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邦
湖南有個洪江市,洪江市府在黔城。黔城,古老而美麗,親切又美好!
一走進古城,古風古韻,滿目莊雅,讓人神清氣爽,步履也輕盈起來,仿佛穿越了時空,飄浮在悠遠的情境與夢幻之中。
此時,細雨濛濛,連綿不斷,似萬千水線在縫綴天幕;雨珠打在■水上、清江里,浪花朵朵,漣漪蕩漾,晶瑩剔透,層出不窮,一幅天然繪就的水質(zhì)麗圖鑲嵌在古鎮(zhèn)的周邊,為古鎮(zhèn)的初夏更添了一份鮮活的生氣和迷人的色彩。
我到過許多集鎮(zhèn),大多店鋪林立,人聲嘈雜,喧囂躁動不安,而眼前的古鎮(zhèn)卻是另一副面相:門戶少見大開,街上行人稀少,空曠,整潔,清幽,莊肅,呈現(xiàn)出矜持、穩(wěn)重,略帶一絲羞答答的姿態(tài)。我想,古鎮(zhèn)雖然清靜了一點,但不受干擾,不被損傷,倒是一件好事。
雨,緊一陣緩一陣;雨聲,輕一陣重一陣地在傘頂上奏起了美妙的樂曲。我們懷著好奇,揣著高興,左折右拐,在深巷的雨林中穿行。腳下,一塊接一塊泛著青光載著厚重的青石板鋪滿了街巷,前呼后擁親密無間地向縱深延伸;兩旁,一家又一家古樸大氣的民宅、商鋪、客棧、祠堂、寺院接踵而至,其間的朱門、褐檐、粉墻、黛瓦雖經(jīng)歲月搓揉、風雨剝蝕,斑駁陸離,但仍風骨崢崢,氣質(zhì)不凡。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停留在深宅大院密布的西正街,還是漫步在商業(yè)店鋪林立的南正街,明清時期遺存下來富有濃烈民俗特色的窨子屋比比皆是。窨子屋不論大小,四周均高墻環(huán)護,屋頂從四周向院子中心傾斜,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屋子從大門開始,一進一進向里延伸,中間為甬道或廳堂,兩邊為廂房,門楣、廊柱、窗欞上的雕花精致生動。楊家大院、張家老屋、鄧氏宗祠、俞家窨子等民宅古跡都是窨子屋格局。
到了黔城,不可不去芙蓉樓。古人在黔城西北角建樓,命名為“芙蓉樓”,俯臨■水,緊偎城垣,為古建筑園林。這里,樓亭錯落,碑廊橫列,古樹參天,花紅葉綠,集古樸、精致、清幽、典雅、秀麗于一身,是歷代文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處。
來到芙蓉樓,一道門坊高豎眼前,兩旁八字墻護撐,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門坊正中,“龍標勝跡”四個繁體大字赫然顯目,端莊,厚重,飽滿,更添了門坊的氣魄與威儀。我登上芙蓉樓,倚扶欄桿,映入眼簾的是,夏雨瀟瀟,云遮霧繞,巒隱峰現(xiàn),水開波折。山水城阜在靜恬、隱忍之下,蘊含著堅韌毅力與勃勃生機。
我像一個不諳世事的頑童,更像一個求知若渴的學生,在細雨飄飛、綠蔭如蓋的芙蓉樓園林中,漫步蜿蜒曲折、濕漉漉的小徑,走走停停,疑惑地猜度著芙蓉池的怪石山上為何長出茂盛的石榴樹,詫異地打探著三角亭為何靠石壁而建,沒有完整通透的亭身,虔誠拾掇碑廊石刻上名人手跡的穩(wěn)重與灑脫,潛心捕捉鑄鐵大鐘上“國泰民安”的分量與代價……
當我走到一片修竹前,看到一支支破土而出、拔節(jié)上長的竹筍時,豁然間腦洞大開,似乎明白了點什么:任何有生命力的東西都是向上的、進化的;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向前的,是有內(nèi)在規(guī)律和外界適應(yīng)性的。它們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既是有聲的,又是無聲的。有形的與無形的,有聲的與無聲的,相互交織,融合一體,呈現(xiàn)出無盡的力量與不絕的永恒。難道不是嗎?
雨,還在繼續(xù)地下,濕了古鎮(zhèn),也濕了我躁動的心房。我愛這片古老的土地,我愛這方美麗的山水,我愛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愛這里勤勞智慧的父老鄉(xiāng)親!
黔城古鎮(zhèn),古貌不變,古風不減,古韻猶存,在新的時期賦予新的使命與新的擔當,必將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新的活力!
(選自《懷化日報》2022年6月26日,有刪改)
思考
1.文章標題“雨灑古城濕我心”有哪些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將黔城和自己到過的許多集鎮(zhèn)作對比,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