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木良 李滄希
當一個23歲的年輕人辭職回農(nóng)村,打算做自媒體,但又擔心年邁的奶奶不理解,該怎么辦?
吳木良想到的方式是騙奶奶,說自己是回來拍電影的。之所以這樣解釋,是因為奶奶不懂什么是自媒體?!罢f拍電影,她還稍微知道一點,奶奶能放心,我沒有在混日子?!眳悄玖冀忉尩?。
沒想到,幾天后奶奶卻突然提出,想看看孫子拍的電影。于是,吳木良手忙腳亂地用手機拼接出了一個4分鐘的短片,加上一段龍標(電影公映許可證)素材,從屋子里搬出投影儀,放映給奶奶和她的姐妹看。
這部只有4分鐘的“電影”,記錄下了奶奶最平凡的生活。鏡頭中的她和親友聊著家?,嵤?,在稻田里低著頭干農(nóng)活,熟練地包著粽子。
奶奶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電影”中的自己,這段反應被吳木良拍下來,傳上了視頻網(wǎng)站。幾天的工夫,視頻播放量就超過500萬,還上了央視?!斑@樣鋪天蓋地的關注和祝福,我真的沒想到!”吳木良感慨。
以下是吳木良的自述。
不久前,我的工作發(fā)生了一些變故。趁著這個當口,我決定給自己半年的時間,嘗試拍一些自己喜歡的短視頻內(nèi)容。
地點選在了老家——福建省三明市下轄一個只剩20多人的村子。
作為一個常年在外的年輕人,從便利的大城市回到農(nóng)村,我的生活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
住在家里的老宅,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做飯要靠砍柴生火,買個東西要走十幾里路,東西壞了也要自己修。
剛回來的第一個星期,家里的水管就爆了,水一直嘩嘩地流,整個墻壁都濕透了。我爬到樓頂去修,下來的時候還把腳崴了。
然而,比起生活的不便,更讓我感到難受的是同村人的指指點點。不務正業(yè)仿佛成了我的標簽,時不時就有人勸我“還是找個正經(jīng)班上吧”,“買房買車”成為我經(jīng)常聽到的字眼。
反倒是身邊最親的奶奶不給我什么壓力,也不問我的工作計劃,每天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關心我。
老人起得早,奶奶總是天剛蒙蒙亮,就從伯伯家走到我家,隔著窗戶喊:“菜摘好了,出來拿?!钡D臧疽沟奈?,怎么可能七八點鐘就起得來。連著好幾天,我都睡得昏天黑地。
到后面,奶奶就放任我睡懶覺了。只是靜悄悄地把剛在園子里摘的菜放到我窗臺的籃子里。豆角、黃瓜、辣椒……我醒來后,窗口就成了“百寶箱”。
為了攢足視頻素材做自媒體,我經(jīng)常拿著相機在村里拍來拍去。
記得剛回家的那天,我支著相機錄了一小段奶奶吃飯的視頻。她表現(xiàn)得很不自然,總是盯著鏡頭看,還時不時地瞟我一眼。
我讓奶奶不要緊張,就像平時一樣,但她有點害羞,覺得自己沒有好好打扮:“我像個瘋婆娘,你放出去了,人家會說你家里有個瘋奶奶?!?/p>
為了不打擾奶奶,我開始用手機隨時拍,她察覺不了。我展示給她看時,她也不會惱,只是好奇地問我成天都在拍什么。
該怎么和她解釋呢?我想了很久。村子里的老人普遍不太明白自媒體是什么,我擔心說了之后,奶奶以為我在干什么壞事,于是就騙她說:“我在拍電影,之后你還能上電視呢!”
拍電影、上電視,這在奶奶聽來就很威風了。
我把鏡頭對準奶奶之后,才留意到她和前幾年相比,變化了不少。她干起活來,沒有前幾年那么輕松了,背比較佝僂,腿腳也不利索了。
有時候我在剪輯視頻的時候,想加一點慢放的效果,但放了一遍之后,發(fā)現(xiàn)老人家自己的行動本身就很緩慢,好像是加過了慢放效果一樣。
我更大的一個體會是,爺爺過世后,奶奶好像一下子變得非常孤單。
我讀初中的時候,爺爺患了阿爾茨海默癥。一個大冬天,爺爺晚上出去散步,很久都沒有回來。奶奶著急得發(fā)動整個村的人一起去找爺爺,最后在一個小水坑里找到了他。奶奶氣得一直罵爺爺,但罵著罵著自己又哭了。
在我讀高一的時候,爺爺過世了。從那以后,奶奶晚上做完飯,要把飯端到自己的床上去吃,吃完了也不敢去廚房洗碗。
奶奶入睡也變得很困難,她開始害怕夜晚的安靜。一年中睡得最好的幾天,就是過年大家團圓的時候。我和姐姐們坐在一起打麻將,爸媽在旁邊嘻嘻哈哈。她坐在椅子上,聽著周圍熱鬧的聲音,反而很安穩(wěn)地睡著了。
奶奶今年已經(jīng)78歲了,她還是一個人打理著幾畝土地。爸媽叫她別干活了,但她還是會偷偷種稻子。
我想奶奶之所以堅持種田,是因為她沒有什么別的事情可以做。她在村子里過的是一種無比“真空”的生活。她不會用智能手機,也不認得字,平時聯(lián)系,只能是我們給她打電話,她也不會往外撥。
或許對村子里的老人來說,這個地方的生活和10年前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F(xiàn)在,村子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好像村子也變得很孤單。
我回村子長住,奶奶雖然嘴上不說,但我知道她很高興。她和我提出要去6年未回的娘家看看。那天一早,她特意穿了一件很鮮艷的外套,嘴巴一直說個不停。
一路上,有不少岔路口,她已經(jīng)無法辨別出準確的方向。等到了之后,奶奶高興得不得了。她和許久未見的親戚追逐打鬧在一塊,竟然有種莫名的少年感。
因為我這次回家,奶奶終于能去平時去不到的地方,做了一些一直沒機會做的事。就像拍照錄像這碼事,她不像我們,隨時都能拿出手機自拍。記憶中上次有人給她錄像,還是她過70歲生日的時候。所以那天她主動讓我放“電影”,還叫來了很要好的一位婆婆一起看,似乎也有點炫耀的意味。
兩人一邊看一邊聊天拌嘴。奶奶的姐妹看到她曬草藥的畫面,還問她:“你怎么自己一個人偷偷去摘草藥了,不叫我一塊?”能看得出她們都覺得特別新奇。
更讓我意外的是當時說“讓奶奶上電視”的玩笑,竟然變成了真事。
幾百萬網(wǎng)友看到了我的視頻,也有不少媒體找了過來。機緣巧合之下,鏡頭下的奶奶登上了CCTV6的“中國電影報道”。
我從來沒見過奶奶像上電視那天那么開心。她看著屏幕里面的自己,笑得無比燦爛。對于一個一生平凡的人來說,在自己古稀之年的時候,迎來一個人生的小巔峰,那種感動大概是難以言喻的。
我給奶奶看了幾條網(wǎng)友的評論。她不知道怎么回應,只是用方言說:“好啊,大家都好啊!在外面工作的、老人家在家里的,都要好好的?。 ?/p>
我看到不少網(wǎng)友留言說,看到奶奶想起了自己的親人,也想回家給長輩拍一段視頻。我希望他們能快一點去做這件事,人老了以后,因為日復一日重復的生活,他們的時間會過得很快。
就像那天我放“電影”的時候,奶奶只叫來了一位婆婆一起看。如果是幾年前,可能會來五六個人,把屋子都坐滿。所以有了想法,就盡管去做,這是給老人的禮物,也是將來自己可以回憶的一部分。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