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松 鐘篤錞錞 文琴英 王雪 龍春梅
項目化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實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在初中生物戶外課堂中應用項目化學習理論,能夠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生物知識水平,增強初中生的生物實踐能力。
生物學科的特點,源于生活歸于生活。生物戶外課堂的開展富于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才能鉆研,鉆研才能加深理解;學生在鞏固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更加牢固地掌握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再者可以拓寬、拓深學生生物知識,增加學生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為響應國家素質教育,擺脫傳統(tǒng)室內教學的枯燥無味,建立與室內教學互補的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性,為此進行了基于項目化學習理論的生物戶外課堂模式的研究。
項目化學習理論應用于生物戶外課堂中的可行性
項目化學習(Project Learning)是一種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問題為驅動,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生物戶外課堂是以真實情境為背景,以真實問題為驅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戶外環(huán)境進行自主探究、協(xié)作學習、相互評價的一種活動。生物戶外課堂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發(fā)展,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項目化學習理論在生物戶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從學生層面看: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教師層面看:
教師要根據(jù)活動主題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和計劃工作;教師要對活動進行評價。
從學校層面看:
學校應重視開展生物戶外課堂;學校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綜上,生物戶外課堂是一種以項目化學習理論為指導的、符合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生物戶外課堂應用于生物課堂教學是生物學科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對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生物教學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我們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初中生物項目化戶外課堂的設計
項目的選擇
在選擇項目時,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進行項目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生對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且大多數(shù)初中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
項目主題的趣味性。生物知識是有一定難度和深度,初中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因此項目化學習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興趣中進行探索學習。
項目評價標準。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及對所學內容掌握情況的一種檢驗方式,因此需要建立合理且科學的評價機制。
教學場地及教師安排
首先選擇一個開闊、平整、干凈整潔的場地作為活動地點,教師需要在場地周圍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植物和小動物等,以便學生可以觀察到這些動物或植物的具體特征。其次要有充足的空間來擺放與項目相關的教具和材料,在活動中還需要有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活動方案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對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分配任務。教師根據(jù)項目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活動時間、地點及相關材料;教師在活動中起到指導、監(jiān)督和管理作用,以保證整個活動有序、順利進行;教師還需要在活動前向學生講解戶外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分組策略和紀律要求;教師要將所需教具材料分類擺放到相應區(qū)域,并及時向學生交代清楚注意事項。
初中生物項目化戶外課堂開展現(xiàn)狀調查
調查對象
通過教育實習在興義四中、晴隆三中、豐都中學進行了學生對生物戶外課堂的了解程度和興趣進行了問卷調查,并且對這幾個中學的生物任課老師進行了關于生物戶外課堂的討論。發(fā)放調查問卷450份,無效問卷52份。并在學校進行實地考察和生物戶外課堂的實踐。
調查結果
根據(jù)調查顯示:有68.3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學校沒有開展過類似生物戶外課堂的活動,只有31.66%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學校開展過類似生物戶外課堂的活動。說明生物戶外課堂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在實踐。
根據(jù)第二個問題,僅有17.34%同學認為學校開展戶外生物課堂是一周一次,有5.78%的同學認為學校是一周兩次,有5.78%的同學認為學校開展生物戶外課堂是一個月一次。大部分同學普遍認為學校從來沒有開展過生物戶外課堂活動。
第三個問題,有55.78%的同學認為開設生物戶外課堂是有必要的,還有34.67%的同學認為開設生物戶外課堂是非常有必要的,有5.78%的同學認為生物戶外課堂活動的開展是沒有必要的。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學校開設生物戶外課堂在起步階段,但是大部分同學希望開展生物外課堂活動。
由第四題可知,老師經(jīng)常性的開設生物課堂活動,表示會參加的同學有63.07%,可能會參加的有31.66%,有5.28%的同學表示不會參加。這個問題的調查顯示了開設生物戶外課堂是大勢所趨。
在第五題中,同學們表示自己的學習動機,有32.91%的同學認為參加生物戶外課堂活動是因為對生物學感興趣。有39.7%的同學認為喜歡以不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生物學知識。有21.36%的同學認為是未來有助于學習生物學知識。
在第六題中,有58.04%的同學認為學校大力支持戶外課堂活動。有31.66%的同學認為學校支持戶外課堂。但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活動屬于生物學科方面的還是比較少。有10.3%的同學認為學校對在生物戶外課堂的態(tài)度是不支持。
由第七題可知,42.71%的同學希望學校一周開展一次生物戶外課堂活動。有40.95%的同學認為學校可以一周開展兩次生物戶外課堂活動。有9.30%的同學認為學??梢砸粋€月開展一次戶外課堂活動,有7.04%的同學認為學校沒有必要開展生物戶外課堂活動。
由第八題可知,有32.66%的同學希望老師在生物戶外課堂活動中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有39.20%的同學希望老師在生物戶外課堂活動中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有20.60%的同學希望老師在生物戶外課堂中扮演一個講解者的角色。有7.54%的同學希望老師在生物戶外課堂中扮演監(jiān)督者的角色。
根據(jù)第九題,84.42%的同學希望自己在生物戶外課堂中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4.77%的同學希望自己在生物戶外課堂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根據(jù)問卷的第十題,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為生物戶外課堂可以提升實踐能力,拓展生物知識面,增強生活和社會經(jīng)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合作能力,培養(yǎng)思維能力。
進行生物戶外課堂的課程內容
在生物戶外課堂上,老師會讓學生們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比如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水彩在白紙上畫出不同的顏色;用不同顏色的顏料給小白鼠染毛,觀察小白鼠身上有什么顏色等。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們了解了多種顏色是如何搭配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生物戶外課堂還有一個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去大自然里尋找“動植物”,老師帶著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孩子們像“小偵探”一樣,發(fā)現(xiàn)了不少“動植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去觀察大自然、如何去與大自然互動,還能夠在體驗中學習到一些動植物知識,積累相關的詞匯。當然,課堂上孩子們也會有一些疑問。比如:“什么是蚯蚓?”“為什么它又被稱為‘地下小醫(yī)生?”老師會耐心地給孩子們解釋:蚯蚓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它們一般生活在土壤里,蚯蚓在土壤中,能幫植物吸收水分、養(yǎng)分,也可以疏松土壤。
讓學生們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在實踐中探索生物世界。生物戶外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補充。在戶外環(huán)境中,學生們可以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內容。比如在老師帶領下觀察螞蟻和蜜蜂是如何建造自己的家的,觀察森林中各種植物是如何生長的,認識植物需要哪些要素等。除了“自然觀察”,老師們也會帶領學生去尋找與生物相關的“自然材料”,比如可以帶著學生去收集不同類型和用途的樹葉;去找一些石頭等。生物戶外課堂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學習是生物戶外課堂教學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們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影響。生物戶外課堂把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了實際生活中,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生物世界。
生物戶外課堂實施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生物戶外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戶外課堂既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教師教學和研究的場所。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校在生物戶外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1.學生對戶外課堂的認識不夠
學生不了解生物戶外課堂的意義,認為是一種沒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沒有很好的利用這個教學場所。
2.教師在實施戶外課堂中存在問題
教師在組織上不夠規(guī)范,課堂活動不夠有序;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了解不夠,教學設計不合理;
3.教學設備不足
大部分學校沒有專門的生物戶外課堂教室,老師上課用的教材多是自己編或用現(xiàn)成資料編寫。
4.師資力量不足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校沒有專業(yè)的生物老師來指導戶外課堂。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1.通過開展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對生物戶外課堂重要性的認識。
2.組織教師到先進學校學習,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等。
3.完善教學設施:學??梢陨暾垖m椊?jīng)費用于生物戶外課堂教室建設、購置生物教學器材、制作教學模型、開展教學活動等。
4.建立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可以從專業(yè)院校聘請相關專業(yè)教師來學校進行培訓。學??梢栽O立一定數(shù)量的生物戶外課堂教師崗位。
開設生物戶外課堂的好處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觀察機會,了解自然的美,熱愛自然,增加對生物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探索和發(fā)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學會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意識。能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界中一員,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梢宰寣W生更好地了解我國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情況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思維方式的轉變。能提高學生環(huán)保意識,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形成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質。能使學生懂得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梢蕴岣邔W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自然科學現(xiàn)象和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勇于實踐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熱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之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習慣和能力,為將來繼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貴州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生物與化學學院)