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雅
我的姥爺退休不閑,
熱心于歷史文化研究與宣傳。
這一天,
領(lǐng)我到了正定縣。
87版《紅樓夢》正在回放熱播,
榮國府當然是我參觀的必選。
這就是經(jīng)典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地,
導演和演員在這里灑過心血熱汗。
美麗的畫廊廳堂讓我駐步,
仿佛讓我置身故事其間。
我問正定是否和紅學相關(guān),
話音未落,姥爺就開始了侃侃而談:
這里當然不是真的榮國府,
但是正定歷史文化豐富,
堪稱封建社會的袖珍精版,
完全具備寶玉、黛玉的生活條件。
姥爺?shù)恼Z氣突然放緩:
難忘上個世紀80年代,
人們對文化的認識太過膚淺,
年輕的縣委書記卻敢為人先。
聽說要把《紅》劇的拍攝引到縣城,
不少人視為異想天開、開玩笑一般。
實際上,他作過反復論證,縝密調(diào)研。
他去拜訪紅學大家周汝昌,
周老斬釘截鐵:
“誰說和正定無關(guān)!
北宋開國元勛曹斌是曹雪芹的祖先!
曹斌是靈壽縣人,
靈壽就歸真定府管!”
在書記的精心指導下,
榮國府很快光照人間
參觀的絡繹不絕,一百多部影視劇在此開篇。,
正定的文化和旅游開始熱火朝天。
這位縣委書記總是想別人不敢想,
敢于沖破極左思想的羈絆,
制定規(guī)劃措施,多方引進人才,
最早實施科技興縣。
為了帶領(lǐng)人民走岀高產(chǎn)窮縣,
他深入調(diào)查研究,聘請專家顧問團,
多少次廢寢忘食,多少次通宵達旦!
正定改革長出了飛躍的翅膀,
《正定翻身記》登上人民日報的報端。
從陜北到河北,從河北到福建,
從浙江到上海,從縣委書記到總書記,
他的心里,始終裝著一個信念: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這一奮斗目標始終不曾改變!
一切為了人民,
這是他偉大思想的發(fā)端。
一切為了人民,
使他洞察了新時代的規(guī)律和內(nèi)涵,
他創(chuàng)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思想,
從黨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新時代光耀人間!
感謝姥爺領(lǐng)我參觀榮國府、正定縣,
讓我真切地看到了領(lǐng)袖的初心,
懂得年輕一代如何行穩(wěn)致遠。
時刻想著為人民服務,
這才是青年肩負的使命和成才關(guān)鍵。
我要以此為動力,
努力學習,奮勇登攀!
難忘您,榮國府!
難忘您,正定縣!
鄒韜奮
(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原名恩潤、蔭書,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著名記者、出版家。早年求學于福州工業(yè)學校、南洋公學、上海圣約翰大學等,畢業(yè)后入中華職業(yè)教育社,開始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曾參加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在上海發(fā)起的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并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鄒韜奮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他與沈鈞儒、厲麟似等人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6年11月,國民黨為了撲滅國內(nèi)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領(lǐng)導抗日救亡運動的救國會領(lǐng)導人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人,釀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國人民,包括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的強烈反對。鄒韜奮出獄后輾轉(zhuǎn)重慶、漢口、香港繼續(xù)開展愛國救亡工作。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著有《韜奮漫筆》、《再厲集》、《坦白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