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充滿童趣的回憶性散文。他在文章中以兒童的口吻追憶了自己快樂的童年時光。下面,筆者就來分析一下本文在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上的特點,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為以后的寫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多種表達方式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但它并不像其他的回憶性散文那樣重在記事,而是在記敘的過程中抒情,將大自然中的景象與作者童年的生活結合起來。作者在文章中記敘了自己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的一些趣事,展現了兒童眼中生動、美好、多姿多彩的世界。他按照空間變化的順序,講述了自己年幼時在百草園中玩耍的經歷以及在三味書屋里讀書的情景。文章的第一部分(第1至8自然段)記敘了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第9自然段為過渡段,將空間由百草園變成三味書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第10自然段至結尾段)記敘作者在三味書屋里的生活,思路清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他還采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與美女蛇有關的故事。這個段落是對前面探索百草園(“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的補充,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為百草園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還從側面表現了兒童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除此之外,在情感的表達上,作者采用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比如,文章開頭的“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直接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后文中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間接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二、多樣化的寫作方法
1.多種寫景的方法
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集中描寫了百草園中的景物。作者用一組排比句呈現了百草園中的植物和動物:“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既使所寫的景物層次分明,又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富有氣勢。之后,作者對百草園的“泥墻根一帶”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展現了墻根動植物的多樣性。在描寫景物時,作者還調動多種感官,從視覺上寫綠色的菜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色的桑葚;從聽覺上寫鳴叫的蟬、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從觸覺上寫磚、斑蝥、何首烏;從味覺上寫桑葚和味道酸甜的覆盆子。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童年這一方小小的百草園顯得更加真實、可愛、有趣。作者還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在他的筆下,肥胖的黃蜂、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等動物像人一樣唱歌和彈琴,非??蓯邸H欢?,在孩童的眼中,這些動物和人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有趣的生命。
2.多樣的寫人方法
在描寫看似嚴厲但和藹可親的“先生”時,作者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運用了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此外,還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手法展現人物形象的特點。
文章中與“先生”有關的內容并不多,但作者卻用非常簡潔的語言刻畫出教書先生的嚴厲、可親與可敬。比如,作者描寫了他的外貌:“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從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先生”的嚴厲。在后文中,作者又描寫了“先生”的語言與神態(tài):“‘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薄拔摇碧崞鹋c讀書無關的事,惹惱了他,但他也沒有罰“我”。他很刻板,認為學生只需攻讀經書子集,不應該看其他“不正經”的書。但是,他也很和藹。學生行禮,他便在一旁“和藹”地回拜。他備有一把“戒尺”,定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對學生“瞪幾眼”,大聲嚷道:“讀書?!睂W生的管制似乎并不太嚴?!八偸俏⑿ζ饋恚覍㈩^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可見“先生”的共情能力很強。而這也是他的可愛之處。
總之,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采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值得同學們認真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