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賢博弈謙辭耳,刻意吟詩島賀儔。長記攢眉消瘦影,凝思時仰望江樓。
探懷每示數(shù)篇詩,遠道貽書詩附之。此樂永違誦遺稿,心情渾不似當時。
繕錄佩公《猶賢博弈齋詩鈔》既畢,越二月,作二絕句題之。書奉竹隱夫人吟正。
一九七六年冬葉圣陶(“圣陶手稿”?。?/p>
此為1976年冬天葉圣陶先生抄寫亡友朱自清自編詩集《猶賢博弈齋詩鈔》后題贈給朱自清夫人陳竹隱女士的兩首七絕詩,影件見《葉圣陶集》24卷書前插頁。
葉圣陶和朱自清同為“五四”新文學先驅(qū),20世紀著名語文學家、教育家,是情同手足、終生不渝的摯友。其結(jié)交之始,可追溯至1921年共同任教于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時期。稍后他們又曾同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為新文學著名團體“文學研究會”中堅成員。1926年開明書店成立后,葉圣陶開始服務開明,長期擔任實際上的總編輯,在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的朱自清是他的密切合作者。1940年6月,朱自清的夫人陳竹隱攜子女離開昆明返成都居住。當年暑期,朱自清也借休學術(shù)假之機赴成都省親,居蓉一年。此后朱自清又幾番在成都度假。此期葉圣陶也西遷成都,先任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館專門委員,又短期任齊魯大學、武漢大學教職,后期重新專力服務于開明書店。其間只要兩人同在成都,朱自清必與葉圣陶日夕盤桓,探討學問,詩詞酬唱,如魚得水。兩人還共同編著了供中學師生閱讀的《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兩書。戰(zhàn)后,葉圣陶隨開明東歸上海,朱自清隨清華北返北平,合作卻一直持續(xù):他們與身在南京的呂叔湘以遠程聯(lián)絡方式編輯了《新編高級國文讀本》《文言讀本》兩書。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遽然逝世,葉圣陶連續(xù)撰寫多篇文章表達悼念之情,表彰他的正直、嚴謹、誠摯、謙遜、慈悲,耿耿于他晚年的貧病與抑郁心懷。他說“佩弦是個好人,凡是認識他跟他有交誼的人都承認”“他待人接物極誠懇,與他做朋友的沒有不愛他的,分別是深切地相思,會面時親密地晤敘”……朋輩組織編纂了《朱自清文集》四卷,迅速由開明書店出版,成為當時最全的朱自清著作集,葉圣陶自然是最有力的推動者。
新中國成立后,葉圣陶任政府要職,主要精力和貢獻在語文教育領(lǐng)域。1949年他曾訪問陳竹隱,不久在朋友聚會時談起朱自清,竟至放聲號啕。此后數(shù)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葉圣陶對亡友的憶念不見文字。“文革”后期,賦閑的葉圣陶與另一摯友俞平伯頻密通信,后來集成通信集《暮年上娛》一書。對于亡友朱自清的憶念,尤其是對于其舊體詩的集輯、探討,是貫穿兩人通信的一項內(nèi)容。從中也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朱自清兩部自編舊體詩集之所以能夠廣為人知并最終收入全集公之于世,得益于葉圣陶長期追索的不懈努力。今就《暮年上娛》諸信線索對有關(guān)事實作一勾勒,俾為讀者理解葉圣陶手澤提供一助。
1974年俞平伯致葉圣陶信中一度討論詞學,在年末一封信中,俞平伯贊清真詞《蘭陵王·柳》,并提及“黎旦燭下作書,憶及佩弦在杭第一師范所作新詩”一句,勾起了葉圣陶對朱自清的“懷舊之感頓發(fā)而不可遏”,當即作《蘭陵王》一闋追憶朱自清。
此后幾信針對該詞反復推敲字句,并相約趨訪陳竹隱夫人。1976年3月,葉圣陶正重讀《朱自清文集》,恰巧接到徐調(diào)孚自四川江油寄來的朱自清致葉圣陶書信一宗,再次激發(fā)不可遏止的憶念之興,一面就日記中抄出朱自清的唱和詩作,一面開始追索朱自清自編詩集的下落。5月末,葉圣陶克服困難往訪陳竹隱,問及詩集手稿下落,陳竹隱回答已失去。葉圣陶乃從朱光潛所寄贈《文學雜志》朱自清紀念專輯中的“猶賢博弈齋詩鈔”所發(fā)表部分抄出。7月,葉圣陶得知朱自清詩稿并未散失,一冊由季鎮(zhèn)淮保存,一冊存北京圖書館。稍后季鎮(zhèn)淮保存的《敝帚集》由呂叔湘轉(zhuǎn)送來,葉圣陶開始手抄成冊;北圖則未發(fā)現(xiàn)另一冊。幾經(jīng)輾轉(zhuǎn),還是根據(jù)季鎮(zhèn)淮提供的回憶線索,10月由陳竹隱在朱自清書房高處的某一書箱中找出了寫在筆記本上的《猶賢博弈齋詩鈔》手稿。葉圣陶立即手抄,同時呂劍、王湜華等人也都開始傳抄。其中俞平伯以“朋輩競抄,其傳遂廣”來描述此種情況。其中王湜華抄本先后征求俞平伯、葉圣陶題跋。俞平伯為題七絕二首:“萍蹤南北追隨際,酬唱新詩更舊詩。今日遺文重展對,感君存我一篇詞。”“殷勤求訪尊先友,恬密吟懷迪后賢。最喜君家綿世德,青箱寫本會流傳?!比~圣陶則寫了本文開頭所引的七絕二首。詩緊扣“讀詩懷人”主題,憶念成都時期難忘的過從經(jīng)歷,刻畫了朱自清嘔心吟詩的形象。1977年末的十幾封信,主題都是圍繞此次所題詩展開的討論。最終定稿后,他專為陳竹隱題寫一遍寄出,也就是本文介紹的這件手澤?!吨熳郧迦?984年開始編纂并陸續(xù)出版,其中1996年出版的第五卷,完整收錄了這兩部舊體詩詞集。由上述過程可知,兩集能夠重見天日,葉圣陶功不可沒。
葉圣陶為人為文都誠懇持重,作書作字也都端謹平和。作為19世紀末出生的一代文人,舊學功底深厚,書法不在話下。他以小篆見長,圓轉(zhuǎn)秀麗,尤其見出結(jié)體用筆的沉實基礎。由于長期職業(yè)編輯生涯的影響,他的作品手稿以清晰美觀、體貼讀者而聞名,很早就有學者以他的手稿為例研究修改藝術(shù)。晚年題詞題簽不少,以篆書、楷書為主。這件手澤在楷書中略帶行書意思,端正恭謹又自然流暢,字里行間飽含對故友的緬懷之忱,誠屬手澤精品。
作者簡介>>>>
徐強,山東諸城人,文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文學手稿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中心主任。從事以新文學文獻史料、文學理論、敘事學等領(lǐng)域的研究。2020年以來擔任國際手稿學年度會議聯(lián)合主席。
[責任編輯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