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研究中的語言哲學視角探索

      2023-06-29 01:44:39黃根生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維特根斯坦語言文化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從日常語言意義和哲學語法角度討論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尤其是《哲學研究》的文化意義和線索改進問題。在后期維特根斯坦看來,其后期哲學如未刊著作《哲學研究》在理論體系和邏輯條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需要一定的改進和改良才好面世發(fā)行。從語言運用分析去看,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主要圍繞“符號”“語言”“概念”“意義”“對象”“事體”“信念”“感覺”等八個層次對日常語言哲學理論及實證分析問題進行文化統(tǒng)籌和精深解釋。

      關鍵詞:文化 維特根斯坦 《哲學研究》 語言

      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哲學天才。這樣的“天才”意義在于,一般人的大腦只能同時打開一兩個窗口,維特根斯坦可能正同時打開上百個窗口,而電腦依舊切換自如、運行正常。當然,這不是說維特根斯坦從不存在“卡頓”的時候,不然《哲學研究》[1]也不必等到其死后出版。

      一個學者搞了大半輩子的研究,最終因為諸多顧慮放棄了自己心血之作《哲學研究》的出版面世,足以說明此書仍有不完善之處,維特根斯坦自己也曾坦承由他來改善它的時間已經過去。據維特根斯坦的學生和摯友諾爾曼·馬爾康姆回憶說:“他(維特根斯坦)說它(《哲學研究》)不是最終完成的樣子,但是他認為在他有生之年他不可能對它進行最后的潤色了。”[2]

      維特根斯坦對日常語言傾注的心血和研究決定了其論題的廣泛性和切面的復雜性。舉個例子來說,“戰(zhàn)爭不能打斷思考”,這一方面說的可能是“部分事實”,另一方面說的可能只是“表達方式”,而需要對其意義進行語言替換和邏輯澄清,當然這還可以是某人出于對“戰(zhàn)爭”抑或“思考”等概念的再行思考等等;這些相互交織的“日常語言”的意義以及意義的標準究竟是什么,為何將它們曝光在歷史、社會與人文背景中的時候變得如此復雜,如何對這些不同的意義進行劃界和弄清它們這樣表達的標準,這本身就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人與人交流似乎不成問題,但是要從哲學角度把這樣那樣的日常表達全面澄清,這樣的課題則顯得太過于宏大了。但是,維特根斯坦確實這樣做了,這是一種維式的日常語言哲學研究或日常用語的“哲學語法”調查,只是因為其面對的“語言范圍”太過于廣袤,所以便只能“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了。

      其實,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的中心或主線,還是可以大致梳理的,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意義問題”,即關于日常語言表達了什么意義或東西的問題,當然,這種意義在使用者的不斷變換及解構中,相當地不確定,因此,維特根斯坦最終只能將其歸結為“使用及游戲”;二是“語法問題”,即關于日常語言表達的意義或東西的判定標準問題,這是整個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聚焦的中心所在,如果說“意義問題”解決的是日常語言“是什么”的問題,那么“語法問題”解決的就是日常語言“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后者決定著前者,這也是維特根斯坦所強調的“只有學會了說,才能有所說”的具體內涵。關于這一點,我在自己前期所著的“導讀”[3]中已有詳細論述。

      一.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哲學的理論準備

      在維特根斯坦看來,現(xiàn)代哲學界、邏輯學界嚴重低估了日常語言的價值,以至于要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一種形式化或數學符號的東西來代替日常語言。實際上,日常語言成熟完備,要對語言中的詞、句等有所說,“我就必須說日常語言”。[4]

      (一)“哲學語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日常語言的普通語法我們知之不疑,但日常語言的“哲學語法”存在的必要性則強調,假定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語言表達式都是存疑的,因此,需要對這些日常語言表達式提供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共同標準或哲學論證?!罢軐W語法”的可能性是指,可以通過尋找各種日常語言表達式在語法或用法上的區(qū)別,從而確證該表達式的準確意義及其合法性。如果把“哲學語法”概念強度進行泛化,它幾乎可統(tǒng)攝各種實質和形式上的哲學觀念。

      (二)“舉例式”的描述與綜觀哲學方法:日常語言哲學是一種描述和綜觀的形而上學,不是科學的考察,而只是集合整理我們早已知道的東西,而早已知道的東西,則是一些來源于生活的例子或故事罷了。據馬爾康姆回憶說,維特根斯坦的著作“廣泛地采用了這兩種方式”,一種是“可以寫得完全由笑料(不流于油滑)組成”,另一種則是“可以僅僅包含問題(沒有答案)”。[5]

      (三)“語言游戲”家族:語言游戲這個廣大的轄域,有著超乎其表的多樣性,語言游戲許可的表達,可以依其作用方式的清晰或通過各種親緣關系對比得以闡明。各種語言游戲的事例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

      (四)“物理研究”與“概念研究”:針對語言的哲學研究可分為“物理和文化考察”與“語言和概念研究”兩部分。人類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訴諸語言表達式的使用分析得到闡明,這種關于語言用法的定義,幫助人們了解自己依據世界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化符號及概念。

      維特根斯坦說:“我們談論的是在空間時間中的語言現(xiàn)象,而不是某種非空間、非時間的非物?!盵6]語言現(xiàn)象“在空間時間中”,一方面是指語言現(xiàn)象的“人類方式性”,即處在一定自然和社會背景中的人類以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另一方面是指語言方式的“客觀實在性”,即語言方式關涉自然或社會各種現(xiàn)象,是談論它們的重要方式。

      (五)談論語言、討論棋子與語言哲學:在后期維特根斯坦看來,我們可以通過談論語言的方式,弄清楚語言是怎樣工作的,并進一步澄清日常語言表達的意義及其用法的范圍,同時卻又不必訴諸語言的物理屬性描述。維特根斯坦說:“我們談論語言就像我們在講述行棋規(guī)則時談論棋子那樣,這時我們不是在描述它們的物理屬性?!盵7]語言只有在使用者用來關涉物理內容及世界的時候,才有其實在的指稱,而談論本身則僅僅涉及語言方式,并且這種談論方式有益于“洞察我們語言是怎樣工作的”,且“又是針對某種誤解的沖動進行的”,“哲學是針對借助我們的語言來蠱惑我們的智性所做的斗爭”。[8]

      總之,維氏的日常語言哲學圍繞“語言方式”或“語言現(xiàn)象”為中心或論題,在若干理論假設的前提下,運用描述性和綜觀式的方法,廣泛涉及表達式、人的心理、自然和社會實在等諸般意義及其標準的分析與判定,強調從日常語言分析論證的角度解決眾多科學、文化和生活的語言基礎問題。

      二.日常語言邏輯與心理學哲學

      邏輯是講究證明的科學,日常語言邏輯則是講究通過日常語言對其表達進行證明的科學思維方式。很多心理學問題都跟語言表達連在一起,語言就是我們表達心里和思維的不二手段。而對語言的證明方法必然在語言之外(即通過語言所指的社會、人生和世界等來進行確證),語言不會自己證明自己。

      (一)“一個‘內在的過程需要外在的標準”

      維特根斯坦說:“有把握的感覺,它怎么外現(xiàn)在行為之中?一個‘內在的過程需要外在的標準。預期坐落在它所從出的處境之中。”[9]

      一個正在上課的學生說,“我感覺自己學習不認真,因為我上課走神了”。你是如何證明自己有這種內在感覺的?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說,“我感覺這個男生喜歡我”。這個少女的感覺是真的嗎?是過度敏感產生的捕風捉影,還是果真有可靠依據?

      或者有人說,我感覺這個人在撒謊。我感覺……

      怎么證明你有這些內在的感覺,它們的標準是什么?

      1.找到一些(舉例子的枚舉方法,歸納法,事實越多,強度越大)確定無疑的外部事實;2.保證外部事實能成為恰當或合適的標準,即感覺與外在之間的合適和可靠的因果聯(lián)系;3.保證感覺不是神經癥(心理健康的人)等。

      (二)饑餓感的證明

      一個人說,“我的饑餓感從何而來”。

      怎么論證饑餓感:1.距離上一頓比較久;2.經濟狀況不能滿足口腹之欲;3.某種習慣的影響,比如夜宵等;4.身體有異樣(比如運動加劇身體消耗,生病等);5.被他人吃東西刺激了味覺和胃感(條件反射)。

      (三)“人的身體是人的靈魂的最好的圖畫?!盵10]

      關于“我相信……”的用法。

      一個正在熱戀中的人說,“我相信他是愛我的”(是身體感覺還是心理感覺;是自己的感覺,還是對別人的感覺等),“我相信他說的話是真的”(你是相信你自己還是相信對方,還是相信他說的話?這三種相信有什么區(qū)別。)

      ……你憑什么相信呢,你相信的標準是什么?

      “我相信要下雨”,跟“要下雨”,這兩句話肯定不是一回事吧,那么它們之間分別的標準是什么呢?

      (四)“我夢見”表達式的證明

      1.夢見的東西目前來講肯定是虛幻的,萬一將來實現(xiàn)了呢?2.夢見的東西目前來講肯定是虛幻的,夢中的東西在當前的現(xiàn)實中它是不存在的。3.夢中的東西是假的,你的記憶會不會也是假?如果你確認夢中的東西是假的,那你如何確認你的記憶是真的?(記起人家打你,跟你記得你的夢境,根本不是一回事?關于夢境的記憶是存疑,你的夢很可能會欺騙你。有些人還故意造夢?夢不需要現(xiàn)實的取證。夢真的不需要現(xiàn)實的取證嗎?在這里,可以轉化為對一個人人品的證明。人品的證明又歸結為對這個人“身體圖畫”的證明。)4.莊生夢蝶。莊生是真的,還是蝶是真的?(很容易滑向一個唯心主義?當我們去質疑唯心主義的時候,我們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無知,無知而無畏。)

      (五)“即使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理解不了它?!盵11]

      即使獅子會說話,你也聽不懂它。

      即使動物有靈魂,你也不懂它。

      假如哪天你懂了動物的靈魂,你還會像現(xiàn)在這樣對待動物嗎?

      (六)“可靠的根據是看來可靠的根據?!盵12]

      一個人能不能自證清白呢?1.能。那你還要證據做什么?其實有時候我們找證據就是給別人看的。那么為什么就不能找假證據呢?確實是清白。你又沒有真的證據?那是不是意味著你可以找假證據呢?如果你找的是假證據,那么你之前說的自證清白就是騙人的。2.不能。如何活得心安理得?天天活在別人的看法之下。好像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別人而活。

      維特根斯坦說,“可靠的根據是看來可靠的根據?!薄案鶕被蛟S是某種結論的前提或先行狀況,但是卻并不是唯一的先決條件或重要佐證。關于“根據”的語法哲學,我們能討論些什么?又據馬爾康姆回憶,“他(維特根斯坦)說,一篇哲學論文可以僅僅包含問題(沒有答案)?!盵13]從而變成一系列貌似“狡辯”的追問,如以近似“枚舉法”的事例分析使其部分地得到闡明或論證。

      三.語言論題、文化與哲學

      作為西方哲學界公認的天才維特根斯坦,與這種獨特氣質匹配的,莫過于他那像馬達一樣快速轉動的頭腦。語言的問題向來關聯(lián)甚廣,而語言哲學則提醒我們不要“想當然”或“稀里糊涂”地放過每一處語言表達的細節(jié),那都是哲學思辨的源泉和內容。

      據他的學生和摯友諾爾曼·馬爾康姆回憶說:“他不斷地鉆研最深奧的哲學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又引到另一個問題。維特根斯坦不會淺嘗輒止,他一定要達到完全的理解。”[14]從不同論題到各種哲學問題的發(fā)掘,進而以一定的哲學方法去切入和解決這些問題,乃至最終達到對日常表達或表述的“完全的理解”,正是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哲學的著力和目標所在。

      維特根斯坦生前之所以沒有出版他自己最看重的《哲學研究》,在他自作的“序”里已經有過解釋,即他認為一本書應該是“從一個論題進展到另一個論題,中間沒有斷裂”,而這一點他顯然是做不到的,因為當他發(fā)現(xiàn)要這樣做的時候,“我的思想馬上就變成了跛子”。[15]從這點來看,把維特根斯坦理解為一個文學和文化領域擁有表達自由和思想的學者或詩人可能更為妥當。

      維特根斯坦所使用的“哲學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說:“在哲學上人們感到被迫以一定的方式來考察一個概念。我所做的就是指出,甚至是發(fā)明考察它的另外的方式。我提出你們早先未曾想到的可能性。你們認為有一種可能性,或者最多只有兩種可能性。但是我使你們想到其它的可能性。我進而使你們看到,指望一個概念去適應那些狹隘的可能性是荒謬的。這樣你們思想的束縛就解除了,你們可以在表述的用法的領域里自由環(huán)顧和描述其不同的用法?!盵16]

      后期維特根斯坦因其表述的自由、率性的想象與思維的縝密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論題多樣、文化多元、表達自由和足夠深度的筆記式的書稿,而尤以《哲學研究》最為代表,下面我們將引出相互聯(lián)系的“八個論題或語言層次”,窺其語言表達的奧秘、文化領域的價值及其哲學分析的深邃。

      四.從“語言的迷宮”到哲學語法的“八個層次”

      根據美國學者梯利撰述,維特根斯坦在其早期代表作《邏輯哲學論》中,就已經明確了哲學的目標:“一切哲學都是‘批判語言”,“哲學的目的是在邏輯上澄清思想”。[17]“邏輯實證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卡爾納普提出了“澄清語言及其意義的任務”應“在三個學科內進行”:“(1)句法學,關注語言符號形式上的相互關系,使句子構成的結構上的規(guī)則以及掌管它們相互之間的邏輯推導的規(guī)則系統(tǒng)化;(2)語義學,關注通過參照語言以外的事實,對名詞和語句的意義的分析,研究同名詞和語句經驗上的意義和真理性有關的問題;(3)語用學,研究語言在它的心理和社會情境中的職能?!盵18]這三個語言分析維度,主要從較宏觀的視角對“語言”的“哲學語法及其意義”進行了一般的界定。

      維特根斯坦說:“語言給每一個人設下相同的圈套,它是一個巨大的網絡,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痹诰S氏看來,人類面對巨大的語言層次及網絡結構,堪稱“語言的迷宮”,恰似只有《哲學研究》或“哲學語法”分析才能破解之。

      維特根斯坦之所以強調“語言的圈套或迷宮”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那是因為他看到了語言的“哲學問題”的普遍性和社會性,“那不是意見的一致,而是生活形式的一致”。這個“相同的圈套或迷宮”,容易使很多人“誤入岐途”,而根本原因卻在于,我們還沒有真正搞清楚日常語言是怎么工作的,它幾乎承載著所有人類科學文化的哲學或表達分析基礎。

      在學界,《哲學研究》的線索與整體問題遭到不少質疑,維特根斯坦自己也坦言“本質之點在于:這些思想應該自然而然地從一個論題進展到另一個論題,中間沒有斷裂”。為此,維特根斯坦也曾不遺余力地付出過努力,他在為《哲學研究》撰寫的“序”中說:“我數次嘗試把我的成果熔鑄為這樣一個整體,然而都失敗了,這時我看出我在這點上永不會成功。我看出我能夠寫出的最好的東西也不過始終是些哲學札記,當我違背它們的自然趨向而試圖進一步強迫它們進入單一方向的時候,我的思想馬上就變成了跛子?!@當然同這本書的性質本身有關系。這種探索迫使我們穿行在一片廣闊的思想領地之上,在各個方向上縱橫交錯地穿行?!?/p>

      毋寧說,維特根斯坦更像一個文化人甚至是詩人,他以“詩意口吻”交待了其后期主要著作即《哲學研究》“這本書的性質”:這是一片廣闊的思想領地,穿行的各個方向縱橫交錯?!罢Z言的迷宮”可一斑而知全豹。本文著手對其語言哲學理論進行簡化和改進,具體包含“八個層次”:一是符號層次;二是語言層次;三是概念層次;四是意義或解釋層次;五是對象層次;六是事體層次;七是知道或相信層次;八是感覺層次。在這“八個層次”中,每一個都和每一個有聯(lián)系,可謂相互包容、又彼此區(qū)別。從語言的哲學或語法角度去看,每個維度都可以在一定的表達中上下相遇、左右串通和縱橫交錯,從而展現(xiàn)為多維立體的語言分析空間或哲學道路的宮殿。

      日常語言哲學分析的“八個維度”或“八個層次”,代表著對人類語言表達進行諸般分析的基礎領域和遞進層次,那是人類文化整體內部相互交織形成的群峰疊嶂,是對“維氏的靈活”研究的有益改進。

      五.結語和展望

      我曾在《文化與超越》一書中闡述了“語言邏輯”的概念,即認為語言邏輯“是人類各種語言現(xiàn)象中所使用的語言表達式的邏輯,并且主要聚焦在語言表達式因真假和合適性的使用所產生的語境分析、涵義界定、意義甄別等一系列的哲學方法和邏輯規(guī)則問題”。[19]而我們結合本文關于“日常語言”的“八個層次”則可對“語言邏輯”概念作出更為清晰的哲學式分析與總結:一、語言邏輯概念中的主體和心理層次,對應日常語言的感覺和相信的內容;二、語言邏輯概念中的行動和語言層次,對接外在的人類世界的對象和事體內容;三、語言邏輯概念中語言現(xiàn)象層面,與語言內涵層次的概念和意義相互說明;四、語言邏輯概念中的語言形式的哲學分析對應符合和語言層次的哲學語法研究。

      我們認為,人類語言和生活世界的若干層次交織、混合在一起,層次性和整體性越來越模糊,靈活性和機動性則更強。也許,未來科學能輕而易舉解決這一哲學難題,我們需要一種清晰人類各個路徑且能化零散為整體的超強大腦或電腦科技,使我們在任何一個方向行進都不會迷失其中。

      簡言之,維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學實際上正從語言分析和哲學語法的角度,對整個人類文化尤其是西方哲學界長期關注的眾多供思辨的學科或科學概念與范疇進行近似“語言主義”和分析哲學的“解剖式”地全面反思與調查,從而做到對這些概念與范疇的完全清晰地理解。

      維特根斯坦對日常語言進行哲學研究,并由此闡述其對多方面學科論題、文化、邏輯、心理學、數學、哲學史以及現(xiàn)代哲學的濃厚興趣和強力回應,給人類整個科學界刮起了一陣“維特根斯坦研究熱”,影響極為深遠。

      參考文獻

      [1]維特根斯坦著,陳嘉映譯,《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2]諾爾曼·馬爾康姆著,李步樓、賀紹甲譯,《回憶維特根斯坦》,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

      [3]黃根生著,《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同步導讀》,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

      [4]維特根斯坦著,韓林合譯,《哲學語法》,商務印書館,2018年12月.

      [5]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著,馮·賴特、?;つ崧?,許志強譯,《維特根斯坦筆記》,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6]黃根生著,《文化與超越(上、下卷)》,汕頭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

      [7]梯利著,伍德增補,葛力譯,《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95年7月.

      注 釋

      [1]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由他的弟子安斯康姆(G.E.M.Anscombe)和里斯(R.Rhees)在其死后根據他的手稿編輯而成,并由前者譯成英文、以德英對照版的形式出版.

      [2]諾爾曼·馬爾康姆著,李步樓、賀紹甲譯,《回憶維特根斯坦》,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105頁.

      [3]參見黃根生著,《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同步導讀》,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1—14頁.

      [4]維特根斯坦著,陳嘉映譯,《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57頁.

      [5]同[2],37頁.

      [6]同[4],54頁.

      [7]同[4],54頁.

      [8]同[4],55頁.

      [9]同[4],182頁.

      [10]同[4],214頁.

      [11]同[4],260頁.

      [12]同[4],161頁.

      [13]同[2],37頁.

      [14]同[2],35頁.

      [15]同[4],1頁.

      [16]同[2],61頁.

      [17]梯利著,伍德增補,葛力譯,《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95年7月,745頁.

      [18]同[17],744頁.

      [19]參見黃根生著,《文化與超越(上、下卷)》,汕頭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147頁.

      本文系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2021年度學??蒲兄攸c項目“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哲學探索:文化研究中的語言主義”階段性成果(XJZD202110)。

      (作者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維特根斯坦語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誰遠誰近?
      維特根斯坦式綜合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維特根斯坦語篇分析方法探析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12
      維特根斯坦的語境觀及其影響
      外語學刊(2011年2期)2011-01-22 03:40:44
      隆子县| 平潭县| 田东县| 乃东县| 资溪县| 米泉市| 盐池县| 金平| 河北省| 西昌市| 沙河市| 永宁县| 萨嘎县| 府谷县| 门源| 洛南县| 和龙市| 虞城县| 上林县| 海南省| 长岛县| 容城县| 双柏县| 东辽县| 夏津县| 苍山县| 武定县| 美姑县| 嘉善县| 温州市| 彭泽县| 深州市| 泸定县| 台北县| 元朗区| 陇川县| 栾川县| 诸暨市| 栾城县| 安新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