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7月20日是什么日子嗎?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為了紀念這一天,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墒?,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一起來看看關于月球的知識吧。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們常常以為圓圓的月亮像玉盤,但實際上,月球并非完美的球體。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隆起的扁球。
受地球引力及月球自轉的影響,月球的形狀更像是一個雞蛋。因為月球的中心偏向地球,所以“雞蛋”的大頭始終對著地球。
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層。由于缺少了大氣層對溫度的調節(jié),月球上會出現(xiàn)忽冷忽熱的狀況。月球表面的晝夜溫差可達到300 ℃:在白天最熱時,月球表面溫度可達127 ℃;在夜間最冷時,月球表面溫度可降到-183 ℃。
月球正在以大約每年3.82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月球的逐漸遠去會影響地球的自轉,使地球上的晝夜變長。
據科學家推算,14億年前月地距離為34萬千米,比現(xiàn)在近4萬多千米,那時地球一晝夜僅約18.68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月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地球上的一天也會越來越長。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減緩了月球的自轉速度。當月球的自轉速度減慢到與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速度差不多時,這種運動形態(tài)就穩(wěn)定了下來,這種現(xiàn)象叫“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使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和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同,這意味著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因此,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始終是月球迎著地球的那一面。只有通過航天器,我們才能看到月球背對地球的另一面。
因為月球上不存在風化、氧化以及水的侵蝕作用,且月球上沒有別的生物存在,所以留在月球上的腳印既不會被風吹雨打,也不會被其他生物破壞。如果在月球上留下一個腳印,可能幾百年后依然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