為去年同樣的時間里我去過那里,說它陌生是因為那天一直在下雨,我在霧蒙蒙的狀態(tài)里停留了半日,對它有些印象卻又不夠明朗。

      它位于山南洛扎縣拉郊鄉(xiāng),名字叫做杰羅布,一個年輕的邊境小村落。

      兩天里,同行的十余人依次下車到達自己的位置,去往杰羅布的只有我。

      彎來繞去的路程,最恒定的風景就是起伏的山巒。各種各樣的埡口似乎都有神靈守護,讓人每次站在那肅穆的地方都不敢隨意喧嘩。

      不盡的道路兩側(cè),金黃的油菜花、湛藍的湖泊、瑩白的雪山、翠綠的草原交替躍入眼簾……

      雖然不止一次走這樣的路,雖然每天顛簸時長超過7小時,但依然會覺得所見一切都新鮮、誘人,讓我舍不得浪費丁點時間打盹偷眠。

      拉康鎮(zhèn),一個臨時下榻點。從這里到拉郊鄉(xiāng)的距離并不遠,卻以山路崎嶇多變而聞名,外地人想順利前往并不容易。

      工作人員交給我一個聯(lián)系電話,電話號碼的主人叫達娃央宗,是杰羅布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達娃央宗聽說將要送我前往的司機從未去過那里,便爽快地說由她出來接我,讓我在拉康鎮(zhèn)等候。

      第二日上午11時許,我見到了獨自開著一輛白色皮卡車前來的達娃央宗。

      中等個頭、身形結(jié)實,穿一件黑色羽絨背心,腦后盤起的發(fā)髻把粉紅色的棒球帽聳得有點高,小麥色的圓臉龐上,烏黑的眼睛滿含著笑意。這是我對她的初步印象,樸實而隨意。

      把同伴提前準備好的蔬菜水果之類的食物搬上車廂,我倆就出發(fā)了。

      從拉康鎮(zhèn)到拉郊鄉(xiāng),導航顯示為29公里。

      去年走此路時,正趕上道路多處施工,斷斷續(xù)續(xù)的雨水和來往不斷的工程車令我們跑了近三個小時。今年同樣的季節(jié)再次走在這條路上,卻是天氣晴朗,車輛稀少。

      過了嶄新的拉康隧道,聽著洛扎雄曲的歡唱,一路暢通無阻。

      夏風習習,綠意盎然。飛馳在光潔的柏油路上,達娃央宗一邊熟練地掌著方向盤,一邊如同向?qū)О憬o我介紹著沿途的一切,我倆在類似郊游的愉悅中閑適漫話。

      我并沒有為這次探訪提前構(gòu)思,但達娃央宗讓我有機會在一種最放松的狀態(tài)下走進了她的生存環(huán)境,走近了她的親人們。

      或許,這就是機緣,不刻意,但總能巧合地出現(xiàn)。

      大山里的孩子,沒有被不太開闊的環(huán)境固守

      車窗外,時有峭壁懸掛,時有峽谷深淵。

      “我們這里2003年就通車了,只是2012年才修水泥路。以前因為交通閉塞,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大山,拉郊的姑娘都只想著嫁出去,而現(xiàn)在有很多姑娘都愿意嫁進來了?!边_娃央宗的漢語詞匯量不算特別豐富,但足夠她表達出她想要表達的一切。

      “你們?nèi)ツ陙?,趕上雨季,加上在施工,所以路很難走。這幾天算是我們一年當中難得的晴天?!闭驗樘鞖夂茫质侵苣?,她的母親已經(jīng)帶著她的三個兒子上山采蘑菇去了,她卻要用這個周末接待我這個外來者。

      喜馬拉雅山脈深處歷來雨水豐沛,物種也極其豐富,歷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山外人少有到此,這些美麗的地方往往成為世人眼中的“隱秘之地”,而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它們正漸露真容。

      過了多布溝,開始翻越歇莫拉山,達娃央宗有點俏皮地安慰我:“老師,我開車技術(shù)還是很好的。你不用怕,否則有心理負擔就不好了?!?/p>

      天知道,坐她的車我無比安心,她是大山的孩子,這里的草木山石都是她熟悉的,所以我并沒有那種前路未卜的恐慌。

      行至山腳一低洼處,遇到一個臨時磚廠,達娃央宗說那是為山上正在修建的一所完小配備建材,將來從大山里搬出人家的孩子會來這里上學。

      正說話間,就看見一對年輕的母女在路邊招手攔車,她們要回拉郊鄉(xiāng),達娃央宗認得她們。

      與她們聊天中得知,那位17歲的女兒叫索朗拉宗,高三剛畢業(yè)。因為在磚廠工地上負責看護材料的父親今天要到山南市區(qū)辦事,所以她和母親就來此頂替半天。索朗拉宗已經(jīng)查到高考成績,549分,遠遠過了西藏的重本線。她說自己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師范大學,“雖然可以選其他學校,但我想將來回家鄉(xiāng)當一名老師,離父母近一點。”索朗拉宗聲音溫柔卻很有主見。

      不知不覺間,我再次見到了那一片依緩坡地勢漸次向上修建的藏式紅屋頂別墅,這就是拉郊鄉(xiāng)了,沒有雨霧的拉郊鄉(xiāng)色彩耀眼明媚。

      達娃央宗把車停在鄉(xiāng)道入口處,母女倆告別而去。我們來到鄉(xiāng)里的食堂準備吃頓便餐。

      正是午間時分,已有六七個等著吃飯的鄉(xiāng)人,達娃央宗一邊與熟人打著招呼,一邊對我說:“這個食堂是我?guī)兔β?lián)系建成的,以前鄉(xiāng)里只有藏面館?!彼f老板本來是重慶進藏修路的民工,看這里沒有飯館,就問能不能幫他找個店面,想留下來掙錢?!罢绵l(xiāng)里的舊幼兒園是閑置的,我就從中幫忙……他開成了我們拉郊的第一家漢式飯館,鄉(xiāng)干部值班加班的時候也有地方吃飯了,老百姓也可以換換口味?!?/p>

      飯后,達娃央宗要去鄉(xiāng)政府搬兩個文件柜帶回杰羅布村。

      在鄉(xiāng)政府院里,一位穿紅底白花紋衣服的七八歲小姑娘趴到我的車窗邊熱情打招呼:“你好??!你是哪里來的?”我說從拉薩來,她就笑了,仿佛是知道的。看著她眉眼彎彎,我忍不住夸了句:“你長得真好看!”沒想到她立刻便回過頭對著在大門口值班的母親用藏語大聲喊:“媽媽,這個阿姨說我長得真好看!”母親不以為意地沖我笑了笑,倒讓我有一點尷尬。

      她又開心地給我展示她手里的一只熊貓水杯,說是爸爸買給她的,還指著遠處一個蹦跳的小男孩說那是她弟弟……

      告別他們,我們繼續(xù)前行。后視鏡里是姐弟倆拼命揮手的模樣。

      大山里的孩子,沒有被不太開闊的環(huán)境固守,都顯得這般落落大方。

      舅舅拉巴次仁說,村民更喜歡

      現(xiàn)在的護林生活

      至拉郊峽谷入口處,有一個兩層小樓的林業(yè)檢查站,一條紅繩把我們攔截下來。達娃央宗大聲喊了幾聲,我就見到了正在值班的拉巴次仁,看他走路的樣子,似乎膝關(guān)節(jié)不太靈便。達娃央宗停好車,一邊親熱地打招呼,一邊對我介紹:“拉巴次仁是我媽媽的弟弟、我的舅舅,也是我們這里有名的護林員 隊長?!?/p>

      在這遍布森林的地方,護林員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職業(yè)。

      59歲的拉巴次仁目前是拉郊年齡最大的護林員,也是當?shù)刭Y歷最老的護林員之一。他把我們請進值班室,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熱氣騰騰的甜茶,才慢慢在卡墊床上坐下。

      “在我之前,這里也有過一位護林員,就是后來成為拉郊鄉(xiāng)鄉(xiāng)長的白瑪旺堆。從1984年到2005年期間,就只有我一人在做護林員?!?/p>

      回憶起那特殊的幾十年,他有些恍惚,工資的變化倒成了一條時間軸:“1996年,我每月收入40多元。之前更少,不記得具體數(shù)目了,大概是每年40多元……直到2016年成立護林隊以后,我轉(zhuǎn)成了正式崗位,月工資就達到了2000元?!?/p>

      但與其他村民相比,有固定工資的拉巴次仁依然屬于收入偏低者。

      原來,作為護林隊隊長,他除了每年可以休假一個月,其余時間都要守在林區(qū)。而其他隊員,每年需要巡山的天數(shù)只有100多天,余下的時間則可以外出打零工。

      “拉郊的手工藝制作很有名,護林員閑下來的200多天里,除了做竹木加工,還可以選擇去工地上干零工,每年還有兩個月能挖到蟲草……這些都能讓大家增加收入?!睂Υ耍矝]太多怨言,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收入夠維持生活;另一方面是他習慣了與森林為伴,也喜歡守護森林,后一點或許更為重要。

      說回自己的本職工作,他的話明顯多了起來。

      “我們這里整個森林面積有25萬畝,有多布、拉郊、東布、仲布崗四片林區(qū)。工作嘛,除了常規(guī)的巡山、防火等,夏天降雨量大時,會出現(xiàn)山體滑坡、道路塌方,我們需要簡單處理,處理不了就通知相關(guān)單位;冬天下大雪,我們需要掃雪、鋪泥,防止打滑……”原來護林員有這么多瑣碎且貌似和護林無關(guān)的工作。

      “護林員臨時遇到自己有啥特殊情況不能值班的,可以讓18歲以上的村民來頂替巡山護林。除了考出去的大學生,留在村里的年輕人基本都愿意來做護林員!”拉巴次仁說,比起從前的伐木,村民更喜歡現(xiàn)在的護林生活。

      至于偷獵現(xiàn)象,只在1995年前后出現(xiàn)過幾起,加強了防護工作后便絕了蹤跡。

      聊到自己的腿腳問題,拉巴次仁頗有些無奈:“巡山幾十年了,每天在潮濕的地方爬坡,防火季野外還不能生火……這些對膝蓋傷害真的很大,這里幾乎每個人都貼過治療風濕的膏藥?!闭f著,他下意識地放下手中的茶杯,將兩只粗大的手掌覆蓋在自己的兩膝上用力揉搓起來。

      父親格桑,一輩子都在認真地

      做一名教師

      從拉郊鄉(xiāng)到杰羅布村有45公里,這段路風景極美,峽谷幽深,只是海拔落差也很大。道路兩旁的原始森林里松樹挺拔峭立,溪水在林間流淌,目光穿越層林,遠處有瀑布在布滿蒼松翠柏的崖間懸掛,那畫面很像神話大片里的三D特效鏡頭。

      我們的話題也在縱深,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格桑成了達娃央宗聊得最多的人。

      “我父親是生格鄉(xiāng)古久村人,他有很多姊妹,而且都成為了國家干部,有做教師的,也有做縣長的。父親有文化,很重視教育,所以我們家的小孩都上過學。”說到父親,達娃央宗是很自豪的。

      1976年,19歲的格桑從山南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被縣教育局分配到離自己出生地較近的拉郊鄉(xiāng)做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在那里,他娶了當?shù)卮迕癜赚斞胱跒槠蓿⑴c之共同養(yǎng)育了五個兒女。

      “沒通公路之前,學生每學期的課本都是由我父親從山外花一整天時間背進來的,只有體力好的人可以做到。那會巡邏隊、領(lǐng)導下鄉(xiāng)都需要騎著馬翻山越嶺?!闭f到此,她又補充了句:“以前條件很差,不是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馬的哦。現(xiàn)在有了新公路,就只有牧民還走那些山路?!?/p>

      沿途,奔騰的河水發(fā)出轟隆隆的水聲在山谷中回蕩,那氣勢讓我驚訝。達娃央宗卻說此時水量不算大:“現(xiàn)在藏歷才五月初二,要藏歷六月雨水才開始多起來。不過眼下氣溫算是最好的???? 時候。”

      一去不復返的水勢并沒有帶走她關(guān)于父親的記憶,反而一切都追蹤溯源般清晰起來。

      “那時的拉郊鄉(xiāng)小學,只有一二年級。我父親是學校里唯一的教師,負責教藏文和數(shù)學。直到我15歲時被父親從洛扎中學叫回來代課,小學里才有了語文老師。”

      教書幾年后,達娃央宗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齡人似乎都很能掙錢?!八麄兡呐碌缴掷锟骋惶鞓湟灿?0多元,家里有男孩的都去砍樹了。而我的弟弟那會在上學,兩個哥哥在放牧,只有父親能偶爾去山里砍一點?!?/p>

      雖然父親的工資從最初的37元慢慢漲到了100多元、200多元,七口之家的負擔依然無法減輕,而哥哥們放牧只夠保障自家人對酥油和肉的需求。

      媽媽白瑪央宗和大姐白瑪?shù)录獣幹窨穑旁诩依镆沧儾怀墒杖?。于是父親便跑到70多公里外的門當一帶買回一頭白色的騾子。

      “我們用騾子馱著竹筐去附近的鄉(xiāng)里換青稞和土豆,即使如此,生活還是比別人家過得艱難?!蹦欠N狀態(tài)下,達娃央宗不止一次萌生出離開學校的念頭,她相信就算自己砍不了樹,但憑著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掙到比當代課教師更多的錢??筛赣H格桑不同意,他覺得比起會掙錢的女兒,小學校更需要一位語文老師。

      “父親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叫我安心干下去,把我們自己的領(lǐng)土守好?!边_娃央宗說當?shù)氐陌傩找郧皩吘硾]什么概念,但她父親特別重視?!坝浀眯r候,不丹那邊的牛動不動就會跑過來,父親每次都組織我們拉郊的小伙子把牛趕過去,他的道理很樸素,就覺得這是我們自己的國家,不能讓外人隨便進入,哪怕牛也不行。在他的影響下,周圍很多人慢慢也有了這樣的 共識?!?/p>

      “父親是一個普通的邊民,一輩子都在特別認真地做一名教師,他最驕傲的就是拉郊這里有點文化的人幾乎都是他的學生。父親為拉郊服務(wù)了整整30年,看似很圓滿,但工作之外他也有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小小心愿,那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坐飛機去內(nèi)地看一看?!?/p>

      家人本來以為這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并沒有刻意籌劃,可當意外來臨,一切愿望突然就變得遙不可及。

      格桑57歲那年,進森林里尋找家里丟失的小牛時被狗熊所傷,之后身體便每況愈下,5年后就去世了,日復一日的拖延讓他唯一的心愿終究沒能實現(xiàn)。說到此,達娃央宗突然沉默了,好一陣才低聲嘆了句:“我父親去世那天都還在念叨這件事……”語氣里充滿了自責與哀傷。

      聊到過往,達娃央宗依然是那個一心想要走出去的姑娘

      達娃央宗無疑是我此行最想了解的人。

      山路漫漫,她的話題多半也在自己身上。

      1983年,達娃央宗出生在拉郊鄉(xiāng)。家里五姊妹中,達娃央宗排行老四,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面有個? 弟弟。

      達娃央宗6歲時開始在父親教的班級里上學,三年級轉(zhuǎn)去生格鄉(xiāng),直至小學畢業(yè)。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觸到漢語拼音,也慢慢開始學習漢字。

      達娃央宗是一個有“野心”的姑娘,從小就很向往山外的世界。

      中學去洛扎縣就讀時,她感覺自己的步子終于走遠了,結(jié)果只讀了兩個月,就被父親叫回鄉(xiāng)里做代課教師,為此,她對父親一度有著很深的埋怨。

      “父親讓我去給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教漢語文,那是1999年,我還不到16歲。當時每個月有200元工資,雖然不多,在別人眼里也算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但我是很不情愿的。”

      拉郊小學禁錮了她的身體,卻禁錮不了她的“野心”。

      2001年春天,達娃央宗參與村人巡路時,認識了一個從四川大邑縣到拉郊打工的男子。彼時的她尚不諳世事,對感情更是懵懵懂懂。但向往外面世界的執(zhí)念,讓那個來自遠方的男子莫名地就在她眼里多了幾分吸引力,她知道跟著他可以離開拉郊。

      兩個年輕人很快互生好感,雖然這段感情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她還是義無反顧地跟著男子走了。懷著忐忑與興奮,她第一次離家很遠很遠,遠到她幾乎與家人失去了一切聯(lián)系。

      時隔一年,達娃央宗在丈夫的老家生下一個男孩,她也學會了四川話,可兩三個月才能收到一封來自拉郊鄉(xiāng)家里的信,讓她對老家的親人既牽掛又 擔憂。

      2003年夏天,兒子一歲半時,她放下一切獨自回拉郊探親,卻得知大哥邊巴次仁已經(jīng)去世的噩耗。大哥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也是家里的支柱,他的去世讓父母說什么也不再同意達娃央宗重返內(nèi)地。

      “我們感情本來挺好的,兒子才一歲多,可丈夫是家中的獨生子,他父母也不可能讓他來拉郊定居?!备鞣N情愫讓她內(nèi)心紛亂起來,最后拗不過年邁的父母,她留下了。

      一開始,丈夫每年都來拉郊鄉(xiāng)勸說達娃央宗,讓她跟自己回內(nèi)地。想到丈夫兒子,達娃央宗動搖過,可每次都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選擇了留下。

      “2008年的冬季,他最后一次來拉郊,說兒子上學了很需要媽媽。除了父母的反對,我那會已經(jīng)當選為村干部,看我左右為難,他灰心了,那之后就再也沒來。”說到這,達娃央宗有些黯然。

      或許,從她第一次選擇留下,他們的緣分就散了??赡苓B達娃央宗自己都沒意識到,她留下來可能不僅僅是為了父母,也不僅僅是當了村干部,而是她內(nèi)心深處從來都無法真正放下拉郊,放下這片生她養(yǎng)她的大山,她可以到很遠的地方去看看,卻斬不斷留在故鄉(xiāng)???? 的根。

      因為家里男丁不足,不久后,達娃央宗在父母的安排下,招了同鄉(xiāng)的一個帶點遠親的藏族小伙子上門結(jié)婚,并先后又生下兩個兒子。

      但這段被安排的婚姻最終卻因為兩個人性格不合、經(jīng)常吵鬧而走到了 盡頭。

      “之前我們發(fā)生爭吵,父親每次都從旁教育。但隨著2015年年初父親去世、丈夫迷戀上傳銷,我們的關(guān)系越來越差,本來想為了孩子再堅持一下,但死掉的感情無論如何都無法喚回。年底,這段婚姻就結(jié)束了。”不似第一次婚姻的糾糾纏纏,第二次婚姻帶來的更多是傷害。她將兩個兒子留在母親身邊,自己則把幾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上。

      “我那時就想,我不能倒下,還有親人需要我,還有村民需要我?!痹谀赣H和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她逐漸走出低谷,也更加堅強成熟。

      作家阿來曾說,有時候,離開是一種更本質(zhì)意義上的切記與歸來。

      現(xiàn)在的達娃央宗依然想走出去,不過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而是為了杰羅布村的發(fā)展。

      “如果是西藏范圍,我想去林芝。他們也有很多大森林,我想看看他們生活的方式方法,了解一下他們怎樣增加經(jīng)濟來源;如果是內(nèi)地,我想去云南。他們森林比較多,我想去對比一下,比如同樣是菌子,我們這邊只吃很少的幾種,大部分都不敢吃怕中毒,我想了解他們那邊哪些可以吃可以賣,幫我們的老百姓找一些出路……”說到此,她有些神采飛揚起來,如同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姑娘。

      想起大哥邊巴次仁,他是冷貢拉山頂?shù)氖刈o者

      一路盤旋的柏油路到山頂附近卻變成了土路。

      我正納悶,就聽達娃央宗說:“每年冬春季節(jié)這里都會大雪封山,一動用鏟雪車,路面基本就毀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干脆不鋪了?!?/p>

      這樣裸露的土路有十多公里,像一條玉帶打上了一節(jié)很長的補丁。雪崩留下的積雪依然在路兩邊堆積著,春風暖陽都無法將它們徹底融化。

      “我大哥遇到雪崩去世就在這里。當時山上還沒有路,他被大雪冰封著,直到第二年雪化了被沖到山腳路邊的石頭房子那里,才被人找到。”雖然大哥已離去將近20年,但依然會讓達娃央宗觸景傷情。

      “長這么大,最讓我難過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直到父親去世我們也沒有滿足他唯一的心愿,沒能讓他坐一次飛機;第二件事是我沒好好讀書,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初一就輟學了?,F(xiàn)在與漢族同志交流有難度,文字性的東西更是吃力;第三件事就是我大哥邊巴次仁還沒成家就去世了,那時大哥剛有了一個女朋友……”

      關(guān)于大哥邊巴次仁的事跡在當?shù)貛缀跫矣鲬魰浴?/p>

      2003年年初,連續(xù)不斷的大雪阻隔了杰羅布與外界的聯(lián)系,村民及牲畜沒有了食物,陷入饑寒交迫的險境,鄉(xiāng)里幾度想要救援,無奈沒有人能確保自己可以順利進入。

      在外放牧的邊巴次仁得知情況后,主動提出由自己去送糧食。

      天亮時分,邊巴次仁和另一名同伴趕著十幾頭牦牛,馱著鄉(xiāng)里籌備的大米、糌粑和飼料等沖進了冰天雪地。齊膝深的積雪、刀割般的寒風,都沒能阻擋他們頑強的步伐。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艱難跋涉,幾乎要凍成冰棍的二人終于將物資送抵了杰羅布村。村民們得救了,心愿達成的邊巴次仁卻在返回的途中遇上雪崩,同伴閃身到一塊巨大的山石背后僥幸逃過一劫,來不及躲避的邊巴次仁卻瞬間被大雪吞沒。

      年僅26歲的他,終將生命定格在了杰羅布的莽莽群山間。

      “因為當時沒及時上報,所以大哥連一個因公犧牲的榮譽都沒有得到,也沒有撫恤金……但他在我們家人心里是偉大的?!边_娃央宗喃喃著,對于大哥的英年早逝充滿委屈與痛心。

      不知不覺就到了冷貢拉山頂,我們下車小憩。用手機測了下海拔,顯示為4820米。

      此時的天空布滿厚厚的云層,山腳的冷公湖被山路分成了兩半,泛著黑鐵般的青光。遠處的峽谷里,水汽氤氳。于山巔俯望,宛若仙境。

      氣溫,在這里驟然下降。

      “那邊有兩個放牧點?!边_娃央宗指向遠處的兩間房屋說,“冬春季牧民都在杰羅布范圍里,不會走遠。而到了夏季,牧民就要通過抽簽劃分放牧點,然后再各自離開。我們村有十個放牧點,有些地方有信號,有些地方?jīng)]信號。遇到有事需要通知時,能打電話的我們打電話,無法打電話的我們就要親自來,所以村里的牧場我都是熟悉的?!?/p>

      此刻的達娃央宗眼色溫柔,仿佛大哥邊巴次仁的那一縷英魂,還守護著這里。

      表弟米瑪桑珠,在杰羅布成長

      起來的第一批年輕村干部

      因為路況好,兩個小時后,我們就從拉郊鄉(xiāng)趕到了杰羅布村。大片的森林漸漸退出視線,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牧場和冷峻的高山。

      杰羅布地處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東南部的白玉地區(qū),原本是拉郊鄉(xiāng)群眾的一處牧場,位于中國和不丹的邊境上,海拔4300多米。2016年才成立拉郊鄉(xiāng)杰羅布行政村。

      眼下村里正在重修房屋前的排水渠,小小的一片區(qū)域里充斥著挖掘車和民工忙碌的身影。

      達娃央宗的家我去年恰好到過,院子里的陽光棚相當于客廳,里面安放著藏式桌凳。后面的磚房里是臥室和廚房。時隔一年,她屋中的陳設(shè)并沒有大的改變,大約是鐵皮爐子沒生火的原因,棚里顯得很冷清。

      望著略顯凌亂的屋子,達娃央宗有點悵然:“說是家吧,我這里也真的不像一個家,媽媽、孩子都不在這里?!?/p>

      回村不一會,達娃央宗的表弟、杰羅布黨支部書記米瑪桑珠就來家里商量填報材料等工作事宜。

      米瑪桑珠身材高大、頭發(fā)卷曲蓬松,今年剛31歲的他雖瘦,卻也有了一點啤酒肚,不過整體依然難掩帥氣。

      在他倆的敘述中,杰羅布的歷史面貌呈現(xiàn)出來。

      從前,杰羅布牧場無水、無電、無通信、無房住,大半年時間還會因為大雪封山而完全與外界“失聯(lián)”。

      到了2008年,隨著放牧人口逐漸增加,開始出現(xiàn)了石頭房子;2017年年底,有了時斷時續(xù)的太陽能發(fā)電,同年,從拉郊鄉(xiāng)到杰羅布村的四級沙石路全面開工,村里建起了通信基站;2018年,村里的小型水電站建成投入運行并發(fā)電,杰羅布小康示范村建成,拉杰公路也于入冬前竣工通車。

      杰羅布缺乏農(nóng)業(yè),牧業(yè)條件也有限,所以國家提供了護林員、野保員、草監(jiān)員、水保員等帶有政策福利屬性的生態(tài)崗位。

      “各類補助都是按戶發(fā)放,靠著國家政策和挖蟲草等,每家每戶每年大概有各類名目的補貼2到3萬元左右,頭腦靈活的村民還有開小賣部、小吃店的,也有跑運輸帶貨的,所以邊民的生活可以說是完全無憂的?!泵赚斏V檎f。

      杰羅布雨水較多,平均日照只有一個月。每年九月開始下雪,積雪最厚處可達4米,一直到來年的五六月,雪才會完全融化。

      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里,如果有工作需要,達娃央宗和表弟米瑪桑珠還得負責想辦法打通道路。

      “有時工作組要來,有時記者要?? 來……我們姐弟兩個每年差不多有三個月時間都在斷斷續(xù)續(xù)做上山鏟雪的工作。遇到下雪天,有時頭天清理好的路面,第二天又恢復成沒清的樣子?!边_娃央宗說遇到起霧,一片白茫茫的,路邊的護欄被雪蓋住看不見時,路特別難找,鏟雪會很危險。

      每次做這樣的工作都是米瑪桑珠開著鏟雪車、達娃央宗開皮卡車裝上工具和食物,前前后后要很多天才能清理出道路。

      “鏟雪的時候,太陽照在雪上強光反射很傷眼睛,我倆戴著墨鏡,皮膚被一凍一曬就變得黢黑,嘴唇也凍得脫皮,只有眼睛周圍是白的,村民看到都笑我們,還說我倆是最好的搭檔?!?/p>

      “每次一干就要一天,累了我倆就在山頂休息,啃個方便面、喝點開水?!?/p>

      “無論遇到什么狀況,我們每年都這樣硬撐著,不想讓更多村民來做這件危險的事,否則誰遇到意外我們也無法給他們的家人交代?!边_娃央宗認真地說著,米瑪桑珠在一旁默默點頭。

      “我們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羽絨服,最冷的時候屋子里面也會結(jié)冰?!边_娃央宗說,“杰羅布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四五月都會大雪封山,所以冬天生活在這里需要囤好糧食,各家各戶都要提前去生格鄉(xiāng)采購儲備。全村有近300頭牦牛,吃的草要儲備七八輛卡車,老百姓要準備足夠多的大米、青稞,還要把土豆和蘿卜窖藏起來。每家宰殺一頭牛作為過冬所需的肉食?!?/p>

      杰羅布村村民除了通常的放牧守邊外,還要例行巡山護邊,村干部也要輪流巡山,10天輪一次,每次安排4個人,吃住在板房里。

      “相比放牧,守邊更為重要?!蹦贻p的米瑪桑珠有著屬于自己的成熟見解:“這里現(xiàn)在有寬敞明亮的新房,有水有電有公路,有各種惠民政策,16歲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還可以享受8000多元的補貼……條件較之從前好了千百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守護?”

      表舅索朗群培,一生守護杰羅布的老牧民

      看天光尚早,達娃央宗提議帶我去離杰羅布最近的貢布塘牧場看望她的表舅索朗群培。

      “索朗舅舅的媽媽和我的外婆是親姊妹,我們平時都叫舅舅。索朗舅舅搬到這個放牧點剛一個星期,這會去,?;貋砹耍苡鲆??!边_娃央宗一邊說,一邊用塑料袋麻利地裝了一些糖果點心和新鮮蔬菜準備帶給舅舅。

      因為道路被工程隊挖斷,我們便步行前往。

      達娃央宗邁著輕快的步履有說有笑,可緩慢上升的海拔、高低不平的草甸卻讓我跟隨得有幾分吃力,加之我時不時被各種花花草草絆住拍照,短短一截路硬是走了近一個小時。

      及至半山腰,遠遠地就看見戴著頂牛仔帽的索朗群培老人正在喂牛。

      剛放牧回來怎么還要喂食?見我疑惑,達娃央宗解釋說:“這是單獨給產(chǎn)奶期的奶牛和剛生的小牛補充營養(yǎng)?? 飼料?!?/p>

      老人的牧場里除了四頭大牦牛,今年又增添了兩只小牛犢,達娃央宗興奮地抱起其中一只讓我給她拍照。

      索朗群培今年84歲,雖然身形瘦削,但他炯炯有神的目光和熟練的動作還是透露出牧民特有的氣質(zhì)。

      見到外甥女帶著人來看望,索朗群培老人很高興,他很快收拾好帳篷,把我們讓了進去。

      帳篷角落里堆放著一些撿來的草木枝丫,立著一個用了很多年的木質(zhì)酥油桶,邊上有一個幾塊石頭支起的簡易爐灶,灶上一把熏得黢黑的水壺。老人不顧我們勸阻,執(zhí)意往灶里塞了把有些潮濕的樹枝,嘗試點燃灶火為我們煮茶,一通折騰,火未能燃起,帳篷里卻布滿了濃濃的煙霧。見我們再次說著不想喝茶,老人才不好意思地罷手。

      閑聊了幾句,我便請求老人講講自己的放牧故事。其實老人已經(jīng)不止一次與人講過那些往事,但他依然略作思索,好似要在心里將一個牧童的成長史全部梳理一遍,有苦有樂,有酸有甜。

      “我七八歲時,身邊有兩位60多歲的牧民,一位叫仁增多吉,一位叫格桑羅布,他們經(jīng)常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杰羅布是我們的地方,我們祖祖輩輩一直都在這里放牧?!闭f起曾經(jīng)的放牧生活,老人的話漸漸多了起來,許多辛酸往事也漸漸浮現(xiàn)。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索朗群培是當?shù)乩∷碌牟畎停ㄖР畹娜耍?,在杰羅布附近放牧。1959年,受到別有用心之人的蒙騙,索朗群培被裹挾到了國外放牧,一去就是30多年。

      在異國他鄉(xiāng),索朗群培吃不飽也穿不暖,無時無刻不想念著阿媽打的酥油茶和家鄉(xiāng)的親人。

      “這里才是我的家,無論歷經(jīng)多大的艱難險阻,我都想著一定要回來?!?/p>

      1995年,索朗群培翻過雪山、蹚過河流、穿過森林,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家鄉(xiāng)人以最大的熱忱接納了他。彼時,索朗群培的父母都已經(jīng)去世,只有親妹妹還在,兩人喜極而泣,久久相擁。

      也就在那一年,索朗群培的外甥、拉郊鄉(xiāng)鄉(xiāng)長古桑旦增動員身邊群眾去杰羅布放牧守邊。

      從小就在杰羅布放牧的索朗群培,對那里既熟悉又充滿感情,所以毫不遲疑報名響應(yīng),成為西藏和平解放后最早到杰羅布放牧的四個人之一。

      “這里是我們的牧場,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守,那還是我們的嗎?還會是中國的嗎?”多年的境外流浪遭遇,讓老人對這一切看得更加透徹。

      再次回到杰羅布這片熟悉的土地,索朗群培很是感慨:“同樣是在這里放牧,小時候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只能為別人放牧;現(xiàn)在我不僅擁有自己的牦牛,放牧的同時還能為國守邊,是做? 貢獻?!?/p>

      剛到杰羅布的時候,能吃到的最好的菜就是蘿卜土豆,后來連接山外的路修好了,各種蔬菜水果和肉類都能運進來,這也是索朗群培以前想都不敢想 的事。

      索朗群培現(xiàn)在是村里年齡最大的牧民,常年放牧的生活讓他患上了嚴重的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每到放牧的季節(jié),村里為了照顧他,都會將其安置在離村最近的牧場,以便天氣變冷后,老人能盡早搬回村里的安居房。

      在牧區(qū),許多牧民的帳篷是很講究的,里面各種生活用品也是很齊全的,索朗群培的帳篷卻非常簡陋,就是用雨布和帆布支撐搭建的一個人字蓬,堪堪能遮風擋雨,里面也只有最起碼的日用品。但當了一輩子牧民的索朗群培卻很習慣這樣的簡陋,也從不覺得有啥苦。

      閑暇時,老人喜歡坐在草地上默默眺望遠方,或許在他眼里,那遼闊的天空、盛開的杜鵑花、清澈的溪流、豐茂的草場和他心愛的牛群就是他最殷實的財富。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暗,叮囑老人保重身體,又幫著老人把小牛趕進棚子里關(guān)好,我們就告辭了,老人站在帳篷門口一直目送著我們下山。

      回到杰羅布村,剛好華燈初上時,微風吹來,隱隱約約還帶著些飯菜的 香味。

      二哥尼瑪次仁,恣意揚鞭奔赴

      新牧場

      村里沒有招待所,達娃央宗安排我在她家住。怕我冷,她說要去二哥尼瑪次仁家拿被子。

      不一會,她抱著一床嶄新的絨毯回來了,二哥尼瑪次仁也跟在她身后進了門。原來,尼瑪次仁明天就要去遠方放牧,所以他們要一起準備帶去牧場的物資,諸如睡袋、蔬菜、方便面等。

      尼瑪次仁12歲開始放牧,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牧民,有點沉默寡言。

      達娃央宗說二哥20歲左右談過一次戀愛,但常年在外放牧,感情慢慢就淡了,加之妹妹婚姻失敗,后來也就不愿意再想結(jié)婚之事。

      因為第二天要去德久塘放牧點,尼瑪次仁神情間帶著些掩飾不住的興奮,有點像等著大年初一就可以穿新衣服的孩子。

      “本來這三天村委會都安排了村民給村里有償幫忙,大家都愿意參加,收入也比較高,但我哥哥不為所動,他更愿意在晴朗的天氣里和他的牦牛一起去新牧場?!边_娃央宗很理解哥哥。

      收拾妥當,又有幾個村民來家里喝酒話別??吹贸觯巴拍咙c對每個牧民都是件大事,畢竟一去三個月呢。尼瑪次仁不時端起酒杯感謝大家,小小的棚屋里充滿了歡聲笑語,直到凌晨兩點過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達娃央宗就在廚房里忙活,她要為二哥做一些飯菜帶在路上吃。

      早餐過后,我們一起去往尼瑪次仁位于半山坡的家,那是幾間藍色鐵皮頂?shù)钠椒?,他家門外就是德瑪隆牧場。尼瑪次仁喜歡一開門就能看到自己的牛,所以他把房子建在了德瑪隆牧場邊。

      “我哥哥特別關(guān)心自己的牛,去年冬天路上結(jié)冰,他摔斷了兩三根肋骨都不去醫(yī)院,怕住院耽誤放牛,直接用哈達綁著就算完事?!边_娃央宗對此也很無奈。

      話說牧民換季轉(zhuǎn)場之前,都會舉行祭祀活動,以佑平安。尼瑪次仁也不? 例外。

      他的房屋右側(cè)有一個簡易煨桑爐,白色的爐身上方是一節(jié)鐵皮煙囪,只見他將一些松柏枝放入爐中,點燃,一道濃濃的白煙就升騰起來,尼瑪次仁口中虔誠地誦完祈禱經(jīng)文,再用松柏蘸了凈水往爐子周圍灑,儀式就算結(jié)束了。

      轉(zhuǎn)場工作繁瑣而辛苦,早些天,尼瑪次仁已經(jīng)先行將母牛和小牛送去了德久塘牧場,今天是專門帶6頭壯實的公牦牛馱物資過去。需要帶走的物品早已經(jīng)打包裝好,此刻他正一件件用力地將它們往牦牛身上捆綁,綁好后再反復拉拽,直至確認沒有問題。

      “從德瑪隆牧場趕著牛去往德久塘牧場,需要一天多的時間。一路翻山越嶺,不捆好很容易被顛掉?!蹦岈敶稳什粫h語,好在達娃央宗總能及時翻譯。

      帶著牲畜遠足去新的牧場,這不僅是牧民自古延續(xù)下來的習俗,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它能讓土地、植被與牲畜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一個人呆在牧場,在多數(shù)人的想象中無疑是孤單而無趣的,尼瑪次仁卻認為自己有很多事要做。

      他每天早晨7點過起床,給20多頭奶牛擠奶。擠的時候還要用一點技巧,每次要先放開小牛,讓它找到母牛開始吸吮,母牛感覺是在哺乳小牛就比較容易分泌乳汁,狀態(tài)也會自然放松。這時候要把母牛的兩條前腿用繩子套起來,防止母牛在擠奶時亂動,然后再把小牛拴回去,就可以開始擠奶了……達娃央宗描述的過程看似麻煩,但對于尼瑪次仁這樣老資歷的牧民來說還是駕輕就熟的。

      牦牛奶的產(chǎn)量雖然不高,質(zhì)量卻是所有奶中最好的,專家解釋為它們呼吸的空氣、吃的草是純天然的,牦牛奶的蛋白質(zhì)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遠遠高于普通牛奶,而且含有抗缺氧、抗疲勞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這是我從相關(guān)資料里獲得的信息。

      尼瑪次仁弄不清這些,他只是把擠奶當作自己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來認真對待。

      擠完奶之后,把牛放出去,他還需要從牛奶里提煉出酥油、奶渣,再封存好,等到自己回家拿東西時或者有親人來探望時就可以帶走。傍晚再把牛接回來,一天時間就差不多了。

      為了讓牛兒吃到更好的草,尼瑪次仁在那邊住上半個月又要換新牧場,所謂逐水草而居,大概就是每個牧民最真實的寫照。

      一切收拾停當,尼瑪次仁返身鎖好房門,只留房屋左側(cè)那個太陽能誦經(jīng)機在不間斷地發(fā)出抑揚頓挫的誦經(jīng)聲。尼瑪次仁說那是為了嚇唬狗熊的,讓它誤以為家里有人不至于破門而入。

      終于到了揚鞭啟程的時刻,幾頭牦牛在尼瑪次仁響亮的吆喝聲中愉快地朝山坡下沖去,重蹄過處,騰起一路塵煙。

      舅舅米久扎西愿意一直在這邊放牧

      送走了尼瑪次仁,我們便驅(qū)車前往冷木公牧場,去探望達娃央宗的親舅舅、米瑪桑珠的父親米久扎西。和索朗群培一樣,今年63歲的他也是村里最有影響力的老牧民。

      冷木公牧場有政府專門為牧民修建的藍色鐵皮頂石頭房,房子是一排長方形的倉庫樣式,內(nèi)里沒有分隔,有五扇窗戶三道門,老人住在最右邊,其他都留給了牦牛。

      待我們坐定,老人便熟練地點燃灶火,很快就燒開了一壺清茶請我們喝,還給我們拿他攢下的零食,里面的膨化米卷因受潮而變得綿軟。

      達娃央宗關(guān)心地問起舅舅的身體狀況,老人說主要是高血壓、腎病。

      “前段時間,醫(yī)生下鄉(xiāng)來給我配了點藥,沒有做特別治療,他們建議我去醫(yī)院做全面檢查?!痹掚m如此,但老人舍不得放下自己的牛,始終不愿意去。老人還患有痛風,手指腫脹得如同胡蘿卜,走路稍微踩到一點石子腳板心就會特別疼,但這些都沒能讓他舍棄放牧。

      1995年,響應(yīng)鄉(xiāng)里的號召,米久扎西與表哥索朗群培、侄兒次旺旦增、平措羅布4人成為白玉地區(qū)第一批駐守杰羅布牧場、守護國土的主要力量,當時年齡最小的平措羅布只有10歲。

      他們趕著62頭牲畜、帶了不到十斤的大米、數(shù)量不多的糌粑和半麻袋土豆,沿著險峻窄小的山路,走了整整兩天才到杰羅布的馬吉塘牧場,開始了放牧守邊、巡山護邊的生活,從此結(jié)束了杰羅布無人長期堅守的歷史。

      “我們住在兩間破敗的小牧屋里,時刻要防備偷襲的棕熊、豹子等。有次我們出門放牧,回來就發(fā)現(xiàn)窗戶被棕熊掰斷、扯爛,屋子里也翻得亂七八糟,還好它只是偷吃了一些糌粑,沒造成太大損失?!痹卩枧咀黜懙幕鸸庥痴障拢拙迷髡f著些有驚無險的經(jīng)歷。

      沒有自來水,他們尋找山泉水;沒有爐灶,他們自己搭石頭灶;沒有柴火,他們撿干牛糞和枯樹枝……面對困難,他們想盡辦法克服,唯獨沒想過退縮。

      由于身處邊境,外軍的侵擾有時也難以避免。

      一次,米久扎西在巴桑孜放牧點放牧時,遇到了外軍,他本能地質(zhì)問對方為何非法闖入?卻被惱怒的外軍強行帶到了他們的哨所。他們綁住米久扎西的手腳,倒掛起來,用木棍不停地毆打他。面對外軍的殘酷,米久扎西身體上承受著巨大的疼痛,卻沒有任何屈服。

      “當時,山上挖蟲草的拉郊鄉(xiāng)群眾看到舅舅被外軍帶走,就趕緊回鄉(xiāng)里報信,最后在拉郊鄉(xiāng)黨委書記和派出所所長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把他救了回來?!边_娃央宗補充說。

      “經(jīng)過這件事后,我更不害怕了,因為有人能保護我。”從那以后,米久扎西守邊的決心更堅定了。

      望著舅舅,達娃央宗感慨地說起一件往事。

      “2004年,米桑過來頂替父親,舅舅回拉郊10天就掛念起自己的牛,他不放心。回來時到處都是冰,舅舅手腳并用,才爬到了山上的牧場?!边_娃央宗對此是能夠理解的:“我舅舅也好,哥哥也好,他們都很愛自己的牛,牛和他們的家人差不多,所以離開就會很 想念?!?/p>

      空蕩蕩的石頭房子里不時吹進來一陣小風,雖然面前有火堆,但我的后背還是有些發(fā)涼,米久扎西卻覺得不冷:“以前只有帳篷,現(xiàn)在有這個石頭房子已經(jīng)夠暖和的了?!迸c其他牧民一樣,老人每天的工作也是擠奶、提煉酥油、做奶渣,等下午四五點再把牛招回來,他說牛走得遠時,招回來需要三個小時。

      說著,老人又拿來新鮮奶渣讓我們品嘗,很酸。

      達娃央宗介紹著:“這也叫臭奶渣,做法有點像你們的臭豆腐,需要塞進牛皮袋里緊緊捂住,讓它變味,煮東西時放一點點進去熬,味道很好、很提胃口,有的人會吃上癮。”

      老人一點不覺得孤單:“我想給家里打電話,隨時都可以打,想回家,幾個小時就到了。平時黨和政府也常帶著慰問品來關(guān)心我們?!?/p>

      兒子米瑪桑珠擔心老人身體,曾勸父親回拉郊鄉(xiāng)安度晚年。但每次都被米久扎西拒絕了:“我愿意一直在這邊放牧,直到走不動的那一天?!?/p>

      姐姐白瑪?shù)录f,砍樹容易,種樹難

      達娃央宗的姐姐叫白瑪?shù)录?,今?2歲的她是杰羅布的一名護林員。

      白瑪?shù)录鲎o林員已經(jīng)24年,她說林區(qū)海拔落差很大,最高處有5000米左右,最低卻在2000米左右,而她的工作則是定期在這些高低切換的海拔間巡山護林。

      “一年有120天左右我們都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巡山,每組3到4人,按值班表輪換。一年四季都一樣?!卑赚?shù)录f護林的主要任務(wù)是反盜獵、反偷渡等。

      “有時發(fā)現(xiàn)蟲害也要及時上報,好早做處理。幾年前就發(fā)生過大面積蟲害,山路上都鋪滿了小蟲子。我們上報林業(yè)局后,他們從地面和空中噴藥,才止住了蟲害?!?/p>

      每天早晨9點從家里出發(fā),晚上6點下山,這是每個護林員的基本工作狀態(tài)。有時走遠了,夜晚便會在山上搭帳篷住宿,雨天也不例外。

      防火也是護林的一項長期工作。

      “在沒有雨的季節(jié)里,打雷就有可能引起干枯的樹自燃著火。”白瑪?shù)录f在那段時間,他們即使在林區(qū)過夜也不會生火,所以食物就只有隨身攜帶的干糧。

      雖然辛苦,但能做護林員依然是村民比較喜歡的工作之一。

      至于選拔護林員的標準,說來也很簡單:本村每家都可以出一個勞力,年齡在16歲以上、60歲以下,身體沒問題就行。

      森林里什么動物都有,但有機會遭遇、又比較危險的主要是熊,偶爾有豹子。

      白瑪?shù)录容^難忘的是曾和同事在山路上遇到過一只豹子,它臥在那里似乎體型不大,但它望著他們不停拿尾巴拍打地面,把白瑪?shù)录苯訃樋蘖耍钡奖悠鹕黼x去,才發(fā)現(xiàn)豹身很長……好在有驚無險。

      說起狗熊,更多的時候村民會覺得它像個好吃懶做的流浪漢。

      當?shù)氐拿窬右郧岸际悄举|(zhì)結(jié)構(gòu),狗熊輕易就能進屋偷面粉、偷糌粑。2017年,村里以國家承擔70%、群眾自籌30%的方式修建了新式房屋,堅固的建材讓狗熊無計可施,自然就無法盜取了。

      “我們平時巡山,看到狗熊的腳印就自己小心,面對面遇到只要不動也沒事。一次性最多能同時看到3只熊。”對付熊出沒,白瑪?shù)录麄冊缫延辛俗约旱慕?jīng)驗,“再就是每年秋天,熊喜歡爬上野桃樹吃果子,你看到它悄悄繞開就行,不要讓它發(fā)現(xiàn)你。”

      上世紀80年代當?shù)卮迕窨靠硺錇樯?000年以后,是靠保護森林為生。對于這種改變,白瑪?shù)录煤唵蔚脑捳Z表達了自己的認可:“當然保護好!樹的成活率很低,砍樹容易,種樹不?????? 容易?!?/p>

      母親白瑪央宗,帶著孫子守著家

      返回時,達娃央宗邀請我去拉郊鄉(xiāng)母親的家,說周日孩子正好都在。那也是她心里唯一認為像家的地方。

      “母親很善良,見到問路的陌生人都會為他倒杯茶。他們雖然有五姊妹,但當年看到姥爺?shù)昧怂[,長期躺在床上不能干活,母親就主動接到家里來養(yǎng),有時還讓我們也過來幫忙?!边_娃央宗說。

      母親白瑪央宗是地地道道的拉郊人,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如今母親帶著達娃央宗的三個兒子繼續(xù)生活在拉郊,“除了我生的大兒子西洛旦增和二兒子朗嘎次旦,我還領(lǐng)養(yǎng)了小兒子嘎瑪曲桑,今年才兩歲。”

      他們的家在拉郊鄉(xiāng)那片紅頂別墅群的西頭,位置較高。因為提前接到了達娃央宗的電話告知,家里的三個小朋友便一直在大門外邊玩耍邊等候著媽媽的到來。

      見到媽媽,三個小朋友格外開心,老大忙著搬媽媽給他們買回的西瓜,老二跑進門給外婆報信,最小的嘎瑪曲桑則興奮地撲進媽媽懷里。

      母親白瑪央宗很快笑吟吟地走了出來,她身形筆直瘦高,得體的黑色藏裝里是一件藍色碎花的襯衣,白皙的皮膚,加之一副黑框眼鏡,讓她顯得氣質(zhì)優(yōu)雅。

      讀五年級的哥哥西洛旦增較靦腆,他默默端來切好的西瓜就躲到一邊去了。小兒子卻因為來了客人更加賣力地淘氣,他坐在一個塑料小車上雙腳用力蹬地,在客廳里來回滑動,不時大喊大叫讓大家看他。讀小學三年級的二兒子朗嘎次旦懂事活潑,小小年紀的他可是去過遠方的,他說自己小學二年級時就跟隨區(qū)內(nèi)組織的夏令營團隊去過北京,他還拿來一本當時的紀念冊讓我看,并說將來想考成都的內(nèi)地初中班,因為姨媽家的大哥哥在那里讀師范。

      在朗嘎次旦的翻譯下,我還和他外婆白瑪央宗簡單交流了幾句。

      白瑪央宗說在自己小時候,拉郊人口不多,牦牛也不多。

      “當時這里主要有6戶大家族,還有一些小戶人家。后來有的死了、有的去了不丹。那會兒的房子都是石頭地基,上面是木頭屋,住人,下面住牛?!卑赚斞胱诰褪亲钤缒橇掖髴糁唬髴舨皇侵讣揖掣辉?,是指家族人口數(shù)量較大,親屬眾多。難怪達娃央宗在鄉(xiāng)里或村里隨便遇到一個人似乎都與她有著或遠或近的親戚關(guān)系。

      白瑪央宗也有風濕病,幾根手指幾乎都無法伸直?!拔覀冞@里海拔不算高,但因為潮濕,大多數(shù)人都有風濕?!崩先苏f。也因此,這里的人對待風濕、痛風都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很少把它當成大病去專門治療。休息片刻,白瑪央宗又去為兩個孫子返校做準備,因為是住校,兩個孩子每周回家一次,該帶啥都要提前收拾好。

      也許是獨自支撐著一個大家,母親白瑪央宗外表溫柔,骨子里卻比較好強。當天,因為一點小事,達娃央宗和母親發(fā)生了小小的爭執(zhí),母親神態(tài)平靜,達娃央宗卻委屈地哭紅了眼圈。

      達娃央宗并不是每個周末都能回來,她說平時都是鄉(xiāng)里的另一位家長幫著接送小孩。

      下午五時許,達娃央宗準備送兩個兒子和鄉(xiāng)里的另一個男孩前往生格鄉(xiāng)中心小學。臨走我為他們一家子在院門口拍了張合影做留念。

      拉郊到生格大約38公里,車一啟動,三個孩子玩鬧一會竟睡著了。余下我倆繼續(xù)閑聊。

      和每個做子女的一樣,達娃央宗一邊抱怨著母親不懂自己,一邊卻發(fā)自內(nèi)心地慶幸自己擁有母親的關(guān)愛。

      達娃央宗歉疚地說:“我平時沒時間帶孩子,只有寒假能輔導他們的學習。要不是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和一個偉大的哥哥幫我照顧孩子和家里,我啥工作也做不了。”

      仿佛有一個溫暖的家作為后盾,一切苦和難于她而言都不足為道了。

      生格鄉(xiāng)中心小學位于兩條街道交匯的夾角處,我們到時已有老師在校門口等待。達娃央宗去街邊給孩子買了點學習用品,又叮囑了幾句,便把孩子送進了校門。

      返回的路上,達娃央宗又拉上了幾個搭順風車的鄉(xiāng)民。

      杰羅布,一幅慢慢完整的畫卷

      伴隨著達娃央宗的話語和腳步,伴隨著她身邊那些親人的故事和剪影,幾天里,我對杰羅布的了解每分每秒都在增加著,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慢慢完整。

      在杰羅布這片亙古不變的土地上,各項基礎(chǔ)設(shè)施都在逐漸完善,這里的人們熱愛家鄉(xiāng)、堅定守邊,生活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如今,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群眾從其他村自愿搬遷至杰羅布村。

      從1995年的兩戶4人,到2017年的10戶23人,再到現(xiàn)在的34戶101人,扎根杰羅布的守邊隊伍逐年壯大。

      村里最初的牧民人家依然像索朗群培和米久扎西一樣放牧守邊。而不想再做牧民的百姓,則選擇護林員等其他工作。

      對于時刻都想擴展自己眼界的達娃央宗來說,她的“野心”越來越實際。

      “希望能有一個更有文化的村官。村里的一些材料需要用雙語上報,我和米桑做起來都很有難度。”說到這些,她又流露出沒能多上學的那一絲遺憾。

      達娃央宗的幾個兒子還小,所以她把目光投向了姐姐的兩個兒子。

      “兩個外甥都面臨師范畢業(yè),我動員姐姐家的老大來杰羅布做一名有文化的村干部,他本來很愿意,但有一次跟著我哥哥去挖蟲草時,因為腿有風濕,半路就走不動了不得不返回,自然無法留下來了;姐姐的老二也是讀的師范,學計算機的,我告訴他,他可以在這邊邊做自己的工作邊幫村里,他沒有拒絕,目前也在考慮中?!?/p>

      兩個外甥之所以選擇師范并不是因為師范免學費,而是他們從小受到外公格桑的影響,想做外公的接力棒。

      “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父親的學生。米桑弟弟既是我爸爸的學生也是我的學生?!?/p>

      達娃央宗還想讓自己的大兒子將來高中畢業(yè)到杰羅布邊境一線參軍,既可以保家衛(wèi)國,也可以為村里做事。

      “我這樣想可能有點自私,但也有一點理解了老爸當年叫我回來為鄉(xiāng)里代課的自私?!边_娃央宗笑著說,神情多了幾分對往事的釋然。

      她有些小驕傲又帶著點俏皮說:“并不是我在夸我自己,我的優(yōu)勢就是比較適合做這個工作!我了解這里,雖然讀書不多,但能和漢族同志、外來的施工隊溝通。其他有文化的沒經(jīng)驗,有經(jīng)驗的又表達不出來?!?/p>

      對于管理杰羅布,達娃央宗很果決:“現(xiàn)在國家對邊境地區(qū)很重視,只要群眾信任我,領(lǐng)導愿意培養(yǎng)我,我就肯定能呆下來。畢竟以前條件那么惡劣,我們的長輩都呆下來了。我也希望我的后代繼續(xù)留在這里,為守土固邊做貢獻?!?/p>

      群山環(huán)抱的背景前,達娃央宗的眼神中始終帶著自信,陽光暖暖地播撒下一層金輝,她和她的親人們都已是畫卷中人。

      編輯導語:作者以達娃央宗和她的親人們的生活軌跡為脈絡(luò),以各人不同的角色身份及生產(chǎn)方式為切入點,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還原出一個新興的邊境小村落“杰羅布”的發(fā)展歷程,反映了在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關(guān)懷下,邊境新村的嶄新風貌和守邊放牧者步步高升的生活。

      責任編輯:子嫣

      猜你喜歡
      達娃尼瑪羅布
      生化檢驗和常規(guī)尿檢對于糖尿病診斷的臨床效果分析
      關(guān)于1940 年尼瑪抄寫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扎西達娃的小說美學探微
      羅羅布
      一位20年不接受采訪的作家
      雪豹達娃死了嗎?
      尼瑪澤仁絹本彩繪
      尼瑪澤仁佛像畫欣賞
      尼瑪澤仁《藏傳佛教故事》配圖選頁
      羅羅布
      平遥县| 长沙县| 朔州市| 揭阳市| 黑山县| 宜丰县| 多伦县| 松潘县| 巴中市| 普兰县| 农安县| 瑞丽市| 福泉市| 谷城县| 水城县| 禄丰县| 澎湖县| 张掖市| 若羌县| 合山市| 郯城县| 察雅县| 邵阳市| 尚志市| 石河子市| 轮台县| 绥江县| 文化| 化州市| 衡南县| 永善县| 济源市| 太和县| 西畴县| 都兰县| 水富县| 儋州市| 娄烦县| 松阳县| 云阳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