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代轉型中盧弼的學術人生

      2023-06-25 15:06:37孫珍珍
      中國故事 2023年1期

      導讀

      湖北沔陽盧弼幼時熟習四書五經(jīng),考入兩湖書院,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科留學,集新舊知識于一身。畢生收藏數(shù)十萬卷舊籍,與兄盧靖搜刻叢書、刊印鄉(xiāng)賢師友遺書,為桑梓保學術??疾毂R弼思想學術與精神世界,試圖構建完整的學術人生,不僅要使其名為更多學人知曉,亦能補全地方讀書人之精神面貌,更可窺見近代轉型的時代脈動。

      作者:孫珍珍,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沔陽盧弼(1876~1968)一生三赴日本游學,翻譯了不少西學著作,與其兄盧靖首刊嚴復《天演論》。覃思著述,專治三國史,撰有《三國志集解》《三國志職官錄》等。后半生以刻書為志業(yè),編有《慎始基齋叢書》《沔陽叢書》《湖北先正遺書》,其學術事業(yè)可謂卓著。然盧弼其人其事,聲名不甚彰著,除三國史研究者外,較少矚目。201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11卷本《盧弼著作集》,呈現(xiàn)了盧弼頗為豐富的學術人生。

      一、從舊學入“新學”

      盧弼,字慎之,湖北沔陽人,光緒二年閏五月二十八日生,世居湖北沔陽。自高、曾、祖父起,代代相傳皆為教書先生,家境清貧。盧弼在《先妣趙太夫人事略》中說:“太夫人含辛茹苦,銳意經(jīng)營,劈治竹篾,糊制紗籠,晝勤紡織,宵事刺繡,藉薄微利,佐事畜。先公設館授徒,每當寒冬永夜,一燈如豆,家人圍坐,誦聲機聲,互相酬答,幾忘生事艱難之苦也。”趙夫人先后產(chǎn)子女11人,存者僅5人,二男三女,盧弼最年幼。盧弼伯兄盧靖,字木齋,不好八股文章,但致力于實用之學,尤擅鉆研算術,但為貧賤所困,不得不以舌耕為業(yè)。盧靖28歲時因越南戰(zhàn)事寫就《火器真訣釋例》,受到湖北巡撫彭祖賢賞識。彭氏不僅贊助付印,還將盧靖禮聘至書院主講算學。其后,盧靖又受學使高釗中器重,以“樸學異才”薦舉,終在30歲舉于鄉(xiāng)。次年,受李鴻章差遣委用,先任天津武備學堂算學總教習,后歷宰贊皇、南宮、定興、豐潤諸縣,官至直隸、奉天提學使。辛亥革命后退出政壇,一心興辦實業(yè)、發(fā)展教育。

      盧弼比盧靖小20歲,因年幼備受喜愛。4歲時父親授小學韻語,六七歲已讀完四子書,每日跟隨伯兄盧靖至家館誦習《左傳》《詩經(jīng)》《爾雅》,往往讀幾遍就能成誦。耳濡目染下,10歲時便會寫文章,家館塾師都為之驚訝。盧靖外出任知縣期間也不忘寄來各類經(jīng)史要籍,為盧弼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伯兄的指引下,盧弼好書成癖、勤奮刻苦,經(jīng)?!昂箍嘁?,通宵達旦”。20歲成功考入經(jīng)心書院,書院藏書豐富,盧弼在這里泛覽群籍。后又考入兩湖書院,求學于沈曾值、姚晉圻、楊守敬、鄒代鉤等通儒大師門下。因才華出眾,深得梁鼎芬賞識,兩度被派往日本游歷,增長見識。盧弼對張之洞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大為贊賞。學院諸生除學習經(jīng)史子集外,也兼習騎步,演練野戰(zhàn),文事武備。在此熏陶下,盧弼始治新學,外文譯本、雜志報章,無不涉獵。

      盧弼在兩湖書院期間和其兄盧靖協(xié)力刻印嚴復所譯《天演論》,是為該著最初刻印本。嚴復在《天演論·釋例言》中道出原委:“顧惟探賾叩寂之學,非當務之所亟,不愿問世也。而稿經(jīng)新會梁任公、沔陽盧木齋諸君借鈔,皆勸早日付梓,木齋郵示介弟慎之于鄂,亦謂宜公海內(nèi),遂災棗梨,猶非不佞意也?!睍r在天津任武備學堂算學總教習的盧靖與任教北洋水師學堂的嚴復結識,盧靖看到《天演論》譯稿后十分欣賞,特借抄一份郵寄給就讀兩湖書院的盧弼閱讀。當時盧氏兄弟正在籌備刻印慎始基齋叢書,遂有意刊刻《天演論》。嚴復認為此書“非當務之急”,未有刊印之意,后經(jīng)盧靖多次相勸,盧弼又去信認為此書宜公之于世,嚴復才交與盧氏兄弟刊刻。盧弼在湖北刻成,又寄至天津由盧靖主持校訂,反復斟酌,終于在1898年6月刊行。慎始基齋本《天演論》出版后反響廣泛,之后的各種翻印本都以它為標準,這也是盧氏兄弟傳播西學的一大功績。

      1905年,盧弼第三次前往日本游學,在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科學習,課余積極編譯法律政治各書。1906年,他與黃炳言共同翻譯出版《憲法》,在《譯憲法自敘》中道出翻譯新書之意圖,實因前賢殫精竭慮學習物質文明之進化,雖有開民智之教化作用,卻未能儕伍西歐。究其原因,一言以概之:“論藝而不論政,斤斤于形下之學,而不一探道國明民之本也?!薄稇椃ā芬粫嘣鲊鴳椃l文,所譯日本憲法條文最為詳細,包括皇室典范、議院法、選舉法、貴族院令、會計法,等等,以資參考。1908年,盧弼再次與黃炳言合作出版《法學通論》,為治法學者大綱細目,書中詳細羅列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諸法。在日求學經(jīng)歷使盧弼對西學浸染較深,可惜日后因緣際會,竟不得大用。

      二、“吾心之安,期于致用而已”

      兩湖書院的新學熏陶和三度赴日留學的經(jīng)歷讓30歲的盧弼意氣風發(fā),希圖入仕,一展宏圖。盧弼的官宦生涯自1909年始,是年34歲的他輾轉多個部門,從吏部考公司到民政部疆里司,再到奉天閱考試優(yōu)拔卷,最終在黑龍江省巡撫周樹模幕下任職。初入府中,盧弼即顯露出過人的政事能力,即便是繁難的文書也能在一晚簽注數(shù)千言,落筆成章,往往一氣呵成。如此敏捷高效,周樹模大為欣賞,兩人結為至交。盧弼在兩湖書院讀書時,即頗留意輿地邊防,師從輿地大家楊守敬、鄒代鉤,喜治國聞、談時政,頗受兩位先生稱贊,隨身攜帶手抄課堂講義和邊防諸書。在東北期間,結識呼倫貝爾道宋鐵梅,兩人談論邊防利鈍,盧弼對卡倫鄂博河流險要如數(shù)家珍,令宋鐵梅大為吃驚,自嘲在邊省近三十年未有盧弼來數(shù)月間熟悉政情。1911年,滿洲里勘界之役,宋鐵梅輔佐周樹模力爭,盧弼也時出諫言:“凡是漢滿蒙俄文字圖籍志乘、卡倫鄂博之名稱位置,搜集引證,辯論狡詰?!泵鎸Χ韲说幕⒁曧耥?,盧弼以所攜少時購置的洪文卿譯印的中俄邊界地圖為據(jù)力爭,滿洲里車站終未落敵手,界務糾紛得以解決。宋鐵梅感嘆“先生夙具經(jīng)世之遠謨,非空談之書生”(《沔陽盧慎之先生事略》)。是時憲政編查館網(wǎng)羅人才,盧弼奉召調(diào)入。

      辛亥革命后,國務院成立,文書積壓成堆,盧弼因長于簿書,被委以整理之任。盧弼不舍晝夜,數(shù)日廓清所有積壓文書,被提拔為秘書長,兩年之后又轉調(diào)平政院。平政院是審理行政訴訟和官吏違法行為的法院,為冷署衙門,可謂降級,盧弼雖心有不甘,仍在其位謀其職,恪盡職守,執(zhí)法不阿,但也因勇于任事,時常遭人排擠。盧弼也未曾想到一待就是十幾年。對這一段經(jīng)歷,盧弼多是抱著遺憾的態(tài)度向友人傾訴,不時感嘆“冷屬浮沉”“冷宦十年一階不進”“浮沉宦海,壯不如人”。

      仕宦之路不暢,盧弼開始專注著述和書籍刻印。其所以如此,首先緣于盧弼“愛書成癖、性喜收藏”的本性。無論是在書院求學還是在官場任職,盧弼都廣泛搜集各類珍貴書籍。尤其是在平政院冷署衙門一待十年,無人問津,他便利用停訟的大把時間跑遍北京琉璃廠各個書鋪,“搜羅廠肆之秘籍,睹天祿之大觀”(《寄陳庸庵》),精心選購善本書,也曾多次寫信給友人詢書借書,逐漸“積儲既富,蔚然大觀”,三十余年,擁有數(shù)十萬卷藏書。同時,伯兄盧靖罷官興辦教育,以著述刻書為業(yè),也為官場失意的盧弼提供了新的方向,盧弼“復治經(jīng)心”的心理渴求得到認可。盧靖可以說是盧弼學術道路的領航人,盧弼對伯兄的評價也一直很高:“舉世皆尚俗學,而兄獨潛心幽渺。舉世皆騖近功,而兄獨規(guī)劃遠謨。逮至末流,世變益詭,而兄獨摒棄一切榮利,為舉世不為之舉,舉鄉(xiāng)邦數(shù)千年之仁人學子所賴以讬命者,發(fā)揮光大,同垂不朽?!北R靖在時代交替之中能夠堅定本心,專治疇人之學,一心為家鄉(xiāng)先賢、為天下之學術作貢獻,這些自幼時就對盧弼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盧弼在50歲回首半生時,發(fā)出“弼少承訓誨,以至于今”的感嘆,將自己走向著述刻書之路的功勞都歸功于盧靖。

      盧氏兄弟瀏覽載籍,博涉旁探,數(shù)年間刊刻三大叢書。其一為《慎始基齋叢書》。該叢書自1897年盧靖任職豐潤縣時開始刻印,因戰(zhàn)事中輟,直到1923年又重新續(xù)印。原擬刊刻五十種,后削減至《四庫全書敘》《觀書例》《觀書后例》《四川省城尊經(jīng)書院記》《輶軒語》《書目答問》《三通敘》《經(jīng)義韻言》《古今偽書考》《天文歌略》《地學歌略》11種開治學者門徑之書。盧靖曾告誡盧弼“世變方殷,不務遠者大者,惟考訂薄錄,校讎訛奪,支離瑣碎,奚不憚煩”(《沔陽叢書序》)。又謂“吾輩學識,不逮古人”,故相勉以刻書為志。

      其二為《湖北先正遺書》。此前,湖北鄉(xiāng)賢的遺著大都散軼,僅有趙尚輔任湖北學政時仿效各地刊印的《湖北叢書》,可謂篳路藍縷,然而成書倉促,遺珠實多。隨后天門周泊園、潛江甘藥樵(甘鵬云)、羅田王季薌(王葆心)等皆有表彰先哲保存文獻的著述問世,但也各有缺失。其時,各地刊印鄉(xiāng)賢遺書之風盛行。盧弼記述說:“近數(shù)百年來,海內(nèi)刊刻叢書之風最盛。即以郡縣論,丁之武林,伍之嶺南,胡之金華,邵之婁東,盛之常州,劉之貴池,蔣之金陵,宋之臺州,趙之涇州,祝之蒲城,孫之永嘉,劉之吳興,徐之紹興,孫之檇李,率皆數(shù)百千卷?!痹诳痰胤絽矔L氣的影響下,盧氏兄弟兩人 “仿畿輔豫章之先例,踵武林紹興之成規(guī)”(《致陳仁先》),搜集鄉(xiāng)邦之遺著欲匯成一省之叢刊,四方征求,往復商榷,計劃以四庫著錄者為第一輯,入存目者為第二輯,未收者為第三、四輯。1923年秋,《湖北先正遺書》第一輯順利刊行,合計75種,720卷,以經(jīng)史子集分類,皆擇善本,無傳本或有傳本而不精者,則以文津閣本印行。盧弼選刊書籍也頗有原則,例如《三命通會》則不予印行,全因書中卜筮星象之說與西歐科學相悖。

      其三為《沔陽叢書》。沔陽跨江漢云夢之間,沼澤湖泊眾多,自古多有洪澇,讀書人四處流散。盧弼認為鄉(xiāng)賢遺著“皆是先民精神之所寄托”,沔陽雖不能與通都大邑相比,鄉(xiāng)賢雖少,但文章氣節(jié)不輸,也需加以搜集整理,惠及后世。他多方尋求搜得童承敘《內(nèi)方先生集》八卷,于好友劉倬云處求得陳文燭《二酉園文集》十四卷,于黃翼生處求得李皋《子銘先生遺集》二卷。1926年,盧氏兄弟匯集沔陽先賢遺著12種90卷,編成《沔陽叢書》。

      盧氏兄弟搜集刊刻《湖北先正遺書》與《沔陽叢書》,保存了大量的湖北地方史料,對于傳承湖北地方文獻大有裨益。爾后,沔陽同鄉(xiāng)會邀請盧弼主事邑志編纂,盧弼因年老體衰無力承擔,遂修書一封縱論邑志體例,希冀年輕輩學者能不囿于羅陳景物、列舉故實的舊例,融合舊體例與新知識,在體例上有新創(chuàng)獲。盧弼冀望以新史家的眼光撰寫民族英雄史,表彰沔陽廉潔達官以示來者。他還強調(diào)邑志應注重民生利病、堤防水道、湖港通塞、魚米蠶桑、風土習慣,顯示此時盧弼雖身處異鄉(xiāng),桑梓之情卻一絲不減。

      盧弼由政入學,專意于著刻事業(yè),也曾遭世人不解,批評他在世事維艱之時不究考工制器、富國強兵之術,反而遠稽墳典,考索陳編,與時相背,實為迂拙。盧弼認為此論失之偏頗,“夫學術繁衍,其指萬千,雖起古圣賢于今日,亦不能窮九有之奇。仲尼有言,知新溫故,中庸之道。固不偏廢,學者各就其性之所近,慎思明辨,由博返約,惟專乃精,各斬義理之晰。吾心之安,期于致用而已,無所謂新舊之殊”。他完全認可自己人生道路轉變的選擇,“不佞一生所歷,治學之方,亦數(shù)易矣,豈有成見介于其間?”萬事皆在變化,總有亙古不變之道,那就是本性。盧弼認為“治哲理者與尚物質者各有其優(yōu)異之特征,所以并行而不?!保ā渡魇蓟S校書圖題詞序》)。其實,致力于古籍經(jīng)典的盧弼對政治的熱情也從未間斷,在跟友人的書信中常言“吾輩身值多亂之世”(《覆劉倬云》),應以顧炎武、黃宗羲、王陽明為師,為舉世不為之舉。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盧弼意識到“言論、思想、政治、學術均有改弦易轍之觀,昔日之綱維禮俗,胥不足以規(guī)范君倫,不特此也,今日軍事之潛水航空非孫吳之兵謀地理所及料也,外交之波詭云譎,非蘇張之合縱連橫所能知也。世界之經(jīng)濟政策,非管商之富國強兵所能籌也”,認為“居今之世,非高瞻遠矚,俯視六合,決不足以應今日之變”。此時,盧弼早已退出官場,卻依舊心系國家,自謂“吾輩白發(fā)書生,講學以示方來,實為匹夫之責”(《潛廬類稿序》)。

      三、“翼道有心,殺青無力”

      盧弼晚年生活凄苦,兄妹妻女相繼離世,其回憶前塵,竟有恍如隔世之感。加之朋友凋零,能以文會友之人減少,心中不免波瀾洶涌,遇好友來訪,孤苦之情始得稍稍紓解。在《石雪齋文集序》中,盧弼寫道:“今秋石雪漫游津門,過訪小齋,論詩說藝,把袂長談,朋友凋零,有巴山夜雨空谷足音之樂,重溫夙好,未審何時,再抒襟袍?!钡谂c好友談論學術之事時,盧弼又仿佛能執(zhí)筆千言,“吾輩尚健在者,樂為文字之往還,幾忘戶外之鼙鼓,是亦可增人世之感喟,貽來者之談資矣?!保ā逗垙]全集序》)數(shù)年間,盧弼案頭獨留《詩韻釋要》,吟詠創(chuàng)作詩篇全收錄在《慎園詩選》,不求韻律,但求達意,真實記錄后半生所見所聞所想。

      盧弼于治學講求精益求精,于處身講求隨遇而安?!坝嗥骄映终摚恐^求學宜孜孜不倦,當與勝我者較,處境宜隨遇而安,當與不我若者較。進學不輟,則智力日增,淡泊自甘,則深心俱泰?!保ā妒胰烁捣蛉四贡罚┲鴷虝?、以文會友是盧弼后半生的真實寫照。1933年,58歲的盧弼遷居天津,仿王先謙《漢書補注》《后漢書集解》體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博覽眾書,精心校釋,尤為注重地理沿革。戰(zhàn)事仍頻,著書刻書多次耽擱,生存緊迫下,盧弼不得不5次售賣掉數(shù)十萬卷藏書維持生活。第一次賣書給北平木齋圖書館,以所得資金購置小樓安居。第二、三次賣書是兒子經(jīng)商失敗,急需本錢,自身年老多病,住院多日,妻女生重病,須做手術,各項所加,負擔沉重。第四、五次賣書因妻女重疾,醫(yī)藥葬費無所出,只能將二十年手批《三國志》參考書數(shù)十種及善本書數(shù)百種,賣給北京大學圖書館。至此,數(shù)十年得來之藏書幾乎散盡。其閉門著述多年而成的《三國志集解》65卷,也因無力付印將版權售于商務印書館,直至1957年才得以出版。

      雖然個人生活時常陷入窘迫之中,但盧弼對師友遺著刊印卻能鼎力相助。好友胡玉縉著有《許庼學林》,但生前未刊印。胡玉縉在臨終前致盧弼的信函中曾言及著述未刻的遺憾。胡玉縉與盧靖同出黃彭年之門,盧胡兩家有多年交往之情。盧弼著《三國志集解》,胡玉縉為之撰序。胡玉縉亡故后,遺稿數(shù)量巨大,整理不易,數(shù)年刊刻未成。后整理刊印之事被移交至王欣夫。盧弼與王欣夫從未謀面,僅以文交,但屢次致函王欣夫問詢胡著刊印事務。但王欣夫因經(jīng)濟困難,無力刊印。盧弼多方籌措,慷慨解囊,勉強湊夠所需刻印費,后又因物價飛漲,鈔票貶值,刊印停滯。至此,學界傳言王欣夫吞沒遺稿還借此騙取錢財,這讓王欣夫受到了空前的壓力。盧弼在致好友書信中多次對此事做出解釋,為王欣夫保存遺稿、辛苦付印之原委一一道說。好在胡玉縉先生遺稿主要部分終獲問世,關于王欣夫的誤解也得以冰釋。

      盧弼與甘云鵬堪稱忘年之交,在給甘氏所著《潛廬類稿》所作序言中,盧弼談到湖北學術文化不振的原因:“楚士多自潛修,恥尚夸耀,黯然日章,期合古道,聲華標榜,未之前聞,其因一也。里無素封,士鮮世族,名編遺匯,多付劫灰,子姓車臺,論斤覆瓿,其因二也。學由創(chuàng)獲,事無師承,偶有撰述,珍秘自緘,未收麗澤,竟而陸沈,通志藝文,僅存標目。其因三也。碩彥鴻儒,大都寒畯,翼道有心,殺青無力,異代知音,千秋有幾,世無申耆,繹志湮沒,其因四也。”盧弼認為湖北文化不盛,緣于“文化內(nèi)斂”“師門不旺”,又因經(jīng)濟不振,即使偶有著述,但卻“翼道有心,殺青無力”,以至于“湮沒無聞”。這四點見解既是盧弼對湖北學術文化的總結,也可謂夫子自道。

      因各種條件限制,計劃中的《湖北先正遺書》第二、三、四輯均未能面世,盧弼點?!端?jīng)注》的夢想也因困于生計而不得不中輟。盧弼志業(yè)廣大,又有赴日留學經(jīng)歷,不愿做空談讀書人,但因緣際會,最終只能寄情于著述與刊刻事業(yè),其學術人生是近代轉型時期知識分子生命歷程的縮影,走進他們的生活場景與精神世界,也可窺見近代轉型的時代脈動。

      參考文獻

      [1] 盧弼. 盧弼著作集[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

      [2] 盧靖,羅如海. 盧木齋集[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

      [3] 盧弼,錢劍夫. 三國志集解[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 王欣夫,鮑正鵠,徐鵬. 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2卷[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6] 卞孝萱. 現(xiàn)代國學大師學記[M]. 北京:中華書局,2006.

      [7] 武身龍. 史志博采[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9.

      [8] 涂宗濤. 盧弼和他的《三國志集解》[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桐城市| 图片| 信丰县| 大新县| 禹城市| 攀枝花市| 盐城市| 志丹县| 通化市| 探索| 洪洞县| 商南县| 涞源县| 信宜市| 梅河口市| 股票| 肇庆市| 醴陵市| 三都| 周口市| 巴里| 武宁县| 尚义县| 六盘水市| 杭州市| 阿克苏市| 莲花县| 四平市| 迭部县| 德惠市| 龙门县| 科技| 崇礼县| 祥云县| 嘉义市| 永清县| 克山县| 松溪县| 大冶市| 凤庆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