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滬江大學選址始末考

      2023-06-29 16:00:10劉淑娟吳禹星
      關鍵詞:選址

      劉淑娟 吳禹星

      摘要:滬江大學校址是美國基督教南北浸會精心選擇的,選址過程充滿困難和曲折。從1900年籌謀在中國創(chuàng)建大學始,至1902年才初步確定將大學建在上海。1905年美國南北浸會正式達成協(xié)議,開啟聯(lián)合辦學進程。校董會實地考察多個地點,克服經費緊張困難,最終選定距上海市區(qū)6英里,距周家嘴1英里的黃浦江沿岸土地作為校址。所選校址因地勢低洼,建筑需墊高地基,致使建筑費用增加;遠離市區(qū),交通不便,導致學校影響輻射力變小。但地價低廉,遠離喧囂,適宜學習和傳教,且緊臨黃浦江,在校園內對來往世界的輪船一覽無余,這對學生具有精神激勵價值,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世界”里。

      關鍵詞:滬江大學;教會大學;浸會;選址

      中圖分類號:G 27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23)01?0113?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3.01.019

      Literary Research on the Site Selection Process ofUniversity of Shanghai

      LIU Shujuan,WU Yuxing

      ( Archiv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The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and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carefully selected the site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and the process was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twists. The plan to establish a university in China was made in 1900, but it was not determined to build the university in Shanghai until 1902. In 1905, the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and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formally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joint education. After site visiting, the board of trustees overcame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finally selected a plot of land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as the campus site which extended about 6 miles in downtown Shanghai and 1 mile in the Piont. Because of the low-lying terrai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needs to be raised,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onstruction costs. The university is far away from the city, the traffic is inconvenient, resulting in a smaller impact of radiation. Though the selected site is cheap and far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it is close to the Huangpu River which has spiritual inspiration value for students because they can have a clear view of the ships coming and going and can always feel that they live in a “big world”.

      Keywords:University of Shanghai;Missionary University;Baptist;site selection

      滬江大學(1906?1952)是美國基督教南北浸會聯(lián)合在中國創(chuàng)建的首所高等教育學府,是中國13所①基督教教會大學之一[1]401。鴉片戰(zhàn)爭后,美國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這些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美基督教傳教士紛紛到達中國,傳播基督教文化。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美南浸會華中差會和北浸會華東差會的傳教士們聚集到上海公共租界避難,共同商討對策,以緩和中國民眾對洋教的反感。最終決定借鑒其他教派在華開辦大學的成功經驗,聯(lián)合在中國辦一所大學,以培養(yǎng)具有基督教浸禮宗信仰的、未來中國的領袖之才,更好地促進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2]15。經過五年的協(xié)商與籌謀,南北浸會達成辦學合作。選擇校址是辦學的首要事務,因檔案缺失,選擇校址的詳細過程一直不為后人所知。筆者多方查找檔案史料,初步還原了艱難曲折的選址過程。

      一、全國范圍內選擇辦校地點

      據 J. B. Hipps (海波士) History of The? Uni- versityofShanghai記載,1901年美國南浸會華中差會和北浸會華東差會各派4人組建高等教育聯(lián)合委員會,共商聯(lián)合辦學計劃。其成員如表1所示。

      在大學校址地點的問題上,兩個差會經過了比其他聯(lián)合問題更為深入的討論,而且大學地點問題也是在初期合作計劃中唯一沒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問題。1902年7月9日,在莫干山舉行的聯(lián)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聯(lián)合委員會提議將大學建在上海,但有20多人提出了反對意見[2]12。

      其時,美國基督教各分支已在華創(chuàng)辦6所大學(表2),多集中于華東港口。一些傳教士不想在已有基督教大學的地方辦學,而上海已有了一所圣公會創(chuàng)辦的圣約翰大學,因此把大學建在上海的初步計劃遭到了反對。

      聯(lián)合委員會提議將學校建在上海,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上海的浸會組織基礎深厚。早在1844年9月,美南浸會晏馬太博士( Dr. Matthew Tyson Yates )②就來到上海傳教,創(chuàng)建第一浸會堂③和南浸會海外分會華中差會[3]132,上海浸會組織根深葉茂。

      其次,上海位于南北浸會宣教區(qū)域的中心。北浸會華東差會的宣教區(qū)域以寧波為中心,在紹興、杭州、湖州等地相繼建了宣教點,活動擴展到整個浙江省。南浸會的華中差會,由晏馬太夫婦于1847年在上海開辟,后在蘇州、鎮(zhèn)江、揚州、常州等地建立宣教點,活動區(qū)域以江蘇省為主。滬江大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北浸會華東差會魏馥蘭 ( F. J. White)在《一所創(chuàng)建中的浸會大學》中就選址上海做了如下描述[4]158:根據年度報告,從華東的地圖上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差會組織都集中在上海的西南部,除了一百英里之外的金華。而上海以外的南浸會的差會組織都位于西北方的蘇州、鎮(zhèn)江和揚州。因此,上海是南北差會組織的一個中心點,是聯(lián)合大學的天然地址所在。

      最后,上海是中國的商業(yè)、航運和文化中心。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通商,以進出口貿易為發(fā)展契機,逐漸發(fā)展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到19世紀末,上海已發(fā)展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成為我國近代化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近代上海又是西學輸入中國最大的窗口,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前沿,融合的基地。戊戌變法之后,我國翻譯或出版西學書籍的機構主要有墨海書館、廣學會等9家,其中7家設置在上海,全國近八成西學書籍在上海出版,上海逐漸成為一個新型知識分子集聚地,成為全國人才最多、最密集的城市。出版于1916年的 Shang- hai Baptist College Photos and Facts 一書中提及選址上海的原因,對上海的描述準確、生動:上海是中國的商業(yè)和文化中心,坐落在長江入???。長江及其支流流經三分之二的中國區(qū)域,從以下地圖(圖1)可以看出有多少海運航線經過上海,中國沿海及內陸城市有多少航線通往上海,以及長江及其支流在中國的流域面積有多廣泛。上海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其對于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就像紐約對于美國一樣……中國想上大學的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上海[5]28。

      因此,莫干山會議最終表決時,所有與會成員都贊成將聯(lián)合大學建在上海[2]12。

      二、在上海尋覓合適校址

      1903年,兩個差會達成《美南浸會華中差會與美北浸會華東差會合辦基督教大學的聲明》。1905年,美國差會總部批準聯(lián)合辦學計劃,在上海選址、購地提上日程。兩個差會分別提名5位校董事會成員,進行校董會選舉,商議建校事宜。兩個差會提名的校董會成員見表3[6]9。

      會議選舉出校董會主席高雪山 ( J.R. God- dard),副主席萬應遠( R. T. Bryan),秘書長戴佐施 ( E. F. Tatum );緊接著任命魏馥蘭 ( F. J. White)、萬應遠( R. T. Bryan)、于有朋( M. D. Eubank )和戴佐施( E. F. Tatum )為建筑委員會成員,負責選址購地、建筑校舍[7]2。

      (一)初選五個地點

      在1905年9月8日的校董會上,萬應遠( R. T. Bryan)在地圖上指出辦聯(lián)合大學的五個地點: District Konwan, Nanyang College, Arsenal, The Point and the Chinese Garden[7]1。

      1.五個地點的中文名稱考證

      因董事會記錄為英文,筆者對上述英文地名進行逐一考證。District Konwan是江灣地區(qū),當時的江灣包含現(xiàn)今虹口、寶山及江灣的一些地區(qū)[8]194。

      Nanyang College 是南洋公學,現(xiàn)今是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qū),位于華山路1954號。此處應為南洋公學附近地塊。

      Arsenal 是高昌廟路制造局路[9]19,現(xiàn)今是黃浦區(qū)高雄路制造局路。

      The Point 是指周家嘴[9]790。周家嘴并非現(xiàn)今的周家嘴路,而是位于今平涼路軍工路轉角處,因黃浦江在復興島處轉了一個近90度的彎而得名的一個偏僻鄉(xiāng)村[10]784。J. B. Hipps (海波士)在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一書中多次提到 The Point ,如在介紹所購土地的地理位置時提到“one mile beyond the Point on Whangpoo River”[2]16,以及“ They especially investigated the land beyond thePoint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 ment)”[2]16,而王立誠④的中文譯本中卻將這兩句話分別翻譯為“離界端1英里外的黃浦江邊”[11]22,“他們調查了在公共租界的界外黃浦江邊的那塊地”[11]22。很顯然,王立誠把“The Point”翻譯成了“界端”“界外”,而沒有翻譯出“周家嘴”。

      The Chinese Garden 是指中國公園[9]77,又稱華人公園,位于蘇州河南岸、外白渡橋西側。

      2.五個地點的地理位置特點

      江灣位于虬江流域,屬中國政府管轄范圍;周家嘴東臨黃浦江,位于上海東北部,屬英美公共租界,距離萬應遠( R. T. Bryan)等于1890年創(chuàng)建的、位于今四川北路溧陽路的上海第二浸會堂位置較近;中國公園位于上海中心,黃浦江邊東側即外灘,屬英美公共租界,地理位置優(yōu)越,距離晏馬太在上海創(chuàng)建的第一浸會堂,即今黃浦區(qū)人民路706號僅2公里;上海高昌廟路制造局路位于上海的西南部,南鄰黃浦江,距離第一浸會堂3.9公里,屬中國政府管轄⑤;南洋公學距離第一浸會堂6公里,距離圣約翰大學5公里,屬中國政府管轄范圍。

      綜上,萬應遠( R. T. Bryan)所選五個地址位于英美公共租界或中國政府管轄范圍內,大部分瀕臨江邊,水上交通便利,且距離浸會組織較近。

      (二)實地考察并逐一排除

      1905年9月8日,全體董事會成員實地考察選址地點。首先考察了位于上海中心的中國花園和東北部的江灣,順便考察了 the Eastern District (東區(qū))。因為時間限制沒來得及去東部的周家嘴[7]1。

      1905年9月9日,董事會先向西南方出發(fā),考察高昌廟路制造局路和南洋公學地塊,最后到周家嘴??疾旖Y束當晚開會協(xié)商,排除中國花園、高昌廟路制造局路和江灣。后來又排除南洋公學[7]1。

      排除以上地點的原因,首先是地價因素。校董會預算有限,不足4萬兩[7]3。而租界地價遠高于華界地價。據《上海道契1847?1911》記載,1905年中心城區(qū)租界內土地價格最高1507.2兩/畝,最低733.3兩/畝,而華界地價最低只有100兩/畝[12]17。中國花園屬于英美公共租界、中心城區(qū),在這里4萬兩的預算遠不夠。其他地點也可能因為預算不足而排除。

      其次是校際影響因素。海波士曾記載了影響選址的一個重要原因,“顯然是因為圣約翰大學已經在這個城市的西部地區(qū)扎下了根基”[2]16。圣約翰大學有“東方哈佛”之稱,若將大學建在圣約翰附近,將不利于新大學的發(fā)展。在以上五個地址中高昌廟路制造局路、南洋公學和中國花園都距圣約翰較近。此外,1905年6月,復旦公學在江灣建校,也影響到他們的選擇。

      1896年,南洋公學在籌辦選址時曾選中高昌廟附近,其創(chuàng)辦人盛宣懷對此地給與高度評價,“局勢寬宏,地遠城市,闢為學舍,藏修游息均屬相宜”[13]11,遂買下此地,準備建筑校舍。1897年,聘任到南洋公學擔任監(jiān)院的美國人福開森( John Calvin Ferguson)提出高昌廟附近不適合建造校舍,一是因為高昌廟一帶地勢太低,容易浸水受潮,二是因為高昌廟地區(qū)靠近廟宇,廟里吹來的煙灰會飄進校舍。最終盛宣懷吸納了福開森的建議,選擇了華山路1954號,而將購入的高昌廟土地借給他人開辦小學。

      基于以上原因,校董會把希望寄托在周家嘴附近。他們要找的是一塊臨江的、水運便利且價格合適的地塊。

      (三)重點考察“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

      萬應遠( R. T. Bryan)和于友朋( M. D. Eu- bank)被任命組成一個周家嘴地塊調查委員會,并要求調查其他地點,特別是離周家嘴1英里外的、更靠近黃浦江的土地[7]2。

      從魏馥蘭( F. J. White)對考察“離周家嘴不遠處地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董事會成員們對黃浦江及其江景情有獨鐘:在1905年的一個炎炎夏日⑥,10個滿腔熱情的人頭頂烈日,在上海東郊黃浦江邊的一片沼澤地上,穿行于高達10英尺的蘆葦叢中。他們在為一所大學找中意的地皮。也許,如果他們看那河水就像看一面未來的鏡子,他們會看到一所大學慢慢地、費力地冉冉升起,從淤泥中成長起來……這塊地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對黃浦江這條往來于上海大都市與世界各地的通道一覽無遺。他們正是看到了這些渾濁的江水里尚未顯現(xiàn)的東西,他們看到了一個有朝一日將成為世界最大都市的各種好處,他們看到了這個大都市外的擁有無窮資源和億萬人口的中國的廣袤土地[14]4。

      1905年9月11日上午11:30,委員會將調查結果匯報給董事會:“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所有者不像之前那樣愿意出售;電車很可能在三年內通到 The Point (周家嘴),但不確定會有路繼續(xù)通到“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7]2。

      盡管“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尚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是校董會已初步選定了這里。9月16號,校董會成立了購地委員會,任命萬應遠( R. T. Bry- an )、于友朋( M. D. Eubank )和戴佐施( E. F. Tatum )為成員,授權他們以不超過350兩/畝的價格,在東區(qū)“購買”⑦100畝土地[7]2。

      (四)最終確定購買“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

      1905年9月23日,萬應遠( R. T. Bryan)和戴佐施( E. F. Tatum )寫信給校董會,請示用25000兩⑧購買“離周家嘴不遠處”的131畝地。校董會投票一致通過[7]2。

      1905年11月2日,萬應遠( R. T. Bryan)和戴佐施( E. F. Tatum )結束了與地塊主人的討價還價,支付定金3000兩,買下了“離周家嘴不遠處的地塊”,即英冊道契2809⑨號地塊,平均地價僅為191兩/畝。該地原為英國商人施篤克所有,他于1898年以6592銀洋的價格,自中國租業(yè)戶沈少記手中購入。該地坐落于引翔圖十三保分十九圖,東至黃浦江,南至英冊1809號地,西至土塘暨小浜,北至厚仁堂,共計131.516畝[6]12。其具體位置見圖2。

      (五)購買上述地塊與黃浦江相連的土地

      萬應遠( R. T. Bryan)和戴佐施( E. F. Tatum )購買英冊道契2809號地塊后,向董事會建議購入所買地塊與黃浦江之間相連的、中國政府管轄范圍內的、約40畝的土地[7]2。究其原因:一是兩塊土地天然地連在一起,買下這塊土地后,學校將直面黃浦江;二是購地的預算還有一部分剩余,且這塊土地屬中國政府所有,地價較低。

      1906年1月18日,董事會通過購買“與所買地塊連在一起的、靠近黃浦江的土地”的建議[7]2。最終,購地委員會以4170.10墨元(約3128兩) 的價格,從中國政府手里買下了英冊道契2809號地塊東側與黃浦江之間相連的34畝土地,每畝僅合92兩[7]6。

      南北浸會共購入了約165畝土地,加上必要的稅費等,共花費38314.79墨元(約28736.1兩),由南北浸會均攤。1906年3月21日,南北浸會獲得了共約165.5畝的道契,見圖3[6]13。

      三、所選地址的優(yōu)勢和劣勢分析

      (一)所選校址優(yōu)勢

      地價低廉,遠離市區(qū)喧囂,適宜學習和傳教。所選地塊為江邊灘涂,屬中國政府管轄,地價遠低于市區(qū)和校董會預算的350兩/畝。據魏馥蘭( F. J. White)記載,校址選定后,很多人特意從美國趕來視察這塊土地,無不贊揚選址在此處的智慧。學校距離上海市中心6英里(約9.66公里),遠離喧囂,學生們平時可以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福音工作上,方便去臨近的鄉(xiāng)村傳教[4]158。

      直面黃浦江,對學生具有精神激勵價值。美國北浸會對外傳道會總干事弗蘭克林博士( Dr. James Henry Franklin )曾寫到:上海浸會大學堂暨道學書院的創(chuàng)建者們在選擇校址上表現(xiàn)出了非與尋常的智慧……它本身不僅具有教育價值,還有精神激勵價值。來自世界各地、各港口以及中國內陸的每一艘開往上海的船只、輪船,都必須從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里,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5]29。

      (二)所選校址劣勢

      沿江地勢低洼,土質松軟,建筑校舍必須墊高土地,致使建筑成本增加。據董事會記錄記載,“每畝墊高1英尺的成本約為31.94墨元,如果墊高6英尺(約1.83米),成本約為191.64墨元,如果40畝土地墊高6英尺,成本約為7665.60墨元”[7]6。墊高地基的費用約為購買34畝土地總價的兩倍。因購地總費用超出美國總部的購地預算,建筑校舍費用捉襟見肘。后校董會多次向美國浸會總部申請追加20000美元用于建筑校舍,均被拒絕[7]5。校董會只得通過募捐解決建筑費用難題。

      遠離市區(qū),交通不便,影響輻射力小。直至1918年校門口的軍工路才建成、通車[15]26。1932年初,滬江大學在上海外灘圓明園路上的真光大樓開辦城中區(qū)商學院,其招生廣告中強調“院址適中”[16]43。關于這所學校的建立,劉湛恩校長解釋道:“滬江大學多年來一直在楊樹浦的校園里設有一個商業(yè)管理系。它是最受歡迎的系之一。許多校友和朋友盡管贊賞學校這方面所做的良好工作,但也批評它太讀死書和學究氣,沒有提供適當的實踐?!涍^在社會上的仔細調查,大家同意在市區(qū)設一所專門的學校,并設日班和夜班,以便適合那些在職的和正在實習的學生?!盵16]43由此可見,滬江大學遠離市區(q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發(fā)展。

      瑕不掩瑜,校董會堅定地選擇了這里,建校筑舍。1906年10月16日,神學院在上海第二浸會堂附近的四川北路租房子辦學[11]25,這是滬江大學歷史的源頭。1909年,新校舍建好,上海浸會大學堂正式開辦,神學院搬遷過來。1911年,大學和神學院合并為上海浸會大學堂暨道學書院。1914年,學校更名為滬江大學。

      四、結束語

      美國南北浸會精心選定的校址,為滬江大學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所教會大學,滬江大學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高等教育的特殊產物,既服務于西方宗教和文化擴張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西方科學和教育制度在我國的傳播進程。滬江大學培養(yǎng)出大批優(yōu)秀人才,如徐志摩、蘇祖斐、紀育灃、邱式邦、馮亦代、歐陽山尊、林樂義、李儲文、丁景唐、胡壯麒、沈之荃、李道豫、汪爾康等,為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章開沅.文化傳播與教會大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2]?? HIPPS J B.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M].Raleigh: Edwards & Broughton Co., 1964.

      [3]?? 顧長聲.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來華新教傳教士評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4]?? WHITE F J. A Mission University in the Making[J].The? Baptist? Missionary? Magazine, 1908,? 78(4):157?161.

      [5]?? Anon.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Photos and Facts[M].Shanghai:[s.n.], 1916.

      [6]?? 吳禹星.大哉滬江[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6.

      [7]?? SBBO Trustees. Minutes of the Meetings of the Boardof? Trustees? for? the?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Seminary[C]. Shanghai:[s.n.], 1905?1906.

      [8]?? 劉君德, 馬祖琦, 熊競.中央直轄市政區(qū)空間組織與制度模式探析理論架構、比較分析及實證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2.

      [9]?? 黃光域.近代中國專名翻譯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10]? 熊月之.稀見上海史志資料叢書5[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2.

      [11]? 海波士.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叢書滬江大學[M].王立誠, 譯.珠海:珠海出版社, 2005.

      [12]? 杜恂誠.晚清上海租界的地價表現(xiàn)[J].史林 ,2012(2): 13?22.

      [13]? 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學史(第1卷)1896—1905[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6.

      [14]? WHITE F J.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From the year 1906 to the year 1934[M]. Shanghai: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Press, 1935.

      [15]? 馬學新.上海文化源流辭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

      [16]? 王立誠.滬江大學簡史[M].上海:上海理工大學 ,2006.

      (編輯:程愛捷)

      猜你喜歡
      選址
      關于場地因素影響下滑道結構的分析
      基于可靠性的應急物流多目標選址問題模型研究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8:27:28
      西安市商業(yè)綜合體布局規(guī)劃初探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13:58:12
      保障性住房選址問題分析及選址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2:45
      商業(yè)地產選址評價體系構建與實例分析
      基于層次分析法和重心法的校園快遞服務中心選址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28期)2016-07-15 04:12:57
      物流配送中心離散模型選址方法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15期)2016-04-28 08:50:40
      基于GIS的銀行網點布局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
      科技視界(2016年10期)2016-04-26 20:55:18
      基于GIS購物中心選址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
      科技視界(2016年10期)2016-04-26 18:18:35
      淺談現(xiàn)代化商貿物流園區(qū)規(guī)劃
      潼关县| 甘德县| 黄冈市| 宣武区| 永登县| 通化县| 东源县| 宜兰县| 鹿邑县| 横峰县| 韩城市| 富民县| 贵南县| 辽源市| 上饶县| 博乐市| 彩票| 永修县| 启东市| 庆元县| 临沧市| 洮南市| 绥中县| 赣榆县| 鄂尔多斯市| 云霄县| 五大连池市| 海宁市| 玉环县| 密山市| 原平市| 长治县| 仁布县| 莱西市| 鱼台县| 永修县| 南部县| 兴城市| 扶沟县| 白沙|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