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考生們心無旁騖,坦坦蕩蕩去完成學業(yè)使命,事關一代人的成長、未來。
2023年的高考帷幕已落,成千上萬的學子和家長們在“緊張”、“焦慮”,甚至“惶惶不安”中,經受了“特殊時期”的“特殊考驗”。
高考是老生常談。一年一度,如期而來如期而去,照說沒有什么特別的,然而由于事關數(shù)以千萬人,數(shù)以千萬個家庭,進而延伸涉及到數(shù)億人,不被關注、不被評論,反而不正常了。
或許正因為太過于“重視”,一些“奇葩”之事隨之而出,讓人“迷惑不解”、“應接不暇”,又“焦頭爛額”、“叫苦連天”。
備考期間考生都期望集中精力、安心復習、順利應考。然而各類廣告鋪天蓋地、漫天飛揚?!鞍^保過、雙倍提升”“內部資源”“命題專家”解密,信誓旦旦,煞有介事,讓人無法辨別真?zhèn)?。許多考生和家長左右為難,相信吧,心存疑慮;不信吧,眼看身邊考生紛紛去吃“小灶”。權衡之下,也是在“刺激”、攀比之下,一些家長明明知道其中有“詐”,也寧可“上鉤”。等進了考場,結束了考試,一切明了,再回頭品味所謂的“小灶”,除了“啞巴吃黃連”“后悔不迭”,剩下的便是“自食其果”。
語文考試結束后,不出意外,各地媒體都會出現(xiàn)“范文選登”。請一些當?shù)孛骷一蛑耸俊安俚丁保愿呖甲魑臑轭},撰寫“范文”。媒體也許是好意,但那些名家跟考生根本就不在一個平臺上。別的不說,所處的心境、環(huán)境就大不一樣。考生在考場都有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考試時間要把握,未來成績要在乎,作文內容要斟酌。此種狀態(tài)下所完成的作文,與那些輕松自如、毫無心理負擔的作家們撰寫的文章,根本就沒有可比度。然而,在成績沒出來之前,考生們總是忐忑不安,肯定會比照媒體上的“范文”,以“驗證”自己跑沒跑題,是不是緊扣“主題”?好容易解脫了“緊張”,以為可以輕松下來的考生,在媒體的額外“關心”下,重新進入了人為設計的“迷茫”困境之中飽受煎熬,實在“可憐”又讓人“心痛”。
成績公布之后,炒作各科“狀元”又成了媒體的“主打”熱點。雖然國家教育部以及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禁止宣傳“狀元”,炫耀“高考成績”,然而,與“狀元”宣傳和“高考成績”宣傳相關的新聞,總是屢禁不止。
好成績確實讓人羨慕,但絕大多數(shù)考生的成績在正常線上下,有的甚至還低。考試有偶然性,一些平時學習本來不錯的考生,因為發(fā)揮失常,高考成績并不盡如人意。反之有些平時不被看好的考生,高考時卻超常發(fā)揮,無意中放了“衛(wèi)星”。這些本屬正常的現(xiàn)象被刻意“扭曲”、炒作后,高興了極少數(shù)人,卻傷了大多數(shù)人。這不能說不是對考生的一種精神“傷害”。
高考是為了國家選拔人才,也是為了讓千千萬萬莘莘學子得到更好更高的教育,繼而更好地成長,為國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是剛剛步入“成人”行列,一場高考實際就是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的開端。這個“起始”對考生們非常重要。走好這一步,考生們會更加熱愛社會,對生活、未來更加充滿希望和憧憬。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落入了“負面陷阱”,將在考生們純潔的心靈中留下幽暗的陰影,甚至影響以后的人生。
避免和消除高考期間出現(xiàn)不必要的“干擾”,讓考生們心無旁騖,坦坦蕩蕩去完成學業(yè)使命,事關一代人的成長、未來。不能小覷,更不可掉以輕心。教師、家長有義務,全社會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